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宗臣《报刘一丈书》的艺术特色
1
作者 杨迎春 《克山师专学报》 2003年第4期71-72,共2页
这是一篇书信体杂文。作者运用巧妙的构思、漫画式的手法和对比衬托等方法,深刻剖析了当时社会所谓“上下相孚”的表象,揭露了官场的卑鄙无耻、肮脏腐朽,对人物的刻化虽着墨不多,却形神兼备,惟妙惟肖。一些细节描写也绘声绘色,活... 这是一篇书信体杂文。作者运用巧妙的构思、漫画式的手法和对比衬托等方法,深刻剖析了当时社会所谓“上下相孚”的表象,揭露了官场的卑鄙无耻、肮脏腐朽,对人物的刻化虽着墨不多,却形神兼备,惟妙惟肖。一些细节描写也绘声绘色,活灵活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刘一丈书》 艺术特色 信体杂文 宗臣 构思
下载PDF
《报刘一丈书》文体质疑
2
作者 焦幸安 《语文知识》 2003年第7期34-34,共1页
徐中玉、钱谷融主编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大学语文》把《报刘-丈书》划分在记叙文之中,北京师范大学刘翠霄、赵军平主编的《大学语文》自考同步辅导教材也把《报刘-丈书》看成记叙文,并且说《报刘-丈书》属于书信体记叙文。我... 徐中玉、钱谷融主编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大学语文》把《报刘-丈书》划分在记叙文之中,北京师范大学刘翠霄、赵军平主编的《大学语文》自考同步辅导教材也把《报刘-丈书》看成记叙文,并且说《报刘-丈书》属于书信体记叙文。我们认为这种看法不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刘一丈书》 文体 《大学语文》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信体记叙文 议论文
下载PDF
《报刘一丈书》评析
3
作者 姜汉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5期91-93,共3页
《报刘一丈书》是宗臣的名作。宗臣(1525——1560),字子相,扬州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历任刑部、吏部主事。宗臣为人耿直,不肯向权贵阿谀诌媚。当时奸相严嵩专权,奸邪贪污之风盛行,官僚们多趋... 《报刘一丈书》是宗臣的名作。宗臣(1525——1560),字子相,扬州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历任刑部、吏部主事。宗臣为人耿直,不肯向权贵阿谀诌媚。当时奸相严嵩专权,奸邪贪污之风盛行,官僚们多趋炎附势。宗臣却能出污泥而不染,非但不同流合污,而且大胆地针砭时弊,在给刘一的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刘一丈书》 称位 门者 自然段 严嵩 信体 第三自然 丑剧 相字 讽刺小品
下载PDF
《报刘一丈书》语言三题
4
作者 刘德强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2年第1期33-33,共1页
一腔愤慨,跃然纸上 明世宗嘉靖年间,严嵩父子恃宠专权,骄横跋扈.无耻之徒趋炎附势.扶摇直上。为人耿直的文学名家宗臣,面对当时丑恶的社会风气,借给父亲好友刘一丈的复信,抒发了一腔愤慨.
关键词 《报刘一丈书》 语言 嘉靖年间 社会风气 明世宗
下载PDF
一幅官场现形图——介绍宗臣的《报刘一丈书》
5
作者 张广智 《殷都学刊》 1984年第3期49-53,共5页
散文发展到明代,虽没有出现过司马迁,韩、柳、欧、苏那样的大家,但却不乏优秀的单篇小品。这些作品或直抒胸臆,清新隽永;或隐喻委婉,幽雅深邃。赋山川草木以承气,感情真挚细腻;予人物事件有褒贬,笔力入木三分。使人把玩咀嚼,从美中受到... 散文发展到明代,虽没有出现过司马迁,韩、柳、欧、苏那样的大家,但却不乏优秀的单篇小品。这些作品或直抒胸臆,清新隽永;或隐喻委婉,幽雅深邃。赋山川草木以承气,感情真挚细腻;予人物事件有褒贬,笔力入木三分。使人把玩咀嚼,从美中受到教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刘一丈书》 看门人 称位 官场 门者 刘备 明王朝 寒毒 前后七子 权贵
下载PDF
戏说“干谒者”——读《报刘一丈书》有感
6
作者 韩书文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14-16,共3页
明代著名的“后七子”代表人物宗臣有一篇精彩的文章——《报刘一丈书》。文中生动地刻画了“权者”、“干谒者”和“守门者“的反面形象。尤其对干谒者穷形尽相,入木三分。并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官场的丑陋现象。
关键词 《报刘一丈书》 宗臣 “干谒者” 明代
原文传递
人格尊严官品清正——读宗臣《报刘一丈书》有感
7
作者 夏海 《中国政协》 2013年第7期68-70,共3页
为官者,只有既保持人格尊严又坚守官品清正,才会有好名声,才能赢得百姓的口碑和历史的青睐。
关键词 人格尊严 《报刘一丈书》 官品 宗臣
