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9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卓尔不群,历久弥新——重读、重释、重译夏目漱石的《文学论》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向远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1期78-85,共8页
重读一百年前夏目漱石著《文学论》,更能看出其独具一格、卓尔不群。作者不是以某种"主义"而是以"全义"的视阈,以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作家的三重角色,从(F+f)的"文学公式"出发,以"焦点意识"... 重读一百年前夏目漱石著《文学论》,更能看出其独具一格、卓尔不群。作者不是以某种"主义"而是以"全义"的视阈,以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作家的三重角色,从(F+f)的"文学公式"出发,以"焦点意识"、"幻惑"、"文学语法"、"暗示"、"渐进推移"等一系列独特的概念范畴为中心,以18-19世纪英国文学原著为主要例证,阐述了文学构成论、文学特性论、文学创作与文学鉴赏论、文学修辞论、文学推移论,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堪称世界上第一部用社会心理学方法写成的自成体系的文学概论著作,对今天的中国文论界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七十多年前出版的张我军译本错译甚多,在译本严重老化的情况下,很有必要加以重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目漱石 《文学论》
下载PDF
以他者话语质疑、批评“五四”文学非写实潮流——成仿吾对夏目漱石《文学论》的借用
2
作者 方长安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1-556,共6页
创造社作家成仿吾以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文学论》的基本理论为内在话语,质疑、批评了"五四"文学一度出现的非写实潮流。他不仅以《文学论》关于情绪为文学中心的话语质疑"五四"初期诗坛尤其是小诗热,而且借《文学论... 创造社作家成仿吾以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文学论》的基本理论为内在话语,质疑、批评了"五四"文学一度出现的非写实潮流。他不仅以《文学论》关于情绪为文学中心的话语质疑"五四"初期诗坛尤其是小诗热,而且借《文学论》关于智的要素难以引起人之情绪的话语质疑、批评"五四"初期文学注重思想的哲学化倾向,还用《文学论》关于文学的真实性不同于科学真实性的话语质疑、否定"五四"文坛在自然主义文学影响下开始出现的庸俗化写实倾向。在质疑、批评中,他努力探寻"五四"文学走出困境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仿吾 《文学论》 质疑 “五四”文学
下载PDF
课程思政背景下文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析
3
作者 石进花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9期90-92,共3页
《文学概论》课程是研究文学的基本规律和特性的一门人文科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之一。这门课程是学习文艺学及其他文学类课程的基础,因此,在这一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探索,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学概论》课程是研究文学的基本规律和特性的一门人文科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之一。这门课程是学习文艺学及其他文学类课程的基础,因此,在这一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探索,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是指基于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通过优化和丰富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达到课程育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文学概论》课程 教学模式
下载PDF
论《文学概论》“金课”建设
4
作者 吴未意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101-109,共9页
