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的菩提树》读法几种 被引量:2
1
作者 谢冕 史成芳 +5 位作者 陈顺馨 尹昌龙 孟繁华 马基迪·阿明 徐德峰 任一鸣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2-38,共7页
张贤亮写过许多小说,但是这一本《我的菩提树》的价值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本。这是一本特别的小说:没有刻意突出的主题,没有预先设计的人物,也没有特别安排的情节,甚至也说不上精心的结构。整部小说由“日记”和对“日记”们“注释”构... 张贤亮写过许多小说,但是这一本《我的菩提树》的价值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本。这是一本特别的小说:没有刻意突出的主题,没有预先设计的人物,也没有特别安排的情节,甚至也说不上精心的结构。整部小说由“日记”和对“日记”们“注释”构成。前者是当年劳改生活的简略日记的不加改动的原文本,后者是今日重读的必要说明和充实,再加上少许必要的议论。象这样的创作,说是实录或纪实文学,说是长篇散文均无不可,但张贤亮却认定它是小说。这种认定等子给我们习以为常的小说拓展了新的疆界。这种界定包合了一种新的文体意识,并为小说的审美价值找供了新例证。它应该也包蕴了对当前(包括对作者本人以拄创作)的批评性意向。那些小说由于“创作”、“加工”的意识过子强烈,往往离生活和情感的木样状态愈来愈远。越是讲究技巧的作品,读者感到的失望也越多。在遍地都是迎合世俗趣味的矫情之作的今天,平空出现了这样一本素朴无华的书,的确让人耳目一祈。对于厌倦了精致作品的人们,品味一下平平常行的“菜根香”也许合眷夹责外的欣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菩提树》 北京大学 博士生导师 中文系 小说 张贤亮 文体意识 中国文学研究 访问学者 纪实文学
下载PDF
严酷年代的贫荒原态 惨痛灵魂的理性悲歌——解读张贤亮《我的菩提树》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桂兰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61-65,共5页
作家张贤亮1993年发表的《我的菩提树》,尽管已流传国外,但在国内却反响不大,理论界对此作有褒有贬。本文通过对作品的解读,试探讨作品的内容和创作目的、作者对当代知识分子命运及弱点的分析与表现,以及作品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贫荒原态 理性悲歌 张贤亮 《我的菩提树》 艺术特色 小说创作
下载PDF
孟繁华专栏:名作重读之五——体验自由——重读《走向混沌》《我的菩提树》 被引量:2
3
作者 孟繁华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2-13,52,共3页
从维熙、张贤亮无疑是五十年代文化信念培育的一代人。“理想”不仅作为公共话语被普遍信仰,而且在它已经坍塌之后又被普遍迫怀。从维熙、张贤亮八十年代前期的作品就充满了这样的意识,范汉儒、许灵均的“理想主义”曾得到了人们热情的... 从维熙、张贤亮无疑是五十年代文化信念培育的一代人。“理想”不仅作为公共话语被普遍信仰,而且在它已经坍塌之后又被普遍迫怀。从维熙、张贤亮八十年代前期的作品就充满了这样的意识,范汉儒、许灵均的“理想主义”曾得到了人们热情的赞许及喝彩。那时的作家和他们的主人公是幸福的,“理想”是一个伟大的神话,苦难不能把他们打垮,相反,苦难成了砥砺和锻造“理想”及意志力的最好场所。因此,他们的作品具有了新的传奇性。我相信从维熙和张贤亮当年是真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菩提树》 张贤亮 从维熙 知识分子性 “理想” 理想主义 叙事人 信念培育 作品 九十年代
下载PDF
文明寻迹与精神问道——《我的菩提树》的历史文化内涵
4
作者 冯肖华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01-104,共4页
