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国华裔文学中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融合
1
作者 王馨翊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23期13-15,共3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移民潮的增长,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议题。在英国,华裔社群作为一个重要的少数族裔群体,其身份认同和文化融合问题备受关注。英国华裔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途径,通过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移民潮的增长,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议题。在英国,华裔社群作为一个重要的少数族裔群体,其身份认同和文化融合问题备受关注。英国华裔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途径,通过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展示了作家个体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融合,有助于理解和研究华裔社群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文学 文化融合 身份认同 移民潮 文化认同 族裔群体 社群 多元性
下载PDF
根的意义——由《文化的乡愁——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认同》说开去 被引量:2
2
作者 首作帝 李晓梅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54-56,共3页
美国华裔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地区之间的相互交流起着桥梁的作用。多年以来,美国华裔文学得以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是它源源不断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吸取营养,中国是它的根。胡勇的学术论著《文化的乡愁——美国华裔文学的... 美国华裔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地区之间的相互交流起着桥梁的作用。多年以来,美国华裔文学得以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是它源源不断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吸取营养,中国是它的根。胡勇的学术论著《文化的乡愁——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认同》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的乡愁——英国华裔文学的文化认同》 书评 中国 传统文化 胡勇 民族文化
下载PDF
华裔美国文学的历史语境与发展——评《突围异托邦:华裔美国文学的话语范式与文化认同研究》
3
作者 李平 《中国教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I0025-I0025,共1页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华裔文学开始被美国主流文学承认并得以迅速发展,成为美国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华裔美国文学是身处美国的华裔作家对自己族裔处境的一种回应,其兴起为研究族裔话语理论的研究者提供了丰富参考依据,并在发展过程...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华裔文学开始被美国主流文学承认并得以迅速发展,成为美国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华裔美国文学是身处美国的华裔作家对自己族裔处境的一种回应,其兴起为研究族裔话语理论的研究者提供了丰富参考依据,并在发展过程中成为能够创造新价值意义的新文学。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华裔美国文学展开研究,并取得诸多成果,其中《突围异托邦:华裔美国文学的话语范式与文化认同研究》一书就从哲学对立的视角探讨了华裔美国文学的兴起、发展以及逐渐消散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美国文学 异托邦 华裔文学 华裔作家 历史语境 文化认同 话语理论 美国主流文学
下载PDF
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新视角——评胡勇的专著《文化的乡愁——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认同》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典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3年第4期75-77,共3页
关键词 胡勇 《文化乡愁——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认同》 文学评论 美国文化 中国文化 创作特点 文化冲突
下载PDF
两个世界,还是一个世界?——论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华人的“文化认同”问题 被引量:20
5
作者 曾理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2年第1期9-15,共7页
