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道德传统接续与重构的理论自觉——从《新理学》到《新纲常》 被引量:1
1
作者 戴兆国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3-409,共7页
冯友兰的《新理学》以自觉的道德反思意识为出发点,肩负着贞下起元的自觉使命,试图为处在国难中的中国找寻新的发展方向。这种对传统道德接续与重构的理论自觉在何怀宏的《新纲常》中也有集中的体现。从《新理学》到《新纲常》的理论创... 冯友兰的《新理学》以自觉的道德反思意识为出发点,肩负着贞下起元的自觉使命,试图为处在国难中的中国找寻新的发展方向。这种对传统道德接续与重构的理论自觉在何怀宏的《新纲常》中也有集中的体现。从《新理学》到《新纲常》的理论创作,均充满了自觉的理论创造意识。这种理论自觉既有对社会道德根基的寻求,也有对道德传统的反思,既有对新道德伦理特点的理性辩证,也有对如何实施新伦理路径的详细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传统 接续 重构 《新理学》 《新纲常》
下载PDF
“重新讲”与“接着讲”的哲学——逻辑分析法与《论道》、《新理学》
2
作者 曾昭式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34,共4页
中国传统哲学是没有逻辑内容的,也不是运用逻辑分析法来论证的。中国现代时期分析哲学尤其是逻辑的传入,进入了中国哲学,促成了中国哲学的革命,这在《论道》和《新理学》里得到鲜明的体现。冯友兰说其新理学是接着宋明理学讲,而不是照着... 中国传统哲学是没有逻辑内容的,也不是运用逻辑分析法来论证的。中国现代时期分析哲学尤其是逻辑的传入,进入了中国哲学,促成了中国哲学的革命,这在《论道》和《新理学》里得到鲜明的体现。冯友兰说其新理学是接着宋明理学讲,而不是照着讲,主要是指接着用逻辑讲,接着讲逻辑;金岳霖的《论道》是用逻辑重新讲的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道》 《新理学》 逻辑 接着讲
下载PDF
冯友兰的《新理学》与中国现代文化人对“西学东渐”的回应
3
作者 周继旨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0-15,共6页
中国自秦汉以来的封建大一统的政治结构的绵延在19世纪中叶遇到了危机,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天朝大国”的威风丧尽,挟西方军事、政治优势而来的“西学东渐”则使以儒学为核心、正统、主流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从根... 中国自秦汉以来的封建大一统的政治结构的绵延在19世纪中叶遇到了危机,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天朝大国”的威风丧尽,挟西方军事、政治优势而来的“西学东渐”则使以儒学为核心、正统、主流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从根本上受到了挑战。从此,摆在中国人面前的战略性的历史任务是:一要在经济、政治上发奋图强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要在思想文化上(特别是从形而上的高度上)回应西学,充实、改善、再建民族精神支柱。这两者都有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缺一不可。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前一任务已初步实现,后一任务则仍须大力加强。对冯友兰先生的学术思想特别是他的《新理学》的哲学体系应当放到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给以公允的分析评价。从近代到现代,几代中国文化人对“西学”的回应是由浅入深的。从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说到梁漱溟的东西比较说,再到熊十力的体用说,直到《新理学》体系的形成方才达到一个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新的形而上的高度。因为它确实是融会中、西、古、今,既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又灌注了现代精神。从《新理学》的书名到所使用的理、气、道体、大全等范畴,令人一望而知是对宋明理学的“接着讲”,但又用西方哲学特别是新实在论的逻辑分析方法加以阐释,把中西哲学的意蕴境界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新理学》 中国 现代文化 民族精神 体系特征
下载PDF
冯友兰《新理学》方法论批判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军 《中国哲学史》 1997年第1期100-107,共8页
关键词 形上学 冯友兰 《新理学》 经验事实 分析命题 逻辑实证主义 维也纳学派 逻辑分析方法 综合命题 重言式
下载PDF
《新理学》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冯友兰先生“理在事先”与“理在事中”思想探析
5
作者 曲兰英 《兰州学刊》 2006年第10期28-30,共3页
《新理学》是冯友兰《贞元六书》之一,是他的哲学体系中的广义宇宙论。其主要观点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锤就过程。这就是他由只承认“理在事先”到既承认“理在事先”又承认“理在事中”的转变过程。
关键词 冯友兰 《新理学》 理在事先 理在事中
下载PDF
《新理学》中“势”之内涵——从认识论和生成论上考察“势”的超越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郑随心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84-88,共5页
