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质、深描和理解——解读《文化的解释》的路径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成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42,共5页
《文化的解释》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的扛鼎之作,也是阐释人类学理论流派的奠基之作。在当代,阐释人类学理论流派是自符号人类学和认知人类学以来,被认为是文化人类学在文化批判和文化研究上影响力最为卓著的一个流派。本... 《文化的解释》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的扛鼎之作,也是阐释人类学理论流派的奠基之作。在当代,阐释人类学理论流派是自符号人类学和认知人类学以来,被认为是文化人类学在文化批判和文化研究上影响力最为卓著的一个流派。本文通过对《文化的解释》的解读,试析出阐释人类学理论的路径,指出文化特质是阐释人类学理论的突破口,深描是阐释人类学理论采用的主要方法,尊重地方性文化是理解的主要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的解释》 阐释人类学 特质 深描 理解
下载PDF
文本的理解与误解:谈两种汉译《文化的解释》中的一些类似误译
2
作者 谢国先 《铜仁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60-64,共5页
纳日碧力戈等人和韩莉分别翻译的《文化的解释》,是对格尔茨的一本论文集的翻译。这两个译本基本上都正确传达了原作的思想内容,有助于我们认识解释性的文化理论及其应用,但是各自都有很多误译,两个译本中类似的乃至共同的误译也有一百... 纳日碧力戈等人和韩莉分别翻译的《文化的解释》,是对格尔茨的一本论文集的翻译。这两个译本基本上都正确传达了原作的思想内容,有助于我们认识解释性的文化理论及其应用,但是各自都有很多误译,两个译本中类似的乃至共同的误译也有一百余处。这些误译或简单或复杂,在一定程度上会妨碍读者完整、准确地理解原著。对两个译本中的类似误译进行讨论,或可给读者些许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尔茨 《文化的解释》 两个汉译本 类似误译
下载PDF
《文化象征与秩序:热贡区域文化模式田野研究》评介
3
作者 李元元 《青海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克里福德·格尔茨在《文化的解释》中曾有一段关于文化的著名表述:文化是一种“意义之网”;只有沉浸于特定的文化脉络中,个体或群体行动的动机、逻辑和过程才能被明晰地理解和把握。就此而言,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根基和底座——不但赋... 克里福德·格尔茨在《文化的解释》中曾有一段关于文化的著名表述:文化是一种“意义之网”;只有沉浸于特定的文化脉络中,个体或群体行动的动机、逻辑和过程才能被明晰地理解和把握。就此而言,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根基和底座——不但赋予了人们生活的意义,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但从学术研究维度而言,文化又是一个极难被阐释和捕捉的对象。据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罗孔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近80年时间里,有关文化的定义就多达164种。换言之,文化所具有的多样性、复杂性、流动性和变迁性特质,使得任何有关特定文化模式的深入研究都注定是一趟充满坎坷和艰辛的“学术探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人类学家 田野研究 文化脉络 研究维度 格尔茨 克鲁伯 群体行动 《文化的解释》
下载PDF
文化解释的魅力——评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卫民 《民俗研究》 2000年第3期143-151,共9页
关键词 克利福德·格尔兹 《文化的解释》 文化人类学 宗教文化 意识形态
全文增补中
主位推进模式下《文化的解释》两个汉译本对比分析
5
作者 张静 《现代英语》 2021年第4期107-109,共3页
文章基于主位推进模式,以《文化的解释》2.1节原文及译文为研究对象,以平行性、延续性、集中性和交叉性四种模式为理论框架,对比分析两译文。原文讲述人类学试图寻找真正的人性观,既考虑人类本质的多样性,又考虑同一性。主位是述位的出... 文章基于主位推进模式,以《文化的解释》2.1节原文及译文为研究对象,以平行性、延续性、集中性和交叉性四种模式为理论框架,对比分析两译文。原文讲述人类学试图寻找真正的人性观,既考虑人类本质的多样性,又考虑同一性。主位是述位的出发点和起点,语篇层面中前后句主述位的联系和变化就是主位的推进。该模式有助于译者对原文的准确理解和对译文的连贯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位推进 《文化的解释》 主位和述位
原文传递
文化人类学的诠释学转向述论——以《农业内卷化》为中心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红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3期51-57,共7页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关注点开始从语言学转向诠释学,即开始关注象征主义和意义的问题,而格尔茨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触及了宗教和象征问题,是引导象征和意义转向的先驱之一。《农业内卷化》是格尔茨早期的代表作之一,这本...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关注点开始从语言学转向诠释学,即开始关注象征主义和意义的问题,而格尔茨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触及了宗教和象征问题,是引导象征和意义转向的先驱之一。《农业内卷化》是格尔茨早期的代表作之一,这本著述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结合作者长期的田野调查,对爪哇农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预估,并进一步论证了农业内卷化所导致的政治、文化、宗教的发展趋向。在对《农业内卷化》中关于生态系统的观点和其所呈现的诠释学趋向展开论述的基础上,可以梳理出格尔茨对文化体系的理解以及其文本叙事结构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类学 格尔茨 《农业内卷化》 《文化的解释》 诠释学转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