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4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潮汕抽纱手帕的外销及其装饰艺术
1
作者 张宽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7,共8页
潮汕抽纱技艺由西方传教士在清末传入,此后潮汕地区成为20世纪国内最大的抽纱外销地区,担负起了为国家赚取外汇的重任,其蓬勃发展具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潮汕抽纱手帕是潮汕抽纱品的代表品种,相比其他抽纱品种,它工种最为复杂,图案最为... 潮汕抽纱技艺由西方传教士在清末传入,此后潮汕地区成为20世纪国内最大的抽纱外销地区,担负起了为国家赚取外汇的重任,其蓬勃发展具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潮汕抽纱手帕是潮汕抽纱品的代表品种,相比其他抽纱品种,它工种最为复杂,图案最为典雅繁缛,自近代至1953年占据潮汕抽纱品外销总额的第一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但潮汕抽纱手帕工艺创新趋向专门化和成熟化建立在20世纪下半叶潮汕抽纱业生产组织系统化的基础上,与抽纱手帕外销繁荣的阶段形成差序格局。潮汕抽纱的保护单位之一潮州抽纱公司,保存了大量有关抽纱手帕发展情况和工艺的文献资料以及抽纱纹样档案和精美绝伦的抽纱实物。研究主要依据这些资料进行分析,从工艺美术角度解读潮汕抽纱手帕的图案、材质和工种技法特征,以期还原潮汕抽纱手帕的装饰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汕抽纱手帕 抽纱传入 外销阶段性 图案 工种
下载PDF
复归的乡愁:《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乡土叙事研究
2
作者 朱嘉琪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第1期120-123,共4页
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借助文学和影像的互文和交响,回望中国人从乡土走向城市的迁徙历史。纪录片以章回体结构、口述的形式,再现马烽、贾平凹、余华和梁鸿四位作家“出走—返乡”相似的人生历程,展现作家群体记忆中的乡土。导演... 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借助文学和影像的互文和交响,回望中国人从乡土走向城市的迁徙历史。纪录片以章回体结构、口述的形式,再现马烽、贾平凹、余华和梁鸿四位作家“出走—返乡”相似的人生历程,展现作家群体记忆中的乡土。导演贾樟柯通过极具个人风格的作者式创作,借助记录影像复现作家的乡土经验,以追寻国人共享的集体记忆。影像和文学在交织互融中,祭奠消失的乡土、书写重现的乡土、绘制诗意的乡土,展现了一场由数代国人切身参与、由前现代乡村跃向后现代都市的生存变迁。基于此,笔者将从多个角度出发,对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乡土叙事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叙事 乡土 贾樟柯
下载PDF
我一直在等你把手帕还给我
3
作者 王小坏 《中学生读写(高中)》 2007年第8期31-33,共3页
恍然间,我仿佛回到了多年前的那个夜晚,我仿佛又看见了那些包裹在手帕里的樱花,我仿佛又闻到了在黑夜中暗涌着的花香。
关键词 中国 当代 散文 作品赏析 《我一直在等你把手帕还给我》
下载PDF
乡村与文学存在之思——《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现象学阐释 被引量:1
4
作者 师玉瑶 《南腔北调》 2023年第10期90-93,共4页
作为第六代导演群体中的佼佼者,贾樟柯的影片带有强烈的纪实精神,因其追求现实主义的品质,学界公认他的影片与现象学有着较高的契合度。在众多的影片中,《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在承袭以往风格的基础上产生了细微的变化,从现象学角度出发,... 作为第六代导演群体中的佼佼者,贾樟柯的影片带有强烈的纪实精神,因其追求现实主义的品质,学界公认他的影片与现象学有着较高的契合度。在众多的影片中,《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在承袭以往风格的基础上产生了细微的变化,从现象学角度出发,通过探究其“还原”与“描述”的特征可知,该片不仅关注着中国的社会现实,更利用写实的镜头审视着乡村与文学的存在,因而达到一种诗意与超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现象学 文学 乡村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下载PDF
电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符号学表达
5
作者 张亚琼 《今传媒》 2023年第2期93-95,共3页
电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通过对人物和故乡等符号的运用,表达了对当下乡村的复杂情感。贾樟柯作为我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扎根社会底层,关注社会变迁中普通大众的经历,同时,善于运用朴素客观的镜头语言,借助组合段和聚... 电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通过对人物和故乡等符号的运用,表达了对当下乡村的复杂情感。贾樟柯作为我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扎根社会底层,关注社会变迁中普通大众的经历,同时,善于运用朴素客观的镜头语言,借助组合段和聚合段的变化,使作品表现出对社会的冷静审视,从而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审美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作家 故乡
下载PDF
“一直”的词汇化探索
6
作者 张雨昊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6-59,共4页
