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曹丕《典论·论文》与陆机《文赋》文体观之比较
1
作者 吴子瑜 《艺术科技》 2024年第4期13-15,共3页
目的:文章探究曹丕《典论·论文》与陆机《文赋》文体观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而探讨二者在中国古代文体学史以及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上的意义。方法:将魏晋南北朝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文学理论著作,即曹丕的《典论·论文》与陆机的... 目的:文章探究曹丕《典论·论文》与陆机《文赋》文体观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而探讨二者在中国古代文体学史以及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上的意义。方法:将魏晋南北朝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文学理论著作,即曹丕的《典论·论文》与陆机的《文赋》进行对比性研究,并从文体学角度出发对《典论·论文》与《文赋》的文体观进行相似性与差异性探讨研究。文章首先简要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独特的社会政治形势下的文体学背景;其次,进一步探究《典论·论文》与《文赋》文体观的相似之处,通过文学与“本同”、作家与“偏才”、文章与“体性”三个方面分别阐释;再次,对曹丕的《典论·论文》与陆机《文赋》文体观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主要通过文体类别、文学功用以及写作技巧三个角度进行对比探讨;最后,通过比较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点,指出二者在文体学史上的意义。结果:曹丕的《典论·论文》与陆机的《文赋》在作家、文本体裁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文体类别、文学功用以及写作技巧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二者在魏晋南北朝文体学发展史上可谓承前启后的关系,标志着文体学意识的觉醒以及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进入繁荣时期。结论:曹丕《典论·论文》与陆机《文赋》的对比研究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体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具有深刻的意义,从中不仅可见文学地位的逐渐提高,还可见文体学意识的觉醒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论·论文》 《文赋》 文体观 文学理论
下载PDF
论《文心雕龙》对《文赋》写作技巧的继承与发展
2
作者 姚彦群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文赋》探讨了文学创作的诸多核心问题,对文章的写作技巧也有较为深入的分析,在谋篇布局、文辞表达方面都有精辟的论述,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勰的《文心雕龙》同样关注文章的写作技巧,与陆机相比,刘勰的论述更加系统... 《文赋》探讨了文学创作的诸多核心问题,对文章的写作技巧也有较为深入的分析,在谋篇布局、文辞表达方面都有精辟的论述,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勰的《文心雕龙》同样关注文章的写作技巧,与陆机相比,刘勰的论述更加系统且深入。一方面,《文心雕龙》对《文赋》所论及的写作技巧有所继承;另一方面,刘勰不仅对《文赋》中未详尽阐述的写作技巧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甚至创新性地提出更为深刻的见解,使文章的写作技巧朝着更全面更严密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赋》 写作技巧
下载PDF
论高友工“抒情美典”视域下的《文赋》
3
作者 韩镇宇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3-109,共7页
高友工在其所建构的“中国抒情美学传统”中将《文赋》视为中国文学理论走向“抒情”的一篇宣言,《文赋》标志着“抒情美典”框架的基本形成。一方面“,抒情美典”以保存创作主体的自我现时经验为目的,以“内化”和“象意”作为基本方法... 高友工在其所建构的“中国抒情美学传统”中将《文赋》视为中国文学理论走向“抒情”的一篇宣言,《文赋》标志着“抒情美典”框架的基本形成。一方面“,抒情美典”以保存创作主体的自我现时经验为目的,以“内化”和“象意”作为基本方法,恰好对应《文赋》所面对的“意”何以“称物”、“文”又何以“逮意”这两个基础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文赋》作为一篇“抒情式的批评”,以创作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想象语言”深入创作主体的经验世界,也展露出陆机本人深沉的现实关怀和生命沉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友工 “抒情美典” 《文赋》 “抒情式的批评” 抒情传统
下载PDF
晋代文脉、兰亭遗韵之《文赋》
4
作者 王海轩 《共产党员》 2023年第22期64-64,F0003,共2页
