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0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献通考·职官考》校误十二则
1
作者 黄光辉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7年第1期125-128,共4页
《文献通考》是研究制度史的必读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虽详加校勘,但依然存在史事记载失实问题,今仅就《文献通考·职官考》所见十二则失误,略作辨析。
关键词 马端临 《文献考》 职官考》 校误
下载PDF
《文献通考·职官考》校读札记
2
作者 黄光辉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17年第1期46-50,80,共6页
《文献通考·职官考》是研究中国古代官制史的必读之书。虽中华书局点校本详加校勘、考订,但依然存在一些缺陷。大体可归纳为以下13类:系年错误;职官错误;漏载职官机构;漏载官员或机构职掌;品秩错误;皇帝错误;人名错误;误... 《文献通考·职官考》是研究中国古代官制史的必读之书。虽中华书局点校本详加校勘、考订,但依然存在一些缺陷。大体可归纳为以下13类:系年错误;职官错误;漏载职官机构;漏载官员或机构职掌;品秩错误;皇帝错误;人名错误;误字;脱落字;衍字;倒置致误;避讳末改回;材料剪裁不当。对这些问题应当予以充分重视,仔细查找史源,以便不必要的以讹传讹。今结合相关文献加以考订,以求是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通考·职官考》 讹误
原文传递
一个元代宋遗民的“天下”与“中国”观——以马端临《文献通考》之《舆地考》《四裔考》为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彭丽杰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23年第1期31-49,共19页
10~13世纪是中国历史再度由分裂到统一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建立政权,传统中原王朝一统的一元文化秩序被破坏,辽、西夏、金、蒙古等多个政权与宋并立,对两宋时期士人的华夷观和天下观造成了强烈冲击。马端临生活在宋元... 10~13世纪是中国历史再度由分裂到统一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建立政权,传统中原王朝一统的一元文化秩序被破坏,辽、西夏、金、蒙古等多个政权与宋并立,对两宋时期士人的华夷观和天下观造成了强烈冲击。马端临生活在宋元鼎革之际,毕生致力于《文献通考》的编撰。《文献通考》中记录中原王朝沿革地理的《舆地考》体现了马端临的“天下”观,其“九州+古南越”的内容结构,反映了他对华夏疆域继承性和延续性的思考。《四裔考》对契丹、西夏、女真的记录方式,则体现了马端临对当时天下形势和各政权性质的看法。马端临以盛唐疆域书写宋代舆地,纾解了宋代因山河破碎而面临的正统性危机,但同时,他不以占领了中原的金朝为夷狄,又体现出作为生活在元代的宋遗民,在家国情怀和现实政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其“天下”观与“中国”观中尚未能自洽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端临 《文献考》 《舆地考》 《四裔考》 “天下”观
下载PDF
史料征引原则与价值透析——王圻《续文献通考·职官考》的个案研究
4
作者 吴娜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3-86,共4页
王圻所撰《续文献通考.职官考》,系统保存了官制史料,尤其是明代第一手的档案资料,这对于后人修史、考史、辑佚、辨伪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更是他严谨的史料征引原则在史料价值上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 王圻 《续文献·职官考》 史料征引原则 史料价值
下载PDF
《文献通考·经籍考》“诸评具载”的独特方式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寄林 董文武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2-81,共10页
“诸评具载”构成了《文献通考·经籍考》所创立的“辑录体解题”的基本特征,而作者马端临独辟蹊径地综合采用五种方式来进行:高频率突出名流谛论,披沙式处断一家之说,整合性施用缀集技巧,网络化增立重要条目,双轨型创设编列格式。... “诸评具载”构成了《文献通考·经籍考》所创立的“辑录体解题”的基本特征,而作者马端临独辟蹊径地综合采用五种方式来进行:高频率突出名流谛论,披沙式处断一家之说,整合性施用缀集技巧,网络化增立重要条目,双轨型创设编列格式。由此便确有保证地实现了欲使世人对文化典籍“殚见洽闻”的辑录目的,更理想地完成了《经籍考》在《文献通考》全书中所承担的学术文化史、意识形态史的使命,并为历史编纂学注入了有益的因子。这样导致文献提要学在宋末元初实现了重大突破和质的飞跃,从而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广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考·经籍考》 诸评具载 独特方式 历史编纂学 文献提要学
下载PDF
