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6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文花:坚守70余年的面塑艺人
1
作者 秦改梅 金京 《科学之友》 2024年第11期17-18,共2页
过去在新绛县,岁时节令及婚丧嫁娶等重要的日子,几乎家家户户的女同志都要制作造型各异的花馍。今年已86岁的王文花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花馍巧手,从事面塑艺术70余年。耳濡目染,热爱成就花馍巧手王文花的面塑技艺源于家族传承,在她幼时,外... 过去在新绛县,岁时节令及婚丧嫁娶等重要的日子,几乎家家户户的女同志都要制作造型各异的花馍。今年已86岁的王文花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花馍巧手,从事面塑艺术70余年。耳濡目染,热爱成就花馍巧手王文花的面塑技艺源于家族传承,在她幼时,外祖母和母亲已是当地十里八村有名的花馍巧手。“外祖母和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母亲活到95岁高龄,几乎捏了一辈子的花馍,把一整套的制作技艺都手把手传授给了我。”王文花告诉记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传承 启蒙老师 岁时节令 制作技艺 花馍 面塑艺术 新绛县 婚丧嫁娶
下载PDF
庆阳面塑的地域文化特色
2
作者 余永红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0-65,共6页
陇东庆阳为古代北豳之地,农耕文化底蕴深厚,至今民风淳朴,古风犹存,为面塑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基础。庆阳面塑也称“面花”,被广泛运用于婚嫁、丧葬、祭祀、祝寿、满月、节日等民俗中,是群众基础最广泛、内容最完整、形式最丰富、文化内涵... 陇东庆阳为古代北豳之地,农耕文化底蕴深厚,至今民风淳朴,古风犹存,为面塑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基础。庆阳面塑也称“面花”,被广泛运用于婚嫁、丧葬、祭祀、祝寿、满月、节日等民俗中,是群众基础最广泛、内容最完整、形式最丰富、文化内涵最深厚的面食艺术,也是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有机融合的典范。庆阳面塑往往通过异物同构、谐音双关等民间艺术的语言,使作品不仅具有美好的形式,更有喜庆吉祥的文化寓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阳 面塑 艺术特征 地域特色
下载PDF
文化产业浪潮中佤族歌舞艺人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3
作者 陈燕 任京民 《艺术科技》 2024年第7期69-72,共4页
目的:艺人不仅在文化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最活跃和富有创造力的元素之一。文章揭示佤族歌舞艺人在文化产业浪潮中的真实生存状态,剖析他们在现代社会文化产业化背景下的日常生活世界异化现象以及相应问题,提出改善艺人生存状况的... 目的:艺人不仅在文化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最活跃和富有创造力的元素之一。文章揭示佤族歌舞艺人在文化产业浪潮中的真实生存状态,剖析他们在现代社会文化产业化背景下的日常生活世界异化现象以及相应问题,提出改善艺人生存状况的对策,进而促进佤族歌舞艺术产业深入发展。方法:根据法国学者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将佤族歌舞艺人的职业生涯划分为入场、在场、退场三个阶段,从场域、资本和生存心态三个维度倾听佤族歌舞艺人的日常生活和心路历程,经由田野调查揭示、还原他们在文化产业浪潮中的真实生存状态。结果:入场阶段,佤族歌舞艺人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资本和禀赋,表征为较为显著的个体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在场阶段,他们的艺术技能不断趋向成熟,同时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本也在不断积累与丰裕。然而,在产业化大背景下,艺人的生存心态开始呈现出资本化的倾向。退场阶段,出于各种原因,怀着对佤族歌舞文化深厚的热爱、担忧和不安,佤族歌舞艺人逐渐退出了艺术场域。结论:为了推动佤族歌舞艺术产业的长远、深入发展,佤族歌舞艺人需要在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中实现自我超越,使佤族歌舞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中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佤族歌舞艺人 生存 发展
下载PDF
面塑元素在包装插画设计中的创新与运用
4
作者 吴白莹 《中国包装》 2024年第5期149-152,共4页
本研究深入分析了山西闻喜面塑元素的艺术内涵及价值特点,并将面塑元素运用到包装插画设计中,不仅增强了包装插画设计与非遗文化结合的可行性,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的地域化艺术需求。以面塑元素的图形、色彩、意境等作为参考的方向,对包... 本研究深入分析了山西闻喜面塑元素的艺术内涵及价值特点,并将面塑元素运用到包装插画设计中,不仅增强了包装插画设计与非遗文化结合的可行性,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的地域化艺术需求。以面塑元素的图形、色彩、意境等作为参考的方向,对包装插画设计进行全面分析与审视,通过面塑元素的有效应用,拓宽了插画设计的灵感来源,以闻喜面塑内含较为独特的民族元素传递更多的文化、情感以及人们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塑元素 包装插画设计 创新与运用
