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唱作品《新·清平乐·村居》的作品分析和演唱分析
1
作者 赵巍 《黄河之声》 2024年第9期162-165,共4页
合唱作品《新·清平乐·村居》是国内现当代上演率极高,具有深厚艺术感染力、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音乐作品之一。本文以合唱及指挥实践的角度出发,对合唱作品《新·清平乐·村居》进行研究,从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分析... 合唱作品《新·清平乐·村居》是国内现当代上演率极高,具有深厚艺术感染力、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音乐作品之一。本文以合唱及指挥实践的角度出发,对合唱作品《新·清平乐·村居》进行研究,从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分析、演唱分析等方面展开深层次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唱音乐 《新·清平乐·村居》 作品分析 演唱分析
下载PDF
清新舒徐 淳朴真切——辛弃疾的两首词《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被引量:1
2
作者 邱静芳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辛弃疾 田园词 清平乐·村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初中 语文 比较阅读
下载PDF
清新素雅,别有情趣--读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作者 杨祎 《小学语文》 2021年第1期141-142,共2页
辛弃疾以词名世,其在宋代乃至整个古代词坛上的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夏承焘先生曾称:“词至东坡,花间兰畹夷为九馗五剧矣,其突起为深陵奥谷、为高江急峡,若昌黎之为诗者,稼轩也。”充分肯定了稼轩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稼轩词编年笺... 辛弃疾以词名世,其在宋代乃至整个古代词坛上的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夏承焘先生曾称:“词至东坡,花间兰畹夷为九馗五剧矣,其突起为深陵奥谷、为高江急峡,若昌黎之为诗者,稼轩也。”充分肯定了稼轩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稼轩词编年笺注〉序》)。辛弃疾一生作词数量极丰,今存六百余首,为两宋词人之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稼轩词编年笺注 辛弃疾 夏承焘 两宋词 清平乐·村居
下载PDF
清新简约,意蕴悠长——评赣榆县教研室朱红甫老师执教《清平乐·村居》
4
作者 陈培达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4年第12期24-24,共1页
特级教师朱红甫老师教学的《清平乐·村居》一课,正如辛弃疾的这首词一样,清新洒脱,朴实无华,意蕴悠长。倍受辛弃疾崇敬的陶渊明也以清新简约而流芳千古。三者有隔代之缘,借用陶的诗句来谈这堂课的认识。
关键词 清平乐·村居 清晰简约 阅读兴趣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
5
作者 邵祥东 高宇航 《经济论坛》 2024年第9期101-116,共16页
文章基于CGSS调查的2021年数据,探究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机制作用。研究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促进作用将呈现边际递... 文章基于CGSS调查的2021年数据,探究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机制作用。研究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促进作用将呈现边际递减的情况;此外,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促进社会参与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同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有明显的异质性,从区域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受到高等教育的群体反而呈现负效应;进一步地,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存在倒“U”型关系,也即存在最优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偏离了最优的数字乡村建设,将会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村居民生活质量 社会参与 最优数字乡村建设 结构经济学
下载PDF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本义探微——以“吴音”为考察中心
6
作者 郑慧霞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2年第2期78-87,共10页
《清平乐·村居》作于辛弃疾壮年落职后闲居上饶带湖期间,此词多被作为表现“农家乐”的农村词来看待,但这显然与时代心理和作者个性格格不入,以北复中原为志慨然南渡的英雄辛弃疾,自当驰骋沙场而今却只能“村居”做一闲人,怀失位... 《清平乐·村居》作于辛弃疾壮年落职后闲居上饶带湖期间,此词多被作为表现“农家乐”的农村词来看待,但这显然与时代心理和作者个性格格不入,以北复中原为志慨然南渡的英雄辛弃疾,自当驰骋沙场而今却只能“村居”做一闲人,怀失位之沉郁是必然的。词中“吴音”最为关键,点出词人是操北音而身居“吴音”区者,故相对操“吴音”者而言是以他者身份而存在的,由此则可判定作为“村居”书写者的词人和被书写者之间互为他者的人物关系。此关系的确立是理解该词情感基调最关键者,镜照出词人南渡初衷不得、却又不得不“乐”处当下即“如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的人生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带湖 清平乐·村居 吴音 北人情结
下载PDF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7
作者 熊福建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07年第12期50-51,共2页