马端临《文献通考》“诗序”观考论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金善 崔志博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32,共3页
马端临《文献通考》虽非专论《诗经》,但在《诗经》研究上独树一帜,不为时代风气所左右。马端临认为《诗序》的作者,既非孔子、子夏,亦非卫宏、国史,盖非一人之言。《诗序》的出现乃是或国史采录,或讲师传授的结果。在尊序废序问题上,... 马端临《文献通考》虽非专论《诗经》,但在《诗经》研究上独树一帜,不为时代风气所左右。马端临认为《诗序》的作者,既非孔子、子夏,亦非卫宏、国史,盖非一人之言。《诗序》的出现乃是或国史采录,或讲师传授的结果。在尊序废序问题上,马端临力主尊序,反对欧阳修、朱熹以来废序的做法,认为《诗序》对于《诗经》来说,不可或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端临 文献 诗经 诗序
下载PDF
《文献通考·职官考》商榷十二则
7
作者 黄光辉 《书品》 2016年第1期114-121,共8页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职官考》是一部系统的官制通史,上起传说中的唐虞时代,下迄南宋宁宗年间,尤详精于宋制,堪称了解宋宁宗以前官制的必读之书。张之洞《輶轩语·语学》称《文献通考》“详博综贯,尤便于用”,
关键词 《文献考》 职官 马端临 南宋 张之洞 官制
原文传递
“因仍会通”:马端临之史学观和目录学的考察——兼论《文献通考·经籍考》的价值和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石玉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11期51-55,共5页
马端临的目录学具有深厚的历史学渊源。其“因仍会通”的历史观 ,深刻地制约、指导和启发了马端临的目录工作实践和目录学思想的形成 ,对目录巨著《文献通考·经籍考》的撰写 ,从指导思想和编撰方法、体例各方面均产生不小的影响 ,... 马端临的目录学具有深厚的历史学渊源。其“因仍会通”的历史观 ,深刻地制约、指导和启发了马端临的目录工作实践和目录学思想的形成 ,对目录巨著《文献通考·经籍考》的撰写 ,从指导思想和编撰方法、体例各方面均产生不小的影响 ,从而也决定了《经籍考》的目录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端临 《文献考·经籍考》 因仍会 历史观 目录学 价值 影响
下载PDF
试析《文献通考·经籍考》中的按语——兼与杨寄林先生商榷 被引量:2
9
作者 曹金发 董杰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04-108,共5页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经籍考》中的按语,从其性质上可以分为溯源探流类、解释说明类、评价议论类、存疑待考类、考证辨析类以及综合类,这些按语反映了作者可贵的思想和观念、怀疑和批判精神、谨慎和求实的治学态度以及重视典章制度和求...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经籍考》中的按语,从其性质上可以分为溯源探流类、解释说明类、评价议论类、存疑待考类、考证辨析类以及综合类,这些按语反映了作者可贵的思想和观念、怀疑和批判精神、谨慎和求实的治学态度以及重视典章制度和求通识变的理念。此外,马端临对张禹删改《齐论》的认识是有根据的,并非"不见舆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考·经籍考》 按语 评析
下载PDF
论《文献通考·经籍考》的重出与互著 被引量:5
10
作者 温志拔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9-62,共4页
我国古代目录书图书著录中常有重复出现的现象,这一现象的性质应当归于有意的互著还是传抄的重出,是目录学理论研究中多有争论的问题,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在这点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通过分析《经籍考》的这一著录性质,不仅... 我国古代目录书图书著录中常有重复出现的现象,这一现象的性质应当归于有意的互著还是传抄的重出,是目录学理论研究中多有争论的问题,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在这点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通过分析《经籍考》的这一著录性质,不仅有助于《经籍考》的认识和研究,也有助于这一争议的解决,同时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这一争论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考·经籍考》 著录 互著 重出
下载PDF
集三百年来文献家之大成——兼论《文献家通考》的文献学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雁 谭华军 《图书馆建设》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文献考》 文献学价值 中国 文献
下载PDF
《文献通考》六评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兆梅 唐亮 姜月华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1期105-108,共4页
