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证据与理由的索取——论怀疑主义与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源流关系
1
作者 陶渝苏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3-37,共5页
西方文化中那种冷峻、批判、机智和慎密的理性主义传统,早就构成了它迥异于东方文化的主要特点.然而,在培育和滋发理性主义传统的源泉和动力究竟是什么这一点上,学术界却没有比较一致的见解.笔者认为,理性主义与怀疑精神血脉相联.正是... 西方文化中那种冷峻、批判、机智和慎密的理性主义传统,早就构成了它迥异于东方文化的主要特点.然而,在培育和滋发理性主义传统的源泉和动力究竟是什么这一点上,学术界却没有比较一致的见解.笔者认为,理性主义与怀疑精神血脉相联.正是这种怀疑精神,启动了西方人宇宙观中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分立,从而导致了真正意义上的哲学认识论的发生;也正是这种向所有信念和思想索取证据与理由的怀疑精神,熔铸了西方文化重经验判断与逻辑推理的理论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疑主义 西方理性 理性主义 怀疑精神 哲学家 维特根斯坦 怀疑 证据 唯理论 语言分析哲学
下载PDF
在知与无知之间——论西方怀疑主义的正面意义
2
作者 徐圻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共6页
在西方理性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即本体论、知识论、语言论过程中,寻问和索要证据的怀疑、批判精神作为一种内在的动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西方理性主义传统在怀疑精神的沃土中得到培育;理性主义的辉煌成就也从怀疑精神中... 在西方理性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即本体论、知识论、语言论过程中,寻问和索要证据的怀疑、批判精神作为一种内在的动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西方理性主义传统在怀疑精神的沃土中得到培育;理性主义的辉煌成就也从怀疑精神中获益;理性主义本身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则在怀疑精神的穷根究底中得以暴露。怀疑主义与批判精神往往从根本上动摇了既定理论的基础,然而正是在这个解构、颠覆的过程中,新的、更好的、更切合实际的理论呼之欲出,而且新理论的根基更为坚固可靠。所以,怀疑主义与批判精神,尽管有时令人不快,但其推动西方理性哲学和理性传统发展的历史功绩却是不可磨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怀疑主义 批判精神 解构与创新
下载PDF
我们应该如何“拿来”西方的“怀疑精神”
3
作者 毛天祥 《教师博览(上旬刊)》 2004年第11期6-7,共2页
关键词 《我们应该如何“拿来”西方的“怀疑精神”》 毛天祥 中学 语文 议论文 阅读欣赏
原文传递
中西方传统哲学自然特质之比较
4
作者 陈志强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16-20,共5页
无论是中国传统哲学还是西方传统哲学,都把自然作为思考的对象。但中西方哲学的自然特质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也就是说,中西哲学对自然的透视、解释和探取的目的以及思考方式,是大不相同的。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西方哲学的功... 无论是中国传统哲学还是西方传统哲学,都把自然作为思考的对象。但中西方哲学的自然特质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也就是说,中西哲学对自然的透视、解释和探取的目的以及思考方式,是大不相同的。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西方哲学的功用、建构、流变及其发展方向。本文试图就中西哲学自然特质的差异谈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传统哲学 中西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中国哲学家 精神实体 希腊哲学 明晰性 对象性关系 宋明理学家 怀疑
下载PDF
“领异标新二月花”──与中青年翻译理论研究者谈选题
5
作者 王秉钦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11,共2页
“领异标新二月花”──与中青年翻译理论研究者谈选题南开大学教授王秉钦在我书房里挂着一幅郑板桥的茶幅:“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是郑板桥与韩生镐论文的两句名言。我十分喜爱,特别崇尚“领异标新”四个字。我以为... “领异标新二月花”──与中青年翻译理论研究者谈选题南开大学教授王秉钦在我书房里挂着一幅郑板桥的茶幅:“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是郑板桥与韩生镐论文的两句名言。我十分喜爱,特别崇尚“领异标新”四个字。我以为,“标新”就是“创造”,就是“推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理论研究 领异标新 中青年 好奇心 科学研究 西方翻译理论 对比修辞学 心理素质 中国古典文论 怀疑精神
下载PDF
近代“科学救国”思想的源流和评估 被引量:8
6
作者 朱欣农 炎冰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5-32,24,共9页
