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情的失败、快照和诗歌死亡史——《战地行纪》成败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吕冰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3-136,共24页
本文探讨诗人奥登在《战地行纪》中作为游记作家的失误及其文化成因和审美结果。作为《战地行纪》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中国的十四行诗"和"战地快照"因自嘲风格的不合时宜性、反英雄叙事的不稳定性、作为局外人的... 本文探讨诗人奥登在《战地行纪》中作为游记作家的失误及其文化成因和审美结果。作为《战地行纪》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中国的十四行诗"和"战地快照"因自嘲风格的不合时宜性、反英雄叙事的不稳定性、作为局外人的超时空性和共情的不完全性,阻止了奥登成功贴上游记作家的标签。本文认为,在该行记中奥登用现实性叙事来隐藏非现实性的私人历史,开启了一条政治与文学纠缠的向死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登 同情的失败 中国 《战地行纪》
原文传递
伊舍伍德笔下的花园景观与中国抗日战争
2
作者 黄玲莉 胡强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7-161,共5页
花园是承载文化传统的独特介质,也是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在《战地行纪》中不吝笔墨的核心意象。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聚焦于伊舍伍德战争书写的新闻属性,评价他对中国抗战的正面报道,却少有人注意到书中的花园景观与中国抗日战争的... 花园是承载文化传统的独特介质,也是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在《战地行纪》中不吝笔墨的核心意象。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聚焦于伊舍伍德战争书写的新闻属性,评价他对中国抗战的正面报道,却少有人注意到书中的花园景观与中国抗日战争的内在联系。如果将花园置于中西方文化传统中进行动态考察,顺着界线感、园游会与生命力等景观特点深入解读,可以发现花园背后潜藏的租界政治、殖民历史和帝国博弈。透过花园,伊舍伍德书写了抗战时期中国军民的精神底蕴,也与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中国文化传统产生了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 《战地行纪》 花园 景观 中国抗日战争
下载PDF
中国之行对W·H·奥登中后期诗歌转型的影响
3
作者 杨国静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6-139,共24页
奥登的中国之行不是一次单纯的任务写作之旅,而是其诗艺发展过程中的一起标志性事件,承载着他在自己的左派政治信仰遭遇严重困境之际,试图借此验证政治书写之艺术效度、反思作家之本真使命的重要动机。在中国强大文化异质性的冲击下,奥... 奥登的中国之行不是一次单纯的任务写作之旅,而是其诗艺发展过程中的一起标志性事件,承载着他在自己的左派政治信仰遭遇严重困境之际,试图借此验证政治书写之艺术效度、反思作家之本真使命的重要动机。在中国强大文化异质性的冲击下,奥登的浪漫主义政治妄念转向幻灭,开始其疏离政治书写、进而以个人存在体验的内省式表达关切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尝试。在《战地行纪》,特别是其中的《在战时》组诗中,奥登借助巧妙的"去中国化"策略和对里尔克"赞颂诗学"的招魂,首次将他的"非政治化"艺术人格理念付诸系统的诗歌表达,从而不仅对"动乱时代下诗人何为"这一重大命题做出全新的回应,而且也发出其中后期诗歌转型的第一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登 《战地行纪》 里尔克 非政治化 诗学转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