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3
1
作者 何景师 徐兰 +1 位作者 叶善椿 戴航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5,共12页
从招生规模看,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采用熵值法测算我国各省份2014—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数,通过Moran’s I检验高等职业教... 从招生规模看,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采用熵值法测算我国各省份2014—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数,通过Moran’s I检验高等职业教育、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相关性,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对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两个维度的空间作用机制、溢出效应和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高等职业教育、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在空间分布上都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高等职业教育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对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邻近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在东部地区呈现显著正向直接效应,西部地区呈现显著负向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高等职业教育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邻近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均具有显著正向直接效应,在西部地区还具有显著正向间接效应。建议从宏观层面构建层次分明、有序衔接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从中观层面加强职业教育区域协同发展,从微观层面落实产教融汇、丰富专业群建设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升级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效应
下载PDF
数字时代教育空间的基本形态、生成逻辑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建梁 刘海洋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空间有独特的内在逻辑,承载着社会文化意义,反映了时代特色。教育空间研究为理解数字时代教育变革提供了独特视角。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教育空间呈现出教育实体空间、教育混合空间及教育虚拟空间互嵌互融的形态,表现了形态转换、实践转... 空间有独特的内在逻辑,承载着社会文化意义,反映了时代特色。教育空间研究为理解数字时代教育变革提供了独特视角。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教育空间呈现出教育实体空间、教育混合空间及教育虚拟空间互嵌互融的形态,表现了形态转换、实践转移与关系转型的逻辑。不论未来的技术如何更新迭代,教育都要在多元空间中重视保护儿童的生活世界,追求人机协同发展的新模式,秉持以儿童为中心的空间观念并充分发挥儿童的空间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教育空间 空间形态 教育数字化转型
下载PDF
论空间与教育空间: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 被引量:2
3
作者 姜大源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73,共11页
教育科学,尤其是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科学,一直关注并践行着实践论:不仅要观察,还要塑造。其中,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与普通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是一种跨界教育。这一跨界特征表现为不仅跨越了企业与学校的分隔、工作与... 教育科学,尤其是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科学,一直关注并践行着实践论:不仅要观察,还要塑造。其中,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与普通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是一种跨界教育。这一跨界特征表现为不仅跨越了企业与学校的分隔、工作与学习的割裂,更是跨越了职业与教育这两大社会空间之间的沟壑,使得职业教育的运作在空间的横向发展方面呈现出共时性特点。而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核心要素,是在正规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后实施的教育活动,包括与工作相关或无关的教育和培训,机构或非机构的教育和培训,以及非全日制的、与职业相伴随的和职业后的教育和培训等,这就使得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的运作是在伴随人一生的动态发展中进行的,因而在空间的纵向发展方面具有历时性特点。由此,职业教育空间以及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空间在遵循空间和教育空间普遍规律的基础上,还要遵循各自教育空间的运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教育空间 职业教育 跨界 继续教育 动态
下载PDF
权力视角下民族节庆空间重构过程研究:以侗族喊天节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亚娟 王靓 +1 位作者 许阳艳 郭之天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4,共18页
以民族节庆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话题。文章以侗族喊天节为研究对象,基于权力视角构建了民族旅游节庆空间建构的理论框架,并通过长时序田野调查全面刻画节庆旅游化过程中节庆空间重构的过程及特征。研究... 以民族节庆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话题。文章以侗族喊天节为研究对象,基于权力视角构建了民族旅游节庆空间建构的理论框架,并通过长时序田野调查全面刻画节庆旅游化过程中节庆空间重构的过程及特征。研究发现,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诉求和文旅深度融合的趋势下,侗寨喊天节经历了复杂的人-人互动、人-地互动的动态发展过程。具体而言:(1)节庆空间是节庆权力主体互动关系造就的空间,节庆空间重构的本质是人-人、人-空间在权力场域下对互动秩序不断调适和重构的过程;(2)节庆主体之间通过权力合作→权力支配→权力共有与激励等权力流动方式,形成了传统的单核权力结构→制度与传统互构的双核权力结构→单核多主体权力结构,重构着节庆内容和节庆空间的秩序;(3)以喊天节为代表的民族节庆由此呈现出“封闭神圣的仪式空间→舞台化的展演空间→复合的旅游空间”的空间表征变迁特征,以及由集聚到拓展再到蔓延的空间结构变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节庆 民族旅游 节庆空间 权力 喊天节
