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立意探究——以统编版高中教材《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学为例
1
作者 廖政华 《广西教育》 2024年第8期138-140,共3页
高中历史教学立意应突出素养立意,充分发挥学科育人价值,提升学生的历史认识,服务学生终身发展。教师可依据课程标注、历史教材、学生特点以及时代特征确立教学立意,并通过凝练教学主题、明确学习目标、整合教材内容、创设学习情境等路... 高中历史教学立意应突出素养立意,充分发挥学科育人价值,提升学生的历史认识,服务学生终身发展。教师可依据课程标注、历史教材、学生特点以及时代特征确立教学立意,并通过凝练教学主题、明确学习目标、整合教材内容、创设学习情境等路径,将教学立意落实到教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立意 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下载PDF
素养育人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思路——以《中外历史纲要·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课为例
2
作者 赵化瑞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4年第7期10-12,共3页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坚持“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就要基于核心素养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才能达成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坚持“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就要基于核心素养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才能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只有围绕学习主题,不断地创设学生未知的历史情境以完成学习任务与目标,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历史学习过程中来,才能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下载PDF
挽救危亡: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形势下的湘学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接兵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72-79,共8页
20世纪初的中国,在经历了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侵华之后,陷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政治危机之中。内部阶级矛盾加剧,外部帝国主义再次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清廷和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在危机形势的激发下努力探索... 20世纪初的中国,在经历了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侵华之后,陷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政治危机之中。内部阶级矛盾加剧,外部帝国主义再次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清廷和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在危机形势的激发下努力探索帝国主义瓜分形势下挽救危亡的道路。在诸多挽救危亡的行动中,我们始终可以看到湘学人物的身影。湘学在时势的推动下,再一次登上历史舞台,从政治、军事、教育等各个方面提出了颇具建设性的救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挽救危亡 金铁主义 民族建国主义 癸卯学制
下载PDF
平西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4
作者 荣国璋 孔宪东 《学习与研究(北京)》 1987年第7期58-59,共2页
党史学习 50年前,“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29军奋起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吹响了中华民族抗日的战斗号角。但由于种种原因,29军在北平地区只坚持了20多天就南撤了,北平遂陷入敌手。正当北平人民忍受着亡土之辱,沉痛万分的时候,从北平... 党史学习 50年前,“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29军奋起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吹响了中华民族抗日的战斗号角。但由于种种原因,29军在北平地区只坚持了20多天就南撤了,北平遂陷入敌手。正当北平人民忍受着亡土之辱,沉痛万分的时候,从北平的西郊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喜讯:平西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引起了日寇的极大恐慌“七七”事变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七”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 抗日武装 民族危亡 地下党组织 抗日游击战争 抗日斗争 抗日军民 抗日游击队 主力部队
下载PDF
民国社会教育论纲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才林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2-115,共4页
民国社会教育的思想基础是教育家晏阳初提出的"民力观"。社会教育理论的出发点是民众本位,但实际发展历程的重心在于"挽救民族危亡"。民国社会教育属于改良范畴,但辩证地看,有两点革命性:在中国教育史上,民国社会... 民国社会教育的思想基础是教育家晏阳初提出的"民力观"。社会教育理论的出发点是民众本位,但实际发展历程的重心在于"挽救民族危亡"。民国社会教育属于改良范畴,但辩证地看,有两点革命性:在中国教育史上,民国社会教育理论突出了教育对象的全民性、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教育过程的终身性;相对学校教育而言,民国社会教育重在去除"西洋化、贵族化、都市化"之弊,力图实现"本土化、平民化、乡村化",与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紧密结合,体现了时代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社会教育 民力观 挽救民族危亡 革命性
下载PDF