从"势"的字形上考察其内涵,"势"可以被理解为客观的能预知未来的力。通过考察中国古人对"势"的使用,发现"势"多在认识论的领域内应用。而在《新理学》中,冯友兰打破这一界限,将"势"... 从"势"的字形上考察其内涵,"势"可以被理解为客观的能预知未来的力。通过考察中国古人对"势"的使用,发现"势"多在认识论的领域内应用。而在《新理学》中,冯友兰打破这一界限,将"势"作为构成人为之实际事物的一大要素,从而赋予以生成论上的意义。宋明理学认为理气结合便能形成实际事物,冯友兰批判地继承了这一思想,其批判性表现为理气结合只是生成实际之有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其间还有"势"的作用,同时人为因素也不可缺少,这就将原来的理气二元转变为理气势X(人为因素)四元,这一转变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势"本身的特点,在认识论层面上,沟通了形上与形下两个世界。从生成实际之有的角度看,"势"在一定程度上也调和了理气内部冲突,从而更好地阐释了事物之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理学》 存在论 中介
下载PDF
《新理学》的理气观
7
作者 刘长城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1994年第2期0067-0075,共9页
《新理学》的理气观刘长城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新理学》一书的绪论中,开宗明义地说我们的《新理学》是“接著”.宋明以来的理学讲的,而不是“照著”宋明以来的理学讲的,还说《新理学》是最哲学的哲学。据此,我们可知;... 《新理学》的理气观刘长城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新理学》一书的绪论中,开宗明义地说我们的《新理学》是“接著”.宋明以来的理学讲的,而不是“照著”宋明以来的理学讲的,还说《新理学》是最哲学的哲学。据此,我们可知;第一,《新理学》的源头在宋明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理学》 冯友兰 当代哲学家 理气观 宋明理学 理气统一
全文增补中
论新理学中的“觉解”思想 被引量:6
8
作者 邓联合 《中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5期83-87,共5页
“觉解”是冯友兰新理学思想体系中极为关键的范畴,它沟通了新理学的本体论和人生哲学。全面细致地分析这一范畴,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冯氏新理学思想的基本精神特质,也更有助于我们清晰地理解新理学体系中本体论与人生境界论的内... “觉解”是冯友兰新理学思想体系中极为关键的范畴,它沟通了新理学的本体论和人生哲学。全面细致地分析这一范畴,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冯氏新理学思想的基本精神特质,也更有助于我们清晰地理解新理学体系中本体论与人生境界论的内在断裂。本文拟从若干方面对“觉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解 《新理学》 天地境界 冯氏 宇宙人生 物致知 本体论 人的本质 功利境界 形上学
下载PDF
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涂又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1-65,共5页
共相与殊相的关系问题,是古今中外哲学家所共同讨论的问题,是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这个问题虽然玄远,却就在日常经验之中。我们经验到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个体。一个个体,必是某个类的分子。在人的知识中,每个类都有它的“名”。每个名... 共相与殊相的关系问题,是古今中外哲学家所共同讨论的问题,是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这个问题虽然玄远,却就在日常经验之中。我们经验到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个体。一个个体,必是某个类的分子。在人的知识中,每个类都有它的“名”。每个名,都有它的内涵,就是它指的“理”;都有它的外延,就是它指的“实”。实,也就是此类的所有分子。理是共相,实是殊相。在历史上,有的哲学家着重从名理方面发挥,有的哲学家着重从名实方面发挥,不论着重从哪方面发挥,都贯串共相与殊相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理学》 冯氏 共相 负的方法 “理” 逻辑分析方法 真际 宋明道学 朱嘉 相的关系
下载PDF
新理学的理论品格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大华 《中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5期79-82,共4页
冯友兰先生是本世纪中国学术舞台上一位创造了丰富的精神产品、发生了巨大影响的哲学家,一位儒学大师。冯先生在我们民族灾难与复兴共存的抗日战争期间,撰作统称为“新理学”的“贞元六书”,无疑是他的学术生命中最重要的、不会被人... 冯友兰先生是本世纪中国学术舞台上一位创造了丰富的精神产品、发生了巨大影响的哲学家,一位儒学大师。冯先生在我们民族灾难与复兴共存的抗日战争期间,撰作统称为“新理学”的“贞元六书”,无疑是他的学术生命中最重要的、不会被人们遗忘的组成部分。冯先生在晚年曾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维也纳学派 逻辑分析 实在论 中国哲学 程朱理学 宋明理学 形而上学 《新理学》 “理”
下载PDF
冯友兰新理学历史观中的合理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祯彦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4-9,共6页
关键词 冯友兰先生 《新理学》 历史观 唯物史观 历史哲学 社会制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生产方法 三世说 社会组织
下载PDF
冯友兰论中国哲学的近代化——兼论新理学的方法自觉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鹏 《中国哲学史》 1996年第Z1期165-171,共7页
