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摩诃僧祗律》中的训释性语句
1
作者 刘素燕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B12期13-14,共2页
东晋佛陀跋陀罗共法显翻译的《摩诃僧祗律》主要介绍各种戒律制定的缘由、经过,作为佛家“律法”,其语言与经、论不同——其中所用语词有大量训释。文中主要对其中训释性语句的释义作用作一个简单分析,以揭示《摩诃僧祗律》对佛经语... 东晋佛陀跋陀罗共法显翻译的《摩诃僧祗律》主要介绍各种戒律制定的缘由、经过,作为佛家“律法”,其语言与经、论不同——其中所用语词有大量训释。文中主要对其中训释性语句的释义作用作一个简单分析,以揭示《摩诃僧祗律》对佛经语词训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诃僧祗律》 训释性语句 佛经 佛教
下载PDF
《摩诃僧祗律》中的“VP不”疑问句
2
作者 陆恒 《文教资料》 2020年第4期1-3,共3页
东晋译经《摩诃僧祇律》中的"VP不"疑问句涵盖正反问句和是非问句两大类型,其中"VP不"正反问句数量庞大,反映出它的历史地位和时代特征。部分"VP不"正反问句句末的"不"字开始虚化,转变为是非问... 东晋译经《摩诃僧祇律》中的"VP不"疑问句涵盖正反问句和是非问句两大类型,其中"VP不"正反问句数量庞大,反映出它的历史地位和时代特征。部分"VP不"正反问句句末的"不"字开始虚化,转变为是非问句,体现为三种:一是表否定的句子;二是带表确认事实类语气副词的句子;三是由"是"字判断式构成的句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诃僧祗律》 “VP不”疑问句 正反问句 是非问句 虚化
下载PDF
康熙年间南京经书《摩诃僧祗律》
3
《浙江佛教》 2003年第2期95-95,共1页
关键词 康熙 南京市 经书 《摩诃僧祗律》 道光年间 印刻本
下载PDF
《摩诃僧祗律》记述之文学故事概观 被引量:1
4
作者 龙延 陈开勇 《古籍研究》 2001年第3期117-122,共6页
佛藏典籍包括经、律、论三部分。律,梵语vinaya之音译,含有调伏、灭、离行、善治等义,乃制服灭除诸多过失之义。此乃佛陀所制定,而为比丘、比丘尼所必须遵守的有关生活规范之禁戒。也就是在修道生活中,针对实际的需要所定之规范。... 佛藏典籍包括经、律、论三部分。律,梵语vinaya之音译,含有调伏、灭、离行、善治等义,乃制服灭除诸多过失之义。此乃佛陀所制定,而为比丘、比丘尼所必须遵守的有关生活规范之禁戒。也就是在修道生活中,针对实际的需要所定之规范。因为世尊随缘制戒,即“如来不以无过患因缘而为弟子制戒立说波罗提木叉法。”佛陀在制定戒律以前,往往有一些小故事,介绍僧尼们犯戒的经过,以示世尊制戒之缘由。所以律藏同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诃僧祗律》 佛藏典籍 文学故事概观 生活规范 修道生活 文学色彩
原文传递
敦煌本《摩诃僧祇律》残卷缀合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涌泉 刘丹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2-102,共21页
经由对已公布的敦煌文献图版的普查,我们共发现《摩诃僧祇律》写卷87号、《摩诃僧祇大比丘戒本》写卷3号、《摩诃僧祇比丘尼戒本》写卷4号。其中不少残片本出自同一写卷,后经撕裂而分离为数号。本文通过对前人缀合工作的总结及对现有写... 经由对已公布的敦煌文献图版的普查,我们共发现《摩诃僧祇律》写卷87号、《摩诃僧祇大比丘戒本》写卷3号、《摩诃僧祇比丘尼戒本》写卷4号。其中不少残片本出自同一写卷,后经撕裂而分离为数号。本文通过对前人缀合工作的总结及对现有写卷内容、断痕、书风、行款的比定,将其中的54号(片)缀合为14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摩诃僧祗律》 残卷 缀合
下载PDF
《摩诃僧祇律》的语料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曹小云 余志新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8期107-111,共5页
东晋汉译佛经《摩诃僧祇律》中有许多反映当时俗语或口语的词语,可以补正大型语文工具书《汉语大词典》在收词、释义以及始见书证等方面的不足,具有较高的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 《摩诃僧祗律》 新词 新义 《汉语大词典》
下载PDF
《摩诃僧祇律》与《四分律》记述故事之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龙延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52-57,共6页