陈光远与江西五四运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善庆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51-56,共6页
1919年发生的江西五四运动是全国五四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场运动是在民族危亡之时,在直系军阀统治下的江西发生的。它与全国的五四运动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其自身的特点。迄今为止,史家鲜未对此瞩目。本文拟就当时江西的情况,探讨江西... 1919年发生的江西五四运动是全国五四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场运动是在民族危亡之时,在直系军阀统治下的江西发生的。它与全国的五四运动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其自身的特点。迄今为止,史家鲜未对此瞩目。本文拟就当时江西的情况,探讨江西的五四运动及江西军阀陈光远对江西五四运动的态度及其影响,以求教于了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光远 江西经济 学生斗争 民族危亡 安福系 吴佩孚 示威游行 帝国主义国家 日本帝国主义 北京政府
下载PDF
吴先斌和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
7
作者 陈爱华 汪丽 《江淮文史》 2018年第3期124-133,共10页
"一个没有危机感的民族是无望和无救的。"在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的入口处,醒目地镌刻着田汉的这句话。正是为了留存那段民族危亡的历史,馆长吴先斌几乎是凭借一人之力,于2006年创办了这座民营抗战博物馆。尽管名称极其低调与"草根",... "一个没有危机感的民族是无望和无救的。"在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的入口处,醒目地镌刻着田汉的这句话。正是为了留存那段民族危亡的历史,馆长吴先斌几乎是凭借一人之力,于2006年创办了这座民营抗战博物馆。尽管名称极其低调与"草根",但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以下简称民抗馆)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却不一般。该馆是江苏省第一座反映南京人民抗日斗争的民间专题博物馆,自创建以来,民抗馆共接待游客逾20万人次,并多次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美国、日本等外籍访问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博物馆 民间 南京 民族危亡 国家领导人 抗日斗争 危机感 知名度
下载PDF
《蜕变》主题探析
8
作者 张冠祥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72-76,共5页
《蜕变》是曹禺同志抗战初期写的一部剧本.它以波澜壮阔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为背景,描写了一个省立后方医院在伟大的抗战斗争中的变化。这部剧本是一部使人“看到大的希望”,“得着大的勇气”的力作.解放后,曾有同志评介《蜕变》,大都肯... 《蜕变》是曹禺同志抗战初期写的一部剧本.它以波澜壮阔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为背景,描写了一个省立后方医院在伟大的抗战斗争中的变化。这部剧本是一部使人“看到大的希望”,“得着大的勇气”的力作.解放后,曾有同志评介《蜕变》,大都肯定了它对国民党行政机构的揭露,肯定它塑造了丁大夫等爱国人士,积极宣传抗战的鼓动作用。而对于作品中所颂扬的改革,评论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蜕变》 曹禺 国民党 斗争 民族危亡 剧本
下载PDF
兰州抗日救亡运动概述
9
作者 全士英 《兰州学刊》 1985年第5期68-72,共5页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侵略我国。面对民族危亡,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寇侵略的伟大号召下,掀起了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然而,在反动政府和封建势力长期残酷统治下的甘肃,却是一潭死水,十...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侵略我国。面对民族危亡,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寇侵略的伟大号召下,掀起了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然而,在反动政府和封建势力长期残酷统治下的甘肃,却是一潭死水,十分沉寂。这时,教育厅长田炯锦还顽固地提倡尊孔读经,束缚学生思想,禁止学生涉足政治。但是,隆隆的抗日炮声,还是惊醒了沉睡中的甘肃大地,唤起了甘肃民众。兰州女师的两个学生,为抵抗日寇侵略,愤然女扮男装,投奔抗日前方。许多爱国青年不满国民党对抗日的消极态度,寻找抗日救国途径,把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他们的爱国行动,在这一潭死水中,激起了波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救国 抗敌后援会 爱国行动 八路军办事处 群众团体 锦还 抗日斗争 民族危亡 民族解放战争 《新华日报》
下载PDF
一二九运动在许昌
10
作者 刘西森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85年第1期94-97,共4页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九日,北平爆发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学生运动,反对日本侵略,拯救民族危亡的强烈呼声风驰电掣般波及全国,也传到了许昌古城。灞陵中学、县立男子师范等校的青年学生和倍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广大烟农、工人一起,在许昌地下...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九日,北平爆发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学生运动,反对日本侵略,拯救民族危亡的强烈呼声风驰电掣般波及全国,也传到了许昌古城。灞陵中学、县立男子师范等校的青年学生和倍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广大烟农、工人一起,在许昌地下党的组织领导下,随于十二月二十五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侵略 日本帝国主义 国民党当局 抗日救国 民族危亡 党的组织 青年学生 中共中央北方局 游行队伍 斗争
下载PDF
义和团历史功勋述评
11
作者 靳勰 《学习与研究(北京)》 1982年第12期57-59,共3页
一九○○年发展到高潮的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所进行的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曾经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和世界。这个运动是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侵略加深,阴谋瓜分中国所造成的,是中国人民奋起反对帝国主义。
