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当代作家纪录片的镜头语言——以《文学的故乡》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蒋成浩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9-205,共7页
作家纪录片是近年来兴起的纪录片类型之一,试图以影像为媒介,以写实的客观方式介入精微的文学世界。作家纪录片不单要呈现作家的日常生活,还要通过镜头挖掘深邃的人文思想。2020年张同道导演的《文学的故乡》,以独具匠心的空间营构、特... 作家纪录片是近年来兴起的纪录片类型之一,试图以影像为媒介,以写实的客观方式介入精微的文学世界。作家纪录片不单要呈现作家的日常生活,还要通过镜头挖掘深邃的人文思想。2020年张同道导演的《文学的故乡》,以独具匠心的空间营构、特写镜头与“对话”设计,聚焦于中国当代作家的思想生态。这部作品不仅在影视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美学水准,其镜头语言还为作家传记化、文学影像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故乡》 作家纪录片 张同道 镜头语言
下载PDF
自我言说的魅力:《文学的故乡》的复调叙事
2
作者 阎瑾 《现代视听》 2023年第11期62-66,共5页
复调叙事是指多种独立言说的声音意识在文本中所构成的叙事结构。2020年央视播出的七集电视纪录片《文学的故乡》便是在带有复调叙事共性特征的叙事框架、影像表征之下,为个体提供了自由表达的载体,进而形成了多声的复调叙事结构。在自... 复调叙事是指多种独立言说的声音意识在文本中所构成的叙事结构。2020年央视播出的七集电视纪录片《文学的故乡》便是在带有复调叙事共性特征的叙事框架、影像表征之下,为个体提供了自由表达的载体,进而形成了多声的复调叙事结构。在自为的言说中,个体的声音表述体现出变动、延展与对话等特质。而从纪录片角度来看,这种尊重个体思想的复调叙事不仅使得纪录片获得多元表达的可能,同时也遵循了纪录片的纪实准则,因为现实本就是纷繁复杂且充满了矛盾碰撞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故乡》 复调叙事 纪录片
下载PDF
镜以造像 澄怀味象--纪录片《文学的故乡》美学四品 被引量:1
3
作者 夏建程 刘红 《视听》 2022年第3期124-127,共4页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跟随莫言等六位作家回到他们的故乡,回到文学创作现场,找寻创作初心,打开了读者了解作家、理解作品的一扇视窗。该纪录片所具有的纪实性、文学性、文化性、视听性等特点,使观众感受到作家纪录片的类型美感,体验到...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跟随莫言等六位作家回到他们的故乡,回到文学创作现场,找寻创作初心,打开了读者了解作家、理解作品的一扇视窗。该纪录片所具有的纪实性、文学性、文化性、视听性等特点,使观众感受到作家纪录片的类型美感,体验到与作家及其背后的文化土壤对话交流的感官愉悦与审美心理升华。《文学的故乡》是一次纪实、文学与文化三者相互交融的美学尝试。文学在纪录片声画系统中更贴近受众,纪实因承载文学的内容而更加厚重,切入故乡的选题则让文学和纪实拥有了更深厚的文化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文学的故乡》 美学 影像
下载PDF
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纪录片《文学的故乡》之《莫言》解读
4
作者 杨长胜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81-85,共5页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之《莫言》集,真实生动地展现了莫言笔下的故乡风貌,传递了非常丰富而鲜活的信息:有作家刻骨铭心的饥饿记忆,有来之不易的童年阅读,还有茂腔这样的民间艺术滋养等,这一切为读者进一步探寻作家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开...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之《莫言》集,真实生动地展现了莫言笔下的故乡风貌,传递了非常丰富而鲜活的信息:有作家刻骨铭心的饥饿记忆,有来之不易的童年阅读,还有茂腔这样的民间艺术滋养等,这一切为读者进一步探寻作家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开拓了新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故乡》 莫言 饥饿 阅读 茂腔
下载PDF
《文学的故乡》:影像对文学生成的独特观照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雅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33-38,共6页