下载PDF
手艺人闲话与钥匙孔里的智慧——从余华《巴黎评论》“作家访谈”说起
5
作者 叶子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7,共9页
《巴黎评论》不久将出一期介绍中国文学的专号。何时问世,尚不得而知,因为主编人乔治·普林姆顿出外度假去了。--董鼎山,一九八二年四月十日于纽约1最近,余华成为美国文学季刊《巴黎评论》(The Paris Review)“作家访谈”(“Intervi... 《巴黎评论》不久将出一期介绍中国文学的专号。何时问世,尚不得而知,因为主编人乔治·普林姆顿出外度假去了。--董鼎山,一九八二年四月十日于纽约1最近,余华成为美国文学季刊《巴黎评论》(The Paris Review)“作家访谈”(“Interviews”)栏目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受访作家。访谈刊发于2023年冬季刊,收入“小说的艺术”(“The Art of Fiction”)系列261号,意味着余华是该系列第261位受访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中国籍 巴黎评论 董鼎山 小说的艺术 艺人 访谈
下载PDF
文化创意视域下的胶东面塑创新设计研究
6
作者 王晓燕 马真真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4期31-33,共3页
本文旨在从文化创意的视角,深入探讨胶东面塑的创新设计路径与实践。胶东面塑作为一种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民间艺术形式,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和艺术风格在现代设计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潜力。本文将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科技手段,分... 本文旨在从文化创意的视角,深入探讨胶东面塑的创新设计路径与实践。胶东面塑作为一种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民间艺术形式,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和艺术风格在现代设计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潜力。本文将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科技手段,分析胶东面塑的创新设计思路及策略,以期推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 胶东面塑 创新设计
下载PDF
加勒比文学书写中的生态整体观论析——以《黑漩涡》和《口技艺人的故事》为例
7
作者 范跃芬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4-71,共8页
伴随着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加勒比文学当中的自然书写逐渐被发掘,从而成为近年来文学研究的热点。其中,戴比丁探讨自然和人类关系寓言的《黑漩涡》和梅尔维尔探讨人与自然一体隐喻的《口技艺人的故事》呈现了加勒比文学中的生态整体观... 伴随着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加勒比文学当中的自然书写逐渐被发掘,从而成为近年来文学研究的热点。其中,戴比丁探讨自然和人类关系寓言的《黑漩涡》和梅尔维尔探讨人与自然一体隐喻的《口技艺人的故事》呈现了加勒比文学中的生态整体观意识。本文通过分析《黑漩涡》中人类与自然的博弈和《口技艺人的故事》中圭亚那美洲印第安自然意识和资本主义理性世界的冲突,揭示了加勒比文学中的生态整体观和存在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整体观 《黑漩涡》 《口技艺人的故事》 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文化生态视域下山东郎庄面塑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8
作者 赵玉 梁立立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1-44,共4页
运用文献查阅、田野调研等方法,结合文化生态学理论,从艺术载体与自然环境、民俗功能与文化环境、文化认同与社会环境三个层面分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郎庄面塑的文化生态系统构成以及内部的耦合关联性。从“受众客体”“传承主体”... 运用文献查阅、田野调研等方法,结合文化生态学理论,从艺术载体与自然环境、民俗功能与文化环境、文化认同与社会环境三个层面分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郎庄面塑的文化生态系统构成以及内部的耦合关联性。从“受众客体”“传承主体”“民俗功能”三方面总结了郎庄面塑文化生态的失衡表征,并提炼出当前的内、中、外文化生态系统发展困境。在此基础上,构建出郎庄面塑的文化生态保护路径:基于注重本体创新性发展的内生力强化、基于落实现代非遗教育体系的主体源优化和基于营造传承发展氛围的外生态环境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郎庄面塑 非遗传承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吕梁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发展路径研究——以岚县面塑为例