2018年教育部已提出建设中国“金课”的要求,但到目前为止,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文学概论》的“金课”建设研究尚未可见。基于“金课”“两性一度”的标准,建设《文概》金课可采九项具有可行性的举措。如结合学生自己的文学创... 2018年教育部已提出建设中国“金课”的要求,但到目前为止,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文学概论》的“金课”建设研究尚未可见。基于“金课”“两性一度”的标准,建设《文概》金课可采九项具有可行性的举措。如结合学生自己的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阐释文学理论知识,同时指导学生提升作品、推荐参加省级以上的相关竞赛,以赛促学,利用“切身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系统讲授相关版块知识后,精选相关前沿、权威、难易适中的学术论文,抽出约40%的课堂时间,要求学生课后分组合作探究、人人参与、制作PPT并在课堂上展示,训练学生的高级思维与综合能力;从教学内容到课堂状态全方位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概论》 “金课” “两性一度” 以赛促学 课程思政
下载PDF
从“数学问题”到“文学问题”——对1940—1942年间延安文人“经济感”的考察
5
作者 卢思宇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4年第3期65-75,共11页
在战时延安的特殊时空关系中,当感知到物价上涨、货品短缺、津贴停发、稿酬稀缺等延安经济境况波动的经济“现象”时,知识分子的“经济感”(Sense of economy)便逐渐累积,并反映到延安文人的经济书写之中。这种“经济感”在萧军、周扬... 在战时延安的特殊时空关系中,当感知到物价上涨、货品短缺、津贴停发、稿酬稀缺等延安经济境况波动的经济“现象”时,知识分子的“经济感”(Sense of economy)便逐渐累积,并反映到延安文人的经济书写之中。这种“经济感”在萧军、周扬围绕《文学与生活漫谈》展开的论争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而通过对比萧军《延安日记》中奔赴延安前后的经济书写的异同,则可考察“经济感”累积的具体成因。为应对经济上的苦闷情绪,以萧军为代表的延安文人群体提出了按劳取酬、拒绝津贴等提议,这并非物质层面的庸俗化表达,而是在确证自身“和革命结有血缘”的身份基础上,于精神层面寻求更深刻的“被理解,被尊重”。对于延安文人“经济感”的把握,将对考察外来知识分子融入延安的复杂过程带来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艺 经济感 《文学与生活漫谈》 《延安日记》
下载PDF
新南方写作与文学“寻根”——读梁晓阳新著《文学中年》
6
作者 杨国伟 杨金凤 《桂学研究》 2024年第1期93-101,共9页
广西作家梁晓阳在其新著《文学中年》中,跳出了早期《吉尔尕朗河两岸》《出塞书》等作的旅途境界和漂泊意识,开启了自我赤诚人生的书写历程。在野气横生的岭南故土之中,作者袒露了其曲折艰难的身份找寻与文化认同,为新南方写作增添了新... 广西作家梁晓阳在其新著《文学中年》中,跳出了早期《吉尔尕朗河两岸》《出塞书》等作的旅途境界和漂泊意识,开启了自我赤诚人生的书写历程。在野气横生的岭南故土之中,作者袒露了其曲折艰难的身份找寻与文化认同,为新南方写作增添了新色彩。梁晓阳立人为本、以文为媒,在情归故里文化传统的推动下开启了独具个人特色的南方叙事,并最终实现了肉体与心灵的“还乡”。同时,以《文学中年》为窗口,作者掀开了新南方写作既关注基层写作者的精神状态、倾听个体生命的呢喃自语,也摸索文化赓续的脉搏、追溯文学创作本源的艰苦而温情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南方写作 梁晓阳 《文学中年》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地理视野、理论创新与批评实践——读《文学地理学批评引论》
7
作者 冯莉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211-217,共7页
《文学地理学批评引论》是邹建军教授在文学地理学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领域的又一部新著。作者从地理视野出发,讨论了文学地理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以及文学地理学学科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对于有关文学、自然、人类社会的一些重要现象,... 《文学地理学批评引论》是邹建军教授在文学地理学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领域的又一部新著。作者从地理视野出发,讨论了文学地理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以及文学地理学学科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对于有关文学、自然、人类社会的一些重要现象,进行了重新审视与研究。这些理论术语、核心问题、批评方法,对于文学地理学学科体系的建设,乃至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建构都是具有开创性的,是中国学者对于世界文学理论和世界文学史研究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建军 《文学地理学批评引论》 地理视野 理论创新
下载PDF
写作意识的建构与实践——读《文学地理学批评引论》
8
作者 黎骄阳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218-224,共7页