一、揭示课题。了解“词”的特点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宋代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2.让学生齐读课题,观察、比较词的题目与以前学习过的古诗的题目有什么区别。
关键词 清平乐 村居》 教学设计 辛弃疾 课题 宋代
下载PDF
《清平乐·村居》读写共生教学例谈
8
作者 张婧 《教育界(教师培训)》 2017年第4期36-37,40,共3页
读写共生是语文教学中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它主要是将阅读和写作两者有机地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共生互惠,实现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阅读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共同提升。《清平乐·村居》,词中有歌、词中有画、词... 读写共生是语文教学中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它主要是将阅读和写作两者有机地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共生互惠,实现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阅读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共同提升。《清平乐·村居》,词中有歌、词中有画、词中有情三个版块诵读让学生既能感受到乡村环境的恬静秀丽,也能真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开丰富的想象空间,让歌、画、情动态融合,随文悟情,读写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平乐·村居 读写共生
下载PDF
认知诗学视角下的宋词赏析——“清平乐·村居”个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坤 《海外英语》 2013年第24期295-296,共2页
认知诗学致力研究语篇的产出和理解过程,是认知语言学和文学作品研究的接合点。文学以语言为基础,而语言与人类的概念认知和身体经验密切相关,因此文学作品的创作与解读亦是作者与读者认知世界的特殊方式。该文以南宋词人辛弃疾的"... 认知诗学致力研究语篇的产出和理解过程,是认知语言学和文学作品研究的接合点。文学以语言为基础,而语言与人类的概念认知和身体经验密切相关,因此文学作品的创作与解读亦是作者与读者认知世界的特殊方式。该文以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为例,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角色/背景分离理论进行赏析。分析了微观和宏观不同层面的角色/背景分离产生的美学效果,旨在实践认知诗学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阐释力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诗学 角色/背景分离 清平乐·村居
下载PDF
浅谈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被引量:1
10
作者 薄印普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83年第S1期24-24,共1页
辛弃疾受南宋主和派的排挤,被罢官,避居江西上饶(战国时吴国故地),抗金宏愿无法实现,渐萌退志.他以农民为邻,对农村风光、农民生活情趣产生羡慕之意,因而这一时期写了一些表现农村生活乐趣的诗词.《村居》就是其中一首.《村居》以一个... 辛弃疾受南宋主和派的排挤,被罢官,避居江西上饶(战国时吴国故地),抗金宏愿无法实现,渐萌退志.他以农民为邻,对农村风光、农民生活情趣产生羡慕之意,因而这一时期写了一些表现农村生活乐趣的诗词.《村居》就是其中一首.《村居》以一个典型的农村家庭为题材,从居住环境入手,用朴实而流畅的语言、鲜明的色彩,描绘出一幅耐人寻味的农民生活画面,抒发了作者避居农村后安干现状寻求闲适自乐的思想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平乐 辛弃疾 村居》 农村生活 苏拭 农民家庭 主和派 农民生活 江西上饶 法实现
下载PDF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与点评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冬琴 《江苏教育》 2004年第09B期21-22,共2页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21课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这首词,体会农家乐,感受田园生活的纯朴。 2.能体会这首词的情趣,并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情趣。 3.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关键词 清平乐村居》 教学设计 小学 课程目标 语文
下载PDF
上饶闲居佯醉田园,金戈铁马真入梦来——《清平乐·村居》教学例谈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潇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第4期81-83,共3页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不可复制的瑰宝,是可歌可泣的民族史诗,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日益高涨,但目前小学语文课堂里古诗词教学以教师讲授,疏通字词为主,学生吟诵感悟意境情感往往被忽视。《清平乐·...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不可复制的瑰宝,是可歌可泣的民族史诗,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日益高涨,但目前小学语文课堂里古诗词教学以教师讲授,疏通字词为主,学生吟诵感悟意境情感往往被忽视。《清平乐·村居》编排在第二、第三学段,教学时对诗情的感悟是否可以再向前走一步?金戈铁马的辛弃疾作为一代抗金名将,他笔下的村居生活是否还有隐藏的更深的意蕴?基于此,阐述自己的想法和教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清平乐·村居 知人论世
下载PDF
