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看林乐知《文学兴国策》中译本
1
作者 贾湲湲 《汉字文化》 2018年第3期40-44,共5页
本文以吉迪恩·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理论基础,分别从初始规范、预备规范、操作规范分析林乐知译介《文学兴国策》时受规范影响对翻译策略的选择,通过使用中国书信格式、以中国社会文化特征词对译西方文化特征词、将儒家学说与译文... 本文以吉迪恩·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理论基础,分别从初始规范、预备规范、操作规范分析林乐知译介《文学兴国策》时受规范影响对翻译策略的选择,通过使用中国书信格式、以中国社会文化特征词对译西方文化特征词、将儒家学说与译文巧妙融合等策略,实现其传教目的。以期厘清晚晴时期社会翻译活动的脉络,对当代中国翻译研究的发展做出更好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 林乐知 《文学兴国策》中译本 探析
原文传递
《文学兴国策》与近代中、日、美 文化教育交流 被引量:5
2
作者 肖朗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22,共9页
1872年,日本驻美外交使节森有礼将美国各界著名人士关于日本教育改革的13封信函等汇编成《Education in Japan》一书,次年在华盛顿出版:1896年,来华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又将这13封信函等译成中文,取名... 1872年,日本驻美外交使节森有礼将美国各界著名人士关于日本教育改革的13封信函等汇编成《Education in Japan》一书,次年在华盛顿出版:1896年,来华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又将这13封信函等译成中文,取名为《文学兴国策》,由上海广学会刊印。近代中、日、美三国文化教育交流史上这一段不寻常的史实,在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国策》 森有礼 林乐知 文化教育交流
下载PDF
《文学兴国策》所体现的文本、文化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卢明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8-191,共4页
本文以翻译研究和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文学兴国策》所体现的文本、文化关系。从译本再现晚清中国社会的文化特征、译本受到晚清主流文化的制约,以及译者通过译本对晚清社会文化进行重塑三个方面入手,研究《文学兴国策》与文化... 本文以翻译研究和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文学兴国策》所体现的文本、文化关系。从译本再现晚清中国社会的文化特征、译本受到晚清主流文化的制约,以及译者通过译本对晚清社会文化进行重塑三个方面入手,研究《文学兴国策》与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动态关系。在挖掘作为历史语境的动态文化载体《文学兴国策》中所蕴涵的社会文化语境的同时,分析我们自身以及我们自身的习俗和信仰等文化因素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乐知 《文学国策》 文本、文化关系
下载PDF
浅谈影响近代中国教育体制的译作《文学兴国策》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洁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63-67,共5页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异动与"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入,中国近代社会的传统教化体系渐趋瓦解。有识之士更从制度和思想层面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刻的理性反思,对西方近代意义上的政教制度和学术思想予以极大的关注。由此,美国来华传教...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异动与"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入,中国近代社会的传统教化体系渐趋瓦解。有识之士更从制度和思想层面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刻的理性反思,对西方近代意义上的政教制度和学术思想予以极大的关注。由此,美国来华传教士林乐知与光绪进士任廷旭一起合译的《文学兴国策》受到了空前的欢迎,此书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创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文学兴国策》对中国近代社会教育体制产生的影响以及其对中、日、西文化交流的互动作了探究,并就其对道德教育的重视思考其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国策》 文化互动 道德教育
下载PDF
Education in Japan和《文学兴国策》所体现的中西文化互动
5
作者 卢明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2-116,共5页
本文试图通过对Education in Japan和《文学兴国策》的个案研究,揭示中、日、美三种文化间的互动,阐释原作Education in Japan和译本《文学兴国策》与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动态关系。