《文学地理学批评引论》是邹建军教授五年磨一剑的著作,是国内第一部文学地理学批评引论著作,包含了作者对文学地理学研究的真实体会、独到理解和深刻思考,为文学地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该书体现出邹建军教授的三大创作意识——... 《文学地理学批评引论》是邹建军教授五年磨一剑的著作,是国内第一部文学地理学批评引论著作,包含了作者对文学地理学研究的真实体会、独到理解和深刻思考,为文学地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该书体现出邹建军教授的三大创作意识——问题意识、总结意识、发展意识,并提出了文学地理学研究的路径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批评引论》 写作意识 理论创新 思考启发
下载PDF
《艺术传》“断层”后“艺术”内容迁移《文学传》《文苑传》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倍雷 《书画艺术》 2023年第2期30-37,共8页
《北史·艺术传》以后的新旧《唐书》变更了“艺术”的概念,该类传是为《方技(伎)传》,看似《艺术列传》形成一个“断层”,究其《艺术传》的内容转移或隐移在其他《传》和《志》中,成为另一种并行的方式传承艺术内容。最为直接的是... 《北史·艺术传》以后的新旧《唐书》变更了“艺术”的概念,该类传是为《方技(伎)传》,看似《艺术列传》形成一个“断层”,究其《艺术传》的内容转移或隐移在其他《传》和《志》中,成为另一种并行的方式传承艺术内容。最为直接的是《艺文志·子部》用了“杂艺术”或“艺术”,包括《文苑传》《文学传》《文艺传》中绘画、书法,以及《音乐志》《乐志》等有关音律的脉络,为《清史稿》重构《艺术传》奠定了宽广的艺术内容,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本来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传》 《文学传》 《文苑传》 转移
下载PDF
我们现在怎样做文学符号学研究:从赵宪章的文图理论说起
10
作者 李玉平 《符号与传媒》 2023年第1期238-250,共13页
赵宪章的专著《文学图像论》为国内文学符号学研究树立了典范,在方法论上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文学图像论既是文学符号学自身学理逻辑的合理发展,又是对21世纪“文学与图像”现实的有力回应。图像学视角的引入给文学符号学研究带来了诸... 赵宪章的专著《文学图像论》为国内文学符号学研究树立了典范,在方法论上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文学图像论既是文学符号学自身学理逻辑的合理发展,又是对21世纪“文学与图像”现实的有力回应。图像学视角的引入给文学符号学研究带来了诸多新质、新解。《文学图像论》更新了对语言符号性质与功能的认识,提供了对“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的新解,从语图关系的角度重新界定文学,开辟了文学符号学研究的新领域。《文学图像论》倡导从中国文学艺术实践出发以事实说话、用现象展示的“新实学”,理性与科学精神是其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符号学 《文学图像论》 语言 图像 语象
下载PDF
中国科幻文学的海外传播——以《三体》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接受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菁 徐惟诚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23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的英译本使他获得了在英语世界的文学声望。本文围绕译介过程、译本形态和海外接受情况剖析异质文化语境中的由刘宇昆翻译的《三体》英译本,探索中国科幻文学如何在新的文化空间被认识与解读。赞助人与译者的...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的英译本使他获得了在英语世界的文学声望。本文围绕译介过程、译本形态和海外接受情况剖析异质文化语境中的由刘宇昆翻译的《三体》英译本,探索中国科幻文学如何在新的文化空间被认识与解读。赞助人与译者的多方合力是促成《三体》海外传播的重要基石;具有鲜明异国特色的“他者”译本是引导海外读者欣赏中国文学审美的有效翻译策略;馆藏数据、媒体关注及读者评价是探讨中国科幻文学的海外影响力和评判海外读者接受程度的重要指标,这3个层面的分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对外译介与海外传播提供了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幻文学 英语世界 译介 接受 《三体》
下载PDF
重写世界文明史/世界文学史:由编撰《文学:世界史》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5
12
作者 余佳临(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3,187,共7页