尽管美国学术界已对一批美籍华裔作家创作的文艺作品给予了特定的关注 ,但这些作品至今仍然没能成为美国文学传统的一部分 ;大多数美国读者还是把这些作品视为“局外人”或“另类人”的故事。本文试图从审视海外华文文学的角度 ,对这批... 尽管美国学术界已对一批美籍华裔作家创作的文艺作品给予了特定的关注 ,但这些作品至今仍然没能成为美国文学传统的一部分 ;大多数美国读者还是把这些作品视为“局外人”或“另类人”的故事。本文试图从审视海外华文文学的角度 ,对这批作品中的两篇著名小说做一些探讨。本文所讨论的两篇作品分别是谭恩美的长篇小说《喜福会》和汤婷婷的长篇小说《顽猴爷的赝书》。在讨论中 ,本文将专注于两篇小说所反映的一个海外华人共有的问题 ,即“文化认同”问题。作为华人移民的第二代 ,谭恩美和汤婷婷都在其小说中着重表现了中国移民的母体文化与美国主流文化的对峙 ,居美华人与其他族群的冲突 ,以及居美华人自身男女之间、两代人或几代人之间的矛盾。“文化认同”的问题就存在或产生于这类对峙、冲突和矛盾中。本文认为 ,两篇小说不仅揭示了以上种种的矛盾和冲突 ,而且还都努力为居美华人走出“文化认同”的危机指出了方向 ,当然两位作者所采用的视点和处理手法很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华裔文学 华人 文化认同 《喜福会》 《顽猴爷的赝书》
下载PDF
华裔美国文学中文化身份的认同危机及其文化生存策略 被引量:9
6
作者 管建明 《广西社会科学》 2003年第2期113-115,共3页
华裔美国作家所处的中美文化背景,使他们可以从敏锐而独特的角度去观察和审视小说人物所处的生存困境和迷惘焦虑,表现他们在跨文化环境下寻找文化认同、确定文化身份的艰苦思索和所采取的文化生存策略的不懈努力。
关键词 文化身份 认同危机 文化政治 华裔美国文学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从文化碰撞、文化认同到文化杂糅——华裔美国文学中的文化身份重构 被引量:5
7
作者 薛丽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12-113,共2页
"文化身份"是华裔美国文学永恒的主题。从雷庭招和赵健秀到汤亭亭和谭恩美,再到任碧莲和伍慧明,华裔美国文学作家都对文化身份问题给以了不同的解答,华裔美国文学诉求经历了从文化碰撞、认同到杂糅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文化身份 华裔美国文学 文化碰撞 文化认同 文化杂糅
下载PDF
华裔美国文学的族裔想象和文化认同 被引量:4
8
作者 周计武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76-81,共6页
《中国佬》、《喜福会》、《甘加丁之路》和《典型的美国佬》这四部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族裔意识,在颠覆话语陈规、重写历史和建构身份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这些个案进行分析,可以从不同层面阐释文化认同的复杂性和策略... 《中国佬》、《喜福会》、《甘加丁之路》和《典型的美国佬》这四部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族裔意识,在颠覆话语陈规、重写历史和建构身份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这些个案进行分析,可以从不同层面阐释文化认同的复杂性和策略的多变性,揭露和批判种种表象背后所隐匿的话语霸权和意识形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美国文学 族裔想象 文化认同 记忆与历史 身份演变
下载PDF
多元主义文化背景下的华裔美国文学审美范式新论——《突围异托邦:华裔美国文学的话语范式与文化认同研究》评介
9
作者 王姝 《美育学刊》 2020年第2期I0008-I0008,共1页
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延续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意识形态的敏感性,重述了西方现代主义以降文艺审美的意识形态特性。从审美意识形态的角度对多元主义文化背景下作为族裔文学写作的华裔美国文学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说是这一脉络的延续... 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延续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意识形态的敏感性,重述了西方现代主义以降文艺审美的意识形态特性。从审美意识形态的角度对多元主义文化背景下作为族裔文学写作的华裔美国文学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说是这一脉络的延续。寇才军博士的论著《突围异托邦:华裔美国文学的话语范式与文化认同研究》从审美异托邦着笔,分析了华裔文学基于文化差异的文化认同书写,展现了华裔文化文学的审美形式,为族裔文学艺术的审美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美国文学 异托邦 族裔文学 华裔文学 文艺审美 审美意识形态 西方现代主义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浅析美国华裔流散文学中的民族身份与文化认同 被引量:1
10
作者 武磊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第25期50-51,共2页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员流散现象越来越频繁,这也直接导致了流散作家的大量产生以及流散文学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关于流散文学的研究,越发受到文化研究者们的重视。文章以美国华裔流散文学作为探讨对象,详细分析其中涉及的民族身份与文...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员流散现象越来越频繁,这也直接导致了流散作家的大量产生以及流散文学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关于流散文学的研究,越发受到文化研究者们的重视。文章以美国华裔流散文学作为探讨对象,详细分析其中涉及的民族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旨在提高人们对流散文学的认知,促进流散文学,特别是美国华裔流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 流散文学 民族身份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政治认同还是文化乡愁?——眷村文学再考察