9
作者 赵晓燕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期95-97,共3页
岚县面塑是吕梁民间手工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它承载着岚县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思想情感和审美需求,是岚县本土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却被视为下里巴人的“玩意”而不登大雅之堂,直到2015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名正... 岚县面塑是吕梁民间手工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它承载着岚县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思想情感和审美需求,是岚县本土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却被视为下里巴人的“玩意”而不登大雅之堂,直到2015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名正言顺地走入大众视野,为人们所关注。本文以岚县面塑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发展现状和传承形式的基础上,探究岚县面塑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保护和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传统手工艺 岚县面塑
下载PDF
跨地方民族演艺者的社会接触与角色变迁——以佤族艺人为例
10
作者 杨茜好 保继刚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44,共13页
旅游演艺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加剧多元主客文化交往和跨文化互动。我国民族演艺人才逐渐成为旅游劳工移民、少数民族多元社会角色交织的跨地方旅游演艺从业者,其多重的社会接触将有助于阐释旅游情境中的关系复杂性,进一步跳出传统在地性民... 旅游演艺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加剧多元主客文化交往和跨文化互动。我国民族演艺人才逐渐成为旅游劳工移民、少数民族多元社会角色交织的跨地方旅游演艺从业者,其多重的社会接触将有助于阐释旅游情境中的关系复杂性,进一步跳出传统在地性民族旅游演艺研究的范畴。文章选取佤族艺人为案例,以质性研究方法深入探讨旅游情境下跨地方民族演艺者的社会接触特点及其角色变迁。研究发现:跨地方民族演艺者进入旅游情境中,经历了文化交往向职业交往导向叠加的社会接触,加快推进了现代角色多元化进程;同时,旅游情境构建了一个多重社会接触空间,为他们角色管理适应整体社会结构变化提供了缓冲,彰显出从业者主体性视角下旅游情境的社会结构特征。该研究从旅游从业者的视角,为民族文化繁荣如何赋能新时代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接触 角色变迁 主客关系 跨地方民族演艺者 佤族艺人
下载PDF
山西民俗食品的包装设计——以万荣面塑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博鸿 《绿色包装》 2024年第2期85-87,共3页
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以山西运城万荣面塑为引,结合文创产品的实用性进行研究分析。文创产品作为文旅项目中符合文化主题+创意转化+市场价值特点的物质化产品,其包装设计应符合市场化的趋势,才能更广泛地获得消费者青睐。设计... 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以山西运城万荣面塑为引,结合文创产品的实用性进行研究分析。文创产品作为文旅项目中符合文化主题+创意转化+市场价值特点的物质化产品,其包装设计应符合市场化的趋势,才能更广泛地获得消费者青睐。设计可深耕以下几方面:增加趣味性,广泛应用数字印刷技术;资源再利用,使用绿色环保生态化包装等,以期将单一的视觉、味觉的非遗艺术,转化为可视化、创新性的运城非遗文创包装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万荣面塑 非遗文创 包装设计
下载PDF
社会历史批评视角下施尼茨勒剧作中女性的艺人职业设定
12
作者 吴文明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主张将文学批评与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结合起来,并重视文学作品对社会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借助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本文分析了施尼茨勒剧作中将大量女性职业身份设定为女艺人这一现象,其原因与他写实派的创作观、特定...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主张将文学批评与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结合起来,并重视文学作品对社会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借助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本文分析了施尼茨勒剧作中将大量女性职业身份设定为女艺人这一现象,其原因与他写实派的创作观、特定历史语境下女艺人的职业特殊性、还有伴随女性解放意识而产生的艺人角色多样性有关。通过这些女艺人的人生经历,他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弱势地位和逐渐觉醒的女性意识,展示了帝国灭亡前维也纳醉生梦死的社会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尼茨勒 艺人 职业身份设定 社会历史批评