一、《通考》的写作目的和宗旨,是想说明历史“会通因仍之道”,同《通典》大相径庭《文献通考》的写作目的和宗旨,在于“融会错综,原始要终”,以究其“变通驰张之故”,实有别于《通典》。写作《通考》的意图是想说明历史“会通因... 一、《通考》的写作目的和宗旨,是想说明历史“会通因仍之道”,同《通典》大相径庭《文献通考》的写作目的和宗旨,在于“融会错综,原始要终”,以究其“变通驰张之故”,实有别于《通典》。写作《通考》的意图是想说明历史“会通因仍之道”马端临撰修《文献通考》的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考》 马端临 典》 典章制度 郑樵《志》 《宋史》 编撰方法 《郡斋读书志》 司马光 章学诚
下载PDF
《文献通考·经籍考》广纳群说的极致所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寄林 《图书馆建设》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5-127,共3页
广纳群说是《文献通考·经籍考》所创立的辑录体解题的基本特征,而对收录的文化典籍“订其文理 之纯驳”,则又构成了该《考》广纳群说的极致所在,具体投射到颇有深层次探索意义的8个学术支点上,内在地 组成了同条共贯的学术链条,由... 广纳群说是《文献通考·经籍考》所创立的辑录体解题的基本特征,而对收录的文化典籍“订其文理 之纯驳”,则又构成了该《考》广纳群说的极致所在,具体投射到颇有深层次探索意义的8个学术支点上,内在地 组成了同条共贯的学术链条,由此开拓出古典文献提要学前所未有的深广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考·经籍考》 广纳群说 古典文献 文献提要 辑录体解题
下载PDF
《文献通考·经籍考》摘瑕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寄林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3年第3期6-9,共4页
我国典制史巨匠马端临在宋末元初撰就的《文献通考·经籍考》,首开辑录体解题目录之局,颇有资格赢得五顶桂冠——书目帜垒、学术门户、考据玉府、校勘他山,辑佚渊薮。但草创者难为功,势必存在美中不足之处。对此,本文试作初探如下: ... 我国典制史巨匠马端临在宋末元初撰就的《文献通考·经籍考》,首开辑录体解题目录之局,颇有资格赢得五顶桂冠——书目帜垒、学术门户、考据玉府、校勘他山,辑佚渊薮。但草创者难为功,势必存在美中不足之处。对此,本文试作初探如下: 定类例综录群籍,以考历代著述之胜概,这是《经籍考》所确定的编撰义例之一。为此,马氏努力贯彻自家提出的“节目明备说”,遥承近袭,因中求革,锐意于类目的增设、组合、离析及更移,构筑了四部五十五目的分类体系。与此同时,致力于编次上的调配、改隶和缀附,究心于互著法的自觉运用。经过这番厝置,四千多种“存于近世而可考”的文化典籍遂绳贯珠联,缩聚一编,不仅使自古迄宋华夏著述之大观得以概见,也使封建学术的横向分支和立体格局突兀而立,无怪乎张之洞在《书目答问》中特向诸生指点说:“《文献通考》中《经籍考》,虽非专书,尤为纲领。” 尤为纲领的《经籍考》,在类例区定及落实上,并非尽善尽美。一是著录有明显的遗漏现象。如宋敏求《唐大诏令集》、龚明之《中吴纪闻》、朱熹《伊洛渊源录》、陈揆《文则》,即失载。 二是存在徒事更张的情况。《新唐书·艺文志》首立诏令一门,原本附于起居注。马氏认为:“古左史记言,右史记动,后官制中起居郎、起居舍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 《文献考·经籍考》 起居注 史部 类例 《崇文总目》 日历 辑录体解题 艺文志 《隋志》
下载PDF
评《文献通考·经籍考》辑录式的解题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寄林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3,共4页
辑录式的文献解题在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得到创造性运用。《经籍考》对收录的四部群书“考其流传之真伪”,显示出马氏史学通识。
关键词 马端临 辑录式解题 《文献考》 史学
下载PDF
海内外《文献通考·经籍考》研究述评 被引量:4
16
作者 连凡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57-67,共11页
目前海内外《文献通考·经籍考》相关研究主要指向成书背景的研究,版本、校勘及其相关研究,引书、辑佚及其相关研究,序文、解题、按语等内容的专题研究,一书重见与互著问题的研究,辑录体编纂体例的研究,分类、归类及其目录学价值的... 目前海内外《文献通考·经籍考》相关研究主要指向成书背景的研究,版本、校勘及其相关研究,引书、辑佚及其相关研究,序文、解题、按语等内容的专题研究,一书重见与互著问题的研究,辑录体编纂体例的研究,分类、归类及其目录学价值的研究,史学思想的研究,各部类的专题研究等九个方面。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经籍考》的学术价值认识不够,文本挖掘与分析不够全面深入,学科壁垒导致结合哲学等专科学术的研究还很欠缺等,有待更深入地挖掘并展开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考·经籍考》 马端临 目录学 辑录体 学术史
下载PDF