中国现代哲学史中,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贞元六书)是为数不多的具有相当影响的哲学体系之一.迄今为止,对新理学的研究已经历了(或正在经历)三个时期:四十年代、解放后的三十年、八十年代以后.四十年代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新理学》(1939年... 中国现代哲学史中,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贞元六书)是为数不多的具有相当影响的哲学体系之一.迄今为止,对新理学的研究已经历了(或正在经历)三个时期:四十年代、解放后的三十年、八十年代以后.四十年代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新理学》(1939年)一书;虽然对其它部分也有所涉及,却是零零星星不成系统.当时,“贞元六书”刚刚出齐(1946年),再加上持续战争,人心难静,还不可能对新理学的整个体系作细致而系统的研究.解放后三十年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批判新理学的唯心主义或资产阶级的反动本质.这种研究多出于一种政治化的意识形态而少自觉的学理探究.八十年代的研究一开始基本上是重复四十年代的水平,然后才逐渐出现一些较深入、较系统的探讨.我们是在一度疏离或扭曲了健康纯正的学风之后,才又重新学着去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方法.也许还要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真正读懂新理学;也可能是常读常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理学》 中国哲学 形上学 近代化 冯友兰 西方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观 人生论 宇宙论
下载PDF
“新理学”形上学之检讨
13
作者 陈来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1-66,55,共7页
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体系,一般说来是比较清楚的。本文的主旨,是对“新理学”形上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作出进一步的分疏与检讨,将以深入了解“新理学”哲学理论建构的得与失。另一方面,“新理学”的形上学与传统理学的理气论作一些简要... 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体系,一般说来是比较清楚的。本文的主旨,是对“新理学”形上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作出进一步的分疏与检讨,将以深入了解“新理学”哲学理论建构的得与失。另一方面,“新理学”的形上学与传统理学的理气论作一些简要的比较,以辩明二者的同与异,从而加深对二者的了解。 一、实与真 《新理学》一开始给出了三个基本概念,即“实际底事物”、“实际”、“真际”。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实际的事物”与“实际”的区别何在?照《新理学》说,“实际底事物是指有事实存在底事事物物”,“实际是指所有事实底存在者”(《三松堂全集》第四卷,第11页)。但这个定义还是不算明确,它没有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理学》 真际 形上学 “实际” 共相 实存 逻辑观念 体用 原道 实在论
下载PDF
新理学简论
14
作者 涂又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2-55,共4页
冯友兰氏一贯主张:哲学之用,不在于提供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高人生的境界。最高的人生境界,冯氏称之为“天地境界”。冯氏的哲学创造,其中心就是天地境界。冯氏的《新原人》一书专讲天地境界。所以《新原人》是冯氏新理学的中心著作,其... 冯友兰氏一贯主张:哲学之用,不在于提供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高人生的境界。最高的人生境界,冯氏称之为“天地境界”。冯氏的哲学创造,其中心就是天地境界。冯氏的《新原人》一书专讲天地境界。所以《新原人》是冯氏新理学的中心著作,其他著作都是为《新原人》的天地境界说分担特别任务:《新理学》提供其形上学基础,《新事论》提供其文化哲学,《新世训》提供其生活方法,《新原道》阐明其在中国哲学的地位,《新知言》阐明其在世界哲学的地位:堪称“五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理学》 天地境界说 冯氏 形上学 共相 功利境界 《新原人》 “有”字 原道 真际
下载PDF
新伦理学新在何处?——评王海明君新著《新伦理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坤新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0-12,共3页
王海明君撰著的长达 5 0余万言的《新伦理学》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要算是较新的伦理学专著或教材。一是体系结构新。他沿着摩尔等元伦理学家以及罗尔斯、斯宾诺莎、爱尔维修、休谟的足迹 ,构建了一种如同物理学一样客观必然、严密精确、... 王海明君撰著的长达 5 0余万言的《新伦理学》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要算是较新的伦理学专著或教材。一是体系结构新。他沿着摩尔等元伦理学家以及罗尔斯、斯宾诺莎、爱尔维修、休谟的足迹 ,构建了一种如同物理学一样客观必然、严密精确、可以操作、能够包容人类以往全部伦理学知识的科学的伦理学 ;二是思想观点新。其思想观点不仅新颖独到 ,而且包含着他多年来深深地思索 ,全然没有人云亦云、照抄照搬、鹦鹉学舌之痕迹 ,即便通览全书 ,也发现不了制造精神垃圾的嫌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海明 《新理学》 体系结构 思想观点
下载PDF
论张东荪与冯友兰对理学的不同解释
16
作者 舒文 张耀南 《学术界》 CSSCI 1996年第1期26-31,共6页
论张东荪与冯友兰对理学的不同解释舒文,张耀南一九三九年,冯友兰(1895—1990)《新理学》一书在上海出版。这部书的主要工作,是改造旧理学,建设“新理学”,其所用的工具便是柏拉图的“理念”(Ideas)和新实在论的... 论张东荪与冯友兰对理学的不同解释舒文,张耀南一九三九年,冯友兰(1895—1990)《新理学》一书在上海出版。这部书的主要工作,是改造旧理学,建设“新理学”,其所用的工具便是柏拉图的“理念”(Ideas)和新实在论的“共相(Wniversals),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新理学》 上海商务印书馆 “心” “理” 张东荪 “理一分殊” 思想与社会 理念说 实在论
