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日战争》:一部宏大的历史非虚构作品
1
作者 宋强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74-74,共1页
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120种重点选题中,王树增的《抗日战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位列其中。《抗日战争》共分三卷,每卷均有60多万字。
关键词 《抗日战争》 虚构作品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人民文学出版社 历史 新闻出版 广电总局
下载PDF
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活动单导学整合——以《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沈和凤 《中学教学参考》 2012年第33期80-81,共2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起点,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如皋教育人在新课改大潮中且行且思,创造出一个相对科学的、系统的、具有区域本土特色的课改新方式...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起点,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如皋教育人在新课改大潮中且行且思,创造出一个相对科学的、系统的、具有区域本土特色的课改新方式——“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学科课程整合 引导学生 教学设计 《抗日战争》 历史课 教育教学改革 传统教育模式
下载PDF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历史教学中优化的思考——以《抗日战争》一课为例
3
作者 袁晓霞 《中学教学参考》 2014年第4期103-103,共1页
从整体上来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此,笔者仅以《抗日战争》一课为例,谈谈在历史教学设计中如何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 价值观教育 《抗日战争》 情感态度 历史教学 优化 发展为本 人生态度 道德情操
下载PDF
我们眼中的抗日战争——多主题网络探究课例《抗日战争》的实践与反思
4
作者 王泳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实践 多主题 WEBQUEST 课例 网络 教学任务 教师 课堂
下载PDF
主题教学,高效精彩——《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例谈
5
作者 陆朝银 《中学教学参考》 2014年第10期97-98,共2页
《抗日战争》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它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的转折,是中国抗争史的重要一课。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构建抗日战争的知识体系,领悟历史更有助于学生理性分析中日关系,提升爱国情感,理性爱国。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主题教学 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 中国历史 知识体系 中日关系 爱国情感
下载PDF
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育--以《抗日战争》一课为例
6
作者 王磊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22年第1期34-38,共5页
历史的“时空”至少包括关系递进的三个维度:自然时空、社会时空和价值时空。将历史事件纳入不同维度的时空范围加以考察,能让历史永远保持着认知过去、关注现实、探索未知的张力。锁定自然时空,可以纵览历史图景的整体风貌;进入社会时... 历史的“时空”至少包括关系递进的三个维度:自然时空、社会时空和价值时空。将历史事件纳入不同维度的时空范围加以考察,能让历史永远保持着认知过去、关注现实、探索未知的张力。锁定自然时空,可以纵览历史图景的整体风貌;进入社会时空,能够体悟历史人物的现实影响;关照价值时空,利于叩问历史研究的人文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观念 自然时空 社会时空 价值时空 《抗日战争》
下载PDF
挖掘乡土史材 渗透家国情怀——以《抗日战争》一课为例
7
作者 朱孝天 吕娜 《山东教育》 2019年第7期84-85,共2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定为历史学科素养的五大因素。其中,“家国情怀”以“人”为核心,以追求人的积极向上、构建学生积极的价值体系为终极目标。在学科教学中,...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定为历史学科素养的五大因素。其中,“家国情怀”以“人”为核心,以追求人的积极向上、构建学生积极的价值体系为终极目标。在学科教学中,“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学科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情怀 《抗日战争》 乡土史 历史课程标准 挖掘 学科素养 唯物史观 普通高中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专访《抗日战争》作者、著名作家王树增
8
作者 郝安 刘骄 《新湘评论》 2015年第17期13-15,共3页
记者:您积毕生之功、费六年之力,创作了180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抗日战争》,带给我们深刻的启发和思考。通过小说,您最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
关键词 全民族抗战 中国共产党 中流 《抗日战争》 文学作品 长篇 小说
下载PDF
王树增推出力作《抗日战争》
9
作者 王振江 《新湘评论》 2015年第17期63-63,共1页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军旅作家王树增推出新作《抗日战争》,全景式反映了八年抗战。这是王树增继《朝鲜战争》《长征》《解放战争》之后推出的又一部非虚构文学力作。《抗日战争》共3卷,第一卷已出版。...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军旅作家王树增推出新作《抗日战争》,全景式反映了八年抗战。这是王树增继《朝鲜战争》《长征》《解放战争》之后推出的又一部非虚构文学力作。《抗日战争》共3卷,第一卷已出版。全书站在全民族抗战的立场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以重大战役战斗为轴,以重大历史事件及相关人物为经纬,突出反映并全品才能够打动并影响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力作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 重大历史事件 非虚构文学 全民族抗战 中国人民
下载PDF
《抗日战争》
10
作者 王树增 《红岩春秋》 2015年第9期77-77,共1页
《抗日战争》以3卷的恢宏篇幅记述了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作品以战争的每一次事件和每一场战役为纵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际视角全面真实地揭示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第一次全民族同仇敌忾、
关键词 《抗日战争》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华民族 近代历史 国际视角
下载PDF
一部属于全民族的抗战史——《抗日战争》作者王树增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树增 陈曦 +1 位作者 刘夏 高博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23-39,共17页
《抗日战争》是王树增革命战争系列的最后一部非虚构文学作品。王树增认为这场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国土上发生过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战争,它令整个中华民族付出的代价之巨大是其他任何一场战争都无法相比的,最终取得的战争成果也是具... 《抗日战争》是王树增革命战争系列的最后一部非虚构文学作品。王树增认为这场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国土上发生过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战争,它令整个中华民族付出的代价之巨大是其他任何一场战争都无法相比的,最终取得的战争成果也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它从头到尾贯穿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不屈服、就是骨头要硬,这是值得我们全民族为之骄傲的。王树增创作《抗日战争》的初衷是把民族的这种自豪感和自信心重新确立起来,这对当代中国尤其是对当代中国的青年人是至关重要的。在他看来,无论是虚构类还是非虚构类文学作品,第一要素是"人",不管使用什么样的写作技巧,一个铁定原则是一切从人出发。一部文学作品的主轴应该是人的精神,不管是大背景还是小细节,最后落脚点必须是写具体的人的命运和人的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抗战史 非虚构文学 民族精神
原文传递
素养立意下历史时空观念的尝试性架构——以《抗日战争》一课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飞 《中学历史教学》 2018年第4期21-23,共3页
当前时空观念的课堂渗透,较多停留在史事的时空定点和进程梳理上,仍不脱知识立意的窠臼。素养立意下的历史学习,应讲求形成历史通感、理解历史要旨,其对应的时空框架不仅服务于对史事定点定位的"知其然"(如全面抗战爆发于1937年的卢... 当前时空观念的课堂渗透,较多停留在史事的时空定点和进程梳理上,仍不脱知识立意的窠臼。素养立意下的历史学习,应讲求形成历史通感、理解历史要旨,其对应的时空框架不仅服务于对史事定点定位的"知其然"(如全面抗战爆发于1937年的卢沟桥),更应容纳丰富的线索以服务于"知其所以然"(如为何爆发于1937年?为何爆发于卢沟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习 时空观念 知识立意 《抗日战争》 素养 尝试性 1937年 架构