《我的菩提树》是作家高建群写的一部历史文化纪实性新作。其特点是对中国儒、释、道文化的发生、演变及其理论形成过程的详尽追述;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与世界文明的相互作用的阐述;对历史先哲大德法显、鸠摩罗什、玄奘伟大功绩的梳理与... 《我的菩提树》是作家高建群写的一部历史文化纪实性新作。其特点是对中国儒、释、道文化的发生、演变及其理论形成过程的详尽追述;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与世界文明的相互作用的阐述;对历史先哲大德法显、鸠摩罗什、玄奘伟大功绩的梳理与客观评说。著述阐发了著者对儒学、佛学、道学富有个案的理解和认知,对博大广厚的民族文化的深深敬畏和膜拜。著述资料丰富,集叙事、论理、抒情为一体,体现了作家高建群理论著作之文学性特色的又一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菩提树》 高建群 文明寻迹 精神问道 敬畏膜拜
下载PDF
论张贤亮笔下的四个回族人物形象 被引量:3
5
作者 白草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张贤亮小说中曾塑造了四个回族人物形象,即马缨花、海喜喜、麻维孝、马队长。作品并未刻意从民族或宗教角度予以描写,而是通过反常社会环境中人物自身的活动及心理等,表现了他们那种特殊文化底质的气质及个性。
关键词 回族人物 张贤亮 《我的菩提树》 缨花 人物形象 中亚细亚 民族属性 宗教观念 社会环境 知识分子
下载PDF
电视剧《灵与肉》与流行文化价值
6
作者 牛学智 《长江文艺评论》 2018年第5期112-118,共7页
张贤亮的小说创作并不多,但其思想分量着实不低,这已是被中国当代文学史甚至思想史所证实了的。无论《灵与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还是《早安!朋友》《我的菩提树》等等,一经发表,总是会产生或大或小的轰动,这表... 张贤亮的小说创作并不多,但其思想分量着实不低,这已是被中国当代文学史甚至思想史所证实了的。无论《灵与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还是《早安!朋友》《我的菩提树》等等,一经发表,总是会产生或大或小的轰动,这表明张贤亮的思考一直处在社会文化思潮的前沿,也是他自己常常引以为豪壮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与肉》 文化价值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电视剧 中国当代文学史 《我的菩提树》 社会文化思潮 小说创作
下载PDF
欲望的幻灭─—张贤亮论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6-54,共9页
关键词 张贤亮 知识分子 小说创作 《我的菩提树》 自我超越 绿化树 女性形象 劳动者 人物形象 当代中国作家
下载PDF
经济起飞期的文学走向
8
作者 路侃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8-19,共2页
90年代是中国的经济格局与文学走向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立,经济的强劲奔腾成为社会的主潮。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依存于一定社会环境的文学也在并且还将发生新的变化,新的走向。
关键词 经济起飞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文学市场 “伤痕文学” 纪实小说 《我的菩提树》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无梦谷》 新闻性 在华外资企业
下载PDF
高建群:我是一个写故事的人
9
作者 夏明勤 《现代企业》 2017年第12期77-77,共1页
本刊讯近日,由西安市新华书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的“高建群读者见面会”在钟楼书店举行。作家高建群与现场读者一起分享了从《最后一个匈奴》到《大平原》再到《我的菩提树》这三本书的创作体会与见解感悟。
关键词 高建群 《我的菩提树》 故事 新华书店 文艺出版社 创作体会 西安市 读者
下载PDF
《灵与肉》的影视改编与张贤亮的文学遗产
10
作者 牛学智 《文艺评论》 2018年第5期107-114,共8页