《文学的故乡》首次以纪录片的形式集中呈现了莫言、贾平凹等六位中国著名作家的故乡的景象,回到文学创作现场,揭示他们如何将“生命的故乡”转化为“文学的故乡”的过程。纪录片以作家形象的视觉化呈现为路径进入文学世界,又以展现作... 《文学的故乡》首次以纪录片的形式集中呈现了莫言、贾平凹等六位中国著名作家的故乡的景象,回到文学创作现场,揭示他们如何将“生命的故乡”转化为“文学的故乡”的过程。纪录片以作家形象的视觉化呈现为路径进入文学世界,又以展现作家的故乡和成长经历为手段,实现对不同文学地域原型的情景还原。这一叙事策略不但揭开了乡土文学的在地性,还把作家从神圣性与神秘性中解放出来,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当代文学书写的高度和广度。在文学与乡土中国的交相辉映中,纪录片最终彰显了中国文学以及纪录片本身所具有的中国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故乡》 文学生成 视觉化 中国风范
下载PDF
电视纪录片《文学的故乡》的平民化创作视角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万鹏 向刚黎 《西部广播电视》 2021年第18期124-126,共3页
《文学的故乡》有着平民化的题材、叙事方式及审美取向,蕴藏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其关心作家个人的情感和命运,从作为普通人的作家身上探讨人类普遍的生存体验、生存处境及生存方式,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从中可见平民化创作视... 《文学的故乡》有着平民化的题材、叙事方式及审美取向,蕴藏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其关心作家个人的情感和命运,从作为普通人的作家身上探讨人类普遍的生存体验、生存处境及生存方式,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从中可见平民化创作视角的认知价值和人文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故乡》 纪录片 平民化视角
下载PDF
《文学的故乡》:文学创作的影像表达
7
作者 冯瑾 延保全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7-119,共3页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是中国纪录片人第一次以影像为载体寻找当代文学的发生萌芽,影片聚焦文学活动系统里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要素和文学的客观发展规律,探讨作家如何把故乡的生活体验与文化资源转化为艺术创作,带领读者寻找作家...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是中国纪录片人第一次以影像为载体寻找当代文学的发生萌芽,影片聚焦文学活动系统里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要素和文学的客观发展规律,探讨作家如何把故乡的生活体验与文化资源转化为艺术创作,带领读者寻找作家的故乡。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无一不与时空维度紧密关联,正反方向的双重时间叙事和宏观、微观、隐形的三重空间结构,将文学创作和文学文本还原为时空并置交融的立体图景。匠心独具的时空维度构建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哲学与美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故乡》 故乡 作者 时空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共情、想象与真实——纪录片《文学的故乡》创作方法与艺术价值解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武新宏 吴保平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6-120,共5页
2020年7月20日至26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每晚黄金时段播出7集纪录片《文学的故乡》,引起学界和业界广泛关注。作品用纪录片的形式,探寻文学与现实、作家与故乡、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探寻作家成长的轨迹和文学作品创作产生的影响与价值。... 2020年7月20日至26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每晚黄金时段播出7集纪录片《文学的故乡》,引起学界和业界广泛关注。作品用纪录片的形式,探寻文学与现实、作家与故乡、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探寻作家成长的轨迹和文学作品创作产生的影响与价值。纪录片在多维互动中蕴含深切的共情,在具象的现实空间里展开无限的想象,在视听同构中捕捉本然的真实,具有显著的文学价值、审美价值和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故乡》 创作方法 艺术价值
原文传递
《文学的故乡》:物理拓展性与精神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姚争 倪祥保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26,共4页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呈现了6位中国当代文学家的成长历程及其文学故乡的物理拓展性与精神特征,以强调现场同期声跟拍、设计富有象征意境的审美镜头、采用"情景模拟"等方式完成对作家精神风貌的表现。