关键词 帝国主义侵略 中日甲午战争 近代中国 反帝爱国运动 英勇斗争 历史功勋 中国近代史 民族危亡 国史学界 国民精神
下载PDF
浅论谭嗣同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形成的原因
12
作者 孙丽娟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Z1期53-55,48,共4页
十九世末期,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戊戌维新运动,实质上是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急关头,由我国资产阶级的早期代表人物,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而发起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虽然它只是自上而下的改良,但是对整个民族的觉醒,激发后人的爱国斗争... 十九世末期,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戊戌维新运动,实质上是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急关头,由我国资产阶级的早期代表人物,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而发起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虽然它只是自上而下的改良,但是对整个民族的觉醒,激发后人的爱国斗争精神,仍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被誉为晚清思想界“慧星”的谭嗣同,为改革而献身,值得人们钦佩。本文试图对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形成的原因作一肤浅的探讨,以求教于行家与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维新运动 爱国主义精神 改革运动 斗争精神 戊戌变法时期 资本主义工商业 《时务报》 变法运动 维新人士 民族危亡
下载PDF
风华正茂 奔向复兴
13
作者 彭勃 《党史文苑》 2021年第7期1-1,共1页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一百年前,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一群有着强烈家国情怀和人民情怀的热血青年,为了拯救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民族危亡,开天辟地,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党成立后,立即投身于火热...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一百年前,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一群有着强烈家国情怀和人民情怀的热血青年,为了拯救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民族危亡,开天辟地,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党成立后,立即投身于火热的革命斗争之中,不论是组织工人运动,还是大革命中开展"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斗争;无论是土地革命中的"打土豪、分田地",还是全民族抗战中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全部工作,党的一切努力与奋斗,都是为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兴南湖 革命斗争 民族抗战 家国情怀 民族危亡 土地革命 时代变迁 工人运动
下载PDF
“天地知我 家人无忧”——黄道周的抗清斗争和治学精神
14
作者 范兆琪 邓华祥 《文史知识》 1987年第6期82-87,共6页
黄道周是明末著名学者和抗清爱国志士。他一生与明末腐朽顽固势力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斗争,并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壮烈牺牲。他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高尚的品德情操,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辉;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巨大的学术成就,今天也都值得... 黄道周是明末著名学者和抗清爱国志士。他一生与明末腐朽顽固势力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斗争,并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壮烈牺牲。他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高尚的品德情操,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辉;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巨大的学术成就,今天也都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1黄道周,字幼平,别字螭若,号石斋,福建漳浦县铜山所(今东山县深井村)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三年(1585),殉节于唐王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他出身农民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道周 抗清斗争 农民家庭 爱国主义思想 品德情操 三年 清顺治 治学精神 民族危亡 易象正
原文传递
九一八事变后辽宁人民的抗日斗争
15
作者 李斯佳 《党史纵横》 2021年第7期16-17,共2页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共满洲省委第一时间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共满洲省委第一时间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民族救亡的英勇斗争。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辽宁人民团结一致,迅速投人到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满洲省委 抗日斗争 日本侵略者 日本关东军 柳条湖 辽宁人民 英勇斗争 民族危亡
原文传递
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16
作者 林飞飞 王明亮 《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 2023年第6期11-14,共4页