张贤亮的小说创作并不多,但其思想分量着实不低,这已是被中国当代文学史甚至思想史所证实了的。无论《灵与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还是《早安!朋友》《我的菩提树》等等,一经发表,总是会产生或大或小的轰动,这部分地表... 张贤亮的小说创作并不多,但其思想分量着实不低,这已是被中国当代文学史甚至思想史所证实了的。无论《灵与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还是《早安!朋友》《我的菩提树》等等,一经发表,总是会产生或大或小的轰动,这部分地表明张贤亮的思考一直处在和社会文化思潮的前沿,这一点也是他自己常常引以为豪壮的地方。比如在《张贤亮小说自选集·前言》中他曾说,在中国大陆,我是第一个写城市改革的(《男人的风格》,1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与肉》 张贤亮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文学遗产 影视改编 中国当代文学史 《我的菩提树》 社会文化思潮
原文传递
我看张贤亮
11
作者 白草 《朔方》 2014年第11期114-122,共9页
张贤亮是新时期文学中一个重要的、具有开拓性意义的作家,尽管他的影响自《我的菩提树》(1994年)之后日渐式微,终至淡出文坛,但事实上他已成为了一个文学传统——一个优秀的传统,一个复杂的传统,同时,也是一个成问题的传统。
关键词 张贤亮 《我的菩提树》 文学传统 新时期文学 开拓性
原文传递
我的“无差别”境界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贤亮 《中国民族》 1998年第10期42-43,共2页
我长期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宁夏,从自治区领导到一般群众,经常接触回族同胞。作为宁夏文联和宁夏作协这类文艺团体的负责人,我要广泛地和自治区的文艺工作者包括回族文学艺术工作者联系,作为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的董事长,又必须与... 我长期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宁夏,从自治区领导到一般群众,经常接触回族同胞。作为宁夏文联和宁夏作协这类文艺团体的负责人,我要广泛地和自治区的文艺工作者包括回族文学艺术工作者联系,作为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的董事长,又必须与职工中的回族职工交往,作为作家,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无差别 民族政策 回族文学 农村基层干部 极左路线 宁夏 民族差异 《我的菩提树》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原文传递
张贤亮的苦难与欢乐作文与经商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羽 《中国民族》 1998年第8期36-,35+37,共3页
世上万千生物活过又死去,有的自觉,有的不自觉,但都追求着可笑的长生或永恒。而实际上,所有的生物都获得了永恒,哪怕它只在世上存在过一秒钟。那一秒种里便有永恒。我并不想去追求虚无缥缈的永恒。永恒,已经存在于我的生命中了!... 世上万千生物活过又死去,有的自觉,有的不自觉,但都追求着可笑的长生或永恒。而实际上,所有的生物都获得了永恒,哪怕它只在世上存在过一秒钟。那一秒种里便有永恒。我并不想去追求虚无缥缈的永恒。永恒,已经存在于我的生命中了!———张贤亮把苦难变成一个个富有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贤亮 《我的菩提树》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知识分子 《大风歌》 作文 《灵与肉》 宁夏 长篇小说 受挫折
原文传递
怎样看外国的评论
14
作者 刘绪源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7年第1期123-124,共2页
怎样看外国的评论刘绪源有一份我从未听说过的叫《新闻大世界》的刊物,(也许是报纸?)去年登了篇长长的评论,评张贤亮的小说《我的菩提树》。此文后又在《作品与争鸣》去年12期全文转载。我没读过小说,本不该有发言权,但觉得评... 怎样看外国的评论刘绪源有一份我从未听说过的叫《新闻大世界》的刊物,(也许是报纸?)去年登了篇长长的评论,评张贤亮的小说《我的菩提树》。此文后又在《作品与争鸣》去年12期全文转载。我没读过小说,本不该有发言权,但觉得评论者的思维逻辑有点问题(而这正是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表现 《我的菩提树》 西方敌对势力 《文学评论》 外国 张贤亮 小说 文艺批评 中国知识分子 社会主义中国
原文传递
为何不能“彻悟”?
