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外无教、心外无经、心外无学——王阳明“乙酉三记”发微
1
作者 李振纲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6,共6页
王阳明是中国文化史上为数不多的哲学家和文武兼备的教育家,其所创立的良知本体论心学带有极强烈极浓厚的教化性、生活性、实践性及此三性圆融的治理性。王阳明传奇的一生自始至终与“道”密不可分,少年出入佛老彷徨寻道,早年颠沛流离... 王阳明是中国文化史上为数不多的哲学家和文武兼备的教育家,其所创立的良知本体论心学带有极强烈极浓厚的教化性、生活性、实践性及此三性圆融的治理性。王阳明传奇的一生自始至终与“道”密不可分,少年出入佛老彷徨寻道,早年颠沛流离于龙场“悟道”,盛年亦儒亦宦孜孜然以心宣道,晚年移席天泉桥上与高足证道,旋即死在统兵靖边返归途中,可谓以身殉道。“乙酉三记”是其毕生宣道、实践教化儒学的一个缩影。以往阳明学研究的专著宏文成果丰富,从微观上具体呈现王阳明心外无教、心外无经、心外无学的思想精髓,或不失为深化阳明学研究的一种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乙酉 无经 无学
下载PDF
庖丁解牛的三种“境界”
2
作者 黄镇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67-67,共1页
高中语文《庖丁解牛》一文中,庖丁有一段话自述了解牛所逐步达到的三种“境界”:第一,“所见无非牛者”;第二,“未尝见全牛”;第三,“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对第一种境界“所见无非牛者”,课本上的注释是:“没有不是全牛的”。这值得商... 高中语文《庖丁解牛》一文中,庖丁有一段话自述了解牛所逐步达到的三种“境界”:第一,“所见无非牛者”;第二,“未尝见全牛”;第三,“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对第一种境界“所见无非牛者”,课本上的注释是:“没有不是全牛的”。这值得商榷。我认为,原意很明确,应是“所见到的(东西)没有不是牛的”。即把不是牛的东西看成了牛,根本不关全牛与否的事。王充在《订鬼》中有一段话很能说明这种情况;“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庖丁解牛 “境界” 神遇 《琵琶行》 居易 高中语文 境界 王充 坐奏
下载PDF
《唐语林校证》等点校商榷
3
作者 刘洪胜 《阅江学刊》 2014年第3期104-112,共9页
《唐语林》是一部笔记体唐代文史资料集,向来为研治唐代文史的学者所重,惜此书一直没有质量过硬的点校本,以致学者在使用此书时顾虑重重。周勋初先生点校的《唐语林校证》以其操作过程之规范、总体设计之科学、研究工作之深入弥补了这... 《唐语林》是一部笔记体唐代文史资料集,向来为研治唐代文史的学者所重,惜此书一直没有质量过硬的点校本,以致学者在使用此书时顾虑重重。周勋初先生点校的《唐语林校证》以其操作过程之规范、总体设计之科学、研究工作之深入弥补了这一不足,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阅读和研究。但由于点校工作之繁琐,参考资料之繁芜,存在史料考订疏误、失校致误、专名号误用、不明词意致误等现象。新近出版之吴企明先生点校本《教坊记(外三种)》亦有类似疏误,尚无人指正,今一并论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语林校证》 《教()》 中华书局点校本 订误
下载PDF
禅是一枝花——评《参禅步道·觉悟》
4
作者 徐兆正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9X期87-88,共2页
只有用心如镜,活在当下,不被过去、现在、未来干扰,不被个体、主人、客者分别,不被影子、黑暗、光明迷惑,才能达到淡泊澄明的境界。"学习佛法即是修习心法的调御,破除种种错误的价值观,重拾真如本性。"蔡志忠先生在这本《参... 只有用心如镜,活在当下,不被过去、现在、未来干扰,不被个体、主人、客者分别,不被影子、黑暗、光明迷惑,才能达到淡泊澄明的境界。"学习佛法即是修习心法的调御,破除种种错误的价值观,重拾真如本性。"蔡志忠先生在这本《参禅步道·觉悟》的第一章中如是说——大部分问题都是意识问题,大部分错误都能被意识到并且克服。"事情未来之时,不期待。事情来之时,完全如实反映。事情过了之后,又回复成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是一枝花 我执 蔡志忠 修行者 尊者 学禅 成佛
下载PDF
早期南戏与民间生活伦理
5
作者 刘天振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21,共10页
早期南戏的作者为民间艺人或下层文人,其所撰剧本的曲文、念白广泛吸收了当时社会流行的谚语、俗语及格言、警语等,不仅有力增强了舞台表演效果,更向普通民众传授了他们所需的生活伦理,切实发挥了戏曲"人生教科书"的社会作用... 早期南戏的作者为民间艺人或下层文人,其所撰剧本的曲文、念白广泛吸收了当时社会流行的谚语、俗语及格言、警语等,不仅有力增强了舞台表演效果,更向普通民众传授了他们所需的生活伦理,切实发挥了戏曲"人生教科书"的社会作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作为现存早期南戏的代表性作品,其引用民间谚语、格言的现象十分引人瞩目。而这些精辟警拔的语句又见于宋元以来一些世俗道德教育读物如《增广贤文》、《事林广记》中"警世格言"等。对照考察早期南戏中谚语、格言与《增广贤文》等读物内容相同相近情况,可以从一个独特角度梳理、归结出宋元民间社会所推重的一些生活伦理价值,洞察早期南戏社会教化的实际内容,从而加深理解民间生活伦理与早期南戏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南戏《永乐大典戏文 《增广贤文》 《事林广 民间生活伦理 社会化活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