原文传递
创设情境,关注历史教学中的“人”——以《抗日战争》一课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敏芳 《中学历史教学》 2018年第11期34-36,共3页
最新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开篇就提出"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针,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要突出学科育人本质,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引导教师从关注学科转向关... 最新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开篇就提出"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针,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要突出学科育人本质,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引导教师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的发展,把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实际突出了"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乃帮助学习者成长、进步、发展,健全人格和公民素养是其重点,人是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抗日战争》 创设情境 历史教学 立德树人 课程体系 中国特色 育人意识
原文传递
《抗日战争》资料集求疵一则
14
作者 江沛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9-192,共4页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史学会 大学出版社 大型资料 出版发行 研究所
原文传递
全人教育观在“学案导学教学法”中的体现——以《抗日战争》一课为例
15
作者 詹明静 《中学历史教学》 2012年第10期17-19,共3页
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全人教育观认为,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不仅要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和技能,更要掌握科学的精神与方法、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并具有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唤醒人格的自由、人... 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全人教育观认为,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不仅要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和技能,更要掌握科学的精神与方法、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并具有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唤醒人格的自由、人性的渴望。学案导学教学法是目前中学教学中比较惯常、通用的教学模式,教师可通过导学学案的设计,提供人性化的教学情境,整合立体化的教学资源.设计科学的教学策略。发展性的教学评价,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在思维的碰撞中建构学习能力,培养人文主义精神,实现完全人格的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学教学法 教育观 《抗日战争》 学案 人文主义精神 人的全面发展 自由探索 完全人格
原文传递
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的运用--以人教版必修一《抗日战争》、必修三《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为例
16
作者 卢元伟 《中学历史教学》 2011年第10期14-16,共3页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挖掘和利用生活中的学科知识,将之引入课堂教学中,以达到学科教学生活化的目的。早在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著名主张.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进行学习。我国著名教...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挖掘和利用生活中的学科知识,将之引入课堂教学中,以达到学科教学生活化的目的。早在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著名主张.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进行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 《抗日战争》 历史课堂 人教版 互联网 蒸汽机 教育即生活 著名教育家
原文传递
时代价值取向下的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以《抗日战争》一课为例
17
作者 张建明 《新教育(海南)》 2015年第7期52-52,共1页
在深入实施新课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大力倡导、研究实施基于时代价值取向下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学改革的理想追求。下面以抗日战争为例,谈谈时代价值取向下的高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合理运用。《抗日战争》这... 在深入实施新课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大力倡导、研究实施基于时代价值取向下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学改革的理想追求。下面以抗日战争为例,谈谈时代价值取向下的高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合理运用。《抗日战争》这一课要求学生把握时代价值取向下历史教学的三方面内容:1.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战争责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 课程资源开发 价值 历史课程资源 教学改革 引导学生 新课程背景
原文传递
理性是爱国情感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从《抗日战争》教学设计片段说开去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平 沈红芳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2年第7期25-27,共3页
爱国主义情感是历史教育的永恒话题,历史课程的人文性、时代性特点使其具有得天独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优势,所以高中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也就是说,在中学历史教学中,
关键词 爱国情感教育 《抗日战争》 教学设计 爱国主义情感 理性 中学历史教学 历史教育 历史课程
原文传递
巧用歌曲素材,活化历史教学——以《抗日战争》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万全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15年第2期132-133,共2页
为了在历史教学中更有效地运用歌曲素材,2009年以来,相关课题研究在广州市多所中学展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在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抗日战争》一课的教学案例,阐述了如何巧用歌曲素材,以活化历史教学。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历史教学 素材 歌曲 巧用 活化 课题研究 2009年
原文传递
以革命传统文化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抗日战争》一课为例
20
作者 黄敏 《中国教师》 2018年第6期73-75,共3页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革命传统文化独树一帜,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积淀形成的精神追求、精神品格和精神力量,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引领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在近...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革命传统文化独树一帜,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积淀形成的精神追求、精神品格和精神力量,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引领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在近代中国革命中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核心是爱国主义,凝结着人类对和平和正义的无限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传统 《抗日战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家国情怀 文化涵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学生 精神追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