关键词 EDUCATION in JAPAN 《文学国策》 中西文化互动
下载PDF
改写理论视角下《文学兴国策》的翻译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丹丹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7期60-63,共4页
当下,学术界对《文学兴国策》的研究主要是从历史学、教育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进行,探讨其文化价值及影响。而作为较具代表性的晚清传教士翻译作品之一,该译作中出现的大量的翻译改写现象同样值得我们关注。拟从改写理论的视角分析《文学... 当下,学术界对《文学兴国策》的研究主要是从历史学、教育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进行,探讨其文化价值及影响。而作为较具代表性的晚清传教士翻译作品之一,该译作中出现的大量的翻译改写现象同样值得我们关注。拟从改写理论的视角分析《文学兴国策》,从而得出其中大量的改译,加译不仅实现了其兴学与传教目的,而且再现了晚清社会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乐知 任廷旭 《文学国策》 改写理论
下载PDF
从《文学兴国策》看晚清与新文学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袁进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15,共7页
关键词 《文学国策》 教科书 文学救国 晚清文学观念 五四新文学 发生学 教育作用 新小说 传教士 林乐知
下载PDF
从翻译规范角度探讨林乐知译介《文学兴国策》
8
作者 邹莹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65-68,共4页
在晚清的时代背景下,林乐知深受多重规范的影响,本着教育兴国的目的将《文学兴国策》译介到中国;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采用题名意译法,译名本土化,引用儒家经典,采用古文书信格式等翻译策略,使得译文广为传播;从图里提出的三类规范探究... 在晚清的时代背景下,林乐知深受多重规范的影响,本着教育兴国的目的将《文学兴国策》译介到中国;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采用题名意译法,译名本土化,引用儒家经典,采用古文书信格式等翻译策略,使得译文广为传播;从图里提出的三类规范探究晚清的规范对于翻译过程的制约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国策 规范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文学兴国策》中林乐知翻译思想探析
9
作者 宋纯逸 《文教资料》 2021年第17期61-63,共3页
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华生活近半世纪,拥有传教士、教员、报业人和译者等多重身份。《文学兴国策》,是林乐知的代表性译作。本文从人与社会历史角度出发,基于《文学兴国策》,探究林乐知文化适应,释放民心,以译传教的翻译思想。作为传教士... 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华生活近半世纪,拥有传教士、教员、报业人和译者等多重身份。《文学兴国策》,是林乐知的代表性译作。本文从人与社会历史角度出发,基于《文学兴国策》,探究林乐知文化适应,释放民心,以译传教的翻译思想。作为传教士,林乐知以传教为目的的翻译,带有西方宗教思想渗透的色彩。这种"软征服",内里就是西方资本主义掠夺。作为译者,林乐知客观上做了一些中西文化交流的工作。我们应给予批判性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乐知 《文学国策》 翻译思想 以译传教
下载PDF
目的论视角下《文学兴国策》翻译策略研究
10
作者 黄礼慧 《巢湖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18-122,共5页
目的论认为,根据特定的翻译目的,译者可以发挥主体性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在晚清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下,《文学兴国策》的译介有着特殊的目的。译者从文化名词的本土化改写、语言风格的中国化以及句式表达的修辞转换这三方面着手,使... 目的论认为,根据特定的翻译目的,译者可以发挥主体性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在晚清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下,《文学兴国策》的译介有着特殊的目的。译者从文化名词的本土化改写、语言风格的中国化以及句式表达的修辞转换这三方面着手,使译著在读者群中大受欢迎,不仅实现译介西方教育观念的目的,也强化了原著中的宗教思想,进而实现了传教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文学国策》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晚清传教士西学翻译与强国之策的探索——以“Education in Japan”及其中文译本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明玉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0-243,共4页