在这个全球化甚至是星球化(Planetarity)的时代,《文学:世界史》代表了世界文明/世界文学写作的一种有趣实践。《文学:世界史》的作者之一西奥·德汉教授将谈论他开展这一实践的初衷与深层动机,回顾撰写其中欧洲文学史章节时的经验... 在这个全球化甚至是星球化(Planetarity)的时代,《文学:世界史》代表了世界文明/世界文学写作的一种有趣实践。《文学:世界史》的作者之一西奥·德汉教授将谈论他开展这一实践的初衷与深层动机,回顾撰写其中欧洲文学史章节时的经验,并思考与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德汉教授认为,全球化和星球化的问题正在决定性地改变着整个文学景观和世界范围内的文学研究;作为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学者,我们的任务就是在“重写”人类文明、文学的过程中,阐释上述变化并迎接挑战,推动生成一种属于人类共同文明的世界/星球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欧洲文学 文学 《文学:世界史》
下载PDF
“模棱两可”的三个层次--论布朗肖在《文学空间》中的语言观 被引量:4
13
作者 战智峰 《法国研究》 2023年第1期98-112,共15页
布朗肖在《文学空间》中发展了马拉美的“双语制”,发掘了词语的“物质性”及其导致的“模棱两可”。而在《想象物的两种说法》中,布朗肖将语言的模棱两可在三个层面展开:与世界的融洽、形象和意思。布朗肖的文学尤其强调了语言、书写... 布朗肖在《文学空间》中发展了马拉美的“双语制”,发掘了词语的“物质性”及其导致的“模棱两可”。而在《想象物的两种说法》中,布朗肖将语言的模棱两可在三个层面展开:与世界的融洽、形象和意思。布朗肖的文学尤其强调了语言、书写的被动,他一方面批判了主体性的权能,另一方面以沉默的方式为他异性提供了话语层面的尊重,并因此从根本的不可溯源的层面提出了文学的可能性,即一种话语伦理--对无限的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朗肖 列维纳斯 文学语言 模棱两可 物质性 《文学空间》
下载PDF
论当代作家纪录片的镜头语言——以《文学的故乡》为中心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成浩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9-205,共7页
作家纪录片是近年来兴起的纪录片类型之一,试图以影像为媒介,以写实的客观方式介入精微的文学世界。作家纪录片不单要呈现作家的日常生活,还要通过镜头挖掘深邃的人文思想。2020年张同道导演的《文学的故乡》,以独具匠心的空间营构、特... 作家纪录片是近年来兴起的纪录片类型之一,试图以影像为媒介,以写实的客观方式介入精微的文学世界。作家纪录片不单要呈现作家的日常生活,还要通过镜头挖掘深邃的人文思想。2020年张同道导演的《文学的故乡》,以独具匠心的空间营构、特写镜头与“对话”设计,聚焦于中国当代作家的思想生态。这部作品不仅在影视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美学水准,其镜头语言还为作家传记化、文学影像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故乡》 作家纪录片 张同道 镜头语言
下载PDF
党史学习教育视域下涉农高校红色文学思政育人的可行性与实施路径
15
作者 沈明 王哲汇 张凯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3年第12期86-87,共2页
红色文本脱胎于党史母体,文本审美向度指涉文学思政教育,而文学教育是距离大众最近、最直接同时也是最容易接受思想洗礼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党史学习教育视域下,通过《文学欣赏》课程中的“红色文学”文本解读,使农村故事、党史教育与农... 红色文本脱胎于党史母体,文本审美向度指涉文学思政教育,而文学教育是距离大众最近、最直接同时也是最容易接受思想洗礼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党史学习教育视域下,通过《文学欣赏》课程中的“红色文学”文本解读,使农村故事、党史教育与农耕文化相融合,深度给予涉农高校学生思政教育,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涉农高职红色文学思政育人的可行性与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学习教育 《文学欣赏》 红色文学 思政育人
下载PDF
论莫里森进入世界文学主流空间的路径———以《天佑孩童》为中心
16
作者 董岩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3-192,共10页
托尼·莫里森的《天佑孩童》作为非裔美国作家作品进入世界文学主流空间的典范,其进入路径与卡萨诺瓦在《文学世界共和国》中提出的方式基本契合,但莫里森在卡萨诺瓦理论基础上又有拓展。一是在非裔美国土语之外,通过“白人英语”... 托尼·莫里森的《天佑孩童》作为非裔美国作家作品进入世界文学主流空间的典范,其进入路径与卡萨诺瓦在《文学世界共和国》中提出的方式基本契合,但莫里森在卡萨诺瓦理论基础上又有拓展。一是在非裔美国土语之外,通过“白人英语”叙事反讽统治阶级的粗鄙与无耻行径,颠覆白人主流话语的霸权地位,产生“陌生化”效果,进一步扩大了读者群。二是沿用意识流手法,并采取多重人物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视角相结合的叙事手法,使小说结构多轨并行,极大丰富了人物层次和故事情节。三是阐释了莫里森对政治与文学关系的理解,在符合通用美学规范前提下,关注社会共性问题,并坚定表达了黑人的社会诉求。莫里森在《天佑孩童》创作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正是非裔美国文学打破文学世界共和国固定等级,维持其动态变化,使其保有活力的绝佳样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森 《天佑孩童》 卡萨诺瓦 《文学世界共和国》
