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感觉派和二三十年代好莱坞电影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今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2-56,共25页
关键词 中国感觉 穆时英 刘呐鸥 好莱坞 软性电影 二三十年代 电影艺术 空间形式 现代小说 小说文体
下载PDF
“好莱坞”文化视角下新感觉派小说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素 《文教资料》 2013年第30期22-24,共3页
20世纪初期的好莱坞电影对新感觉派的创作产生了诸多影响,本文以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例,分析新感觉派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借助的电影化想象,以及这些女性的风格模式和产生的社会原因。
关键词 好莱坞电影 感觉 女性形象
下载PDF
迷失家园的灵魂——新感觉派笔下的上海人 被引量:2
3
作者 韩志湘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年第3期121-122,共2页
关键词 感觉小说 上海人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灵魂 家园 迷失 现当代文学史 都市人 文化观念 现代情绪
下载PDF
新感觉派小说:我写我
4
作者 韩志湘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2005年第8期38-40,共3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新感觉派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该派别引进了新的都市价值文化观念,描写上海的街市之美,动态的流线型城市之美,夜都会之美,人工愉悦和机械对人的压榨,人的幻灭与反叛等,使得都市真正成为独立的...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新感觉派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该派别引进了新的都市价值文化观念,描写上海的街市之美,动态的流线型城市之美,夜都会之美,人工愉悦和机械对人的压榨,人的幻灭与反叛等,使得都市真正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当时给读者的感觉,恰如她的名字,是全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小说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现当代文学史 文化观念 审美对象 流线型 都市 描写
下载PDF
新常态下电影品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5
作者 匡达蔼 《视听》 2017年第8期5-9,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及'新常态'是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的行程中。当时,他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同年11月,在把&#... 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及'新常态'是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的行程中。当时,他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同年11月,在把'新常态'作为执政新理念关键词提出6个月后,他系统阐述了'新常态',表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中,习总书记向包括130多家跨国公司领导人在内的世界工商领袖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出6个月后 他系统阐述了“常态” 表示:“常态将给中国带来的发展机遇.”在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中 习总书记向包括130多家跨国公司领导人在内的世界工商领袖们 阐述了什么是经济常态、常态的机遇、怎么适应常态等关键点.常态 就是经过一段不正常状态后重恢复正常状态 也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比如 经济增速放缓 增长更趋平稳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政府大力简政放权等.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 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阶段.“常态”是我国领导人治国理政的智慧决策.常态下 虽然出现下行压力 但对文化产业发展来说是机遇.好比电影界说的“口红效应”那样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 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沉寂趋冷 好莱坞电影却乘势腾飞 热闹的歌舞片大行其道 给观众带来欢乐和希望.中国电影或其他文化产业也可借“口红效应” 找到逆势上扬的机会.当然 我们也认识到 发展文化产业 “内容为王、服务至上”才是始终不变的铁律.事实如此 近年来 我国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各地不断深入挖掘本地区优秀的品牌文化、区域文化.广西电影人不甘落后 与时俱进 坚定文化自信 积极利用广西电影品牌文化 及优秀的本土文化资源拍摄影视作品 获得了较好的评价.从近年来拍摄的电影作品如《夜莺》《再见 在也不见》《石头的年》 以及刚拍摄完成的电影《狮子吼之巨赞法师》《大笨象》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这些作品不仅倾注了广西电影人对品牌文化、区域文化等方面的深切关注与浓厚情感 而且在利用优势的文化资源促进影视产业发展、品牌传播方面有着更为深切的文化关怀 给广西电影品牌增添了无限光彩 这样一种自觉的传承意识、创精神和传播能力建设 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品牌意识的提升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使命担当.