“一直”在汉朝时期用来表示河流的一段河道是不弯曲、笔直的。由于河流奔流不息的特点,唐朝时期,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一直”可以用来表示动作“顺着一个方向不停歇”,也使得元明时期“一直”可以用在时间领域。后由于注意视窗认知系... “一直”在汉朝时期用来表示河流的一段河道是不弯曲、笔直的。由于河流奔流不息的特点,唐朝时期,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一直”可以用来表示动作“顺着一个方向不停歇”,也使得元明时期“一直”可以用在时间领域。后由于注意视窗认知系统的存在,“一直”句构成的路径事件框架能够表达不同的语义重点,使“一直”不断发展出新的语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直 词汇化 认知 注意视窗开启
下载PDF
文学与时代的“探照灯”——评贾樟柯《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7
作者 曹楠 邱奇豪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0期127-129,140,共4页
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是贾樟柯近几年耕耘故乡的阶段总结。贾樟柯以电影镜头为“探照灯”,借由文学家们的还乡,回到中国当代文学最初发生的场域,照亮那些民族历史和当下的幽微之处。首先,影片潜入作家真正的内心世界,让那些不为... 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是贾樟柯近几年耕耘故乡的阶段总结。贾樟柯以电影镜头为“探照灯”,借由文学家们的还乡,回到中国当代文学最初发生的场域,照亮那些民族历史和当下的幽微之处。首先,影片潜入作家真正的内心世界,让那些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的人生细节浮出水面。而这些人生细节所反映的新中国建设时期的乐观精神风貌、六七十年代的灾难与创伤、八九十年代的自由与理想、千禧年之后高速城市化之下退隐的乡土,向人们清晰地呈现了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脉络。影片用镜头回溯我们“来时的路”。其次,影片试图打亮主流语境下被忽视的面庞和情绪,多元客观地展现当下社会时代的风气和风貌。它们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向观众展示了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呈现着我们“复杂的当下”。最后,从马烽、贾平凹到余华、梁鸿,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写作动机如何不同,乡村始终作为中国当代作家共同的根基,甚至是写作直接的原点。但无论是贾樟柯还是上述作家,如今都不得不面对一个急剧衰退的乡村。许多作家写作的“根据地”,正在被加速蚕食。影片以“从乡村出发”的写作为契机,思考当代文学、电影和乡村的互动与发展,寄望于一个“开放包容的未来”。基于此,文章主要探究贾樟柯的《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文学 作家 面孔 时代
下载PDF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诗性叙述下的“城乡中国”
8
作者 张彦臻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第9期106-108,共3页
贾樟柯执导的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采用“口述电影”的形式,通过马烽、贾平凹、余华、梁鸿四位作家的故事,在诗化与真实交织的影像间书写时代真实的生活图景,从微观的个人记忆入手,构建出中国现代化历史长河的集体记忆。导演与作... 贾樟柯执导的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采用“口述电影”的形式,通过马烽、贾平凹、余华、梁鸿四位作家的故事,在诗化与真实交织的影像间书写时代真实的生活图景,从微观的个人记忆入手,构建出中国现代化历史长河的集体记忆。导演与作家都不约而同地回望“故乡”这一承载着共同体想象的能指,聚焦于“城乡中国”下“精神归乡”的慰藉与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城乡中国 纪录片 集体记忆
下载PDF
沙燕风筝视觉元素在手帕纸包装中的设计研究
9
作者 戚效连 唐诗琪 缪玲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5期24-27,共4页
为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沙燕风筝的艺术魅力,挖掘其当代价值,文章以当代视角对哈氏沙燕风筝中极具代表性的"肥燕"和"雏燕"的原始特征进行重新演绎,并将创新纹样与日用产品融合,从而提升大众文化体验.首先,对肥燕风筝... 为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沙燕风筝的艺术魅力,挖掘其当代价值,文章以当代视角对哈氏沙燕风筝中极具代表性的"肥燕"和"雏燕"的原始特征进行重新演绎,并将创新纹样与日用产品融合,从而提升大众文化体验.首先,对肥燕风筝和雏燕风筝的构图纹样和色彩审美进行归纳分析;其次,运用形状文法理论,从造型基础、装饰特征方面进行元素的提取、优化和组合;最后,对沙燕风筝进行配色分析,选定四种基础颜色.通过对艺术信息的重组与演变得出符合现代审美的传统手工艺装饰纹样核心元素,并将其应用于日用品手帕纸包装设计上.沙燕风筝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符合现代审美的再设计开发,可为民俗文化的当代传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燕风筝 手帕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包装设计
下载PDF
晒手帕
10
作者 唐慧彬 《数学小灵通(启智版)(低年级)》 2023年第3期22-23,共2页
星期天,乖乖熊和多多熊做完了家庭作业,准备出去玩。还没出门,乖乖熊和多多熊就被熊妈妈喊住了:“上哪儿去呀?快回来!”两个小家伙很不情愿地往回走,乖乖熊嘟着嘴说:“妈妈,就让我们玩会儿吧!”