下载PDF
高等教育区域化:多重空间的生产与互构 被引量:1
5
作者 汤建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9,共10页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高等教育区域化是“地理-社会-文化”多重空间的生产与互构过程。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化通过国家在区域层面选择高等教育集聚区,重塑高等教育空间形态,实现地理空间的生产;以系列制度性安排引导高等教育主体的行为方式以...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高等教育区域化是“地理-社会-文化”多重空间的生产与互构过程。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化通过国家在区域层面选择高等教育集聚区,重塑高等教育空间形态,实现地理空间的生产;以系列制度性安排引导高等教育主体的行为方式以及高等教育要素的流动,规范高等教育空间秩序,拓宽社会空间的生产;在精神和实践双重维度塑造高等教育空间共识,促进文化空间的生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化正处于从以传统规模集聚为主的地理空间生产向以知识创新为主的多维空间有机联动转型的关键期。我们要构建高等教育空间网络,促进“地理-社会-文化”多重空间的有机融合;创新高等教育空间制度,根据不同空间属性采取不同的治理策略;培育高等教育空间意识,创生符合空间基础的区域化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区域化 空间生产理论 地理空间 社会空间 文化空间 高等教育集聚
下载PDF
大学二级学院的权力结构及其配置路径——基于资源的教育依附性的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梁淑红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7-124,共8页
资源是大学二级学院权力结构和权力配置的逻辑起点,大学的资源除了具有自身的专属特性外,还蕴含着一定的教育性,不同资源的教育依附性各不相同。大学二级学院的权力结构是以政治权力为轴心,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相互平行、运行方向相反、... 资源是大学二级学院权力结构和权力配置的逻辑起点,大学的资源除了具有自身的专属特性外,还蕴含着一定的教育性,不同资源的教育依附性各不相同。大学二级学院的权力结构是以政治权力为轴心,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相互平行、运行方向相反、权力强度反向加强的双螺旋结构。从权力的纵向配置和横向配置的维度,本文提出,大学与二级学院的权力配置应该遵循战略合作与协议授权原则,二级学院内部的权力配置应该是以学术性权力为核心的一系列同心圆决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教育依附性 二级学院 权力结构 权力配置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下教育空间再审视:维度构成、表征形式与重塑路向 被引量:1
7
作者 贾维强 马宇祥 《终身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56-62,共7页
数字技术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同时,教育作为重要的社会领域,其空间生态正经历着颠覆性变革。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理论,发现数字化转型下的教育空间乃社会的、主观的、动态的产物,其既受到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介的... 数字技术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同时,教育作为重要的社会领域,其空间生态正经历着颠覆性变革。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理论,发现数字化转型下的教育空间乃社会的、主观的、动态的产物,其既受到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介的改造和创新,亦反向塑造着教育实践和教育主体,并表现出空间的实践、空间的表征、表征的空间三维样态。教育空间的表征彰显出复杂性和动态性,包括资源、方式和地域的多维构建,同时关涉空间制造者的主体性和空间与时间的交互形式。并提出在教学模式的空间颠覆、教育公平的空间生产、教育生态的空间转向和教育主体的空间迁移等多个方面,数字化推动着教育空间不断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教育空间 空间维度 空间表征 空间重塑
下载PDF
虚实融生与时空再构:元宇宙环境中的高校虚拟教育空间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冯鸣阳 李梦瑶 华沙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3-241,270,共10页
目的元宇宙正成为教育创新实践的新场域,探究元宇宙虚拟空间如何与高校教育更好地融合。方法分析元宇宙新型教育空间的构成要素及应用场景,概述元宇宙高校教育空间的设计理念,从空间、交互、情境、运行、管理五个方面探索提升元宇宙高... 目的元宇宙正成为教育创新实践的新场域,探究元宇宙虚拟空间如何与高校教育更好地融合。方法分析元宇宙新型教育空间的构成要素及应用场景,概述元宇宙高校教育空间的设计理念,从空间、交互、情境、运行、管理五个方面探索提升元宇宙高校教育空间效果的设计手段。结果元宇宙时代下的教育空间不仅是技术建构的数据空间,也朝着有人文氛围和人际温度的数字校园方向不断发展,重点关注用户的在场感、沉浸感和体验感,保证元宇宙教育空间的生态性和规范性,从功能性和服务性上完成对传统教育空间的完善和超越,最终实现开放共享的普惠型教育空间生态。结论元宇宙高校教育空间的发展需要清醒地认识其教育属性,规避因其技术性突出而导致的技术囚笼风险,促进技术与教育良好互动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空间设计 高校教育 虚拟空间 虚实结合
下载PDF
空间赛维坦与空间赛托邦:ChatGPT时代的权力悖论
9
作者 王金良 叶文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82,共12页
