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性的复杂与自我超越——《摩诃婆罗多》与《西游记》的主题思想比较 |
和建伟
武抒祖
|
《内蒙古电大学刊》
|
2006 |
0 |
|
2
|
“最初的诗”与“味海”——梵语文学传统中的《罗摩衍那》与《摩诃婆罗多》 |
范晶晶
|
《文化遗产》
CSSCI
|
2024 |
0 |
|
3
|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成因考论 |
孟昭毅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4
|
《摩诃婆罗多》在中国 |
王汝良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15 |
2
|
|
5
|
《格萨尔》与《摩诃婆罗多》人物言语模式比较研究 |
和建伟
|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6
|
法与婚姻——《摩诃婆罗多》中的婚姻研究 |
许见军
和建伟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4 |
0 |
|
7
|
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美学本质 |
唐帼丽
季百春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8
|
《摩诃婆罗多》在孟加拉语地区的传播 |
董友忱
|
《长江学术》
CSSCI
|
2009 |
0 |
|
9
|
《摩诃婆罗多》的“灵肉双美”意识探析 |
田克萍
|
《南亚东南亚研究》
|
2019 |
0 |
|
10
|
《摩诃婆罗多》与《三国演义》的英雄观 |
和建伟
|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1
|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成因考论——基于印度地理环境与社会历史的分析 |
和建伟
|
《安康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2
|
《格萨尔》和《摩诃婆罗多》比较研究的两个维度 |
和建伟
|
《安康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3
|
远古时代的身份焦虑——《摩诃婆罗多》的主题研究 |
和建伟
|
《安康师专学报》
|
2006 |
0 |
|
14
|
2013年电视剧版《摩诃婆罗多》中的女性主义表达 |
霍晓珊
|
《今古文创》
|
2020 |
0 |
|
15
|
环喜马拉雅史诗比较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以《格萨尔》《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为中心 |
多布旦
仁欠卓玛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8 |
2
|
|
16
|
《格萨尔》和《摩诃婆罗多》的对比研究 |
古今
|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3
|
|
17
|
印度教传统中的战争观——对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个案分析 |
欧东明
|
《南亚研究季刊》
|
1998 |
3
|
|
18
|
罗摩故事的两种演绎——《摩诃婆罗多》的插话《罗摩传》和《罗摩衍那》 |
闫元元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9
|
从《薄伽梵歌》窥探《摩诃婆罗多》的印度教存在主义蕴含 |
胡俊麟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2014 |
0 |
|
20
|
从神话到史诗——乔治·杜梅齐尔与《摩诃婆罗多》研究 |
沈玉婵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