关键词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 物理现场 精神特征
原文传递
文学纪录片的叙事特征与精神守望——《文学的故乡》解析
10
作者 汪振军 朱璐璐 《北方传媒研究》 2021年第4期62-65,共4页
《文学的故乡》以贾平凹、阿来、迟子建、毕飞宇、刘震云、莫言等六位当代文坛作家为代表,在跟随他们重回故乡的旅途中展现作家故乡中的人、景、情,通过回溯作家的成长足迹与创作过程,用平民化叙事、第一人称叙事、符号化叙事和故事化... 《文学的故乡》以贾平凹、阿来、迟子建、毕飞宇、刘震云、莫言等六位当代文坛作家为代表,在跟随他们重回故乡的旅途中展现作家故乡中的人、景、情,通过回溯作家的成长足迹与创作过程,用平民化叙事、第一人称叙事、符号化叙事和故事化叙事等手法为观众展现光环人物的真实一面。在纪录片中文学语言和画面呈现相得益彰,通过文学性表述和现实主义呈现方式引领观众回归文学的故乡乃至精神的故乡,给予当代年轻人以精神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故乡》 文学纪录片 叙事特征 精神守望
原文传递
守望文学与精神的故乡——电视纪录片《文学的故乡》解读 被引量:2
11
作者 莫常红 《当代电视》 CSSCI 2020年第10期65-69,共5页
电视纪录片《文学的故乡》跟踪拍摄了6位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阿来、迟子建、毕飞宇、刘震云和莫言,追踪他们的童年生活,考察他们的成长道路,还原作品诞生的前因后果,研究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相互关系,引导观众皈依文学的故乡乃至精... 电视纪录片《文学的故乡》跟踪拍摄了6位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阿来、迟子建、毕飞宇、刘震云和莫言,追踪他们的童年生活,考察他们的成长道路,还原作品诞生的前因后果,研究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相互关系,引导观众皈依文学的故乡乃至精神的故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故乡》 纪录片 作家 故乡 影像
原文传递
《文学的故乡》艺术特征与传播价值
12
作者 王作剩 何春耕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78,共3页
《文学的故乡》对文学与故乡的关系进行了理性而富有情感的影像阐释,深沉地表达了作家对故乡的情感,具有和谐完整的艺术特征。本文认为,《文学的故乡》通过对作家群像的塑造、对作家群体的肯定与对故乡的凝视,可以有效实现对观众的询唤... 《文学的故乡》对文学与故乡的关系进行了理性而富有情感的影像阐释,深沉地表达了作家对故乡的情感,具有和谐完整的艺术特征。本文认为,《文学的故乡》通过对作家群像的塑造、对作家群体的肯定与对故乡的凝视,可以有效实现对观众的询唤,激发其对作家群体的认同、对文化自信的理解与对故乡的怀旧和热爱,具有多重传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故乡》 艺术特征 文化自信 传播价值
原文传递
作为索引的感性影像:纪录片《文学的故乡》对作家血地根性的聚焦方式
13
作者 周珉佳 《华夏文化论坛》 2020年第2期253-259,共7页
张同道先生的人文纪录片《文学的故乡》深度聚焦了中国当代最有代表性的六位作家,很好地体现了新时代、新经典与大众传播新经验的探索和尝试。通过纪实影像寻找文学的萌芽和顿挫的节点,观众可从中感受到作家的写作原乡为他们带来的原始... 张同道先生的人文纪录片《文学的故乡》深度聚焦了中国当代最有代表性的六位作家,很好地体现了新时代、新经典与大众传播新经验的探索和尝试。通过纪实影像寻找文学的萌芽和顿挫的节点,观众可从中感受到作家的写作原乡为他们带来的原始力量,读者则能够从中还原小说文本中的种种独特的形象和背景,寻到在阅读中产生怀疑和揣度的历史证据。作为索引的感性影像,《文学的故乡》为中国当代文学史提供了生动的、真实的、感性的存储指南,可令更为广大的观众和读者从中找到当代文学的根性与原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 影像修辞 文学索引 血地 精神原乡
原文传递
纪录片如何呈现文学故乡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洪波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38,共3页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以跟随拍摄为主的方式,讲述了中国当代六位著名作家在对自己人生的回望中深切体认到原点意义上的文学故乡的故事,记录了他们坚持行走在故土上不断寻找鲜活的文学故乡的足迹。纪录片叙事结构的一大特色是将作家自己...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以跟随拍摄为主的方式,讲述了中国当代六位著名作家在对自己人生的回望中深切体认到原点意义上的文学故乡的故事,记录了他们坚持行走在故土上不断寻找鲜活的文学故乡的足迹。纪录片叙事结构的一大特色是将作家自己讲述的文学故乡和纪录片创作者记录并构建的文学故乡很好地融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故乡》 叙事结构 典型场景 传播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