通过引入空间视角,探索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权力格局所产生的悖谬式影响。一方面,ChatGPT等技术促进了资本的狂飙与空间剥夺,建构起国家意识形态下的空间霸权,催生速度化的空间帝国主义,最终形成极权式的“空间赛... 通过引入空间视角,探索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权力格局所产生的悖谬式影响。一方面,ChatGPT等技术促进了资本的狂飙与空间剥夺,建构起国家意识形态下的空间霸权,催生速度化的空间帝国主义,最终形成极权式的“空间赛维坦”。另一方面,在各行为体的良性管控下,在国家层面,ChatGPT等技术能够促进空间的扁平化与协商化、科层制政府的韧性化与国家自主性的弥散;在全球层面,通过促进不同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平等协商,ChatGPT有助于建构“全球空间在场”,最终形成协商化的“空间赛托邦”。权力自身具有中心化的倾向,人类需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变革“空间赛维坦”,驶向“空间赛托邦”,从而将“权力悖论”转变为“权力向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权力 空间 空间赛托邦 空间赛维坦
下载PDF
空间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概念、内容及建设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学俭 徐曼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共10页
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深刻影响着空间格局,空间成为解析社会现象、反映社会思想观念变化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场域。空间与社会的互动使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空间趋向合理化,使空间变革愈加富有社会化特质。人的思想观念、情感体验、行为实践... 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深刻影响着空间格局,空间成为解析社会现象、反映社会思想观念变化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场域。空间与社会的互动使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空间趋向合理化,使空间变革愈加富有社会化特质。人的思想观念、情感体验、行为实践、社会关系在一定的空间当中被塑造和完善,空间在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作用下逐渐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在阐释空间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概念、分析其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空间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思路和举措:实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广泛传播,在对空间的占有当中筑牢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基础;掌握变革社会的力量,通过对空间主体的培养塑造凝聚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主体力量;促进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通过对空间关系的协调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 人与社会关系 社会变革 空间关系
下载PDF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PBL教学模式探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君 卢朝佑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9,共8页
网络学习空间现已成为开展数据支持下个性化教与学的重要入口,但目前绝大多数网络学习空间设计框架并未结合具体的教学模式。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教师教学力量薄弱、成人学生学习困难、成人配套教材匮乏、课程教学形... 网络学习空间现已成为开展数据支持下个性化教与学的重要入口,但目前绝大多数网络学习空间设计框架并未结合具体的教学模式。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教师教学力量薄弱、成人学生学习困难、成人配套教材匮乏、课程教学形式僵化以及评分机制效率低下等若干问题。基于此,应搭建基于网络学习空间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框架,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完成组织小组,学情分析;创设情景,设计问题;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实践探究,形成结论;小组交流,成果展示;学生总结,教师反馈等教学流程,以治愈传统教学模式的旧疾,体现一个平台、两个主体、三个互动和四个功能的教学价值,实现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数字化与理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学习空间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PBL教学模式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生活空间的价值意蕴、主要障碍与路径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仲尤 田宇星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6,共9页
生活空间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场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空间转换的切入点。有效融入生活空间,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关键,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重要方式,更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育人的必然要求。高校思... 生活空间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场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空间转换的切入点。有效融入生活空间,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关键,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重要方式,更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育人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生活空间的有效融合是应然的合理状态,但在融合过程中面临着由于异质性冲突导致的空间疏离、受传统路径制约和对个体需求关注不足引发的空间脱域、受网络圈层化影响形成的空间壁垒等障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生活空间,需要基于现实生活空间加强沟通互动与情感融入,搭建好融入生活空间的桥梁中介,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空间的主导权与话语权,从而实现从疏离到融合、从脱域到互嵌、从壁垒到通达,使其在生活空间有效融入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生活空间 价值意蕴 路径优化
