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州画舫录》中的戏曲文化试探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伟康 《东南文化》 2003年第1期52-56,共5页
《扬州画舫录》所记载的戏曲文化珍贵资料,至今对研究中国戏曲史仍极富参考意义。
关键词 《扬州画舫录》戏曲文化
下载PDF
《扬州画舫录》中的戏曲文化试探
2
作者 王伟康 《东南文化》 2003年第11期52-56,共5页
《扬州画舫录》所记载的戏曲文化珍贵资料。
关键词 《扬州画舫录》 戏曲文化
下载PDF
清代鼎盛期扬州经济文化辉煌的缩影——《扬州画舫录》研究述略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伟康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34-42,共9页
《扬州画舫录》是清康乾时期,尤其是乾隆全盛时代扬州文明的实录,经济文化辉煌的缩影。它在诸多方面形象地展示了当时兴旺发达的商业经济和繁荣昌盛的文化事业,并给人以珍贵的历史启示。
关键词 清代 《扬州画舫录》 经济文化 商业经济 文化事业
下载PDF
《扬州画舫录》里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媛莉 《北方音乐》 2018年第17期63-64,79,共3页
《扬州画舫录》是清代李斗写的笔记小说,从撰写到成书,历经三十余载。书中内容包罗万象,从贤士大夫的风雅之事,到普通百姓的诙谐之谈,皆载入书中,因此可称其为清代扬州的大百科全书。
关键词 《扬州画舫录》 音乐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从《扬州画舫录》看两淮盐商对扬州文化发展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吴莉莉 《史志学刊》 2015年第5期87-91,100,共6页
清代扬州是两淮盐运要地,盐商麋集,经济繁荣。"富甲天下"的两淮盐商对扬州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促进了扬州的文化繁荣。
关键词 《扬州画舫录》盐商 扬州文化
下载PDF
从《扬州画舫录》看康乾时期的扬州餐饮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旗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2年第4期13-17,共5页
从《扬州画舫录》看 ,康乾时期的扬州餐饮业相当繁荣 ,官商并办的知名酒肆、茶肆、食肆林立 ,高档消费与普通消费相得益彰 ;淮扬菜点各式各样 ,菜品在口味上体现出南北交汇 (即咸甜适中 )的特色。
关键词 《扬州画舫录》 康乾时期 扬州餐饮 满汉席 饮食文化 清朝 餐饮业
下载PDF
从《扬州画舫录》评析清代扬州文人菜 被引量:2
7
作者 裴永桢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7年第2期14-17,共4页
扬州为淮扬菜之乡,自古为文人荟萃之地,在历史的长河中风雅之士为扬州烹饪的吟哦唱颂不绝于耳,文人将文化植入饮食之中,菜品因人而精彩,名菜以人而流传。
关键词 饮食文化 《扬州画舫录》 淮扬菜 文人菜
下载PDF
《扬州画舫录》中女性群像掠影
8
作者 尤微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13-18,共6页
《扬州画舫录》记载了乾隆盛世下扬州城的富庶与繁华,这种繁荣不光呈现在商业和经济上,也出现在文化艺术等领域。作者李斗用诗意的语言建构了一系列女性群像,这些女性活跃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扬州城内,为城市发展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扬州画舫录》记载了乾隆盛世下扬州城的富庶与繁华,这种繁荣不光呈现在商业和经济上,也出现在文化艺术等领域。作者李斗用诗意的语言建构了一系列女性群像,这些女性活跃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扬州城内,为城市发展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她们身上也显现出了那个时代扬州城内文人独特的性别文化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画舫 女性形象 性别文化
下载PDF
扬州古代戏曲发展史略 被引量:2
9
作者 明光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7-102,共6页
扬州古代戏曲发展史略明光扬州自古便是歌舞胜地,戏曲名区。根据文物和文字记载,从上古到清末,中国戏曲孕育、成长、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基本形态在扬州都有充分的展现和实质性的推进,其中不乏戏曲史上不可或缺的篇章。(一)戏曲以歌... 扬州古代戏曲发展史略明光扬州自古便是歌舞胜地,戏曲名区。根据文物和文字记载,从上古到清末,中国戏曲孕育、成长、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基本形态在扬州都有充分的展现和实质性的推进,其中不乏戏曲史上不可或缺的篇章。(一)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综合音乐、舞蹈、徘优、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画舫录》 戏曲活动 古代戏曲 发展史 七大内班 参军戏 朱帘秀 元杂剧 家班 《青楼集》
下载PDF
梅开“五福”——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五福”文化建设纪实
10
作者 冯长宏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2014年第5期38-42,共5页
