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评介
1
作者 李翔海 《理论与现代化》 1992年第12期38-40,共3页
青年学者李宗桂近期推出了一部新的力作《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一一中国文化出路探讨》(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该书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的历程,特别是系统总结、反思了80年代文化讨论中的各派观点,对当代中国... 青年学者李宗桂近期推出了一部新的力作《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一一中国文化出路探讨》(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该书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的历程,特别是系统总结、反思了80年代文化讨论中的各派观点,对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问题作了深入的成功的前瞻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 陕西人民出版社 当代中国文化 评介 青年学者 近代以来 80年代 现代化
下载PDF
创建现代新型文化体系的可贵探索——评李宗桂《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
2
作者 陈跃飞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3-134,共2页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直是令人困扰的现实问题,在内忧外患的强烈挤压之下,怀抱经国济世之志的思想界,急切地提出了种种解决中国文化出路的主张;中体西用、以夏变夷,全盘西化、变器卫道、西体中用、民主共和,回归...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直是令人困扰的现实问题,在内忧外患的强烈挤压之下,怀抱经国济世之志的思想界,急切地提出了种种解决中国文化出路的主张;中体西用、以夏变夷,全盘西化、变器卫道、西体中用、民主共和,回归传统、复兴儒学、“彻底重建”、中魂西体、综合创新,等等。可谓百家争鸣,殊途而不同归。这刚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文化要实现现代化,面临着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诸多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体系 李宗桂 《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 中国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中国文化出路的理性探讨——评《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
3
作者 肖杰安 《天府新论》 1993年第2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 书评 研究目的 理性精神
下载PDF
百年文化历程的回顾与前瞻——评《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
4
作者 惠吉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27-128,共2页
李宗桂同志的新作《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一书是介于文化学理论与文化史之间的著作。反思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化发展的艰难历程,审视当代中国文化的现实构成和基本形态,展望未来新型文化体系构成了本书的基... 李宗桂同志的新作《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一书是介于文化学理论与文化史之间的著作。反思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化发展的艰难历程,审视当代中国文化的现实构成和基本形态,展望未来新型文化体系构成了本书的基本内容。作者紧扣中国文化出路这一主题,站在当代理论思维高度,在总结近代以来历次文化论战特别是八十年代文化讨论的思想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文化发展的现代精神方向和原则。无疑,不能将传统中国向现代化的转型仅仅归结为文化的转型,但我们有理由把文化现代化视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先导和核心,因此,探讨中国文化的出路也就是在探讨中国现代化的出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重新在华夏大地涌起的今天,作者对重建中国文化这一历史性课题的探讨显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与近年出版的同类著作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以来 基本内容 传统文化 传统中国 现实意义 思维方式 价值取向 文化批判 价值目标 文化重构
下载PDF
批判为了创造 重构为了复兴──读《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
5
作者 马小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37-138,共2页
批判为了创造重构为了复兴──读《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马小虎中国社会步入现代化历史进程后,一个重要主题是传统文化的出路问题。这个主题激荡着无数关心传统文化出路的仁人志士的心。从传统看,客观上越是最不神圣的阶段,在意识上... 批判为了创造重构为了复兴──读《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马小虎中国社会步入现代化历史进程后,一个重要主题是传统文化的出路问题。这个主题激荡着无数关心传统文化出路的仁人志士的心。从传统看,客观上越是最不神圣的阶段,在意识上越有被神圣化的历史,也越有被否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批判 文化重构 批判与重构 重构模式 当代中国文化 价值系统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新型文化 中国文化的出路 主流文化
下载PDF
忧患意识与理性精神——评《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
6
作者 王维平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83-84,共2页
中国文化的出路在哪里?这是近一个半世纪以来,华夏子孙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而持续不断进行艰苦探索的历史课题。最近,李宗桂先生30万言的《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中国文化出路探讨》再次向这一历史课题冲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文化的出路在哪里?这是近一个半世纪以来,华夏子孙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而持续不断进行艰苦探索的历史课题。最近,李宗桂先生30万言的《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中国文化出路探讨》再次向这一历史课题冲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以下简称《批判与重构》)该书从整体上、宏观上探讨了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和当代出路。可以说它是作者的忧患意识和理性精神相融合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批判 理性精神 忧患意识 艰苦探索 文化发展 出路探讨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陕西人 相融 深层结构