下载PDF
在地化教育空间中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实然样态与突围路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英锦 徐亮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5-111,共7页
数字素养作为未来教师的核心特质,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水平关乎教育数字化和教育强国战略的实现。基于在地化教育空间建构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框架,通过对H省2,662份教师问卷与90余名学校管理者、教师的访谈和观察,发现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整体... 数字素养作为未来教师的核心特质,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水平关乎教育数字化和教育强国战略的实现。基于在地化教育空间建构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框架,通过对H省2,662份教师问卷与90余名学校管理者、教师的访谈和观察,发现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知识生成空间呈低阶化、育人实践空间存在不足、专业发展空间仍需提升、精神涵养空间较为欠缺、生活体验空间有待加强。对此,以知识生成空间的正义性为根,筑牢形成基础;以育人实践空间的情境性为本,打造应用场景;以专业发展空间的差异性为道,拓宽培育途径;以精神涵养空间的构想性为核,增强内在支撑;以生活体验空间的亲历性为魂,赋能在地嵌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化 教育空间 乡村教师 数字素养 教师专业发展
下载PDF
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空间效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文伯 徐晓晶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8-17,共10页
我国已建立全球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议题。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以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测算2014-2022年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对全国... 我国已建立全球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议题。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以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测算2014-2022年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对全国各区域各省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总体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间与区域内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空间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特征。基于此,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是:扬长补短,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提高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优化布局,以资源投入为牵引,缩小区域间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因地制宜,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差异化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测度体系 区域差异 空间效应
下载PDF
网络公共空间意识教育的兴起背景、主要内容与实现路径——基于网络空间双重属性的分析
15
作者 李丽 严从根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网络公共空间是一种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构起来的新型公共空间,能够为民众提供更加充分沟通的媒介,扩大了传统公共空间的公共性。但是,网络空间也带来了公共空间新的潜在危机,具体表现在数字鸿沟加剧、泛娱乐化倾向、沉默的螺旋循环... 网络公共空间是一种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构起来的新型公共空间,能够为民众提供更加充分沟通的媒介,扩大了传统公共空间的公共性。但是,网络空间也带来了公共空间新的潜在危机,具体表现在数字鸿沟加剧、泛娱乐化倾向、沉默的螺旋循环往复、群体极化的出现以及道德失序的隐忧等方面,影响网络空间公共性的发挥。因此,网络空间对传统公共空间既重构又解构的双重属性,呼唤网络公共空间意识教育,尤其是进行一种积极的公共空间意识教育,其内容重点包括网络权利主体意识教育、网络公共参与意识教育和网络公共理性意识教育。可以通过积极开展网络公约建设、适当增设网络公议平台和合理引导网络公共议题等具体策略,实施网络公共空间意识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网络公共空间 网络公共空间意识教育
下载PDF
乡村教育振兴的空间正义及其实现
16
作者 王莹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1-18,共8页
乡村教育振兴的空间正义诉诸于生产空间、权利空间、文化空间以及生态空间的资源利用与转化。乡村教育振兴空间正义以现代性为目标取向、以乡土性为现实指向、以整体性为基本遵循、以人民性为总体导向,旨在推进乡村教育现代化、形塑乡... 乡村教育振兴的空间正义诉诸于生产空间、权利空间、文化空间以及生态空间的资源利用与转化。乡村教育振兴空间正义以现代性为目标取向、以乡土性为现实指向、以整体性为基本遵循、以人民性为总体导向,旨在推进乡村教育现代化、形塑乡村教育特色、凝聚乡村教育力量、彰显乡村教育价值;在价值诉求上实现生产正义以盘活乡村教育内生动力,实现权利正义以提升乡村教育治理能力,实现文化正义以唤醒乡村教育生命活力,实现生态正义以追求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乡村教育要主动置身于全局性战略框架下,以空间正义为理论指向,不断增加乡村教育产品供给、释放乡村教育内在潜能、激发乡村教育主体自信、夯实乡村教育组织保障、构建城乡教育共生格局,进而拓展乡村教育发展空间,凸显乡村教育的主体地位,发挥乡村教育的独特功能,从而推进乡村振兴和乡村教育共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乡村教育振兴 空间正义 生产空间 权利空间 文化空间 生态空间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强国建设的空间逻辑