《文献通考》的理论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瞿林东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6,共6页
一、马端临撰《文献通考》的指导思想杜佑《通典》巨制,大为后人钦慕。宋时已有学人续作,因其平庸而不传于世。真正继承和发展了《通典》撰述规模的,是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马端临(约1254—约1323),字贵与,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人。他... 一、马端临撰《文献通考》的指导思想杜佑《通典》巨制,大为后人钦慕。宋时已有学人续作,因其平庸而不传于世。真正继承和发展了《通典》撰述规模的,是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马端临(约1254—约1323),字贵与,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人。他有良好的家学传统,其父马廷鸾在宋理宗、度宗二朝屡任史职,并于咸淳五年(1269)进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不久归乡里,以著述、课子自娱。马端临早年学习朱子之学,19岁时,以父荫补承事郎。20岁时,即咸淳九年(1273),“漕试第一”。后因父罢归,侍疾,不曾赴京应试。旋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 马端临 理论价值 指导思想 历史思想 继承 文献 杜佑 史学思想
下载PDF
早期拓跋鲜卑基本史料比较研究——《魏书》与《北史》《通典》《文献通考》关系辨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云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48,共6页
自两晋至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学家对早期拓跋鲜卑有详略不同的记载。《魏书·序纪》最早系统地记述了拓跋鲜卑早期历史,是研究拓跋鲜卑早期历史的基本史料。《北史》《通典》《文献通考》关于拓跋鲜卑的内容是以《魏书·序纪... 自两晋至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学家对早期拓跋鲜卑有详略不同的记载。《魏书·序纪》最早系统地记述了拓跋鲜卑早期历史,是研究拓跋鲜卑早期历史的基本史料。《北史》《通典》《文献通考》关于拓跋鲜卑的内容是以《魏书·序纪》为蓝本的后代史家记述,没有补充新史料,只能作为二手资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拓跋鲜卑 《魏书》 《北史》 典》 《文献考》
下载PDF
《文献通考·经籍考》编撰体例探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雷晓庆 《晋图学刊》 1999年第3期58-60,共3页
从古典目录学角度出发,结合中国古代史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发展,遵循全面深入、整体把握的原则,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文献通考·经籍考》辑录体体例的产生,介绍其资料来源,全面分析辑录体体例的方法特点,并阐明其价值所在。
关键词 《文献考·经籍考》 马端临 编撰体例
下载PDF
《文献通考·经籍考》分类体系得失略论 被引量:9
20
作者 雷晓庆 《晋图学刊》 1992年第3期52-54,共3页
我国古典目录学,源远流长。自汉代刘歆《七略》创“七分法”以来,班固《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沿袭其例;晋荀勖的《晋中经薄》始采用“四分法”,到李充时以经、史、子、集分类编次,《隋书.经籍志》最终确立了经、史、子... 我国古典目录学,源远流长。自汉代刘歆《七略》创“七分法”以来,班固《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沿袭其例;晋荀勖的《晋中经薄》始采用“四分法”,到李充时以经、史、子、集分类编次,《隋书.经籍志》最终确立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顺序,使“四分法”逐成定制。后世虽有一些私人目录欲以“七分法”取代“四分法”,但均未能盛行。“四分法”一直为后世目录学家推崇并应用,除了一些类目的局部调整、归并、类名顺序的易动外,几乎无大变化,所谓“自尔因循,无所变革。”《文献通考·经籍考》(下简称《经籍考》)是宋末元初江西史学家、目录学家马端临的辑录体解题目录的力作。其分类体系是在参酌了宋代四朝史目和《崇文总目》、《直斋书录解题》及《郡斋读书志》基础上而成的,采用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部下设类。经部: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孟子、孝经、经解、乐、仪注、溢法、谶纬、小学,共十四类。经部之分类,基本沿袭《隋书、经籍志》以来历代书目,增设了仪注、谥法两个门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体系 文献 目录学家 古典目录学 辑录体 四部分类法 《郡斋读书志》 荀勖 经籍志 《崇文总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