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雅俗共赏——略论流沙河《故园六咏》的修辞
1
作者 陈庆延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87年第7期14-17,共4页
本文试就流沙河的《故园六咏》的修辞内容、修辞手段和修辞效果作一些定量分析。选择流沙河的一些作品,有四个原因:①讨论现代汉语的修辞现象,得选现在的言语作品。②流沙河是属于解放后成长起来的诗人,五十年代他就有了一些成就;十年... 本文试就流沙河的《故园六咏》的修辞内容、修辞手段和修辞效果作一些定量分析。选择流沙河的一些作品,有四个原因:①讨论现代汉语的修辞现象,得选现在的言语作品。②流沙河是属于解放后成长起来的诗人,五十年代他就有了一些成就;十年动乱之后又有新作,很有成就。③他1958年被迫停笔之后,转向研究《诗经》和殷虚甲骨文学和《说文解字》,写了十万字的《字海漫游》。他在古代诗歌和古代汉语方面的素养和作品中的修辞特色是相关的。这种素养在形成作家语言风格上产生了影响。④《故园》诗组是流沙河十年动乱时期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 作家 《故园六咏》 流沙河 诗歌 故园 书面语词汇 契诃夫 修辞
下载PDF
苦难岁月的缩影——读流沙河《故园六咏》
2
作者 姚国建 《阅读与写作》 2003年第10期16-17,共2页
在中国当代诗人中,流沙河所经受的政治打击和人生磨难具有相当典型性。它既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也是一代知识分子的悲剧。1956年秋天,年轻的诗人流沙河在文学讲习所结业后离开北京返回四川,在南行的列车上,创作了五首短诗《白杨》、《藤... 在中国当代诗人中,流沙河所经受的政治打击和人生磨难具有相当典型性。它既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也是一代知识分子的悲剧。1956年秋天,年轻的诗人流沙河在文学讲习所结业后离开北京返回四川,在南行的列车上,创作了五首短诗《白杨》、《藤》、《仙人掌》、《梅》、《毒菌》,总拟题为《草木篇》。57年他参加了《星星》诗刊的创刊工作,并在当年元月《星星》创刊号上发表了《草木篇》。这一下子他可闯下了大祸,遭到了铺天盖地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沙河 《故园六咏》 中学 语文 教学 阅读
下载PDF
拜见敬容先生
3
作者 流沙河 《巴蜀史志》 2008年第3期42-42,共1页
20世纪70年代之末,长夜终于破晓,中国又有了诗。此生有幸,大难不死,在《诗刊》友人的召唤下,试着又写白话新诗,托人带去发表。跟见贱名又排成铅字印行了,“乍见翻疑梦”,有再生之感。到1981年春,拙作《故园六咏》又和34位诗人... 20世纪70年代之末,长夜终于破晓,中国又有了诗。此生有幸,大难不死,在《诗刊》友人的召唤下,试着又写白话新诗,托人带去发表。跟见贱名又排成铅字印行了,“乍见翻疑梦”,有再生之感。到1981年春,拙作《故园六咏》又和34位诗人之作同获全国优秀奖,赴京与会。颁奖会后,闻说20世纪40年代女诗人陈敬容先生居住在长椿街.此去不远,便说很想去拜见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园六咏》 《诗刊》 70年代 白话新诗 40年代 女诗人 优秀奖 颁奖会 陈敬容
下载PDF
拜见敬容先生 被引量:1
4
作者 流沙河 《文学自由谈》 2008年第3期57-58,共2页
上个世纪70年代之末,长夜终于破晓,中国又有了诗。此生有幸,大难不死,在《诗刊》友人的召唤下,试着又写白话新诗,托人带去发表。眼见贱名又排成铅字印行了,“乍见翻疑梦”,有再生之感。到1981年春,拙作《故园六咏》又和34位诗... 上个世纪70年代之末,长夜终于破晓,中国又有了诗。此生有幸,大难不死,在《诗刊》友人的召唤下,试着又写白话新诗,托人带去发表。眼见贱名又排成铅字印行了,“乍见翻疑梦”,有再生之感。到1981年春,拙作《故园六咏》又和34位诗人之作同获全国优秀奖,赴京与会。颁奖会后,闻说40年代女诗人陈敬容先生居住在长椿街,此去不远,便说很想去拜见她。两三天后,5月29日诗歌组最后一次讨论会上,遇翻译家江枫。他说:“陈敬容先生说你要去看她,她很高兴。”当天下午我便逃会,被自一人溜出京西宾馆,乘地铁到长椿街站,出来不远便是我要找的第16幢101号(底楼一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生 《故园六咏》 《诗刊》 70年代 白话新诗 40年代 陈敬容 女诗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