下载PDF
传承与创新: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性重构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银兵 李孟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7-188,共12页
传统节日作为记忆、保存和展示特有文化的象征仪式和事象,其蕴含的文化特质在当代社会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因而得以被传承与保护。而现代则以尊重和高扬人的主体性为依托,借助工业化、市场化、文明化及技术化手段和方式,从而实现传统... 传统节日作为记忆、保存和展示特有文化的象征仪式和事象,其蕴含的文化特质在当代社会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因而得以被传承与保护。而现代则以尊重和高扬人的主体性为依托,借助工业化、市场化、文明化及技术化手段和方式,从而实现传统节日的被创新与再造。传统节日现代化实践中内蕴着传承与创新两种并行存在的状态,决定和衍生出传统与现代、现象与本质、传承与创新、文化与政治等矛盾关系及其在传统节日现代性重构中的客观规律性,并最终型塑着传统节日现代性重构的逻辑结构和实践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 文化创新 传统节日 现代性重构
下载PDF
融媒时代传统文化脱域重构与电视节目生产 被引量:1
8
作者 董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9-175,共7页
在新媒体、自媒体释放巨大能量的当下,文化生产和传播秩序正在市场逻辑下悄然发生着变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广阔的流动空间和脱域式传播肌理,其在新的场域下实现认知重构、认同建构也蓄势待发。如何在电视节目生产中发掘、活用中... 在新媒体、自媒体释放巨大能量的当下,文化生产和传播秩序正在市场逻辑下悄然发生着变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广阔的流动空间和脱域式传播肌理,其在新的场域下实现认知重构、认同建构也蓄势待发。如何在电视节目生产中发掘、活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资源,使之在媒介融合的视域下转换成文化传播的价值支撑和文化认同,考验着整个行业的理性和智慧。本文以主流电视媒体热播的文化节目为例,着重分析面临严峻挑战的电视媒体如何适应时代的新需求,构建新的语态和逻辑,突破传统路径,激活传统文化的蓬勃生命力及时代价值,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重构 再媒介化 媒介融合
下载PDF
“非遗”视角下古街巷文化空间保护和重构策略研究——以山东省济宁市运河古街巷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解爱华 陈翠云 梁美清 《建设科技》 2024年第1期59-62,共4页
本文通过以山东省济宁市运河古街巷为案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空间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当地“非遗”资源的保护不平衡和发展不充分问题,提出了基于传统建筑保护和陈列展示空间建设的“非遗”文化空间保护策略以及围绕点状、线性... 本文通过以山东省济宁市运河古街巷为案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空间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当地“非遗”资源的保护不平衡和发展不充分问题,提出了基于传统建筑保护和陈列展示空间建设的“非遗”文化空间保护策略以及围绕点状、线性和区块文化空间构建的重构策略,旨在促进“非遗”文化空间的保护与发展,为当地非遗产业规划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 保护与重构 运河古街巷
下载PDF
“三生”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困境与关系重构
10
作者 谭志云 李惠芬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38,146,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精神创造。为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非遗保护传承的可持续发展,重构人与非遗在创造、传承、创新及精神价值层面的关系,本文突破了创作视角的传统非遗定义,构筑了一个凸...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精神创造。为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非遗保护传承的可持续发展,重构人与非遗在创造、传承、创新及精神价值层面的关系,本文突破了创作视角的传统非遗定义,构筑了一个凸显人在非遗传承中主体地位的“三生”理论分析框架,以映射当下人们对精神生活、技艺水平和身体健康的追求,凸显非遗与当代人的生产、生活与生命的紧密联系。从文化新质生产力视角,高质量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应发掘非遗承载的价值追求,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产 生活 生命 关系重构
下载PDF
中国启蒙主义文化批判的历史经验
11
作者 杨春时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67,共12页
中国文化是恩德文化,它以施恩—报恩责任规定人际关系和天人关系。中国恩德文化具有两重性,一是爱的属性,施恩—报恩是双向的爱的互动,恩爱是爱的一种形态;二是控制性,即管理者通过施恩而拥有了支配被管理者的权力,被管理者由于要报恩... 中国文化是恩德文化,它以施恩—报恩责任规定人际关系和天人关系。中国恩德文化具有两重性,一是爱的属性,施恩—报恩是双向的爱的互动,恩爱是爱的一种形态;二是控制性,即管理者通过施恩而拥有了支配被管理者的权力,被管理者由于要报恩而负有了依附性的责任。中国恩德文化与西方传来的现代性相遇,产生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五四前后发生了争取现代性的启蒙主义思潮,开展了对恩德文化的批判。中国启蒙主义主要在家庭伦理领域批判了孝道的恩德观念,从而撼动了恩德文化的根基。但是,启蒙主义的文化批判也有重要缺陷,主要有两点:一是没有在整体上聚焦于恩德。启蒙主义没有抓住中国文化的基本构成--恩德,而是以科学批判传统文化的迷信,以民主批判传统文化的专制,都没有伤其要害,即没有揭示恩德文化的两重性,没有批判恩德的软性奴役问题。二是激进主义。启蒙主义把中国文化归结为专制主义,批判其为吃人的文化,从而全盘否定了中国文化。恩德文化具有控制性,抹杀了个体价值,因此这种定性有一定合理性。但是恩德文化还具有爱的属性,这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启蒙主义全面否定了中国文化,也抹杀了其爱的属性,具有片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恩德 启蒙主义 文化批判
下载PDF
列宁文化批判思想基本向度、价值逻辑和当代意义
12
作者 周来顺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5,共13页
