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的新起点——《敦煌石窟彩塑艺术概论》读后
1
作者 杨文博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3-188,共6页
敦煌石窟是建筑、雕塑与壁画结合的综合艺术,主体是彩塑,彩塑对研究敦煌石窟来讲具有重要意义。《敦煌石窟彩塑艺术概论》全面而系统的讲述了敦煌石窟彩塑艺术。本文旨在对《敦煌石窟彩塑艺术概论》的内容进行介绍与评议。
关键词 《敦煌石窟彩塑艺术概论》 彩塑艺术 敦煌
下载PDF
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的一把钥匙——郑炳林、沙武田《敦煌石窟艺术概论》读后 被引量:1
2
作者 安毅 张景峰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7年第1期150-157,共8页
郑炳林教授与沙武田博士编著《敦煌石窟艺术概论》(以下均简称《概论》)一书于2005年8月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作为敦煌学两大主体之一的敦煌艺术研究与敦煌文献研究几乎是同步的。在近百年的时间里,敦煌艺术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丰硕... 郑炳林教授与沙武田博士编著《敦煌石窟艺术概论》(以下均简称《概论》)一书于2005年8月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作为敦煌学两大主体之一的敦煌艺术研究与敦煌文献研究几乎是同步的。在近百年的时间里,敦煌艺术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外学者也都有过总结与回顾,但与文献研究相比还是相对落后了。在《概论》出版之前,没有一本引导广大敦煌艺术研究的初学者和爱好者入门的专门教材就能说明这一点,而关于敦煌文献研究入门教材于四年前已经出版了。《概论》的出版,为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的初学者及广大爱好者提供了一把打开研究之门的钥匙,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敦煌石窟艺术的有志之士多角度思考、研究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艺术 艺术研究 艺术概论 钥匙 敦煌文献研究 入门教材 出版社 多角度思考
下载PDF
《敦煌石窟艺术概论》出版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义芝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2-112,共1页
关键词 艺术概论 敦煌石窟 出版发行 出版社
下载PDF
敦煌彩塑与环境艺术(摘要) 被引量:2
4
作者 傅天仇 《敦煌研究》 1988年第2期121-122,共2页
一敦煌为彩塑之最中国彩塑历史悠久,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女神庙雕塑、秦俑、唐三彩等,都是知慧的结晶。彩塑中的彩色泥塑最难保存,初唐的就已罕见。敦煌石窟保存了北朝到唐以后一千多年的大型彩塑。33米高的彩色泥塑是现存最大的珍品,堪... 一敦煌为彩塑之最中国彩塑历史悠久,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女神庙雕塑、秦俑、唐三彩等,都是知慧的结晶。彩塑中的彩色泥塑最难保存,初唐的就已罕见。敦煌石窟保存了北朝到唐以后一千多年的大型彩塑。33米高的彩色泥塑是现存最大的珍品,堪称彩塑之最。它和美丽的壁画相结合,成为迷人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塑 历史悠久 敦煌艺术 敦煌石窟艺术 红山文化 唐三彩 莫高窟 壁画 泥塑 雕塑
下载PDF
敦煌彩塑漫谈 被引量:2
5
作者 谭树桐 《文艺研究》 1979年第1期97-100,共4页
艺术以能动人心弦为高妙,所以唐张彦远称赞东晋戴逵雕刻的佛像突破了前人“不足动心”的状况,创造了新的楷模。古代雕画佛像是为了宣扬佛法,供人们礼拜,为宗教服务。今天我们塑像作画是为人民服务,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服务。目的... 艺术以能动人心弦为高妙,所以唐张彦远称赞东晋戴逵雕刻的佛像突破了前人“不足动心”的状况,创造了新的楷模。古代雕画佛像是为了宣扬佛法,供人们礼拜,为宗教服务。今天我们塑像作画是为人民服务,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服务。目的完全不同,但是,艺术要动人的道理却是相通的。一般地说,一件艺术作品,动人于一时不难,要做到动人而又耐看,则确实不易。看了敦煌石窟中一些优秀的彩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彩塑 宗教服务 艺术作品 张彦远 佛像 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 敦煌石窟 塑像
下载PDF
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与被盗的前前后后
6
作者 霍旭东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122-124,共3页
驰名中外的敦煌石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艺术宝库。它象一颗颗明珠,镶嵌在祁连山下的沙漠中,闪烁着奇异的光彩。敦煌石窟,共有五百五十多个,是从南北朝时期前秦苻坚建元(公元三六五年)以来的一千五百多年中,各个朝代陆续开凿的。这些石窟... 驰名中外的敦煌石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艺术宝库。它象一颗颗明珠,镶嵌在祁连山下的沙漠中,闪烁着奇异的光彩。敦煌石窟,共有五百五十多个,是从南北朝时期前秦苻坚建元(公元三六五年)以来的一千五百多年中,各个朝代陆续开凿的。这些石窟,集中地分布在四处:敦煌城南的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敦煌城西南、党河北岸的西千佛洞,安西县南的榆林窟(又称“万佛峡”),以及位于西千佛洞和榆林窟之间的水峡口小千佛洞。在这四处石窟中,保存着各种式样的彩塑佛象三千多尊,各种内容的壁画五万多平方米。其中,莫高窟的规模最大,仅此一处,就有石窟四百九十多个,彩塑二千一百多尊,壁画四千五百多平方米,集中地代表了敦煌石窟中文化艺术的伟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经洞 王道士 莫高窟 千佛洞 敦煌石窟 榆林窟 壁画 艺术宝库 南北朝时期 彩塑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
7