鸦片战争以后,在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和封建专制主义残暴统治下,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神州大地一片黑暗,广大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进行了不... 鸦片战争以后,在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和封建专制主义残暴统治下,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神州大地一片黑暗,广大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兴起,去国外求学的留学活动也日益发展。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在黑暗中寻找出路的中国广大有志青年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产生了远离祖国去寻求救国拯民之道的强烈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专制主义 洋务运动 俄国十月革命 维新变法 残暴统治 民族危亡 英勇斗争 在黑暗中
原文传递
孙中山政党思想的形成
17
作者 王继洲 项来业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8-12,共5页
政党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关系的产物,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利益并为其根本利益而奋斗的政治组织。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挽救民族危亡、推翻清政府和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奋斗中,十分重视政党的领导... 政党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关系的产物,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利益并为其根本利益而奋斗的政治组织。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挽救民族危亡、推翻清政府和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奋斗中,十分重视政党的领导作用。为此,他创建了资产阶级政党,并根据时代发展和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不断对这个党进行改造,在此过程中形成、丰富和发展了他的政党思想。我们认为,孙中山的政党思想形成于兴中会成立到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之前,丰富于国民党成立到二次革命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政党 政治组织 斗争形势 近代资本主义 革命政党 平均地权 民族危亡 领导作用 中国民主革命 斗争实践
原文传递
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联
18
作者 李伟科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35-36,共2页
从义勇军到抗联 (东北)有3000余万民众,200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作最后之决斗。宁教白山黑水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 这是1931年11月,哈尔滨市各界联合会宣言中的一段话,充分表达了东北人民... 从义勇军到抗联 (东北)有3000余万民众,200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作最后之决斗。宁教白山黑水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 这是1931年11月,哈尔滨市各界联合会宣言中的一段话,充分表达了东北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不畏日本侵略者强暴的英勇气概。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东北,东北人民遭到野蛮的屠杀和蹂躏。国民党政府坚持不抵抗政策,几十万东北军几乎未经抵抗就退入关内。但是,被侵占家园的东北人民和一部分没有撤退的东北军,在民族危亡之际,奋起抗击日军,决心“以满腔热血,溅于白山黑水之间,以灌溉中华民族自由之花”。在抗日斗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抗联 东北人民 日本帝国主义 日本侵略者 抗日斗争 抗战到底 九·一八事变 日本侵略军 民族危亡 不抵抗政策
原文传递
新四军敢斗善斗佚事两则
19
作者 骆旗 《铁军》 2023年第1期5-7,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必须牢牢把握的一项重大原则,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必须牢牢把握的一项重大原则,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在中国战争史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新四军向来以铁军著称。这支从老四军、红四军和南方红军游击队演变而来的威武之师,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以血肉之躯与敌伪顽决战沙场,以敢斗善斗的英雄气概和过硬本领,创造了数不清的战争奇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武之师 民族危亡 新四军 敢于斗争 红军游击队 英雄气概 统筹发展 红四军
原文传递
字字分明正气歌——明末闽西文人的爱国诗章
20
作者 马卡丹 天一燕 《炎黄纵横》 2013年第10期48-51,共4页
明末,是社会动荡异常激烈的时代,抗清斗争风起云涌。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字里行间充满着挽救民族危亡的急切呼吁,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偏处八闽一隅的闽西亦不例外,这一时期闽西的文学作品,忧国伤时,悲怆深沉,体现了闽... 明末,是社会动荡异常激烈的时代,抗清斗争风起云涌。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字里行间充满着挽救民族危亡的急切呼吁,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偏处八闽一隅的闽西亦不例外,这一时期闽西的文学作品,忧国伤时,悲怆深沉,体现了闽西知识分子的民族气节与高尚情操。无论是汀州八县,或是龙岩、漳平、宁洋,乃至客寓闽西的文士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清斗争 中国文学史 民族气节 文学作品 漳平 伤时 民族危亡 李世熊 陈六 异族统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