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高石山房本《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文图关系研究
1
作者 孙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8-133,共6页
郑之珍高石山房本《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插图被视为徽派版画分水岭,包含丰富的图文互动关系。文本高雅化和插图剧场化使得正在向新士人阶层转变的徽商群体能够快速理解和接受,其文图转译本质实际上是目连救母故事文本与版画图像共同... 郑之珍高石山房本《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插图被视为徽派版画分水岭,包含丰富的图文互动关系。文本高雅化和插图剧场化使得正在向新士人阶层转变的徽商群体能够快速理解和接受,其文图转译本质实际上是目连救母故事文本与版画图像共同建构的现实与虚拟时空体验,这也使得其在纸上搬演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石山房刻本 《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 文图关系 纸上搬演
下载PDF
郑之珍《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的产生及流传 被引量:2
2
作者 魏慕文 《东南文化》 CSSCI 1994年第4期89-97,共9页
郑之珍《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的产生及流传魏慕文目连戏──这一神奇、怪诞的剧种,在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东南沿海广为流传,盛演数百年,经久不衰。它以传奇的故事情节、丰富的表演形式,受到人们普遍喜爱。剧中从天上玉皇至... 郑之珍《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的产生及流传魏慕文目连戏──这一神奇、怪诞的剧种,在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东南沿海广为流传,盛演数百年,经久不衰。它以传奇的故事情节、丰富的表演形式,受到人们普遍喜爱。剧中从天上玉皇至阴间恶鬼,从人间富豪到沿途乞丐,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救 目连戏 徽州 目连故事 戏文 徽商 万历年间 潘之恒 祁门县
下载PDF
明清徽州的劝善思想--以《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艳君 王纲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2-135,共4页
儒家传统封建伦理道德思想为《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郑之珍通过古朴、通俗的说唱方式,从孝思不匮、乐善好义、尽忠竭力、贤良节孝四个方面将儒家伦理道德思想融入到戏文中,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对民众劝善教化的需... 儒家传统封建伦理道德思想为《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郑之珍通过古朴、通俗的说唱方式,从孝思不匮、乐善好义、尽忠竭力、贤良节孝四个方面将儒家伦理道德思想融入到戏文中,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对民众劝善教化的需要,对明代及以后徽州地区的民间劝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明清徽州民间劝善思想的典型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徽州 《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
原文传递
身披袈裟的儒家“模范”孝子——从《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中的目连形象窥见佛教孝道观的儒家化
4
作者 黄媛媛 黄果心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8年第5期119-121,共3页
原始佛教的孝道观与中国儒家的孝道观原本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印度佛经故事中的目连,在明代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中却演变成了一个儒家式的模范孝子。他对母亲一味顺从,失去了原始佛教中子女与父母关系平等的色彩。遁入空门在早... 原始佛教的孝道观与中国儒家的孝道观原本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印度佛经故事中的目连,在明代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中却演变成了一个儒家式的模范孝子。他对母亲一味顺从,失去了原始佛教中子女与父母关系平等的色彩。遁入空门在早期儒家看来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但是到了目连身上竟成了至孝之举。目连是个儒、佛矛盾交织的人物形象,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窥到佛教孝道观儒家化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救 郑之珍 戏文 儒家化 佛教孝道观 孝子 袈裟
下载PDF
南音《目连救母》的道德叙事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恒夫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7-150,共4页
美国柏克利大学东亚图书馆收藏的全本南音《目连救母》,为清朝广东省省城丹桂堂刻本,说唱结合,以唱为主,句式皆为七字句,格律严谨。全本分四卷,共有64段,据郑之珍《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本改编而成,但也有一定的差异。南音《目连救母》形... 美国柏克利大学东亚图书馆收藏的全本南音《目连救母》,为清朝广东省省城丹桂堂刻本,说唱结合,以唱为主,句式皆为七字句,格律严谨。全本分四卷,共有64段,据郑之珍《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本改编而成,但也有一定的差异。南音《目连救母》形象地图解了封建社会的伦理体系,突出地塑造了一个至圣者目连的形象,不但是一部研究目连故事的有价值资料,也是研究南音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音 《目连救 戏文 郑之珍 罗卜 伦理体系
下载PDF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救母记曲本》考
6