律藏中的广律因为是因事制戒,所以保留了许多佛教故事,但目前学界尚较少注意。本文以《摩诃僧律》与《四分律》为例,重点介绍了其中一些精彩故事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比较了这两部律藏中记述故事的异同之处,并简单分析了其原因。
关键词 《摩诃僧祗律》 《四分律》 广 比较文学 佛教故事
下载PDF
《摩诃僧祇律》与《四分律》记述故事之比较
8
作者 龙延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1-23,64,共4页
律藏中的广律因为是因事制戒,所以保留了许多佛教故事,但目前学界尚较少注意。文章以《摩诃僧祗律》与《四分律》为例,重点介绍了其中一些精彩故事,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比较了这两部律藏中记述故事的异同之处,并简单分析其原因。
关键词 《摩诃僧祗律》 《四分律》 佛教故事 文学性 叙事文学 广 中国 古代文学
下载PDF
法显大师对当今佛教的启迪--在纪念法显西渡斯里兰卡16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基调发言
9
作者 学诚 《佛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0,共5页
1600年前,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天竺停留漫长而又短暂的八年之后(公元402—409年),孤身一人搭乘商船,经过十四天的海上航行,自东天竺到达了师子国(即今斯里兰卡)。在这里,这位老人又花了两年的光阴,抄得四部佛教梵文经书《... 1600年前,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天竺停留漫长而又短暂的八年之后(公元402—409年),孤身一人搭乘商船,经过十四天的海上航行,自东天竺到达了师子国(即今斯里兰卡)。在这里,这位老人又花了两年的光阴,抄得四部佛教梵文经书《长阿含经》、《杂阿含经》、《弥沙塞律》、《杂藏经》共一百余卷。随后,他带着之前于天竺抄得的《摩诃僧祗律》、《萨婆多律抄》、《方等般泥洹经》、《杂阿毗昙心论》、《摩诃僧祗阿毗昙》等十余部梵文经籍,万里奔波,历经惊风险浪,饱受饥渴劳苦,终于在离乡背井十四年之后,重归日夜思念的故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里兰卡 学术研讨会 佛教 法显 《摩诃僧祗律》 基调 纪念 大师
下载PDF
承担“正法久住”的责任,践行“广度众生”的使命
10
《佛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I0002-I0003,共2页
佛陀出现于世间,建立僧团,说法度生,将圆满的功德化现于八十年的一生,将历劫的誓愿印在恒河两岸的足迹上。《摩诃僧祗律》记载佛陀制戒的“十事利益”,最后则是“正法得久住,为诸天人开甘露施门故”;《法华经》则以“欲令众生开... 佛陀出现于世间,建立僧团,说法度生,将圆满的功德化现于八十年的一生,将历劫的誓愿印在恒河两岸的足迹上。《摩诃僧祗律》记载佛陀制戒的“十事利益”,最后则是“正法得久住,为诸天人开甘露施门故”;《法华经》则以“欲令众生开示悟人佛之知见”为佛陀出现于世的大事因缘。所以,佛陀说法立教的理想无非是实现“正法久住”,达到“广度众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诃僧祗律》 责任 《法华经》 佛陀 法度 开示
下载PDF
法显大师对当今佛教的启迪——在纪念法显西渡斯里兰卡16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基调发言 被引量:2
11
作者 学诚 《法音》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9,共4页
1600年前.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天竺停留漫长而又短暂的八年之后(402—409),孤身一人搭乘商船.经过十四天的海上航行.自东天竺到达了师子国(即今斯里兰卡)。在这里.这位老人又花了两年的光阴.抄得四部佛教梵文经书《长阿含... 1600年前.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天竺停留漫长而又短暂的八年之后(402—409),孤身一人搭乘商船.经过十四天的海上航行.自东天竺到达了师子国(即今斯里兰卡)。在这里.这位老人又花了两年的光阴.抄得四部佛教梵文经书《长阿含经》、《杂阿含经》、《弥沙塞律》、《杂藏经》共一百余卷。随后.他带着之前于天竺抄得的《摩诃僧祗律》、《萨婆多律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里兰卡 学术研讨会 佛教 法显 《摩诃僧祗律》 基调 纪念 大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