下载PDF
试谈新感觉派的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叶渭渠 《当代外国文学》 1983年第3期103-109,共7页
日本新感觉派是在一九二四年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等人创办同人杂志《文艺时代》以后产生的,它是日本最早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新感觉派的诞生是有其历史和社会根源的。它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全面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资本主义... 日本新感觉派是在一九二四年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等人创办同人杂志《文艺时代》以后产生的,它是日本最早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新感觉派的诞生是有其历史和社会根源的。它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全面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资本主义完全形成,并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产物,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在日本资本主义面临政治、经济危机的形势之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感觉 川端康成 资本主义社会 横光利一 二三十年代 现代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 资本主义工业化 文学流 经济危机
原文传递
前所未有的时代 唯物史观、新感觉派与左联文学批评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婉明 《上海文化》 2012年第2期57-64,共8页
历来有关30年代中国文坛上“现代主义”的讨论,总会涉及刘呐鸥以及他对日本新感觉派的译介与接受。刘呐鸥引进的新奇手法,诸如新感觉派的句法措辞.人物、场景的电影化描写等等,到后来被称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的穆时英那里进一步... 历来有关30年代中国文坛上“现代主义”的讨论,总会涉及刘呐鸥以及他对日本新感觉派的译介与接受。刘呐鸥引进的新奇手法,诸如新感觉派的句法措辞.人物、场景的电影化描写等等,到后来被称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的穆时英那里进一步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感觉 中国文坛 现代主义 30年代 刘呐鸥 电影 穆时英 译介
原文传递
阐释与过度阐释——对一个批评文本的再批评 被引量:1
8
作者 敬鹏林 宁冲 《长春大学学报》 2008年第9期38-41,共4页
批评家往往容易在阐释的同时犯过度阐释的毛病。《新感觉派与二三十年代好莱坞电影》一文在深入分析电影对新感觉派影响的同时,却忽略了其他因素对新感觉派创作的影响,应该也属一种过度阐释。但该文的价值也正好在于其深刻地体现了现代... 批评家往往容易在阐释的同时犯过度阐释的毛病。《新感觉派与二三十年代好莱坞电影》一文在深入分析电影对新感觉派影响的同时,却忽略了其他因素对新感觉派创作的影响,应该也属一种过度阐释。但该文的价值也正好在于其深刻地体现了现代批评的特点:文学批评是独立的创作活动,批评家可以只说自己所看到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与二三十年代好莱坞电影》 感觉 文学 电影 阐释 现代批评
下载PDF
徘徊于现代与传统之间——论穆时英小说中的情爱叙事
9
作者 聂廷涛 《阅读与写作》 2010年第4期3-5,共3页
作为“新感觉派的圣手”,穆时英的现代小说以一种新的感觉方式,充分运用感觉主义、印象主义、意识流、心理分析等现代技法,反映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大都会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其小说文本中洋溢着现代大都会十里洋场的浮华色彩与... 作为“新感觉派的圣手”,穆时英的现代小说以一种新的感觉方式,充分运用感觉主义、印象主义、意识流、心理分析等现代技法,反映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大都会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其小说文本中洋溢着现代大都会十里洋场的浮华色彩与现代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与传统 穆时英小说 情爱叙事 二三十年代 感觉 感觉方式 现代小说 感觉主义
下载PDF
都市文学的新变——从“失败者”到“旁观者”
10
作者 樊迎春 《芒种》 2017年第6期99-103,共5页
关于“都市文学”概念的溯源与辨析,已有多位前辈做过详细论述①,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新感觉派”到左翼的《子夜》,再到《上海的早晨》,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派、先锋派的尝试,乃至王安忆的上海书写等,本文不再赘述。相比于... 关于“都市文学”概念的溯源与辨析,已有多位前辈做过详细论述①,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新感觉派”到左翼的《子夜》,再到《上海的早晨》,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派、先锋派的尝试,乃至王安忆的上海书写等,本文不再赘述。相比于“都市文学”的渊源历史和其传承发展,笔者更关注当下的写作生态。“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在普遍意识到独占鳌头多年的乡土叙事的单调或者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文学” 《上海的早晨》 旁观者 失败者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20世纪80年代 感觉 《子夜》
原文传递
现代意识的“病之花”——20年代后半期到30年代前半期上海的都市文学
11
作者 张新颖 《作家》 1999年第6期99-107,共9页
(一)正如标题所试图涵盖的那样,在现代都市、现代意识和现代创作之间,既隐含又显露着复杂而深刻的联系。如果以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为参照,很容易就会发现现代主义的地理分布是以几个重要的城市为中心的,“现代主义把城市作为它的自... (一)正如标题所试图涵盖的那样,在现代都市、现代意识和现代创作之间,既隐含又显露着复杂而深刻的联系。如果以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为参照,很容易就会发现现代主义的地理分布是以几个重要的城市为中心的,“现代主义把城市作为它的自然发源地——而这些城市又变成世界性的中心。”①“在大多数现代主义艺术中,城市则是产生个人意识、闪现各种印象的环境,是波德莱尔的人群拥挤的城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遭遇,科比埃(和艾略特)的万物混生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艺术 现代意识 穆时英 感觉小说 都市文学 欲望化 施蛰存 二三十年代 作品 唯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