17
作者 闫广芬 任雪园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4,共12页
空间是数字时代理解教育变革的重要维度。教育空间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被赋予新的空间形态和功能,悄然改变着教育实践变革的形式和程度,教育数字化转型对教育空间的形塑能够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新的动能。基于空间理论审视教育数字化转型... 空间是数字时代理解教育变革的重要维度。教育空间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被赋予新的空间形态和功能,悄然改变着教育实践变革的形式和程度,教育数字化转型对教育空间的形塑能够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新的动能。基于空间理论审视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强国建设的深层逻辑,应构建“空间机遇-空间诉求-目标对接”的分析框架,既要厘清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强国建设的空间机遇,以物质空间重塑提升教育实力,以精神空间重塑强化教育功能,以实践空间重塑重构教育生态;也要分析教育强国建设之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空间诉求,以物质空间资源整合助推教育自身之强,以精神空间价值引领助推教育服务之强,以实践空间制度创新助推教育认同之强;最终探寻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强国建设的空间路向,促进二者实现教育供给与需求层面的目标对接,以物质空间治理为教育强国建设奠基,以精神空间治理为教育强国建设储能,以实践空间治理为教育强国建设谋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教育强国建设 空间机遇 空间诉求 空间治理
下载PDF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塑造的实践路向
18
作者 刘兴平 马思琪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01,共5页
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是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塑造旨在推进空间协同、转变空间形态、调整空间结构、调控空间生产等,以实现精神、观念、价值影响的实践。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塑造意味... 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是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塑造旨在推进空间协同、转变空间形态、调整空间结构、调控空间生产等,以实现精神、观念、价值影响的实践。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塑造意味着形成共生互构的物理存在空间,营造团结和谐的社会交往空间,涵育立体丰满的精神观念空间,要通过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思维实现观念塑造,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共同体实现形态塑造,追求人的美好生活和全面发展实现旨向塑造。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塑造与时间延展辩证统一,应回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需要,关照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空间塑造 教育空间
下载PDF
依托移动混合现实教育可供性的继续教育学习空间重构
19
作者 翁克山 李青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7,共8页
受继续教育重心变迁和公共卫生危机蔓延的深刻影响,继续教育发展面临学习时空受限、实体操作匮乏、培训实境缺失等因素的制约,寻求课堂、网络和现场之外的第四维学习空间成为继续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作为移动终端和混合现实技术(MR... 受继续教育重心变迁和公共卫生危机蔓延的深刻影响,继续教育发展面临学习时空受限、实体操作匮乏、培训实境缺失等因素的制约,寻求课堂、网络和现场之外的第四维学习空间成为继续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作为移动终端和混合现实技术(MR)的融合体,移动混合现实技术(MMR)具有高度的原真性、沉浸性、交互性和泛在性等重要属性,因而具有构建多种新型学习空间,甚至替代实境的潜能。充分解析继续教育发展动态和MR优势与不足,挖掘MMR教育可供性与继续教育学习空间重构的聚合点,以情境化学习理论和联结主义理论为理据,尝试为继续教育学员构建一种贴近实境的第四维继续教育学习空间,促使继续教育从传统模式向深度混合模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混合现实 教育可供性 继续教育 学习空间重构
下载PDF
高等教育系统治理的权力之维——再读《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
20
作者 高耀明 范永胜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4-52,共9页
权力是某些人对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能力,是高等教育治理的核心组织要素之一。学术权力是指高等教育系统的权力分配,而非特指与学术活动或学术工作有关的权力。学术权力的分配模式决定了高等教育治理的基本特征。虽然《学术权力——七国... 权力是某些人对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能力,是高等教育治理的核心组织要素之一。学术权力是指高等教育系统的权力分配,而非特指与学术活动或学术工作有关的权力。学术权力的分配模式决定了高等教育治理的基本特征。虽然《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所研究的内容是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七国高等教育系统权力分配方式,无法帮助我们了解其后各国高等教育系统权力模式的发展和变化,但是,再读此书,更准确地理解学术权力的概念、形式和模式以及相关研究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对我们开展高等教育系统治理的理论研究或改革实践探索,对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仍然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系统 高等教育治理 学术权力 权力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