下载PDF
面塑中的食物视觉符号在皮革制品中的应用探析
13
作者 余思宇 董莎莉 《西部皮革》 2024年第13期60-62,共3页
文章旨在探讨食物中的视觉符号在皮革制品中的应用,以面塑为例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视觉符号的解读和对面塑艺术的深入探究,可以理解在皮革制品设计中,如何借鉴食物的形态、色彩和纹理等元素,从而赋予产品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 文章旨在探讨食物中的视觉符号在皮革制品中的应用,以面塑为例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视觉符号的解读和对面塑艺术的深入探究,可以理解在皮革制品设计中,如何借鉴食物的形态、色彩和纹理等元素,从而赋予产品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并能更好地掌握食物与皮革制品之间的关联,为相关设计和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视觉符号 皮革制品 面塑
下载PDF
山西面塑在旅游文创产品中的应用
14
作者 陈莹莹 江韶华 《上海包装》 2024年第1期59-61,共3页
山西面塑是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美术之一,既继承了山西的民间传说,又继承了山西先民的艺术智慧,但与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面临着传承发展困难的问题。在研究山西面塑的内涵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山西面塑的题材、色彩、纹样进行解构... 山西面塑是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美术之一,既继承了山西的民间传说,又继承了山西先民的艺术智慧,但与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面临着传承发展困难的问题。在研究山西面塑的内涵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山西面塑的题材、色彩、纹样进行解构,再将其融入旅游文创产品中,以达到古今交融、传统与时尚互补的效果,以期对促进山西面塑的传承与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面塑 旅游文创产品设计 传统文化
下载PDF
面艺新生:徐州陈井面塑的传承与创新探索
15
作者 王晴 王朝侠 《天工》 2024年第24期46-48,共3页
面塑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在现代社会,它正面临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以徐州睢宁县的陈井面塑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系统分析了陈井面塑的保护现状及其在传承中遇到的难题,进... 面塑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在现代社会,它正面临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以徐州睢宁县的陈井面塑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系统分析了陈井面塑的保护现状及其在传承中遇到的难题,进而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策略与措施,包括文化传承的传播策略、品牌建设的创新策略以及教学模式的多维创新策略等,旨在激发面塑艺术的现代活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并扩大其文化影响力,以保护和弘扬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这些综合性措施,为陈井面塑乃至更广泛的传统艺术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陈井面塑 非物质文化遗产 品牌建设 传承
下载PDF
“非遗热”背景下民间手工艺人的生存现状研究——以曹州面塑艺术为例
16
作者 石秀文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3年第11期57-59,共3页
在“非遗热”的影响下,曹州面塑的文化空间出现集聚在展览馆和艺术馆的现象。曹州面塑以活态传承为基础,以传承人为核心,以政府主导的表演、展示为主要传承方式,建构了属于菏泽地域文化的文化标志。“非遗热”背景下民间手工艺人的生存... 在“非遗热”的影响下,曹州面塑的文化空间出现集聚在展览馆和艺术馆的现象。曹州面塑以活态传承为基础,以传承人为核心,以政府主导的表演、展示为主要传承方式,建构了属于菏泽地域文化的文化标志。“非遗热”背景下民间手工艺人的生存现状研究,以穆李村的面塑艺人为主,通过隐藏在工艺背后的面塑艺人和群体的探索,看到民间手工艺人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与变化,并反思其中出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手工艺人 曹州面塑