此《文赋》特指被誉为“大唐第一行书”的唐初书法代表作——其书为纸本墨迹,无款。文为晋代陆机撰,唐朝陆柬之书。全卷纵26.6厘米,横370厘米,共144行,计1658字,其中行楷1566字、草书92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陆柬之(585—638),吴郡吴... 此《文赋》特指被誉为“大唐第一行书”的唐初书法代表作——其书为纸本墨迹,无款。文为晋代陆机撰,唐朝陆柬之书。全卷纵26.6厘米,横370厘米,共144行,计1658字,其中行楷1566字、草书92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陆柬之(585—638),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是唐朝著名书法家,也是唐朝书法家虞世南的外甥、“草圣”张旭的外祖父。陆柬之年少时随舅舅虞世南修习文论,早年出仕隋朝,官至朝散大夫。入唐后,官至太子司议郎、崇文馆侍书学士。书法初学虞世南,又学欧阳询,晚学“二王”,在初唐与欧阳询、褚遂良齐名,曾得唐太宗李世民称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柬之 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太宗李世民 《文赋》 纸本 侍书 虞世南 欧阳询
下载PDF
探析《文赋》中的书意精神
5
作者 林树丰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3年第1期114-116,共3页
归于陆柬之名下的《文赋》卷,既有上追魏晋之精神,又有汲古出新之面貌。乍看之下朴实无华,细观之后愈耐人寻味。或见兰亭雅集之际心手双畅,纵横睥睨,心摹手追魏晋古法,点画间见书者之天地胸襟,率真冲淡,历久弥新。从古法用笔、兰亭笔意... 归于陆柬之名下的《文赋》卷,既有上追魏晋之精神,又有汲古出新之面貌。乍看之下朴实无华,细观之后愈耐人寻味。或见兰亭雅集之际心手双畅,纵横睥睨,心摹手追魏晋古法,点画间见书者之天地胸襟,率真冲淡,历久弥新。从古法用笔、兰亭笔意详细探析《文赋》中的书意精神,分析其审美特征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赋》 古法用笔 兰亭笔意 书意
下载PDF
玄学“言意之辨”与陆机《文赋》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6
6
作者 蔡彦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4-129,共6页
玄学"言意之辨"与文学理论的关系,是魏晋文学批评的一个重点,但是当前学术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言意之辨"对"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象"论的影响上,而对"言意之辨"与魏晋文... 玄学"言意之辨"与文学理论的关系,是魏晋文学批评的一个重点,但是当前学术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言意之辨"对"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象"论的影响上,而对"言意之辨"与魏晋文学本质观的关系则缺乏探讨。这影响了我们对魏晋文学理论的深入认识,特别是造成对陆机《文赋》的理论体系缺乏准确的评价。因此有必要对"言意之辨"与文学理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作为玄学的新方法,"言意之辨"对魏晋学术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陆机即在"言意之辨"的影响下,首次抽绎出"文"、"意"、"物"作为文学的三要素,并在"文"、"意"这两个范畴的辨证关系基础上,确立以"意"为文学的表现范畴。《文赋》中"意"源于作家对自身思想的冥搜幽讨,而明显地忽略了文学创作的现实基础。因此"意"作为文学的表现范畴蕴含着古典主义的文学本质观,这一本质观是《文赋》古典主义文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基础,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古典主义在理论上得以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 言意之辩 《文赋》 古典主义
下载PDF
应、和、悲、雅、艳--陆机《文赋》音乐美学思想刍议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亚男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1-96,共6页
陆机《文赋》为批评文病,使用了"应"、"和"、"悲"、"雅"、"艳"五个音乐美学范畴,并由此构成一个有机的音乐美学范畴体系。前人对"应"、"和"、"悲"、&... 陆机《文赋》为批评文病,使用了"应"、"和"、"悲"、"雅"、"艳"五个音乐美学范畴,并由此构成一个有机的音乐美学范畴体系。前人对"应"、"和"、"悲"、"雅"、"艳"有所讨论,但主要从文学审美角度切入,没有将其作为独立的音乐美学范畴进行研究,也未能揭示其在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的价值。本文从《文赋》出发,并联系陆机其他著作中的音乐资料,分别阐明这五个范畴的音乐美学内涵。陆机首次把"应"、"悲"、"艳"作为音乐美学范畴明确提出,这是他对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史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赋》 音乐美学思想
下载PDF
《文赋》撰年疑案新断 被引量:2
8
作者 姜剑云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57-61,共5页
《文赋》的撰作年代问题是陆机生平研究的一个关节点。从创作意图、创作心境等方面因素推断,陆机的《文赋》当撰成于永康元年(300)之春月。事实上,陆机的文学活动与他的出处行藏密切相关,解读陆机的"诗缘情"主张,亦可由此把... 《文赋》的撰作年代问题是陆机生平研究的一个关节点。从创作意图、创作心境等方面因素推断,陆机的《文赋》当撰成于永康元年(300)之春月。事实上,陆机的文学活动与他的出处行藏密切相关,解读陆机的"诗缘情"主张,亦可由此把握其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机 《文赋》撰年 疑案
下载PDF
陆机《文赋》与文艺学的元问题 被引量:2
9
作者 程相占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64-67,共4页
陆机《文斌》探讨了文章创作中意、物、文三者的关系 ,其思想基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有关意、象、言关系的理论。在与现代西方语言哲学中心灵、世界、语言三角相对照的基础上 ,论述了意、物、文关系是文艺学的元问题。
