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追寻黑人文化之根——解读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和《宠儿》 |
龚玲
|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2
|
民族文化的生存与两性关系的协调——托尼·莫里森和她的《所罗门之歌》 |
甘振翎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10
|
|
3
|
种族·阶级·性别·生态——评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 |
刘彬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4
|
|
4
|
托尼·莫里森《所罗门之歌》中黑人男性身份的自我建构 |
胡天赋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14 |
2
|
|
5
|
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以《最蓝的眼睛》和《所罗门之歌》为例 |
崔东琦
|
《菏泽学院学报》
|
2019 |
3
|
|
6
|
艰难的寻根之路——解读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 |
蔡殿梅
|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4
|
|
7
|
美国黑人族裔文化身份研究——以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为例 |
吕铁金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15 |
1
|
|
8
|
文化的丧失与坚守——从《所罗门之歌》看托尼·莫里森的悲剧视野 |
龚玲
|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9 |
2
|
|
9
|
悲剧色彩的投影与颠覆——托尼·莫里森《所罗门之歌》的古希腊神话原型解读 |
刘晓明
|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10
|
分裂的人性——从《所罗门之歌》看托尼·莫里森的悲剧视野 |
龚玲
|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11
|
无爱的悲歌——从《所罗门之歌》看托尼·莫里森的悲剧视野 |
龚玲
|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2
|
英雄与英雄之旅──评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的神话模式 |
孙冬
|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13
|
听觉叙事与民族记忆——以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为例 |
周亮亮
张小平
|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4
|
奶娃·戴德的重生——托尼·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的女性主义解读 |
林文韵
|
《文教资料》
|
2016 |
0 |
|
15
|
走出创伤的阴霾——托尼·莫里森《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创伤解读 |
张几木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17 |
1
|
|
16
|
论托尼·莫里森作品的成长主题及其意蕴——简析《所罗门之歌》 |
郑翠
|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
2008 |
2
|
|
17
|
托尼·莫里森《所罗门之歌》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
向丹辉
|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
2018 |
0 |
|
18
|
浅析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黑人老年女性形象塑造 |
熊锐
|
《海外英语》
|
2023 |
0 |
|
19
|
论现代主义文学文本中的原型模式——以托妮·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为例 |
王丽蓉
胡妮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20
|
回归还是超越——解读托妮·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的主题 |
吴康茹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