在审美体验中学诗词——《清平乐 村居》教学实录及点评
13
作者 王杰英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05年第1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审美体验 诗词 清平乐村居》 教学实录 人教版 二年级 下册 小学 语文教学
下载PDF
小学高年段美术课诗配画教学实践——以《清平乐·村居》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晨 《广西教育》 2020年第37期148-149,共2页
本文以古诗《清平乐·村居》为例,提出从图文之品、话外之想、纸笔之绘三种切入小学高年段美术课诗配画教学的策略,再通过品读文本、经营位置、图像识读、关注细节、角色扮演等方法展开具体的教学。
关键词 诗配画 美术教学 清平乐·村居 品读文本 图像识读
下载PDF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15
作者 洪艳 《广西教育》 2014年第13期66-67,共2页
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课文《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整首词画面感极强,词中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通过对农村朴素恬静、清新秀丽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的生动描摹,抒发了词人... 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课文《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整首词画面感极强,词中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通过对农村朴素恬静、清新秀丽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的生动描摹,抒发了词人对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喜爱之情。教学中,笔者采用"读一首词""赏一幅画""悟一份情"的教学法使词中优美的画面"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充分感悟农村生活的意境美,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平乐·村居 教学 设计意图
下载PDF
近十年《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研究的比较与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修侠 《江苏教育研究》 2014年第5期74-76,共3页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被选入人教版、苏教版等不同版本的教材中,近十年来对于这首词的教学设计主要表现在目标定位由"知识的掌握"转为"能力的培养",内容确定由"就诗论诗"深入到"诗作背后",方...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被选入人教版、苏教版等不同版本的教材中,近十年来对于这首词的教学设计主要表现在目标定位由"知识的掌握"转为"能力的培养",内容确定由"就诗论诗"深入到"诗作背后",方法选择由"单一教学"走向"多媒体教学"。从目标定位、内容组织、方法选择等方面比较研究近十年的《清平乐村居》的教学设计,可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带去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平乐村居》 教学设计 文献比较与思考
下载PDF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17
作者 韩加留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7年第1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合作学习 学习能力 学会合作
下载PDF
想象词作画面,体会词曲意境--《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18
作者 张炫 《教育视界》 2022年第2期54-57,共4页
《清平乐·村居》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词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借助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词作画面,感悟词中的景色之美、人情之和、童心之趣,在体验意境的同时,感受作者对村居生活的喜爱之情。再通过“知人论世... 《清平乐·村居》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词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借助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词作画面,感悟词中的景色之美、人情之和、童心之趣,在体验意境的同时,感受作者对村居生活的喜爱之情。再通过“知人论世”的方式,适当点拨学生探寻词中隐含的爱国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平乐·村居 诗词教学 想象 意境 知人论世
下载PDF
读词悟醉境,赏美品村居--评张炫、张萌两位老师《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19
作者 王芳 《教育视界》 2022年第2期61-62,共2页
两位老师的《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存在一些共性:都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词的特点、想象词的画面、了解创作背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注重感悟词中的韵律美、意境美。但在细节的处理上,两位老师选择的方式有所不同。
关键词 清平乐·村居 古诗词教学 词牌 意境
下载PDF
清平乐·村居
20
作者 辛弃疾 《小学生故事与作文》 2010年第7期38-38,共1页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关键词 清平乐·村居 小学生 阅读 语文学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