关键词 元问题 世界 陆机 《文赋》 文艺学 西方语言哲学 心灵 语言 文学
下载PDF
“诗缘情而绮靡”——对《文赋》论诗本质的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平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8期82-84,共3页
《文赋》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地论述文学创作内部规律的专著。陆机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对诗歌特点做出新的理论概括,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第一次明确地揭示了文学的基本特征在于抒发情感,突破了儒家“礼义”... 《文赋》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地论述文学创作内部规律的专著。陆机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对诗歌特点做出新的理论概括,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第一次明确地揭示了文学的基本特征在于抒发情感,突破了儒家“礼义”之束缚,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赋》 文论史 中国 诗歌 本质 陆机 创作 情感 儒家 文学
下载PDF
陆机《文赋》英译探赜 被引量:5
11
作者 程汇涓 《英语研究》 2008年第2期53-58,共6页
陆机《文赋》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它以赋的形式探讨文学创作的过程,理论高度与艺术深度并重。在八十几年的译介史中,《文赋》译本层出不穷。以四个译本为例,兼顾相关翻译现象,探讨在翻译过程中的思想性和艺... 陆机《文赋》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它以赋的形式探讨文学创作的过程,理论高度与艺术深度并重。在八十几年的译介史中,《文赋》译本层出不穷。以四个译本为例,兼顾相关翻译现象,探讨在翻译过程中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考虑,分析各译者的翻译策略及特点,做出一定的价值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赋》 典籍英译 思想性 艺术性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文赋》与《文心雕龙》的物象美及其哲学溯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迪泳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9-203,共5页
文学的物象表层是由言辞构成的光色美,陆机倡导辞意双美,即文学是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刘勰追求衔华佩实,即文学兼有动人文采和充实内容。文学的物象深层是在儒家思想的教化之风运动中产生的意象美,《文赋》标举"颐情志于典坟&quo... 文学的物象表层是由言辞构成的光色美,陆机倡导辞意双美,即文学是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刘勰追求衔华佩实,即文学兼有动人文采和充实内容。文学的物象深层是在儒家思想的教化之风运动中产生的意象美,《文赋》标举"颐情志于典坟",即文学在古籍中涵养情志;《文心雕龙》崇尚"宗经""趣新",即文学在尊崇儒家经典的前提下创造新情趣。两部文论著作的哲学心理是:陆机在华亭鹤唳中与"寻找本真"的海德格尔哲学契合,刘勰在雕琢文心中与"乘物以游心"的道家哲学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赋》 《文心雕龙》 物象美 寻找本真 乘物以游心
下载PDF
论《文赋》与《文心雕龙》对“说”体的不同认识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俊玲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14-116,共3页
关于“说”体 ,陆机和刘勰在《文赋》与《文心雕龙》中提出了不尽相同的看法。陆主“说炜晔而谲诳” ,刘主说“言资悦怿” ,“唯忠与信”。“炜晔”与“言资悦怿”是陆刘二位概括的“说”体的艺术特征 ,大体意思相同 ,均言“说”体须言... 关于“说”体 ,陆机和刘勰在《文赋》与《文心雕龙》中提出了不尽相同的看法。陆主“说炜晔而谲诳” ,刘主说“言资悦怿” ,“唯忠与信”。“炜晔”与“言资悦怿”是陆刘二位概括的“说”体的艺术特征 ,大体意思相同 ,均言“说”体须言辞美丽。二人真正的分歧在对“说”体内容的认识上 :陆机是从分析以往的“说”体作品本身所得出的结论 ;而刘勰实则是对此种文体提出了自己的写作主张。其“征圣”“宗经”思想 ,当时文笔说的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赋》 《文心雕龙》 “说”体 内容 艺术特征
下载PDF
陆机《文赋》在韩国的流传与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94,共5页
本文勾稽相关文献资料,从文学创作、文学评论及其它文化领域等角度,对陆机《文赋》在韩国历史上的流传状况及其产生的直接影响做了介绍和评析。同时,通过分析韩国历代文人对杜甫《醉歌行》一诗的接受情况,探究了《文赋》在韩国文坛上所... 本文勾稽相关文献资料,从文学创作、文学评论及其它文化领域等角度,对陆机《文赋》在韩国历史上的流传状况及其产生的直接影响做了介绍和评析。同时,通过分析韩国历代文人对杜甫《醉歌行》一诗的接受情况,探究了《文赋》在韩国文坛上所产生的间接影响。并介绍了现代韩国学界对《文赋》研究的基本情况,希望能由此推进和发展我国对于《文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机 《文赋》 中韩文学比较
下载PDF
《文赋》与《文心雕龙》艺术思维理论比较及其哲学溯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迪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2-136,161,共6页