15
作者 张贤亮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6年第2期130-132,共3页
为何不能“彻悟”?张贤亮赵明寰小姐:承你寄来《书友周报》,方知离我千里之遥还有一份正经地讨论读书的小小园地。《我的菩提树》发表后,虽有些评论文章.但没有像16期的《书友》这样布成阵势,因而这份陌生的报纸和陌生的你们使... 为何不能“彻悟”?张贤亮赵明寰小姐:承你寄来《书友周报》,方知离我千里之遥还有一份正经地讨论读书的小小园地。《我的菩提树》发表后,虽有些评论文章.但没有像16期的《书友》这样布成阵势,因而这份陌生的报纸和陌生的你们使我油然产生了亲切感,并有一种要与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我的菩提树》 张贤亮 艺术特色 大学毕业生 传统知识分子 估计不足 辛亥革命 心理障碍 世界历史
原文传递
为了忘却的经典——著名作家张贤亮的人物阅读分析
16
《满分阅读(高中版)》 2014年第12期25-29,共5页
文学,是张贤亮儿次命运转折的拐点。1957年,他因为一首诗《大风歌》被打成右派,后来又“升级”成了“反革命分子”。这顶“帽子”,一戴就是22年。而摘帽,靠的也是文学。1979年,文学刊物《宁夏文艺》还是双月刊.可就在那一整年的... 文学,是张贤亮儿次命运转折的拐点。1957年,他因为一首诗《大风歌》被打成右派,后来又“升级”成了“反革命分子”。这顶“帽子”,一戴就是22年。而摘帽,靠的也是文学。1979年,文学刊物《宁夏文艺》还是双月刊.可就在那一整年的6期刊物上,接连发表了张贤亮的4篇小说,篇篇都引起巨大反响:《吉普赛人》《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当他的第3篇小说发表时,宁夏主持宣传工作的一位老干部发现了他,经过橱查后,张贤亮终于得以平反。他的创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几年间写下了《灵与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绿化树》《习惯死亡》《我的菩提树》等代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贤亮 阅读分析 著名作家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我的菩提树》 文学刊物 人物 《大风歌》
原文传递
卷首
17
《朔方》 2016年第1期3-3,共1页
俄罗斯神话中的丹柯,用瘦弱的手掏出自己闪光的心。有了前面那一片光辉的照耀,后代的读者才体会得到在理想的鼓舞下,文学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历史上无数事例也告诉我们,崇高的心灵——理想主义,并不受残酷的现实制约,而翱翔在地... 俄罗斯神话中的丹柯,用瘦弱的手掏出自己闪光的心。有了前面那一片光辉的照耀,后代的读者才体会得到在理想的鼓舞下,文学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历史上无数事例也告诉我们,崇高的心灵——理想主义,并不受残酷的现实制约,而翱翔在地狱上空的一片自我想象的光明中间;心理的高层次需求与追求,可以相对地不受生理上低层次需要的支配,也许正是物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精神世界才能达到高峰体验,所以我们先辈中才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不屈服的人物。——张贤亮《我的菩提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菩提树》 理想主义 自我想象 物质生活 高峰体验 精神世界 俄罗斯 张贤亮
原文传递
常被争议的作家张贤亮
18
作者 陈斌 《神州学人》 1998年第4期34-35,共2页
常被争议的作家张贤亮陈斌“自‘新时期文学’兴起以来,我大约是最被争议的作家之一。从小说、散文、言论直到‘下海’,每年都会爆大新闻。”张贤亮的坦率直言,平添了他的魅力。四十多年大西北生活的风霜,赋予张贤亮一副西北俊杰的... 常被争议的作家张贤亮陈斌“自‘新时期文学’兴起以来,我大约是最被争议的作家之一。从小说、散文、言论直到‘下海’,每年都会爆大新闻。”张贤亮的坦率直言,平添了他的魅力。四十多年大西北生活的风霜,赋予张贤亮一副西北俊杰的豪爽;而作为勤于笔耕的作家,张贤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贤亮 《我的菩提树》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专业作家 文学创作 干部素质 国民素质 作品 叙述形式 中国当代作家
原文传递
被忽视了的《普贤寺》
19
作者 白草 《朔方》 2004年第10期73-77,共5页
《普贤寺》是张贤亮创作的一部非常优秀的短篇小说,最初发表于《芙蓉》1996年第5期,后收入《张贤亮小说新编》和"张贤亮作品精萃"系列之一《中短篇小说集》中。这篇小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评价,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有... 《普贤寺》是张贤亮创作的一部非常优秀的短篇小说,最初发表于《芙蓉》1996年第5期,后收入《张贤亮小说新编》和"张贤亮作品精萃"系列之一《中短篇小说集》中。这篇小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评价,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个因素,恐怕是张贤亮那些曾经产生了不同反响乃至轰动的作品,比如《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等,对这部短篇形成了某种"遮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贤亮 知识分子形象谱系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作品 普贤 短篇小说集 绿化树 张贤亮小说 《我的菩提树》 当代文学
原文传递
敞开张贤亮的世界
20
作者 贾羽 《中华儿女》 1998年第8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张贤亮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知识分子 张贤亮小说 《我的菩提树》 托马斯全旋 当代文学 新时期作家 中国大陆 自然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