据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太守吴秀开濬城濠,积土为岭,种植梅花,因名梅花岭,岭前建崇雅书院。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著名徽商、藏书家马曰琯捐资在岭东重建书院,命名为“梅花书院”,后声名远播... 据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太守吴秀开濬城濠,积土为岭,种植梅花,因名梅花岭,岭前建崇雅书院。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著名徽商、藏书家马曰琯捐资在岭东重建书院,命名为“梅花书院”,后声名远播,其“入礼门,树仁心,走义路”的核心教育思想历经400年风雨洗礼仍熠熠生辉。明末史可法领兵抗清,誓守城池,生前遗言,死后葬梅花岭。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于梅花岭修建史公祠,英烈忠魂与清芬之岭交相辉映。1947年,史公后裔史鉴先生倾其所有在史公祠内创办了可法小学。新中国成立后,可法小学迁出史公祠,不断发展壮大,有了今天的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 小学 文化建设 西区 江苏省 《扬州画舫录》 纪实 新中国成立
下载PDF
康乾时期戏曲生态嬗变——以《扬州画舫录》之卷五《新城北路下》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民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0-143,共4页
《扬州画舫录》详细记载了康乾时期扬州的园亭奇观、风土人物等情况,其中的戏曲史料十分丰富。现有研究往往将其中关于戏曲的内容单独抽离进行分析,而其实这些内容与其他各卷内容是紧密关联的。通过这种关联,能够一窥康乾时期中国戏曲... 《扬州画舫录》详细记载了康乾时期扬州的园亭奇观、风土人物等情况,其中的戏曲史料十分丰富。现有研究往往将其中关于戏曲的内容单独抽离进行分析,而其实这些内容与其他各卷内容是紧密关联的。通过这种关联,能够一窥康乾时期中国戏曲生态的嬗变轨迹,而《扬州画舫录》之卷五《新城北路下》所描绘的社会经济生态、宗教民俗生态、戏曲观演生态、戏曲艺人生存生态等不同生态场域恰恰是承载康乾时期戏曲生态嬗变的具体因子,需要予以更多的理论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画舫 戏曲生态 社会经济生态 民间演剧体系“花雅之争”
原文传递
基于传播视域分析京剧文化——评《中国京剧史(1790—1949)》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清丽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I0003-I0004,共2页
京剧作为国粹,其产生于清代中叶年间著名的“花雅之争”。元代的杂剧和南戏的早期之争便是为地方戏树立戏剧的楷模,自此随着市民阶层的进一步扩大,戏曲的发展日益蓬勃,出现的剧类繁多,每个地方有其地方代表戏剧。在明中叶盛行的主要是... 京剧作为国粹,其产生于清代中叶年间著名的“花雅之争”。元代的杂剧和南戏的早期之争便是为地方戏树立戏剧的楷模,自此随着市民阶层的进一步扩大,戏曲的发展日益蓬勃,出现的剧类繁多,每个地方有其地方代表戏剧。在明中叶盛行的主要是高雅的昆曲,在剧坛拥有压倒性地位。在康熙至乾隆年间,各种地方戏开始蓬勃发展并大放异彩,赢得了地方居民的喜爱,开始能够与昆曲争长短。李斗《扬州画舫录》说:“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但是地方戏有些地方较为低俗,难登大雅之堂,一直受到统治者的排挤,只是因为群众喜好日益扩大与昆区争夺群众,最终在乾隆晚年期间爆发了著名的“花雅之争”,随后京剧便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雅之争 中国京剧史 罗罗腔 京剧文化 《扬州画舫录》 雅部 清代中叶 难登大雅之堂
下载PDF
四大徽班与扬州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新雷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0-46,共7页
引 论 四大徽班进京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们把诸腔各调带到了北京,交流融合,博采众长,从而形成了京剧。 四大徽班的勃兴与江苏扬州的关系极为密切。三庆班是乾隆五十五年从扬州启程进京的,至今已届二百年。春台班是徽商江春在... 引 论 四大徽班进京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们把诸腔各调带到了北京,交流融合,博采众长,从而形成了京剧。 四大徽班的勃兴与江苏扬州的关系极为密切。三庆班是乾隆五十五年从扬州启程进京的,至今已届二百年。春台班是徽商江春在扬州创建的,其中荟萃了一批梨园精英。而四喜班是在扬州唱红的,和春班则是在扬州组合而成的。这原因是:当时全国戏曲活动的中心在扬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 戏曲活动 徽班进京 戏曲 徽商 乾隆 台班 京剧 江苏 《扬州画舫录》
下载PDF
扬州花鼓戏考 被引量:3
14
作者 韦人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7-73,共7页
扬州花鼓戏考扬州地方戏曲发展史初探之二韦人在扬州地方戏曲发展史上,扬州花鼓戏占有重要位置。它是继扬州乱弹之后,扬州地方戏得以再度兴起的一块坚实的奠基石。如果把二百年前的“本地乱弹”与今天扬剧的关系形容为藕断丝连的话,... 扬州花鼓戏考扬州地方戏曲发展史初探之二韦人在扬州地方戏曲发展史上,扬州花鼓戏占有重要位置。它是继扬州乱弹之后,扬州地方戏得以再度兴起的一块坚实的奠基石。如果把二百年前的“本地乱弹”与今天扬剧的关系形容为藕断丝连的话,那么这束延绵不断的“丝”就是花鼓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鼓戏 扬州民歌 扬州清曲 《扬州画舫录》 扬州 大世界 独特风格 磨豆腐 地方戏曲 艺人
下载PDF
清代扬州徽商与扬州八怪 被引量:3
15
作者 薛锋 杨杏芝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42-46,共5页