《文赋》和《文心雕龙》的艺术思维理论既有相近的诗性智慧:缘物寓情之"兴"与主客同体之隐喻,又有相异的理性思辨:陆机强调作品主干的"理"和构思布局核心的"义",刘勰注重以现实眼光探讨情物平面关系的转... 《文赋》和《文心雕龙》的艺术思维理论既有相近的诗性智慧:缘物寓情之"兴"与主客同体之隐喻,又有相异的理性思辨:陆机强调作品主干的"理"和构思布局核心的"义",刘勰注重以现实眼光探讨情物平面关系的转喻。两部文论著作的哲学心理是:陆机和刘勰都以相似的生命冲动分别倡导"缘心感物"和"心物赠答",同时二者具有不同的生命之流:陆机崇尚率性自由的灵感,刘勰则在循规蹈矩中谋求通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赋》 《文心雕龙》 艺术思维
下载PDF
存在主义哲学视域下的文体风格——《文赋》与《文心雕龙》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迪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5-120,共6页
《文赋》和《文心雕龙》的文体风格理论承前启后:陆机继承和发展为10种文体,彰显"应、和、悲、雅、艳"的艺术风格,刘勰总其大成为论文叙笔共35种文体,彰显"风清骨峻"的艺术风格。同时,两部文论著作的哲学渊源是:一... 《文赋》和《文心雕龙》的文体风格理论承前启后:陆机继承和发展为10种文体,彰显"应、和、悲、雅、艳"的艺术风格,刘勰总其大成为论文叙笔共35种文体,彰显"风清骨峻"的艺术风格。同时,两部文论著作的哲学渊源是:一方面,文体是自在自为的存在,陆机主张"禁邪制放",刘勰标举"本道师圣";另一方面,风格是自由负责的选择,陆机倡导"奢、当、无隘、旷"的风格标准,刘勰遵循"因性练才"的风格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赋》 《文心雕龙》 文体 风格 存在主义哲学
下载PDF
《文赋》撰出年代新证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耀震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23-27,共5页
将《文赋》撰出年代的看法归为三种,具体分析各自的不确之处。并从臧荣绪:《晋书》记载、《文赋》与张华文学思想的联系、《文赋》的玄学色彩、陆机的生平交游和《文赋》的写作契机等方面详细考证,得出结论:《文赋》是陆机于元康元... 将《文赋》撰出年代的看法归为三种,具体分析各自的不确之处。并从臧荣绪:《晋书》记载、《文赋》与张华文学思想的联系、《文赋》的玄学色彩、陆机的生平交游和《文赋》的写作契机等方面详细考证,得出结论:《文赋》是陆机于元康元年或稍后写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赋》 撰出年代 陆机
下载PDF
道家的“虚静”境界与《文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笑野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5-47,F003,共4页
本文通过对道家"虚""静"境界的探讨,进而认识<文赋>在对这一境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所涉及的虚静境界在艺术美创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道家 "虚静"境界 艺术美 《文赋》 陆机 老子 构思 艺术创作 审美过程
下载PDF
《文赋》研究二十年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丰君 徐爱国 《山东电大学报》 2001年第4期32-34,共3页
八十代代以来 ,《文赋》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 ,主要表现于三个方面 :一是从“诗缘情”角度把握理解《文赋》的理论价值和历史价值 ,这方面的研究愈来愈趋于成熟 ;二是从创作论的角度对《文赋》的阐述更全面、更丰富、更深刻 ;三是从文体... 八十代代以来 ,《文赋》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 ,主要表现于三个方面 :一是从“诗缘情”角度把握理解《文赋》的理论价值和历史价值 ,这方面的研究愈来愈趋于成熟 ;二是从创作论的角度对《文赋》的阐述更全面、更丰富、更深刻 ;三是从文体和语言角度研究《文赋》 ,涌现了许多极富启发意义的研究论文。对《文赋》研究进行反思有助于确定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赋》 "诗缘情" 创作论 文体 语言 诗学 价值
下载PDF
《文赋》海外英译及其接受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戴文静 吕检生 《外国语文研究》 2022年第5期71-82,共12页
作为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论述文学创作理论的重要著作,陆机的《文赋》对后世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海内外对“中国经典”关注越来越多,《文赋》在这一热潮中日益成为海外学人研究中国文学理论的重要命题。... 作为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论述文学创作理论的重要著作,陆机的《文赋》对后世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海内外对“中国经典”关注越来越多,《文赋》在这一热潮中日益成为海外学人研究中国文学理论的重要命题。本文借助世界最大联机书目数据库WorldCat、全球最大在线读书社区Goodreads和亚马逊图书网站及其他相关书评,考察《文赋》八个英译本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及其接受情况,廓清《文赋》在海外的译介现状。以期反思中国典籍外译及传播过程中的现存不足,为中国文论“走出去”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赋》 英译 传播 接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