下载PDF
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华面塑课程思政教学策略与实施路径研究
17
作者 申丽媛 谷绒 +2 位作者 陈金女 成雨洁 刘倩 《食品界》 2024年第5期89-91,共3页
1.中华面塑课程思政的改革背景1.1面塑与中华面塑课程面塑,俗称捏面人、花糕、面花,是以面粉、糯米粉、甘油等为原料上锅蒸制成面团后,捏制成动物、器物、人物等栩栩如生的面点制品。中国的面塑艺术起源于汉代,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非物... 1.中华面塑课程思政的改革背景1.1面塑与中华面塑课程面塑,俗称捏面人、花糕、面花,是以面粉、糯米粉、甘油等为原料上锅蒸制成面团后,捏制成动物、器物、人物等栩栩如生的面点制品。中国的面塑艺术起源于汉代,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项重要的民间艺术。面塑作品是勤劳朴实的中国人在时代发展历程中文明生活的写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绝技完美融合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米粉 面塑 课程思政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改革背景 面花
下载PDF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构:以宫廷南疆匠役、艺人为考察中心
18
作者 孙喆 王苏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5,共12页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四方文明竞逐、多元文化碰撞融会之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风格。清乾隆时期统一新疆以后,一批批拥有独特技艺的南疆回人,包括金银匠、玉匠、画匠、编织匠、乐舞艺人、求雨祈晴人等陆续由南疆被选送至京城。清朝...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四方文明竞逐、多元文化碰撞融会之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风格。清乾隆时期统一新疆以后,一批批拥有独特技艺的南疆回人,包括金银匠、玉匠、画匠、编织匠、乐舞艺人、求雨祈晴人等陆续由南疆被选送至京城。清朝对包括南疆回人在内的各民族工匠、艺人的招纳和重用,塑造了清代宫廷文化的多民族属性,是有清一代物质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的缩影。他们做成的器物和参与的各类宫廷活动,也以文化符号的方式,生动展现了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多民族国家建构 南疆 匠役 艺人
下载PDF
民间传统面塑艺术考察——历史、形态与旨趣
19
作者 赵杨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3-111,共9页
中国的民间面塑既是味觉的美食亦有艺术的美感,当美味与艺术巧然碰撞,那么将面塑誉为“舌尖上的艺术”也不为过。面塑艺术由面食文化衍生、发展而来,具有悠久的历史脉络。同时,面塑艺术作为我国民俗文化的载体,以多样的形态扎根在百姓... 中国的民间面塑既是味觉的美食亦有艺术的美感,当美味与艺术巧然碰撞,那么将面塑誉为“舌尖上的艺术”也不为过。面塑艺术由面食文化衍生、发展而来,具有悠久的历史脉络。同时,面塑艺术作为我国民俗文化的载体,以多样的形态扎根在百姓的民俗生活里,体现出独特的旨趣追求。本研究以史料为线索系统整理了面塑渐进式的演进脉络,归纳了面塑艺术的分布、工艺及艺术呈现形态,探究了面塑艺术在民俗文化、民俗美学及民俗传承中深层的旨趣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塑艺术 历史嬗变 形态呈现 旨趣追求
下载PDF
浅谈面塑文化与信息科技课程整合的策略
20
作者 张猛 《小学教学参考》 2024年第3期87-89,共3页
“非遗”文化进校园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面塑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我校所处行政区域的特色。面塑文化与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整合,能有效提高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培养学生传承与... “非遗”文化进校园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面塑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我校所处行政区域的特色。面塑文化与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整合,能有效提高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培养学生传承与发扬面塑文化的责任感,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塑文化 小学信息科技 课程整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