原文传递
中国书信奇观
8
作者 李逢春 《华夏文化》 1994年第3期58-59,共2页
中国书信奇观李逢春书信,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感情,表达社会看法的一种形式,手段。书,大多指下级或一般人呈送给上司或帝王将相等大人物,论述有关国家大事或学术思想的文章。从本质说,这也确实是信,就因为陈论的是大事,为表其... 中国书信奇观李逢春书信,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感情,表达社会看法的一种形式,手段。书,大多指下级或一般人呈送给上司或帝王将相等大人物,论述有关国家大事或学术思想的文章。从本质说,这也确实是信,就因为陈论的是大事,为表其庄严,就称之为书了。如战国时李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相如 《报刘一丈书》 中草药名 魏晋南北朝 卓文君 夫妻感情 《谏逐客书》 回文诗 学术思想
下载PDF
明代作家宗臣作品讽刺手法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晓燕 《甘肃科技纵横》 2006年第6期192-192,157,共2页
论述了《报刘一丈书》在对人物的塑造中,采用丰富多变的讽刺手法,通过白描和漫画式的方式,对人物的丑恶灵魂进行了讽刺。其讽刺手法极为丰富多变,体现了现实主义讽刺艺术的高度成就。
关键词 《报刘一丈书》 人物塑造 讽刺手法
下载PDF
文学名家抗倭名臣
10
作者 张世宏 《福建理论学习》 2011年第10期45-47,共3页
因为一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报刘一丈书》,明代文学家宗臣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在这篇脍炙人口的书信体散文中,宗臣的犀利文风、凛然正气和深刻思想都表现得酣畅淋漓。古人云,知人论世。当我们循着宗臣的文学作品去了解他的人生经... 因为一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报刘一丈书》,明代文学家宗臣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在这篇脍炙人口的书信体散文中,宗臣的犀利文风、凛然正气和深刻思想都表现得酣畅淋漓。古人云,知人论世。当我们循着宗臣的文学作品去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时,会惊奇地发现:这位卓越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抗倭功臣,曾经在福建的抗倭战争中立下不朽功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家 《报刘一丈书》 名家 中学语文教材 信体散文 知人论世 人生经历 文学作品
下载PDF
“一目未瞑”是“一只眼未闭”─—兼谈文言如何表示成双的器物
11
作者 黄德焘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表示成 文言 生活实际 未闭 中学语文教学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语言材料 《报刘一丈书》 《孔雀东南飞》 方孝孺
下载PDF
“红楼”旧词新解
12
作者 金陵客 《华人时刊》 2003年第9期76-76,共1页
真佛儿 《红楼梦》第六回,刘老老一进荣国府,请周瑞家的引见。周瑞家的对刘老老说:“老老你放心。大老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叫你见个真佛儿去的呢?” 普天之下,“真佛”难见,可算一条定律。原因之一,有人挡驾。挡驾的人以为自己就... 真佛儿 《红楼梦》第六回,刘老老一进荣国府,请周瑞家的引见。周瑞家的对刘老老说:“老老你放心。大老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叫你见个真佛儿去的呢?” 普天之下,“真佛”难见,可算一条定律。原因之一,有人挡驾。挡驾的人以为自己就是佛,至少算是门神。见门神不拜,当然把你关在门外。小小门神,让你吃一顿闭门羹,不算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林黛玉 贾雨村 旧词 《报刘一丈书》 关在门外 依附者 老老 乡下老太婆 荣国府
下载PDF
中学古汉语中谦词集说
13
作者 刘正祥 梅东亮 《语文世界(上旬刊)》 1998年第12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古汉语 《范进中举》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自称谦词 中学 《谏太宗十思疏》 《报刘一丈书》 赵太后 《出师表》 老年人
下载PDF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科)试题分析点评
14
作者 苑秀琴 《考试(自学考试版)》 2004年第5期52-57,共6页