清代扬州徽商与扬州八怪的关系,是一个视角新鲜的课题。清代扬州,聚集众多的徽籍豪商,他们是新兴的社会阶层,代表着新的经济因素,他们具有既有别于一般的地主官僚,又与封建传统保持千丝万缕联系的两重性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 清代扬州徽商与扬州八怪的关系,是一个视角新鲜的课题。清代扬州,聚集众多的徽籍豪商,他们是新兴的社会阶层,代表着新的经济因素,他们具有既有别于一般的地主官僚,又与封建传统保持千丝万缕联系的两重性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扬州八怪就是适应这一阶层和新的经济因素的需要而产生的具有革新精神的画家群。扬州投商促进了扬州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扬州书画艺术的繁荣,而这些正导致了“八怪”画家传统雅俗观念的变化和艺术新风的形成。研究清代扬州徽商与扬州八怪的关系,从而使我们以历史经验为维鉴,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这对振兴今天的扬州经济、弘扬扬州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八怪 清代扬州 《扬州画舫录》 徽商 郑板桥 雅俗观念 扬州文化 文人书画 职业画家 扬州经济
下载PDF
扬州双峰云栈中的园林艺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靓 刘小涵 《园林》 2018年第4期42-44,共3页
扬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其园林更是名扬天下。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就曾写道“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 扬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其园林更是名扬天下。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就曾写道“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扬州园林既具有小家碧玉清纯秀丽之蕴藉,又有大家闺秀端庄典雅之气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画舫录》 园林艺术 京杭大运河 双峰 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园林 交汇处
下载PDF
清代海州戏曲作家散论
17
作者 朱秋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3-105,共3页
清代海州戏曲作家散论朱秋华清乾隆年间,昆曲和“乱弹”争相发展,形成北京和扬州北南两大戏曲中心。海州(今连云港市)的板浦和扬州漕运频繁,文化交流也十分密切。南北戏曲的交往,使海州逐渐形成了一支戏曲创作群体,其主要成员有... 清代海州戏曲作家散论朱秋华清乾隆年间,昆曲和“乱弹”争相发展,形成北京和扬州北南两大戏曲中心。海州(今连云港市)的板浦和扬州漕运频繁,文化交流也十分密切。南北戏曲的交往,使海州逐渐形成了一支戏曲创作群体,其主要成员有吴恒宣、凌廷堪、程枚、许乔林、许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清韵 凌廷堪 《古典戏曲存目汇考》 戏曲创作 《扬州画舫录》 作家 戏曲作品 小蓬莱仙馆传奇 艺术成就 周贻白
下载PDF
南派京剧巫文化丛考略
18
作者 于质彬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7-71,共5页
南派京剧巫文化丛考略于质彬[编者按]江苏的体文化源远流长。体的活动、体戏的演出至今仍很活跃;可供探讨研究的“资源”既有丰富的典籍,又有现成的“活化石”,可谓得天独厚。对于这个新学科的研究,我省虽然进展得缓慢了些,但有... 南派京剧巫文化丛考略于质彬[编者按]江苏的体文化源远流长。体的活动、体戏的演出至今仍很活跃;可供探讨研究的“资源”既有丰富的典籍,又有现成的“活化石”,可谓得天独厚。对于这个新学科的研究,我省虽然进展得缓慢了些,但有志于此者却也时断时续地坚持了几十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目连戏 香火戏 南派 京剧 里下河地区 《西游记》 梁武帝 《扬州画舫录》 《封神》
下载PDF
我国古代龙文化与龙舟活动的发展
19
作者 刘秉果 《体育文化导刊》 1992年第1期32-35,26,共5页
我们中华民族是崇敬龙的,龙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特色,不仅在建筑上有龙的装饰,用物上有龙的形象,传说中有龙的故事,在许多民俗体育活动中也有龙的色彩。如正月元宵节舞龙灯。
关键词 文化 民俗体育 龙舟竞渡 中华民族 装饰 元宵节 起源 龙图腾 南北朝 《扬州画舫录》
下载PDF
扬州莲花桥创建时间与设计渊源
20
作者 王磊 《江苏地方志》 2022年第2期37-41,共5页
扬州莲花桥又名五亭桥,是瘦西湖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莲花桥与莲性寺白塔作为整体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莲花桥与莲性寺白塔同属大运河瘦西湖遗产点。莲花桥结构特异... 扬州莲花桥又名五亭桥,是瘦西湖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莲花桥与莲性寺白塔作为整体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莲花桥与莲性寺白塔同属大运河瘦西湖遗产点。莲花桥结构特异,现存石构桥身为原初遗迹,木构桥亭经过重建。从清季至民国,桥亭历经两次重建、一次大修,1949年以后对桥亭屡有修护,但大致延续原始格局。[1-2]对该桥的创建时间,目前学界多据《扬州画舫录》,认为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即工程主持者高恒就任当年。[3]本文从宫档出发,综合使用实物、图像等材料,推定莲花桥的实际营建在乾隆二十五年九月至二十六年十二月之间,同时分析桥亭形式的设计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扬州画舫录》 瘦西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持者 大运河 桥亭 五亭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