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弃是种境界
1
作者 末末 《工会博览(理论研究)》 2010年第6期1-1,共1页
有个故事,说的是在遥远的地方有座金山,而前去拾金者只能带一块金子回来,有个贪心的拾金者却带了一条大口袋,装了满满的一口袋驮在背上,到水断粮绝时也不肯丢弃一块金子,最终累死在途中。
关键词 《放弃境界》 当代作品 文学 末末
下载PDF
济慈“两个房间”说与王国维“两种境界”说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黄赞梅 周江平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0-95,共6页
济慈诗学常作为东西方学术互参的对象,王国维的“境界”论也是中西文化思想交融的产物。以叔本华的美学理念作枢纽,济慈“两个房间”说又可与王国维“两种境界”说相比照,通过阐发济慈诗论中“无思之室”和“初觉之室”与王国维诗学中... 济慈诗学常作为东西方学术互参的对象,王国维的“境界”论也是中西文化思想交融的产物。以叔本华的美学理念作枢纽,济慈“两个房间”说又可与王国维“两种境界”说相比照,通过阐发济慈诗论中“无思之室”和“初觉之室”与王国维诗学中“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的对应关系,或可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慈 两个房间 王国维 境界 叔本华
下载PDF
比较诗学的三种境界——中国比较诗学的学术进程与研究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文忠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0-46,共7页
中国比较诗学肇始于20世纪初的五四前后,作为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比较诗学的研究范围可细分为三个层次,即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而从互用、互明到互补,则是中国比较诗学的三个阶段、三条途径和三种境界。比较诗... 中国比较诗学肇始于20世纪初的五四前后,作为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比较诗学的研究范围可细分为三个层次,即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而从互用、互明到互补,则是中国比较诗学的三个阶段、三条途径和三种境界。比较诗学实质就是跨文化的文学理论,它是走向"总体文艺学"或"普遍文艺学"的必由之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比较诗学 学术进程 研究范围 境界
下载PDF
“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王国维“三种境界”说新论 被引量:2
4
作者 彭玉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27,138,共8页
该文考察了王国维从《文学小言》到《人间词话》再到《人间词话选》中关于“三种境界”说的历史演变,辨明他对言说对象不断调整和拓展的过程。在对王国维所引3首词原词词心词境考索的基础上,揭示它从渐修以至顿悟的逻辑关系和立足于诗... 该文考察了王国维从《文学小言》到《人间词话》再到《人间词话选》中关于“三种境界”说的历史演变,辨明他对言说对象不断调整和拓展的过程。在对王国维所引3首词原词词心词境考索的基础上,揭示它从渐修以至顿悟的逻辑关系和立足于诗人人格锻造的人文精神实质。由“三种境界”的理论内涵,可以贯通王国维构建的境界体系。“三种境界”说的形成不仅与西方叔本华、尼采、康德哲学思想有关,而且它以文学话语来建立人文理论的方式,也与王国维特殊的个人“性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词话》 《文学小言》 境界 人文精神 人格 渐修 顿悟 我之境界
下载PDF
试论教师的三种境界: 教书匠 能师 人师 被引量:9
5
作者 余文森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7-20,24,共5页
试论教师的三种境界:教书匠能师人师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任何一门课程的授课效应和教育教学质量都是由教师的素质决定的,教师素质乃教育之本。不提高教师素质,素质教育只能徒托空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其内在素质的表现。教师如果仅会... 试论教师的三种境界:教书匠能师人师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任何一门课程的授课效应和教育教学质量都是由教师的素质决定的,教师素质乃教育之本。不提高教师素质,素质教育只能徒托空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其内在素质的表现。教师如果仅会传授知识,只能算作教书匠。教师应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界 教师素质 论教师 课堂教学 自我教育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教育智慧 人生智慧 《教育研究》
下载PDF
高校学生工作中应用Excel的三种境界 被引量:4
6
作者 成必成 胡平建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3期170-171,共2页
Excel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处理功能,又集成了VBA开发环境,支持二次开发。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经常应用Excel做大量事情,但应用Excel的能力有三种境界之分。灵活运用EXCEL内置函数及编写自定义函数是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 学生工作 二次开发 自定义函数 境界
下载PDF
论大学改革的“三种境界” 被引量:1
7
作者 童锋 《未来与发展》 2010年第4期102-105,共4页