下载PDF
综合性学习项目化实施路径——以七年级上册《文学部落》为例
17
作者 姜华萍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74-76,共3页
综合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常被忽视。本文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统编语文教材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七年级上册《文学部落》为例,阐释综合性学习的项目化实施路径,探讨如何通过综... 综合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常被忽视。本文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统编语文教材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七年级上册《文学部落》为例,阐释综合性学习的项目化实施路径,探讨如何通过综合性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为综合性学习提供教学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学习 《文学部落》 实施 评价
下载PDF
文本和地图交相辉映——评《文学地图学》
18
作者 徐妮 韦清琦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05-112,共8页
郭方云的《文学地图学》一书按照地图的艺术性、文学性、实用性逻辑,以莎士比亚戏剧和斯宾塞诗歌《仙后》为主要研究文本,聚焦文学地图学的生成语境、本体架构、批评策略,从生成论、本体论、方法论三大维度出发,系统构建了文学地图学理... 郭方云的《文学地图学》一书按照地图的艺术性、文学性、实用性逻辑,以莎士比亚戏剧和斯宾塞诗歌《仙后》为主要研究文本,聚焦文学地图学的生成语境、本体架构、批评策略,从生成论、本体论、方法论三大维度出发,系统构建了文学地图学理论,弥补了文学地图理论研究界研究深度不足和系统性欠缺等学理缺陷,推动了文学空间研究的发展。本文以地图思维作为评议切入点,聚焦地图思维在《文学地图学》的本体架构与批评策略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及表征方式,同时探究文学地图学与文学地理学、地理批评等相关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以彰显文学地图学理论的生命力及其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图学》 地图思维 文学空间研究
下载PDF
将自己作为方法,重构世界——评梁晓阳散文集《文学中年》
19
作者 刘娇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0-35,共6页
广西作家梁晓阳的最新散文集《文学中年》,以笔墨重新淬炼、回溯过往;用独特的“双向阐释”式创作视角再现人物、结篇营章;以敏锐和谦卑的“底层”创作姿态观照现实,体认情感。他试图将自己作为方法,破除体制内写作的僵化之弊,走向具体... 广西作家梁晓阳的最新散文集《文学中年》,以笔墨重新淬炼、回溯过往;用独特的“双向阐释”式创作视角再现人物、结篇营章;以敏锐和谦卑的“底层”创作姿态观照现实,体认情感。他试图将自己作为方法,破除体制内写作的僵化之弊,走向具体的生活。他通过文字重构记忆世界,提供对乡土、对文学、对知识分子的另一种认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晓阳 散文创作 《文学中年》 乡土知识分子
下载PDF
木心的文学批评观研究——以《文学回忆录》为中心
20
作者 李俐兴 《嘉兴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6-31,共6页
《文学回忆录》是一部由木心讲述、陈丹青笔录的世界文学史。木心对于文学的介绍和评论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史教材,而是充满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并展现了对人生、生活、艺术、审美、宗教、文化的思考和感悟。从批评精神上看,木心倡导“整体... 《文学回忆录》是一部由木心讲述、陈丹青笔录的世界文学史。木心对于文学的介绍和评论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史教材,而是充满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并展现了对人生、生活、艺术、审美、宗教、文化的思考和感悟。从批评精神上看,木心倡导“整体融通、不事体系”的理念;从批评标准上看,木心坚持“以‘诚’为本,唯‘美’至上”的原则;从批评话语上看,《文学回忆录》呈现出“审美直观,明心见性”的特色;从价值定位上看,木心的文学批评观念承接了中国古典诗学传统并完成了现代性转化,真正实践了古与今文学的对话、中与外文学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心 《文学回忆录》 批评精神 批评标准 批评话语 价值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