11
作者 李竹筠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115,共7页
台湾的统、独之争与政治认同问题,既携带着历史创伤记忆的"陈迹",也体现着政治格局与"立国精神"的"新变",深刻影响着包括眷村文学在内的台湾文学、文化研究。但既有的政治认同概念并不周延。置于历史的... 台湾的统、独之争与政治认同问题,既携带着历史创伤记忆的"陈迹",也体现着政治格局与"立国精神"的"新变",深刻影响着包括眷村文学在内的台湾文学、文化研究。但既有的政治认同概念并不周延。置于历史的发展脉络中,认同毋宁是一个多元流窜的动态过程。以"文化乡愁"的角度切入考察眷村文学,勾勒其文化资源的多元来源和认知流变,则有其逻辑上的自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认同 文化乡愁 族群 外省人 眷村文学
下载PDF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美国文学话语流变——评《突围异托邦:华裔美国文学的话语范式与文化认同研究》
12
作者 赵红璐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I0007-I0007,共1页
文学是一种具有丰富阐释性的特殊话语体系,既是传递文化信息的表意符号,又是一种具有文化、政治和性别诉求等蕴含的话语.因此,在探析华裔美国文学作品时不应只关注内容而忽视其形式,只关注其文学性而忽视其社会功能,要将华裔美国文学创... 文学是一种具有丰富阐释性的特殊话语体系,既是传递文化信息的表意符号,又是一种具有文化、政治和性别诉求等蕴含的话语.因此,在探析华裔美国文学作品时不应只关注内容而忽视其形式,只关注其文学性而忽视其社会功能,要将华裔美国文学创作的形式与内容放在其所处的现实语境中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美国文学 异托邦 话语流变 多元文化语境 形式与内容 文化认同 现实语境 阐释性
下载PDF
华裔美国人文化认同的民族视角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贵苍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57,共6页
在过去的20多年间,有关华裔文化身份的讨论、描述、建构等不论是在华裔文学创作方面,还是在相关的批评领域,都受到了学术界和文学界的普遍关注。文化身份和认同的表述成了创作和批评关注的焦点,并形成了各种理论视角。我将其归纳并命名... 在过去的20多年间,有关华裔文化身份的讨论、描述、建构等不论是在华裔文学创作方面,还是在相关的批评领域,都受到了学术界和文学界的普遍关注。文化身份和认同的表述成了创作和批评关注的焦点,并形成了各种理论视角。我将其归纳并命名为“生民视角”、“民主视角”和“离散视角”。本文对“民族视角”的研究做了理论梳理和讨论,挖掘其理论内涵并指出其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美国人 文化认同 文化身份 文学研究 民族学
下载PDF
异花受精的繁殖:华裔文学中文化对话的张力 被引量:7
14
作者 叶维廉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4年第4期5-8,共4页
本文借用自然界中植物体异花受精繁殖中痛楚转化的辩证过程来比拟华裔文学在西方主流霸权文化审美体系中所处的弱势与尴尬地位 ,提出对于华裔文学的研究 ,既要避免独钟单一文化角度的批评模子 ,又要注重在美学与历史之间取得细致结合 ;... 本文借用自然界中植物体异花受精繁殖中痛楚转化的辩证过程来比拟华裔文学在西方主流霸权文化审美体系中所处的弱势与尴尬地位 ,提出对于华裔文学的研究 ,既要避免独钟单一文化角度的批评模子 ,又要注重在美学与历史之间取得细致结合 ;还不可忽视族群身份认同偏重方面产生的差别 ,倡议将华裔文学置于文化互流的场阈中 ,在保存文化差异间张力的基础上 ,建立一种开放的、平等对话的、坦诚相见的、多中心的整体诗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文学 文化互流 身份认同、偏差 整体诗学体系
下载PDF
流散文学作品《中国女孩》的文化传承解读
15
作者 张薇 《海外英语》 2023年第6期208-210,共3页
随着流散文学的兴起,移民作家的作品,尤其是华裔移民二代的作品逐渐涌现。这些作品以其流畅的英文表达和独特的文化背景,引起了国内外读者和学界的关注。一方面,由于语言的优势,此类作品比国内本土文学翻译输出后更易被西方国家接受,逐... 随着流散文学的兴起,移民作家的作品,尤其是华裔移民二代的作品逐渐涌现。这些作品以其流畅的英文表达和独特的文化背景,引起了国内外读者和学界的关注。一方面,由于语言的优势,此类作品比国内本土文学翻译输出后更易被西方国家接受,逐渐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窗口之一。另一方面,这些作品也带给国内读者一个新的理解本国文化的视角,非常具有研究价值。通过作品,华裔二代作家传递出了怎样的华人形象?他们在融入当地环境时是否仍然存在被“异化”的现象?他们是否会因过分了解美国而忽视了其“中国文化属性”?欲以解答上述问题,文章以华裔移民二代王苇珂的自传体小说《中国女孩》为例,探讨了流散文学中华裔移民后代的社会融入和中国文化认同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散文学 华裔作家 文化认同 华裔形象
下载PDF
文化认同与精神回归——《乡愁》主题新探
16
作者 段艳敏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1年第9期23-24,共2页