文化问题在列宁的整个理论与实践生涯中占据重要位置,特别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基于社会主义实践遭遇到的现实问题,使其进一步意识到文化上的落后与错误文化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构成的深层阻滞力与巨大危害,意识到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 文化问题在列宁的整个理论与实践生涯中占据重要位置,特别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基于社会主义实践遭遇到的现实问题,使其进一步意识到文化上的落后与错误文化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构成的深层阻滞力与巨大危害,意识到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社会主义文化探索中,列宁对以第二国际为代表的修正主义文化、无产阶级文化派为代表的虚无主义文化及根深蒂固的宗教文化等进行了深入持久的批判,指出这些思想或是扭曲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或是采取文化虚无主义的态度、或是对俄国文化的未来持悲观论调。通过上述文化批判,列宁进一步意识到夺取与巩固文化领导权的重要性、紧迫性,明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向度、价值逻辑。社会主义文化是具有崇高理想的文化,本质在于消除文化领域的异化,实现人类文化领域的解放。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常态化、激烈化、隐蔽化的今天,深入思考列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其文化批判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领导权 意识形态 虚无主义 文化批判 异化
下载PDF
多模态语境重构与中国影视文化的传播——以影片《我和我的祖国》字幕翻译为例
13
作者 武建国 李育静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共12页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影视文化已逐步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传播方式。鉴于此,本研究以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为例,在量化分析软件ELAN的技术支持下,通过整合语境重构理论与三维语境分析模式,分析并总结了字幕翻译在影视文化传播中的多...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影视文化已逐步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传播方式。鉴于此,本研究以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为例,在量化分析软件ELAN的技术支持下,通过整合语境重构理论与三维语境分析模式,分析并总结了字幕翻译在影视文化传播中的多模态语境重构过程与原则。研究表明:多模态语境重构涉及各个模态之间的交互融合与意义构建,具体表现为要素添加、要素删减、要素替代和要素转换;此外,在多模态语境重构过程中,译者须遵循灵活筛选、准确输出、动态对等、有效传递和即时反馈的原则,以进一步提高字幕翻译质量并促进影视文化的传播。本文旨在探索多模态语境重构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以期为推动影视文化传播的应用研究领域提供可借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语境重构 中国影视文化的传播 《我和我的祖国》
下载PDF
文化符号在灯具设计中的语义重构研究
14
作者 贺雪梅 田安洁 +1 位作者 曾佳屿 欧阳嘉豪 《艺术科技》 2024年第4期56-59,共4页
目的: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文章从文化和产品两端切入,构建文化符号在产品设计中的语义重构模型,以丰富产品文化内涵。方法:首先,通过激活扩散模型反复搜索相... 目的: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文章从文化和产品两端切入,构建文化符号在产品设计中的语义重构模型,以丰富产品文化内涵。方法:首先,通过激活扩散模型反复搜索相关文化资料,构建较为完善的文化语义库,在产品端进行前期调研,洞察用户痛点,了解目标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其次,通过专家打分法计算词语关联度评分,筛选文化语义核心词,同时根据感知映射理论分析产品构造,以用户感知为导向输出产品设计要素;最后,根据前期研究结果综合考量设计要素,产出具体设计方案,通过灯具设计验证该流程的可行性。结果:运用该设计流程对古代四大美人进行语义重构,在文化端,收集大量文化语义,通过筛选、整理及编码形成四大美人文化语义库,之后邀请5名专家对文化语义进行评分,获得12个核心语义;在产品端,通过开展市场调研、大数据分析,构建产品语用图,了解用户特征及需求,然后以用户感知为基础,将核心语义转化为灯具设计中的颜色、造型、材质及交互四个设计要素,最终经过建模及渲染产出四个具有文化内涵的灯具。结论:实例证明,该研究流程可有效实现文化符号在产品设计中的语义转换及重构,对灯具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符号 灯具设计 语义重构
下载PDF
Web 3.0环境下文化遗产价值重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祝蕊 刘炜 付雅明 《中国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5,共14页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上精神或物质产品的沉淀和遗存,在正在到来的Web 3.0时代,文化遗产将会呈现出全新的形态和应用方式,相关技术也将全方位多角度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产生颠覆性影响,并对其价值实现起到前所未有的促进作用...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上精神或物质产品的沉淀和遗存,在正在到来的Web 3.0时代,文化遗产将会呈现出全新的形态和应用方式,相关技术也将全方位多角度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产生颠覆性影响,并对其价值实现起到前所未有的促进作用。本文梳理总结文化遗产价值认识和价值构成的相关研究,重新审视文化遗产价值建构在新技术革命中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提出Web 3.0环境下文化遗产价值重构的实现路径与可能方式,探讨通过数据化、资产化和虚拟化,使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得到充分彰显和外化,促进文化遗产价值的全面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价值重构 Web 3.0 资产化
下载PDF
越战小说在21世纪文化语境下的叙事重构
16
作者 唐香红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3期24-26,共3页
进入21世纪,全球化的浪潮深入各个角落,文化多元性日益显现。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越战小说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叙事手法、主题表达以及文化反思等方面均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越战小说在21世纪的叙事重构,体现了一种跨文化的视角和多... 进入21世纪,全球化的浪潮深入各个角落,文化多元性日益显现。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越战小说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叙事手法、主题表达以及文化反思等方面均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越战小说在21世纪的叙事重构,体现了一种跨文化的视角和多元化的叙事策略。这些小说不再仅仅聚焦于战争场面的描写,而是将笔触延伸到战争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等多个层面。这些多元化的叙事主题和视角,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和深入地理解战争与人性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场面 越战小说 文化多元性 叙事主题 主题表达 叙事重构 文化语境 文化反思