关键词 家庭作业 手帕
下载PDF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隐喻影像叙事与历史记忆建构
11
作者 周珣玲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9期82-84,共3页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表述的正是一个文学、诗性且真实的乡村现代化过程,从四位不同年代的作家乡土年轻时的心灵讲述,勾勒出真实、隐秘、被割裂的空白历史。当人们开始审视过去,能对影片文学的力量有所感受、能正视那些真实却被我们忽...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表述的正是一个文学、诗性且真实的乡村现代化过程,从四位不同年代的作家乡土年轻时的心灵讲述,勾勒出真实、隐秘、被割裂的空白历史。当人们开始审视过去,能对影片文学的力量有所感受、能正视那些真实却被我们忽略的人生,就能对过去和未来产生些许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贾樟柯 乡村
下载PDF
论纪录片中的故乡叙事——以电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为例
12
作者 黄静妮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期74-76,共3页
贾樟柯的新作《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结合非虚构性纪录片的体裁和作家“口述史”的方式,重现了马烽、贾平凹、余华、梁鸿四位中国当代作家的私人记忆与情感体验,由此展开了一场悠长而宏大的故... 贾樟柯的新作《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结合非虚构性纪录片的体裁和作家“口述史”的方式,重现了马烽、贾平凹、余华、梁鸿四位中国当代作家的私人记忆与情感体验,由此展开了一场悠长而宏大的故乡叙事,构建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间国人的“心灵史”,为反映时代深层需要和个人认识自我、疏解精神乡愁提供了一个特殊途径。本文从叙事视角、叙事主题和叙事艺术三个方面,浅析其故乡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故乡叙事
下载PDF
纪录片中文学、历史、影像的交织——以《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为例
13
作者 宋德松 《新闻传播》 2023年第15期106-108,共3页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是中国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纪录片,影片以18个章节,通过四代作家:马烽(其女儿代述)、贾平凹、余华、梁鸿,来讲述1949年以来的中国历史记忆。影片以影像的方式记录了文学家眼中的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从文学、历史、...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是中国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纪录片,影片以18个章节,通过四代作家:马烽(其女儿代述)、贾平凹、余华、梁鸿,来讲述1949年以来的中国历史记忆。影片以影像的方式记录了文学家眼中的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从文学、历史、影像三者的相互交织的多维视角讲述中国故事。文学、历史、影像三者交融成趣,也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从对《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分析与解构出发,探讨文学、历史、影像三者的关系,从而探索纪录片文学、历史与影像交织的创作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史学 文本的历史性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下载PDF
浅议乡土情结的影视表达
14
作者 陈跃华 张筱晨 《新闻传播》 2024年第17期107-108,共2页
人生漫漫、旅途长远,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词汇,乡土情结随之成为各类艺术主题常青树般的存在。当文字的抽象表达走进电影的具象世界,当乡土文学被影视表达承接,便借助声画手段带给观众更直击心灵的乡土感受。贾樟柯导演的《一直游到海水变... 人生漫漫、旅途长远,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词汇,乡土情结随之成为各类艺术主题常青树般的存在。当文字的抽象表达走进电影的具象世界,当乡土文学被影视表达承接,便借助声画手段带给观众更直击心灵的乡土感受。贾樟柯导演的《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将来自文学世界的乡土情结以声画手段进行构建,以影视方式开启了一段来自于文学世界的视听之旅。当乡土文学与乡土影像交汇,散发着乡愁气息的时代画卷徐徐展开,凝练于纸上的乡土情思肆意绽放,跃然于银屏的乡土体验更为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乡土情结 电影 贾樟柯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下载PDF
语言表达的缺位与补位——从“长期以来”与“一直以来”的竞争、互补与融合说起 被引量:13
15
作者 周静 杨海明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8-85,共8页
