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艺生活》的复刊、“新生”与停刊 |
张均
|
《长江学术》
|
2014 |
2
|
|
2
|
港版《文艺生活》月刊与战后香港文学 |
王丹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3
|
文人主导下的群体性办刊模式——20世纪40年代港版《文艺生活》的办刊模式及其省思 |
王丹
|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
2011 |
1
|
|
4
|
论战后香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以《文艺生活》月刊为主要载体的考察 |
王丹
|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
2012 |
1
|
|
5
|
绝望与希望之间:战时国统区知识分子的战争人生心灵体验——桂林版《文艺生活》月刊中的诗歌、散文考察 |
王丹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11 |
1
|
|
6
|
《文艺生活》月刊与20世纪40年代华南文学——阶段性、地域化文学史写作路向的探索 |
王丹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7
|
《文艺生活》和1940年代华南文学生态 |
王丹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8
|
论“妇女回家”论争背景下新知识女性成长小说——以桂林版《文艺生活》月刊为例 |
王丹
|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9
|
路向调整与文学多元化:桂林版《文艺生活》中的抗战文学 |
王丹
|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0
|
港版《文艺生活》月刊征求社员运动考论 |
王丹
|
《宜宾学院学报》
|
2021 |
0 |
|
11
|
《文艺生活》中的译介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翻译文学 |
王丹
|
《社会科学论坛》
|
2023 |
0 |
|
12
|
无产阶级文艺诉求下的创造社刊物研究(下) |
陈红旗
|
《郭沫若学刊》
|
2008 |
0 |
|
13
|
司马文森与英国翻译家约瑟夫·卡尔玛的交往及其影响 |
王丹
|
《社会科学论坛》
|
2021 |
0 |
|
14
|
文艺学知识生产的民族传统身份与“生活感”:《文艺家的新生活》(1934) |
郑轶
王永涛
|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
2017 |
0 |
|
15
|
戴望舒“附逆”辨 |
古远清
|
《诗探索》
|
2019 |
0 |
|
16
|
朱友舟学术著述简表 |
|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