"Education in Japan"由日本教育改革家森有礼1872年编辑而成,该书汇集了美国教育界、政界名士对日本教育兴国的建议,对日本教育改革产生影响。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和华人助手任廷旭1896年将其翻译为《文学兴国策》,对晚清教育... "Education in Japan"由日本教育改革家森有礼1872年编辑而成,该书汇集了美国教育界、政界名士对日本教育兴国的建议,对日本教育改革产生影响。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和华人助手任廷旭1896年将其翻译为《文学兴国策》,对晚清教育改革产生影响,对原作、译作不是停留在教育的议题上,而是由兴国而发,旨在探索强国之策。原作和译作中的各种处理和引介也与强国之策的探索紧密联系,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传教士西学翻译与晚清中国救亡图存的关系。本文以翻译研究和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西学翻译中原本和译本中蕴含的强国之策,揭示了翻译和历史的互动,得出结论:此期的翻译呈现出与救国强国相联系的特点,对晚清中国在历史转型期的变法改革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传教士 西学翻译 强国 《文学国策》
下载PDF
试论中国近代对文学本体的认识
12
作者 袁进 《江淮论坛》 CSSCI 1998年第4期82-90,共9页
关键词 文学观念 王国维 《文学国策》 中国近代 梁启超 文学本体 西方近代 周作人 中国传统 近代文学
下载PDF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文本与文化关系研究——以《文学兴国策》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司显柱 卢明玉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18,共4页
森有礼编撰的向日本引介西方近代教育理念的Education in Japan被晚清美国传教士林乐知翻译成汉语的《文学兴国策》,揭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分析翻译的文本、文化之间的关系,旨在例证系统功能语言... 森有礼编撰的向日本引介西方近代教育理念的Education in Japan被晚清美国传教士林乐知翻译成汉语的《文学兴国策》,揭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分析翻译的文本、文化之间的关系,旨在例证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翻译文本分析中的具体应用。本文提出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翻译元素和翻译现象进行剖析,将翻译文本研究和文化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求翻译研究立体化、系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 文本分析 文化研究 《文学国策》
原文传递
森有礼的“Education in Japan”在中国的翻译及其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赵建民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51-59,共9页
叙述森有礼的外交家、教育家经历及其在美国编纂出版EducationinJapan(《日本的教育》)一书的经纬 ,藉以窥见日本明治维新初期教育发展概貌 ;该书由美国传教士林乐知 (Mllen .YoungJohn)在上海译成中文《文学兴国策》出版 ,意在用美国... 叙述森有礼的外交家、教育家经历及其在美国编纂出版EducationinJapan(《日本的教育》)一书的经纬 ,藉以窥见日本明治维新初期教育发展概貌 ;该书由美国传教士林乐知 (Mllen .YoungJohn)在上海译成中文《文学兴国策》出版 ,意在用美国教育经验来推动中国重视教育 ,这确在当时的中国知识阶层中引起了反响 ;该书由英文译成日文时其选译内容和出版时间都有悬殊 ,因此若对本书的英、中、日诸种版本加以对照和比较 ,既可为我们如何认识和处理在异质文化的传播和吸收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和问题抑或在研究方法论上均可提供若干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有礼 日本 教育 林乐知 版本 《文学国策》 翻译 《日本的教育》
下载PDF
郭嵩焘与《使西纪程》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国军 《求是学刊》 CSSCI 1999年第6期120-123,共4页
郭嵩焘是清政府派往西欧的首任公使,在近代中国漂洋过海、亲历泰西、走向世界的先进士大夫中,他是比较重要和有影响的一位。《使西纪程》是郭嵩焘前往西欧赴任途中50天的日记,其中,有一些是沿途见闻的客观描写、记述与介绍,也有不... 郭嵩焘是清政府派往西欧的首任公使,在近代中国漂洋过海、亲历泰西、走向世界的先进士大夫中,他是比较重要和有影响的一位。《使西纪程》是郭嵩焘前往西欧赴任途中50天的日记,其中,有一些是沿途见闻的客观描写、记述与介绍,也有不少是作者的感想和议论,前者意义不大,无足轻重,后者则反映了郭嵩焘的中西文化观。这些感想和议论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称道西方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其二是抨击中国顽固派的守旧与无知。该书问世后,则为守旧派所不容,遭到猛烈攻击,终于毁服被禁,郭嵩焘本人也遭到无情谩骂,本人仕途也因此而大受影响。《使西纪程》一书的厄运及郭本人的遭遇,一方面表明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艰难曲折,同时也体现了郭嵩焘的超前眼光及忧患意识,从而使他的经历及《使西纪程》一书架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嵩焘 走向世界 近代中国 《文学国策》 中西文化观 清政府 先进士大夫 西方文明 近代化 梁启超