在功利主义高等教育哲学盛行的今天,大学的改革和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大学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适当调整,但这种调整必须以一定的理性分析和价值观念为基础,而不应随波逐流,迎合时尚。大学的主要职能是文化教育和培养人才。针对... 在功利主义高等教育哲学盛行的今天,大学的改革和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大学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适当调整,但这种调整必须以一定的理性分析和价值观念为基础,而不应随波逐流,迎合时尚。大学的主要职能是文化教育和培养人才。针对暨南大学侨校的特点和当前的各项改革,提出大学应该培养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探究问题的兴趣、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推进各种具体事务的能力的社会精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改革 境界 大学职能
下载PDF
论中国封建士大夫“陶渊明情结”的十种境界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文 《湖湘论坛》 2007年第3期48-50,共3页
陶诗不仅表示陶渊明诗歌这种单一内涵,而且还标志着一种审美的传统,具有鲜明的典型性与示范性。众多封建士大夫以自己的感同身受,经历了与陶渊明相似的人生体验,从而形成了形形色色,各富内涵的“陶渊明情结”。此情结概括起来主要有十... 陶诗不仅表示陶渊明诗歌这种单一内涵,而且还标志着一种审美的传统,具有鲜明的典型性与示范性。众多封建士大夫以自己的感同身受,经历了与陶渊明相似的人生体验,从而形成了形形色色,各富内涵的“陶渊明情结”。此情结概括起来主要有十种不同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封建士大夫 陶渊明情结 境界
下载PDF
浅谈高职语文课教学的三种境界
9
作者 谭杰 徐利英 《职教论坛》 2006年第12X期49-50,共2页
中国语文课作为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其教学应经过三种境界——知、达、雅,才能达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中国语文课 教学境界
下载PDF
境美情真的三种境界──郭淑君阅读教学特色谈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锡纯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1996年第Z1期46-47,共2页
境美情真的三种境界──郭淑君阅读教学特色谈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初教部秦锡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文学作品,情节生动,语言优美,所以阅读教学本应是饶有兴味的。然而,许多教师的阅读课却上得相当乏味。有人说,这是阅读课的训... 境美情真的三种境界──郭淑君阅读教学特色谈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初教部秦锡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文学作品,情节生动,语言优美,所以阅读教学本应是饶有兴味的。然而,许多教师的阅读课却上得相当乏味。有人说,这是阅读课的训练性造成的;如果不那样一板一眼地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境界 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 贝多芬 情真 境美 小学语文 皮鞋匠 阅读课
下载PDF
“尔汝群物”与“强草木以还泪债”——从钱钟书的“物我”观看古典诗学中的三种境界
11
作者 马涛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70-74,共5页
钱钟书通过从"观物"之"我"所呈现出的不同心性修养入手,探讨了三种物我关系。第一种是具万物一体之爱的"大我"之境;第二种是"挟私蔽欲"的"小我"之境;第三种是呈现万物的本真情态,而... 钱钟书通过从"观物"之"我"所呈现出的不同心性修养入手,探讨了三种物我关系。第一种是具万物一体之爱的"大我"之境;第二种是"挟私蔽欲"的"小我"之境;第三种是呈现万物的本真情态,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无我"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物我观” 境界
下载PDF
逻辑学习的三个阶段与思维的三种境界——关于逻辑教学的思考
12
作者 李艳霞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09-111,共3页
思维能力是人一切能力的核心,思维是人一生不断进行的一种活动,逻辑知识的获得是人一生不断延续的过程。就人学习逻辑知识来说应该有无形式——有形式——无形式三个阶段,就人的思维来说应该经历自发——自觉——自由三种不同的境界。
关键词 逻辑 思维 三个阶段 境界
下载PDF
苏东坡山水情怀的三种境界
13
作者 刘开国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5-8,共4页
苏东坡一生对山水热爱有加,情有独钟。他捕捉山水的美丽,引山水为知己;他融于山水之中,让山水成为自己的化身;他借山水来领悟人生真谛,进而与山水天人合一。这样的山水情怀,不仅让身处忧患境遇的苏东坡,解悟并实践了随缘自适、超然旷达... 苏东坡一生对山水热爱有加,情有独钟。他捕捉山水的美丽,引山水为知己;他融于山水之中,让山水成为自己的化身;他借山水来领悟人生真谛,进而与山水天人合一。这样的山水情怀,不仅让身处忧患境遇的苏东坡,解悟并实践了随缘自适、超然旷达的人生智慧,还成就了他自魏晋及唐以来的又一中国山水文学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山水情怀 境界
下载PDF
宁静是一种生命的境界——罗进和他的诗歌创作
14
作者 蒋登科 《写作(中)》 1996年第2期24-25,共2页
我的故乡,也是罗进的故乡,它是偏远的,大巴山那片神奇而辽远的土地因为高山的阻隔,长期以来与外界联系甚少,人们在山路上消耗着青春与岁月,创造着以农业文化为核心的地域文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方式和文化意蕴.