本试卷特点本套试题总体难度适中,覆盖知识点全面,重点突出。本试卷既考查了语文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对不同文体的分析理解,还考查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体现了大纲的思路,符合大纲所规定的能力层次要求。
关键词 《大学语文》 选择题 《报刘一丈书》 试题分析 论证方法 议论文 记叙文 共叔段 词语解释 《五代史伶官传序》 写作特点 散文诗 作家作品 自学考试
下载PDF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试题
15
《考试(自学考试版)》 2004年第5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大学语文》 自学考试 《报刘一丈书》
下载PDF
宗子相书千古奇文
16
作者 陈楠 《美文(青春写作)》 2019年第2期40-41,共2页
宗臣,字子相,嘉靖进士,为明代'后七子'之一,三十六岁即离世而去,但其操守与才名却广为人知。宗臣中举后先授职为刑部主事,后调任吏部考功主事,他不满奸臣当道、朝政昏聩,因染疾咳血请辞回乡,在扬州百花洲上筑室而居,读书赏景养... 宗臣,字子相,嘉靖进士,为明代'后七子'之一,三十六岁即离世而去,但其操守与才名却广为人知。宗臣中举后先授职为刑部主事,后调任吏部考功主事,他不满奸臣当道、朝政昏聩,因染疾咳血请辞回乡,在扬州百花洲上筑室而居,读书赏景养病,悠闲惬意。闲适的生活没过多久,被朝廷贬抑的重臣李默重掌吏部,催促宗臣回京供职,宗臣避世是因为不满,并不是不想做官,有正直的长官他还是愿意回来继续参与政事的,他一番考虑之后回京,为考功员外郎,不久就迁任勋功员外郎,同年的十月,刑部员外郎杨继盛上书弹劾严嵩,列严嵩十大罪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刘一丈书》
原文传递
上下相孚 才德称位
17
作者 柳笛 《瞭望》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6-37,共2页
上下相孚才德称位●柳笛“上下相孚,臣才德称位”一语出自明嘉靖进士宗臣写的《报刘一丈书》。这一散文名篇,很多人是读过的。刘一丈是宗臣父辈的世交。宗臣任福建提学副使后,抱才而困的刘老先生善意告戒宗臣,要注意“上下相孚,才... 上下相孚才德称位●柳笛“上下相孚,臣才德称位”一语出自明嘉靖进士宗臣写的《报刘一丈书》。这一散文名篇,很多人是读过的。刘一丈是宗臣父辈的世交。宗臣任福建提学副使后,抱才而困的刘老先生善意告戒宗臣,要注意“上下相孚,才德称位”,意思是:上下级之间要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刘一丈书》 阿谀奉承 李林甫 历史借鉴 《续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容易识别 艺术手法 反腐倡廉 称位
原文传递
《大学语文》综合知识归纳记忆法
18
作者 刘德璋 《考试与招生》 1998年第8期17-17,共1页
《大学语文》综合知识归纳记忆法刘德璋学习《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时,细心者会发现,该课程知识点多而且散,有的知识在不同的课文中都存在,有的课文作者和另一篇或几篇的课文作者有某一共同点。我们要善于把不同课文中的同类知识综合... 《大学语文》综合知识归纳记忆法刘德璋学习《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时,细心者会发现,该课程知识点多而且散,有的知识在不同的课文中都存在,有的课文作者和另一篇或几篇的课文作者有某一共同点。我们要善于把不同课文中的同类知识综合在一起。这就像数学中的合并同类项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归纳记忆法 综合知识 课文作者 《兵车行》 郁达夫 《季氏将伐颛臾》 《行路难》 柳宗元 《报刘一丈书》
原文传递
一九九三年下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19
《考试与招生》 1994年第5期37-38,共2页
一九九三年下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8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人题于后面括号内。)1.“揭起萧墙”这一成语的出处是()。(1)《季... 一九九三年下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8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人题于后面括号内。)1.“揭起萧墙”这一成语的出处是()。(1)《季氏将伐颛臾》(2)《寡人之于国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 赵七爷 《谏逐客书》 答司马谏议 下半年 《五代史伶官传序》 《季氏将伐颛臾》 《报刘一丈书》 王安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