下载PDF
“阐旧邦以辅新命”的冯友兰
17
《北方论丛》 CSSCI 1996年第3期43-46,共4页
“阐旧邦以辅新命”的冯友兰潘德荣冯友兰,字芝生,1895年生于河南唐河祁仪镇一书香之家。其父冯台异是清朝戊戌(1898)科的进士,曾任湖北崇阳县知县。1915年考上了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考入美国哥伦比... “阐旧邦以辅新命”的冯友兰潘德荣冯友兰,字芝生,1895年生于河南唐河祁仪镇一书香之家。其父冯台异是清朝戊戌(1898)科的进士,曾任湖北崇阳县知县。1915年考上了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开始系统学习西方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新理学》 中国哲学史 人生哲学 上海商务印书馆 《贞元六书》 哲学体系 《新原人》 真际 形上学
下载PDF
Vascular Calcification:Where is the Cure?
18
作者 Wen-Wen Liu Mei-Lin Liu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03-216,共14页
With the progress of aging,the incidence of vascular calcification(VC)gradually increases,which is correl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all-cause death,aggravating global clinical burden.Over the past several dec... With the progress of aging,the incidence of vascular calcification(VC)gradually increases,which is correl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all-cause death,aggravating global clinical burden.Ove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accumulating approaches targeting the underlying pathogenesis of VC have provided some possibilit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VC.Unfortunately,none of the current interventions have achieved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n reversing or curing VC.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make a summary of novel perspectives on the interventions of VC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scular calcification CLINICAL PATHOPHYSIOLOGY therapeutic strategies novel findings
下载PDF
形式抽象的哲学与人生意境的哲学——论冯友兰哲学及其方法论的内在张力 被引量:12
19
作者 郭齐勇 《中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3期68-75,共8页
形式抽象的哲学与人生意境的哲学———论冯友兰哲学及其方法论的内在张力郭齐勇冯友兰先生的哲学代表作《新理学》等“贞元六书”的杰出贡献、价值及其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自不待言①。本文试图从另一个侧面,探讨冯先... 形式抽象的哲学与人生意境的哲学———论冯友兰哲学及其方法论的内在张力郭齐勇冯友兰先生的哲学代表作《新理学》等“贞元六书”的杰出贡献、价值及其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自不待言①。本文试图从另一个侧面,探讨冯先生重建中国传统哲学过程中的内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理学》 《贞元六书》 冯友兰哲学 形上学 方法论 《新原人》 中国哲学史 《朱子语类》 熊十力 义理之性
下载PDF
冯友兰新理学通论 被引量:3
20
作者 涂又光 《哲学研究》 1988年第6期47-55,共9页
中国现代哲学史有两个基本主题: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个是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这两个基本主题合起来,就是中国哲学现代化。冯友兰对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尝试和努力,体现于抗日战争时期所著六书:《新理学》(1938年),《新事论... 中国现代哲学史有两个基本主题: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个是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这两个基本主题合起来,就是中国哲学现代化。冯友兰对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尝试和努力,体现于抗日战争时期所著六书:《新理学》(1938年),《新事论》(1939年),《新世训》(1940年),《新原人》(1942年),《新原道》(194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理学》 世界哲学 形上学 共相 中国哲学史 中国传统哲学 哲学系统 冯友兰 基本主题 天地境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