关键词 诗歌创作 生命 宁静 农业文化 境界 大巴山 文化方式 故乡 冲突 世界
下载PDF
班级管理的三种境界:人治·法治·德治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永忠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4年第10期21-,共1页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境界 班干部 人治 贤人政治
下载PDF
深刻领会“化学反应”的三重境界
16
作者 荆世群 张越敏 《新湘评论》 2024年第19期24-25,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比喻为“深刻的‘化学反应’”,深刻阐明了两者相结合的性质、内容、方式和结果。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这一问题的系列重要论述,我们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比喻为“深刻的‘化学反应’”,深刻阐明了两者相结合的性质、内容、方式和结果。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这一问题的系列重要论述,我们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发生的深刻的“化学反应”大致划分为三个层次、三种方式、三重境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元素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相结合而发生的深刻的“化学反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突出特性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特性相结合而发生的深刻的“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三重境界 化学反应 突出特性 两者相结合 方式 深刻领会
下载PDF
节目主持人的三种境界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素君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6-116,118,共2页
目前我国节目主持人年纪偏轻、个性缺乏、积淀不厚。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节目主持人需要追求三种境界,即突破自娱,志存高远;坚定理想,孜孜进取;服务人民,物我两忘。追求和达到这三种境界,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修养、广博的文... 目前我国节目主持人年纪偏轻、个性缺乏、积淀不厚。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节目主持人需要追求三种境界,即突破自娱,志存高远;坚定理想,孜孜进取;服务人民,物我两忘。追求和达到这三种境界,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修养、广博的文化修养及高尚的思想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目主持人 境界 修养路径
下载PDF
性爱的三种境界——记康妮爱情三步曲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鹏飞 《池州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54-57,共4页
本文拟通过对劳伦斯的惊世之作《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一书中女主人公康妮所经历的坎坷爱情三步曲的评述,进而论证劳伦斯的性爱观,认为只有肉体与精神的爱的高度和谐统一,才是性爱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 劳伦斯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境界 康妮 梅勒斯 爱情 理想之爱 性爱观 小说 精神与肉体
下载PDF
论文化与教育的三种境界 被引量:2
19
作者 檀传宝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42-46,51,共6页
从文化哲学维度审视真、善、美关系。人类文化史的历史进程可以分为“善美”、“真美”、“美真善统一”三种境界或历史阶段。在这三个历史阶段中,人类文化和文化成分之一的教育均各具特色,而文化与教育的最高境界在于以美为体的真、... 从文化哲学维度审视真、善、美关系。人类文化史的历史进程可以分为“善美”、“真美”、“美真善统一”三种境界或历史阶段。在这三个历史阶段中,人类文化和文化成分之一的教育均各具特色,而文化与教育的最高境界在于以美为体的真、善、美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与教育 新小说 真善美的统一 唯科学主义 境界 文化境界 自然科 政治伦理 人类文化 真善美统一
下载PDF
孔子审美感受的三种境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释解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广华 《齐鲁学刊》 CSSCI 1993年第6期76-81,共6页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载于《论语·泰伯》篇,它与上下文都没什么内在的联系,所以蔡尚思先生在《孔子思想体系》一书中说:“乍看起来,这三句话有点没头没脑,因而法家有种种不同解释。”这很符合实际。但一般认为,孔子在这里是...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载于《论语·泰伯》篇,它与上下文都没什么内在的联系,所以蔡尚思先生在《孔子思想体系》一书中说:“乍看起来,这三句话有点没头没脑,因而法家有种种不同解释。”这很符合实际。但一般认为,孔子在这里是说的人完成道德修养,成为仁人君子的完善过程,诗、礼、乐就是完成这个过程的手段。这种解释应该是有根据、有道理的,符合孔子以仁为核心的积极用世思想。不过我总觉得其中还有点深层的东西没挑明的,因为,只是从理性上逻辑推理地叫人承认,而不是从感性上让人领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于诗 成于乐 立于礼 音乐作品 艺术形式 艺术特征 孔子思想体系 境界 审美感受 美学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