作者 熊静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0-86,共7页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救母记曲本》,是新文化运动巨匠胡适先生旧藏珍本戏曲之一。戏曲史学家吴晓铃先生曾为之撰写跋文,认为该本系清宫连台大戏《劝善金科》的祖本之一。吴氏之后,此本下落再未见披露。笔者于北京大学图书馆访得此本,对其...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救母记曲本》,是新文化运动巨匠胡适先生旧藏珍本戏曲之一。戏曲史学家吴晓铃先生曾为之撰写跋文,认为该本系清宫连台大戏《劝善金科》的祖本之一。吴氏之后,此本下落再未见披露。笔者于北京大学图书馆访得此本,对其来源进行了考证,并以之与明《目连救母劝善戏文》、首都图书馆藏康雍旧本《劝善金科》、清武英殿本《劝善金科》相比勘,介绍了《救母记曲本》的主要内容,并对其版本源流进行了梳理,说明了其版本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曲本 金科 连救戏文
下载PDF
《劝善金科》与《劝善记》故事设计比较分析
7
作者 叶俏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27期18-21,共4页
《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是明代戏曲家郑之珍的长篇传奇剧,《劝善金科》是清代张照奉旨创编的宫廷大戏。二者皆取材于佛教并在中国民间流传的目连救母故事。两相比较,二者在思想内容、创作艺术、创作旨意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该文将从故... 《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是明代戏曲家郑之珍的长篇传奇剧,《劝善金科》是清代张照奉旨创编的宫廷大戏。二者皆取材于佛教并在中国民间流传的目连救母故事。两相比较,二者在思想内容、创作艺术、创作旨意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该文将从故事设计方面,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科》 《目连救戏文》 故事 比较
下载PDF
目连戏的两种面貌——《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与《劝善金科》的比较研究
8
作者 李玫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8-39,共12页
目连戏从见于古籍记载到现在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①。八百多年来,目连戏显示出它搭有的,很强的适应能力。上至皇家宫廷,下至穷乡僻壤,都留下了它的足迹。
关键词 金科》 目连戏 连救 戏文 古籍记载 适应能力
原文传递
两套西游故事的扭结——对《西游记》成书过程的一个侧面考察 被引量:2
9
作者 苗怀明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8-121,共14页
小说《西游记》和戏曲《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都有一套西游故事,两者在情节内容、结构写法上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和某种渊源关系。两套西游故事各有其本事和原型,大体上是各自独立发展演进的,是一种平行的关系,但同时又彼此影响,形成一... 小说《西游记》和戏曲《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都有一套西游故事,两者在情节内容、结构写法上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和某种渊源关系。两套西游故事各有其本事和原型,大体上是各自独立发展演进的,是一种平行的关系,但同时又彼此影响,形成一种较为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限于资料的缺乏,有些环节还难以做出明晰的解释。不过探讨这种关系对研究《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还有很大的探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 西游故事 成书
下载PDF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元贵 《戏曲研究》 2022年第2期36-49,共14页
明代安徽祁门人郑之珍编创的《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简称《劝善记》),于万历年间经歙县人黄刊刻(世称“高石山房本”)之后,流布甚广。后世复刻本纷起,影响较大者有明代富春堂本及清代种福堂本。至于民间传抄的各类台本,常常根据实际... 明代安徽祁门人郑之珍编创的《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简称《劝善记》),于万历年间经歙县人黄刊刻(世称“高石山房本”)之后,流布甚广。后世复刻本纷起,影响较大者有明代富春堂本及清代种福堂本。至于民间传抄的各类台本,常常根据实际演出的需要而随意增删,使得面目上往往与《劝善记》相去甚远,更呈众声喧哗之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 富春堂本 众声喧哗 复刻本 安徽祁门
原文传递
人间世·地狱·无常——鲁迅与地狱探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钱光胜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98-104,共7页
佛教地狱思想对鲁迅影响深刻,在其作品中对《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玉历至宝钞》和《何典》等典籍屡有提及,鲁迅以地狱比类人世间,在行文构思中对地狱多有借鉴,对地狱"无常"亦有所考证。因此,"地狱"对理解鲁迅及... 佛教地狱思想对鲁迅影响深刻,在其作品中对《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玉历至宝钞》和《何典》等典籍屡有提及,鲁迅以地狱比类人世间,在行文构思中对地狱多有借鉴,对地狱"无常"亦有所考证。因此,"地狱"对理解鲁迅及其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连救戏文 玉历至宝钞 何典 地狱 无常
下载PDF
戏在石台
12
作者 吴熙祥 《江淮文史》 2007年第4期140-147,共8页
素有“小秦淮”、“小扬州”之称的石台县,历史上因郑之珍创作《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简称《劝善记》)和“石台梨园几遍天下”而名播海内外,与戏剧有关的地名、保存完好的清代罚戏碑和戏班题壁,更是给石台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关键词 《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 石台县 郑之珍 创作 戏剧 题壁 戏班 神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