作者 刘世昭 《风景名胜》 2003年第6期22-23,共2页
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长长的栈道将大大小小的石窟曲折相连,洞窟的四壁尽是与佛教有关的壁画和彩塑,肃穆端庄的佛影,飘舞灵动的飞天……庄严神秘,令人屏声敛息。这里,便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公元前二世纪,汉... 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长长的栈道将大大小小的石窟曲折相连,洞窟的四壁尽是与佛教有关的壁画和彩塑,肃穆端庄的佛影,飘舞灵动的飞天……庄严神秘,令人屏声敛息。这里,便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通向中亚、西亚的陆上交通"丝绸之路"。千百年来,碧天黄沙的丝路延续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往来。而敦煌,地处丝路南北三路的分合点,当年曾是一座繁华的都会,贸易兴盛,寺院遍布。以艺术形象宣传自己的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沿路留下了大量的石窟文化遗产,其中以莫高窟为主体的敦煌石窟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敦煌壁画 佛教 艺术宝库 甘肃省 敦煌石窟 生活场景 彩塑 洞窟 十六国
下载PDF
读图的厚背景和被表象误导的历史图像——重新认识敦煌西夏石窟艺术史之面貌及其内涵
8
作者 沙武田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0年第1期287-314,481-482,共30页
引言表象平庸而又突兀的西夏洞窟艺术艺术史是有规律可循的,至少地域特征、民族关系、文化属性、时代风格是客观存在的艺术现象。敦煌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往往是和敦煌艺术的价值紧密相连。敦煌石窟基本的历史人文价值,是不同时期洞窟中... 引言表象平庸而又突兀的西夏洞窟艺术艺术史是有规律可循的,至少地域特征、民族关系、文化属性、时代风格是客观存在的艺术现象。敦煌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往往是和敦煌艺术的价值紧密相连。敦煌石窟基本的历史人文价值,是不同时期洞窟中保存下来的壁画和彩塑艺术对历史的记录和再现,是"形象的历史"1,是中古时期人们艺术审美、信仰追求、人文关怀的图形展示,是一个特定地域对漫长历史的独特记忆,是历史时期敦煌人的文化象征,其最终凝聚的是华夏文明精髓,是丝路文明在敦煌融合的符号性呈现。这种历史人文价值,同样是理解敦煌西夏洞窟艺术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艺术 华夏文明 敦煌石窟 西夏 彩塑艺术 文化属性 艺术 中古时期
原文传递
敦煌唐代彩塑中敷彩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邹锋 《装饰》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8,共2页
关键词 敦煌石窟 彩塑 唐代 立体形象 造型艺术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中国雕塑艺术的一座丰碑--《莫高窟》彩塑极限片
10
作者 贾宝源 《集邮博览》 2021年第4期68-70,共3页
2020年9月26日,中国邮政发行《莫高窟》邮票1套4枚,小型张1枚,5枚票图均为莫高窟泥彩塑像。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石窟群体中的代表窟群。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后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 2020年9月26日,中国邮政发行《莫高窟》邮票1套4枚,小型张1枚,5枚票图均为莫高窟泥彩塑像。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石窟群体中的代表窟群。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后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时期 世界文化遗产 现存规模 敦煌石窟 雕塑艺术 佛教艺术 莫高窟 彩塑
原文传递
卷首语
11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5,共1页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节日也愈来愈受到更多的人关注。本期“人文讲坛”刊发的《“万岁圣·西蒙”:洛杉矶一年一度的中美洲节日》,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世界艺术与文化系迈克尔·欧文·琼斯(MichaelOwenJon...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节日也愈来愈受到更多的人关注。本期“人文讲坛”刊发的《“万岁圣·西蒙”:洛杉矶一年一度的中美洲节日》,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世界艺术与文化系迈克尔·欧文·琼斯(MichaelOwenJones)教授在“民族国家的日历:传统节日与法定假日国际研讨会”上所作的学术发言。迈克尔·欧文·琼斯教授借助于对一个起源于美国以外的节日的讨论,指出这一纪念圣·西蒙的中美洲节日正在美国化。圣·西蒙不是制度宗教所崇敬的某种远古或遥远的圣灵,他是更接近于同时代人群中的一个人,一位民间英雄,因而也是顺应当下的、具体的人类愿望和需求而存在的。呈献给他的节庆活动有多少世俗性就有多少宗教性。戏剧发生研究对戏剧史、戏剧理论以及戏剧的生存和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20世纪以来,不少学人先后投入这一领城展开研究,但因资料或方法的局限,每涉及戏剧发生问题,尤其是集中到我国本土戏剧发生问题,都言之草草。20世纪末,许多学者都把目光集中到这个问题上来。其中,王廷信副教授以文献、文物、田野考察资料为依托,从早期宗教的角度系统周密地研究了我国本土戏剧的发生问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期“学术访谈”刊发本刊总编辑廖明君研究员以《戏剧的发生、形成与传播》为题与王廷信副教授进行的深人访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迈克尔 西蒙 戏剧理论 艺术理论 中国古代戏剧 方相 王廷信 琼斯 钟馗 莫高窟彩塑 敦煌石窟彩塑 中美洲 拉丁美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