余光中先生的诗作《乡愁》选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次第放大的意象来吟咏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新婚妻子的依恋和对祖国大陆的眷恋。全诗用“情感”维系,从个人经历来思考民族的命运、人类共同的命运,意蕴层面由“小我”到“... 余光中先生的诗作《乡愁》选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次第放大的意象来吟咏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新婚妻子的依恋和对祖国大陆的眷恋。全诗用“情感”维系,从个人经历来思考民族的命运、人类共同的命运,意蕴层面由“小我”到“大我”得以升华。一般鉴赏类辞书中把《乡愁》主题定位于渴望家园统一之情。这种隔不断的两岸情是缘何而起的呢?“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光中 文化认同 乡愁 意象 中华文化 主题定位 祖国大陆 中国古典文学 意蕴层 个人经历
下载PDF
命名·主题·认同——论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8
17
作者 郭英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2-35,共4页
本文论述了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一是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的译名及其界定;二是现有研究对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主题的定位问题;三是现有研究对美国华裔文学文化认同感的定位问题。
关键词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美国华裔文学 美国华裔文学研究 命名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浪漫的崇高”与“流动的乡愁”——兵团文学的美学特色
18
作者 邹赞 《中国文艺评论》 2023年第7期48-60,I0002,I0003,共15页
兵团文学既自觉融入当代新疆多民族文学的斑斓图谱,也以反映兵团社会历史变迁和几代兵团人命运故事为旨归,在书写兵团农场日常生活、再现兵团人市场经济改革大潮中的心理调适、塑造兵团代际形象等领域取得瞩目成绩。兵团文学具有以奉献... 兵团文学既自觉融入当代新疆多民族文学的斑斓图谱,也以反映兵团社会历史变迁和几代兵团人命运故事为旨归,在书写兵团农场日常生活、再现兵团人市场经济改革大潮中的心理调适、塑造兵团代际形象等领域取得瞩目成绩。兵团文学具有以奉献精神为内核的崇高美,这种美学特质熔铸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此外,兵团文学尝试突破英雄史观束缚,以摇镜头的观视方式,展示兵团人如何重塑“故乡”与“家乡”的情感结构。文本中流淌的乡愁,与其说是对“故乡”的眷恋,不如说是对兵团人创造美好生活的憧憬。这些叙事文本尝试激活兵团初创期的历史记忆,为弘扬和传播兵团精神、铸牢兵团屯垦戍边文化认同提供重要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团文学 浪漫的崇高 流动的乡愁 历史记忆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多元文化下混血女艺术家的成长突围——以华裔美国小说《脸》为观照 被引量:1
19
作者 侯金萍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7-91,共5页
本文选取华裔混血作家刘爱美(Aimee E.Liu)的小说《脸》(Face,1994)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追寻主人公的艺术家成长主题,探讨作品如何展示跨族婚姻产生的复杂身份认同;多元文化下错综复杂的家族秘密与个体压抑记忆对主人公的女性成长所带来... 本文选取华裔混血作家刘爱美(Aimee E.Liu)的小说《脸》(Face,1994)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追寻主人公的艺术家成长主题,探讨作品如何展示跨族婚姻产生的复杂身份认同;多元文化下错综复杂的家族秘密与个体压抑记忆对主人公的女性成长所带来的多重困惑;以及主人公如何达至"艺术家成长"的突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美国文学 《脸》 混血身份认同 多元文化 艺术家成长
下载PDF
构筑想象中的共同体——论《喜福会》中的文化身份认同 被引量:1
20
作者 吕晓琳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11期158-160,共3页
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在美国华裔文学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小说通过对解放前移民美国的四位母亲和她们成长于美国的四位女儿的性格的形象刻画,展现了母女两代人之间的情感代沟以及因中西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心理隔阂.华裔女儿们... 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在美国华裔文学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小说通过对解放前移民美国的四位母亲和她们成长于美国的四位女儿的性格的形象刻画,展现了母女两代人之间的情感代沟以及因中西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心理隔阂.华裔女儿们在年少时不惜采取"自我边缘化"的极端行为试图消除自己与中国母体文化之间的联系,成年后在中美两种文化之间偏离了自我身份,但她们在为人处世、徘徊取舍及文化寻根的过程中,逐渐认同了自己母亲所代表的中国传统与文化,终于又重新构筑起真正适合自己需要的"想象的共同体",完成了文化身份的意识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文化认同 边缘化 想象中的共同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