下载PDF
乡贤文化传播的视觉重构路径研究
17
作者 朱文霜 韩磊 +1 位作者 王禹钧 白凌婷 《传媒论坛》 2024年第6期78-80,109,共4页
弘扬乡贤文化在培育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有效治理、提升文化自信、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探求乡贤文化的传播路径,能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战略。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度发展,数字技术已将人类社会推向以图像来表达意义的轨道... 弘扬乡贤文化在培育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有效治理、提升文化自信、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探求乡贤文化的传播路径,能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战略。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度发展,数字技术已将人类社会推向以图像来表达意义的轨道,视觉重构成为当下信息传达的重要路径。经市场调研发现,扎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乡贤文化传播存在信息碎片化、内容娱乐化、价值单薄化等问题,为改变现状,从传播学视角出发,拓展视觉重构路径能为乡贤文化的传播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基于文献调研,提出整合乡贤文化数字资源、运用合理手段配置传播内容、打造传播矩阵实现联动推广的视角重构策略,为保护和弘扬新时代乡贤文化提供理论支撑和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贤文化 视觉重构 数字技术 图像 传播
下载PDF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少数民族档案文化资源重构
18
作者 朱天梅 朱晓晨 《档案学刊》 2024年第1期16-25,共10页
少数民族档案是我们了解少数民族发展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重要参考来源。《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为少数民族档案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新方向与思路。结合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具体内容,基于少数民族档案文化资... 少数民族档案是我们了解少数民族发展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重要参考来源。《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为少数民族档案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新方向与思路。结合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具体内容,基于少数民族档案文化资源重塑的价值视角,将其划分为文化遗产与档案治理、数字记忆与社会效益两层融合角度,从战略政策、科技创新与资源内容三个方面分析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少数民族档案文化资源重构的契机,并基于资源整合、开发与利用三个模块构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少数民族档案文化资源重构的逻辑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数字化 少数民族档案 资源重构 档案文化资源
下载PDF
传统壁画艺术设计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审美重构与文化传承
19
作者 王文杰 《绿色包装》 2024年第7期94-98,共5页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对美学价值追求的日益提升,如何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融合并重构传统艺术元素,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传统壁画艺术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实现传统壁画的文化传承。使用案例分析、文献研...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对美学价值追求的日益提升,如何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融合并重构传统艺术元素,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传统壁画艺术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实现传统壁画的文化传承。使用案例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通过对传统壁画艺术元素以及其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揭示了传统与现代结合所产生的独特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传统壁画艺术元素的运用不仅能提升产品的审美价值,还能增强国民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本研究对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壁画 艺术设计 包装设计 审美重构 文化传承
下载PDF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传承和重构
20
作者 万晶晶 《文化产业》 2024年第22期112-114,共3页
以基于新媒体融合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传承和重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综述和对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实地调研,探讨新媒体融合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传承和重构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发现,新媒体融合可以促进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传... 以基于新媒体融合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传承和重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综述和对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实地调研,探讨新媒体融合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传承和重构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发现,新媒体融合可以促进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传承和重构,提升乡村文化的内涵和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融合 研究成果 乡村公共文化 实地调研 作用和意义 吸引力 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