“科学救国”本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产生的爱国主义进步思潮,建国后它曾被视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反动思想而遭到不应有的抨击批判。本文通过对“科学救国”思想的缘起与流变、性质和作用进行全面的考查、分析和研究,充分肯定了这一思潮在... “科学救国”本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产生的爱国主义进步思潮,建国后它曾被视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反动思想而遭到不应有的抨击批判。本文通过对“科学救国”思想的缘起与流变、性质和作用进行全面的考查、分析和研究,充分肯定了这一思潮在历史上产生的进步意义,鲜明地提出应重新评估它的功绩,重视它在现今所能给予人们的思想启迪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救国思想 科学精神 反封建 振兴实业 源流 西方科学技术 中国科学社 科学知识 怀疑批判 封建主义
下载PDF
李耕绘画的审美形态
7
作者 郑宜平 《福建艺术》 2010年第3期57-58,共2页
李耕(1885—1964),福建仙游人,初名实坚,后改名耕,字砚农,号一琴道人,大帽山人。他凭着对传统文化的真诚追求,努力自学而成长为中国画大家,特殊的生长环境使李耕没有对传统文化精神持任何怀疑态度,在许多受过现代西方式教育... 李耕(1885—1964),福建仙游人,初名实坚,后改名耕,字砚农,号一琴道人,大帽山人。他凭着对传统文化的真诚追求,努力自学而成长为中国画大家,特殊的生长环境使李耕没有对传统文化精神持任何怀疑态度,在许多受过现代西方式教育的人看来,他的作品可能带有某些“旧气”,但是在某一历史时期看来的旧气,可不一定在历史长河中就显得暗淡,相反,因其浓厚纯正的中同文化精神,而使其绘画成为中目传统艺术的一个典型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形态 李耕 绘画 传统文化精神 怀疑态度 生长环境 现代西方 传统艺术
下载PDF
再论知识论的精神实质及其出路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颂杰 宋宽锋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3-31,共9页
关键词 知识论 科学知识观 哲学认识论 西方哲学 精神实质 科学技术 理论出路 怀疑 哲学反思 相对主义
原文传递
哲学——为人类精神寻找“家园” 被引量:7
9
作者 范进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48-151,共4页
后现代主义哲学是一种没有“家”的哲学,是失去了家园感的某些西方哲人在世纪之交时的一次精神漂泊和探险,其思维特征是一种流浪者的思维——它固执于“多元”、“相对”、“不确定”,力图解构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笛... 后现代主义哲学是一种没有“家”的哲学,是失去了家园感的某些西方哲人在世纪之交时的一次精神漂泊和探险,其思维特征是一种流浪者的思维——它固执于“多元”、“相对”、“不确定”,力图解构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笛卡尔、康德等西方哲学大家两千多年来建立起来的“逻各斯”、“理性”、“人道”、“主体”等概念,要求摧毁哲学的“中心”和“基础”以及历史传承下来的道德和文化价值,并宣告了“哲学的终结”。对于这样一种哲学,大凡学习过西方哲学史的人,都不得不向它提这样三个问题:第一,为何要摧毁“家”?——这一问题涉及后现代主义的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者 人类精神 西方哲学史 后现代主义哲学 “家” 传统哲学 怀疑主义 相对主义 黑格尔 “哲学的终结”
原文传递
对我国西方音乐史研究现状的思考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燕迪 《中国音乐学》 1986年第4期39-42,共4页
思考往往起源于困惑。十年动乱之后,我国的青年人和知识界经过愤怒的呐喊和悲凉的彷徨后,现在已逐渐从迷惘中走出,进入了一个更深刻、更成熟的反思阶段。在社会科学各领域以及文化艺术各界,人们已开始抱着明哲的怀疑态度和认真的求索精神,
关键词 研究现状 西方音乐史 求索精神 文化艺术 社会科 知识界 十年动乱 怀疑态度 西方音乐文化 已开始
原文传递
音乐史家的自诘与迷惑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燕迪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1-82,共2页
“怀疑精神必须彻底才能是有力的。一个问题的提出必然导向另外一些问题的提出。发问带有危险,因为它摧毁信念,并破坏权威。但发问又是建设性的,由于发问人们才得以成熟,学科才得以前进。”
关键词 音乐史 问题的提出 怀疑精神 建设性 信念 西方音乐史 客观性 中国音乐 历史哲学 真实性
原文传递
中国期待创新集群
12
作者 尹俊国 《中国青年》 2015年第18期14-15,共2页
青年,是人类中最具创新精神的那部分。今天的中国,是最有条件让青年大展身手的时候。在今天的中国和外国,经常能听到一种声音,认为中国人只懂模仿抄袭,而不懂创新。这方面有许多显眼的例证,足以让我们赧颜,无力辩白。实际上,我们并不需... 青年,是人类中最具创新精神的那部分。今天的中国,是最有条件让青年大展身手的时候。在今天的中国和外国,经常能听到一种声音,认为中国人只懂模仿抄袭,而不懂创新。这方面有许多显眼的例证,足以让我们赧颜,无力辩白。实际上,我们并不需要就此掉入自我怀疑和否定的陷阱。先不说创新本身不过是种种解决现实问题手段中的一种,不能"为创新而创新",而且众所周知,中国人自古以来富于创新,大量发明创造长期领先世界。只是近百多年来,突然受到西方强势挑战,一下被打蒙圈了,不知何去何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怀疑 创新集群 创新精神 社会环境 创新路径 价值导向 创新效率 官方哲学 西方国家 性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