下载PDF
文学观念的演变
16
作者 旷新年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2-56,共15页
引言 文学并不是一个永恒的、固定不变的概念。文学这一概念内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与西方接触以后,20世纪初,中国的文学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1897年林乐知等人翻译出版的《文学兴国策》一书中,文学是文化教育的意思。在1904... 引言 文学并不是一个永恒的、固定不变的概念。文学这一概念内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与西方接触以后,20世纪初,中国的文学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1897年林乐知等人翻译出版的《文学兴国策》一书中,文学是文化教育的意思。在1904年写作1910年正式出版的国人所著的第一本中国文学史——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中,经、史、小学都包括在文学的范围之内。直到文学革命发生以后1918年出版的谢无量著《中国大文学史》,文学的范围和内容依然同样宽泛和混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观念 《中国文学史》 《文学国策》 演变 翻译出版 1904年 20世纪 文化教育
原文传递
林乐知对中国文化的适应和影响
17
作者 卢明玉 《文史知识》 2007年第6期57-57,共1页
林乐知是美国基督教南部监理会传教士,1859年被派赴华传教,在中国生活了近半个世纪。他曾先后被上海广方言馆和江南制造局聘为教习和译员,后来还自办中西书院,参与广学会的活动。林乐知在华除了传教以外,主要是译书、著书、办学和... 林乐知是美国基督教南部监理会传教士,1859年被派赴华传教,在中国生活了近半个世纪。他曾先后被上海广方言馆和江南制造局聘为教习和译员,后来还自办中西书院,参与广学会的活动。林乐知在华除了传教以外,主要是译书、著书、办学和办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林乐知 《万国公报》 《文学国策》 中国近代史 应和 文化适应 传教士
原文传递
德国剧作Wilhelm Tell的东游与森有礼著作Education in Japan之西游——近代(1880—1907)东亚西学译书的跨国翻译流传研究
18
作者 吴淳邦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1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从明治维新至五四运动,东亚三国对西学的接受主要通过翻译启迪民智。德国席勒的剧作Wilhelm Tell与日本森有礼的著作Education in Japan分别被译成《瑞士建国志》与《文学兴国策》在东亚流传,成为接受独立自由及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译作。... 从明治维新至五四运动,东亚三国对西学的接受主要通过翻译启迪民智。德国席勒的剧作Wilhelm Tell与日本森有礼的著作Education in Japan分别被译成《瑞士建国志》与《文学兴国策》在东亚流传,成为接受独立自由及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译作。本文从东亚文学交流视角,综论此两种译作在东亚的流布及文体转型的问题。特别是20世纪初期韩国时期所译的韩译本,皆参考中译本进行翻译,使用文字虽有韩汉文混用及纯韩文两种,但言文一致为近代东亚三国文学改革的基调,其文字的使用情况与目的亦有论及。本文冀望借由此两种译本的研究,进一步探索东亚西学译书跨国翻译文学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helm Tell 《瑞士建国志》 Education in Japan 《文学国策》 东亚三国的文学翻译与流传
原文传递
补遗
19
《学术月刊》 1957年第7期75-76,共2页
(以下“中东战纪本末”绩编、“中东战纪本末”第三编及“文学兴国策”三段资料介绍,原系“中东战纪本末”与“文学兴国策”中的三节,由于编者的疏忽,致未查出漏排,除郑重向作者及译者致歉外,谨补刊于下。)
关键词 文学国策 林乐知 本末 中东 广学会 电报 日本 公使 研究资料 丁汝昌
原文传递
中国近代史资料简介〔五〕
20
作者 舒新城 《学术月刊》 1957年第5期55-57,共3页
“中东战紀本末”与“文学兴国策”这兩种东西都于中日甲午战爭以后、庚子义和团反帝事起之前的五年間,由上海广学会出版。它們在介紹“西学”“西政”之中,細致地宣傳了殖民思想。当时“礼部奏議,乡会試第三場兼間时务,……学政經古場... “中东战紀本末”与“文学兴国策”这兩种东西都于中日甲午战爭以后、庚子义和团反帝事起之前的五年間,由上海广学会出版。它們在介紹“西学”“西政”之中,細致地宣傳了殖民思想。当时“礼部奏議,乡会試第三場兼間时务,……学政經古場,准令兼試时务策論,考选优生”。这几部書是广学会“取会中尤切于近事、尤裨于华事、尤助于試事”(“中东战紀本末初編”“广学会記:附考試时务揣摩各新書紀要”第二頁)时务新書的重要著作,在当时的“士子”中流行很广。它們都是美国傳教士林乐知著譯,而由蔡尔康笔述,都在万国公报分期发表过。梁启超的“西学書目表”及蔡元培叙的“东西学書录”均經介紹为应讀之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学会 林乐知 文学国策 中东 中国近代史 本末 时务 义和团 西学 梁启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