汉语“X以来”框架中事件序列表达是有缺位的,事件序列的概约化表达长期缺位,一直用时间序列的概约化表达“长期以来”替代事件序列的概约化表达。“一直以来”是拷贝时间序列概约化表达的结果,是对事件序列缺位的一种补位。补位可以通... 汉语“X以来”框架中事件序列表达是有缺位的,事件序列的概约化表达长期缺位,一直用时间序列的概约化表达“长期以来”替代事件序列的概约化表达。“一直以来”是拷贝时间序列概约化表达的结果,是对事件序列缺位的一种补位。补位可以通过拷贝已有表达形式产生;新形式产生后必然与旧形式进行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位 补位 长期 一直 竞争 融合
下载PDF
“一直”“总”“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关键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23,共5页
本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讨论“一直”“总”“老”三个词的意义。“一直”表示动作或状态在特定时间域内不间断 ,“总”表示动作或状态在特定时间域内无例外地重复发生 ,“老”分为“老1”和“老2 ” ,“老1”表示动作或状态在特定时间... 本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讨论“一直”“总”“老”三个词的意义。“一直”表示动作或状态在特定时间域内不间断 ,“总”表示动作或状态在特定时间域内无例外地重复发生 ,“老”分为“老1”和“老2 ” ,“老1”表示动作或状态在特定时间域内延续的时间长 ,“老2 ”表示动作或状态在特定时间域内经常重复发生。第二部分讨论“一直”“总”“老”的来源。第三部分讨论“一直”“总”“老”的用法及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直 总(是) 老(是) 特定时间域
下载PDF
时间副词“一直”与“总”的语义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靖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95-99,共5页
从语义角度对时间副词"一直"与"总"进行比较分析,并从"一直"与"总"各自具有的与其语义特点密切相关的功能形式角度加以解释论证。指出"一直"表达的是一种持续量,基本语义为持续不变;... 从语义角度对时间副词"一直"与"总"进行比较分析,并从"一直"与"总"各自具有的与其语义特点密切相关的功能形式角度加以解释论证。指出"一直"表达的是一种持续量,基本语义为持续不变;"总"表达的是一种重复量,基本语义为无例外地重复;事情事件、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等的重复是达成"一直"和"总"相通之处的原因,两者能否互换,关键在于句中是否给事情事件、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等提供一个可以重复的语义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副词 语法功能 语义 一直 “总”
下载PDF
“一直”与“从来”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任海波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8-72,共5页
在大规模语料的基础上,比较分析现代汉语副词"一直"与"从来"在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上的差异,同时也说明两者所处句子的句式语义的差异。通过分析认为:"一直"表示持续,"从来"表示历程;"一直... 在大规模语料的基础上,比较分析现代汉语副词"一直"与"从来"在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上的差异,同时也说明两者所处句子的句式语义的差异。通过分析认为:"一直"表示持续,"从来"表示历程;"一直"所处的句子表示对行为在空间的延伸或在时间上延续的描述,"从来"所处的句子表示对行为在一个历程中出现概率的陈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直 从来 比较 分析
下载PDF
也论“一直”与“从来”的区别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群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6期66-68,共3页
"一直"与"从来"两个时间副词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是否指涉"现实时间","一直"所在的句子指涉现实中的某一具体时间,而"从来"所在的句子不指涉某一具体时间,而是某种规律的总结,二者在句... "一直"与"从来"两个时间副词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是否指涉"现实时间","一直"所在的句子指涉现实中的某一具体时间,而"从来"所在的句子不指涉某一具体时间,而是某种规律的总结,二者在句法上呈现一系列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时间 一直 从来
下载PDF
《红楼梦》手帕意象的解读 被引量:7
20
作者 郭孔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Z期30-31,共2页
本文就《红楼梦》第三十四回中宝玉送给黛玉的那两块旧手帕的文学意象进行解读,认为其意蕴主要有宝玉理解、体贴黛玉;思念、牵挂黛玉;让黛玉放心的爱情信物;对黛玉表达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含意等四个方面。从整部小说的结... 本文就《红楼梦》第三十四回中宝玉送给黛玉的那两块旧手帕的文学意象进行解读,认为其意蕴主要有宝玉理解、体贴黛玉;思念、牵挂黛玉;让黛玉放心的爱情信物;对黛玉表达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含意等四个方面。从整部小说的结构艺术上考察,这个情节不但是《红楼梦》的"大交关处",而且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手帕意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