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抽象的抒情”与“乡下人”的文学理想——关于沈从文《抽象的抒情》的再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景华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11,共5页
《抽象的抒情》是沈从文1961年未完成的一篇文学论文。新世纪以来,学界对沈从文"抽象的抒情"文学理念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阐释。本文从沈从文的现实处境以及中西方文化文学传统的碰撞中去对文本进行了再解读,认为沈从文的文学... 《抽象的抒情》是沈从文1961年未完成的一篇文学论文。新世纪以来,学界对沈从文"抽象的抒情"文学理念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阐释。本文从沈从文的现实处境以及中西方文化文学传统的碰撞中去对文本进行了再解读,认为沈从文的文学理想是在中国抒情传统和西方现代生命哲学、心理学的影响下,结合自身文学创作实践的探索和试验而逐渐形成的,并重估了沈从文抒情理论在"后五四时代"文论建构中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抽象的抒情》 文学理想
下载PDF
对《抽象绘画》课程学生意见反馈的分析与思考
2
作者 刘德龙 《文教资料》 2010年第28期110-112,共3页
获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相应归纳、整理和分析.对反思教学、完善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即是在高中《抽象绘画》课程结束之际,对学生的学习小结进行的一次调查、整理,试图完善《抽象绘画》课程。
关键词 《抽象绘画》美术课程 学生意见
下载PDF
抽象是纲
3
作者 高翠 《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4期37-37,共1页
形象是对知觉的直接综合和概括。
关键词 《抽象是纲》 中国 高翠 杂文
下载PDF
凡达利画廊
4
《上海艺术家》 2003年第4期20-22,共3页
凡达利画廊成立于1994年,坐落于上海市福州路,上海书城对面。画廊的主营业务有两部分:其一,为五星级酒店和公共空间进行艺术咨询、设计和制作。凡达利画廊拥有资深艺术设计师,对特定环境装饰艺术的应用有较深地理解和经验,设计和制作包... 凡达利画廊成立于1994年,坐落于上海市福州路,上海书城对面。画廊的主营业务有两部分:其一,为五星级酒店和公共空间进行艺术咨询、设计和制作。凡达利画廊拥有资深艺术设计师,对特定环境装饰艺术的应用有较深地理解和经验,设计和制作包括绘画、壁画、壁饰、雕塑、屏风、摆设。该画廊经常与美国、英国、澳洲、新加坡、香港的室内设计大师切磋合作,为客户发掘,推荐世界各国时尚的装饰艺术。其二,推荐中国当代优秀艺术家和优秀艺术作品。该画廊在上海福州路458号和上海天山路30号天山大厦一楼长年设有艺术展区,为优秀的中国画家举办画展,将优秀的中国当代艺术(主要是油画、版画和混合媒介的作品)推荐给中外收藏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达利画廊 油画 《抽象之二》 《抽象之一》 《乡居》 《心灯之一》
下载PDF
开心驿站
5
《北方牧业》 2012年第11期35-35,共1页
小朋友造句 1题目:一边……一边…… 小朋友写:他一边脱衣服.一边穿裤子。 老师批语:他到底是要脱还是要穿啊?
关键词 笑话 幽默 《小朋友造句》 《抽象画》
下载PDF
夏皮罗:“对《抽象的本性和局限》的批判性研究”
6
作者 张清宇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2-72,共1页
费尼(Kit Fine)的《抽象的本性和局限》一书是他同名论文(载于1993年数学哲学会议文集)的扩充,即继续尝试权衡新逻辑主义方案在哲学和数学基础中的得失。费尼不是新逻辑主义者,他的许多哲学讨论也都对此有着否定性结论,但他部分同情... 费尼(Kit Fine)的《抽象的本性和局限》一书是他同名论文(载于1993年数学哲学会议文集)的扩充,即继续尝试权衡新逻辑主义方案在哲学和数学基础中的得失。费尼不是新逻辑主义者,他的许多哲学讨论也都对此有着否定性结论,但他部分同情新逻辑主义方案;新逻辑主义似乎跟他(被称为“程序设定主义”pmcedural postulationism)的数学哲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皮罗 《抽象的本性和局限》 书评 新逻辑主义 学术批判
原文传递
技术生产、审美创造与未来写作——基于人工智能写作的思考 被引量:10
7
作者 白亮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9-44,共6页
一、问题的提出:科技、文学与“生产者”1961年7、8月间,沈从文在《抽象的抒情》一文中这样写道:“文学艺术创造的工艺过程,有它的一般性,能用社会强大力量控制,甚至于到另一时能用电子计算机产生(音乐可能最先出现)。”我们惊诧于作家... 一、问题的提出:科技、文学与“生产者”1961年7、8月间,沈从文在《抽象的抒情》一文中这样写道:“文学艺术创造的工艺过程,有它的一般性,能用社会强大力量控制,甚至于到另一时能用电子计算机产生(音乐可能最先出现)。”我们惊诧于作家对未来写作的洞见,因为“用电子计算机产生(创造)文学艺术”的预言在50多年后的今天不仅成为现实,而且人机之间的互渗、互动、互补逐渐成为一种常态,人工智能写诗、小说,由机器人实施的谱曲、作画,乃至让机器人翻译、唱歌、主持节目、写书法、演奏钢琴、播报新闻等,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创造 人工智能 文学艺术 沈从文 《抽象的抒情》 电子计算机 问题的提出 机器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