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 in Japan"由日本教育改革家森有礼1872年编辑而成,该书汇集了美国教育界、政界名士对日本教育兴国的建议,对日本教育改革产生影响。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和华人助手任廷旭1896年将其翻译为《文学兴国策》,对晚清教育..."Education in Japan"由日本教育改革家森有礼1872年编辑而成,该书汇集了美国教育界、政界名士对日本教育兴国的建议,对日本教育改革产生影响。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和华人助手任廷旭1896年将其翻译为《文学兴国策》,对晚清教育改革产生影响,对原作、译作不是停留在教育的议题上,而是由兴国而发,旨在探索强国之策。原作和译作中的各种处理和引介也与强国之策的探索紧密联系,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传教士西学翻译与晚清中国救亡图存的关系。本文以翻译研究和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西学翻译中原本和译本中蕴含的强国之策,揭示了翻译和历史的互动,得出结论:此期的翻译呈现出与救国强国相联系的特点,对晚清中国在历史转型期的变法改革产生影响。展开更多
森有礼编撰的向日本引介西方近代教育理念的Education in Japan被晚清美国传教士林乐知翻译成汉语的《文学兴国策》,揭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分析翻译的文本、文化之间的关系,旨在例证系统功能语言...森有礼编撰的向日本引介西方近代教育理念的Education in Japan被晚清美国传教士林乐知翻译成汉语的《文学兴国策》,揭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分析翻译的文本、文化之间的关系,旨在例证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翻译文本分析中的具体应用。本文提出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翻译元素和翻译现象进行剖析,将翻译文本研究和文化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求翻译研究立体化、系统化。展开更多
从明治维新至五四运动,东亚三国对西学的接受主要通过翻译启迪民智。德国席勒的剧作Wilhelm Tell与日本森有礼的著作Education in Japan分别被译成《瑞士建国志》与《文学兴国策》在东亚流传,成为接受独立自由及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译作。...从明治维新至五四运动,东亚三国对西学的接受主要通过翻译启迪民智。德国席勒的剧作Wilhelm Tell与日本森有礼的著作Education in Japan分别被译成《瑞士建国志》与《文学兴国策》在东亚流传,成为接受独立自由及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译作。本文从东亚文学交流视角,综论此两种译作在东亚的流布及文体转型的问题。特别是20世纪初期韩国时期所译的韩译本,皆参考中译本进行翻译,使用文字虽有韩汉文混用及纯韩文两种,但言文一致为近代东亚三国文学改革的基调,其文字的使用情况与目的亦有论及。本文冀望借由此两种译本的研究,进一步探索东亚西学译书跨国翻译文学的特征。展开更多
文摘"Education in Japan"由日本教育改革家森有礼1872年编辑而成,该书汇集了美国教育界、政界名士对日本教育兴国的建议,对日本教育改革产生影响。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和华人助手任廷旭1896年将其翻译为《文学兴国策》,对晚清教育改革产生影响,对原作、译作不是停留在教育的议题上,而是由兴国而发,旨在探索强国之策。原作和译作中的各种处理和引介也与强国之策的探索紧密联系,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传教士西学翻译与晚清中国救亡图存的关系。本文以翻译研究和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西学翻译中原本和译本中蕴含的强国之策,揭示了翻译和历史的互动,得出结论:此期的翻译呈现出与救国强国相联系的特点,对晚清中国在历史转型期的变法改革产生影响。
文摘森有礼编撰的向日本引介西方近代教育理念的Education in Japan被晚清美国传教士林乐知翻译成汉语的《文学兴国策》,揭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分析翻译的文本、文化之间的关系,旨在例证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翻译文本分析中的具体应用。本文提出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翻译元素和翻译现象进行剖析,将翻译文本研究和文化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求翻译研究立体化、系统化。
文摘从明治维新至五四运动,东亚三国对西学的接受主要通过翻译启迪民智。德国席勒的剧作Wilhelm Tell与日本森有礼的著作Education in Japan分别被译成《瑞士建国志》与《文学兴国策》在东亚流传,成为接受独立自由及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译作。本文从东亚文学交流视角,综论此两种译作在东亚的流布及文体转型的问题。特别是20世纪初期韩国时期所译的韩译本,皆参考中译本进行翻译,使用文字虽有韩汉文混用及纯韩文两种,但言文一致为近代东亚三国文学改革的基调,其文字的使用情况与目的亦有论及。本文冀望借由此两种译本的研究,进一步探索东亚西学译书跨国翻译文学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