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无人生还》翻译策略研究
1
作者 柏慧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32期46-49,共4页
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译者通过在译文中巧妙再现源语,使译语读者能够达到与源语读者一致的理解与欣赏水平。这一理论为国内的外国文学作品翻译实践提供了指导。本文以译者夏阳翻译的《无人生还》汉译本为研究对象,在功能对等理论的... 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译者通过在译文中巧妙再现源语,使译语读者能够达到与源语读者一致的理解与欣赏水平。这一理论为国内的外国文学作品翻译实践提供了指导。本文以译者夏阳翻译的《无人生还》汉译本为研究对象,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从词汇、句法与语篇三方面分析其丰富多样的翻译技巧,进而剖析该译作中灵活多样的翻译策略,探讨如何使译语读者达到与源语读者相当的理解程度,启发读者对阿加莎悬疑侦探小说中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对等理论 词汇对等 句法对等 语篇对等 《无人生还》
下载PDF
浅析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朴素女性意识——以《无人生还》女性人物为例
2
作者 田雨琪 《时代人物》 2023年第16期4-6,共3页
由于时代背景和个人生活经历,著名女性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颇具朴素的女性意识,这一点在其作品中展现得很充分。她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比如女性侦探和女性罪犯,均体现出朴素女性主义的特色,具有女性意识和男权话语共存的特点... 由于时代背景和个人生活经历,著名女性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颇具朴素的女性意识,这一点在其作品中展现得很充分。她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比如女性侦探和女性罪犯,均体现出朴素女性主义的特色,具有女性意识和男权话语共存的特点。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无人生还》中的女性角色,希望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阿加莎朴素女性意识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激励当代女性强大自我、抗争男权话语影响力、活出精彩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生还》 阿加莎·克里斯蒂 女性意识 男权话语
下载PDF
侦探小说中的童谣叙事——以《柳园图》、《无人生还》及《恶魔的彩球歌》为例
3
作者 王凡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60-64,共5页
高罗佩的《柳园图》、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与横沟正史《恶魔的彩球歌》都涉及与童谣相关的故事情节,三位作家在这些作品中构建了通过童谣所特有的隐喻化方式来预示凶杀案件必将发生的故事情节。这一情节构思不仅有助于... 高罗佩的《柳园图》、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与横沟正史《恶魔的彩球歌》都涉及与童谣相关的故事情节,三位作家在这些作品中构建了通过童谣所特有的隐喻化方式来预示凶杀案件必将发生的故事情节。这一情节构思不仅有助于作品本身恐怖氛围的独特渲染,也极大地强化了作品整体的悬念效果。与此同时,三部作品的"童谣"情节从侧面投射了克里斯蒂与横沟正史力图以此来增强作品犯罪推理情节的奇巧性和曲折性,而高罗佩则侧重以此来呈现中国古代童谣作品乃至谶纬文化的神秘斑驳色彩这一各自不同的创作主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探小说 童谣 《柳园图》 《无人生还》 《恶魔的彩球歌》
下载PDF
论阿加莎·克里斯蒂《无人生还》中“不可能犯罪”的设置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尚琦 王旭霞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9年第8期3-5,共3页
《无人生还》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发生在一座孤岛上的不可能杀人事件,其特点是通过独特的写作技巧营造不可能犯罪。本文旨在剖析阿加莎·克里斯蒂如何以孤岛模式作为背景、以悬念作为主线情节以及独特的人物... 《无人生还》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发生在一座孤岛上的不可能杀人事件,其特点是通过独特的写作技巧营造不可能犯罪。本文旨在剖析阿加莎·克里斯蒂如何以孤岛模式作为背景、以悬念作为主线情节以及独特的人物设置营造出“不可能犯罪”,从而揭示阿加莎推理写作的独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莎·克里斯蒂 《无人生还》 不可能犯罪 背景 情节 人物
下载PDF
论细节描写在《无人生还》人物个性塑造中的运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佳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47-49,82,共4页
在推理小说《无人生还》中,阿加莎·克里斯蒂灵活自如地将多种细节描写手法综合运用,塑造出了多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本文对外貌细节描写、行动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三种细节描写手法在小说《无人生还》人物个性塑造中的运用情... 在推理小说《无人生还》中,阿加莎·克里斯蒂灵活自如地将多种细节描写手法综合运用,塑造出了多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本文对外貌细节描写、行动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三种细节描写手法在小说《无人生还》人物个性塑造中的运用情况逐一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生还》 细节描写 人物个性塑造 阿加莎·克里斯蒂
下载PDF
借恐惧概念探究《无人生还》的悲剧意蕴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琪媛 《文教资料》 2018年第36期170-172,共3页
侦探小说中被害者因其肉体死亡的劣势而鲜有发声的机会,话语权普遍处于被剥夺的尴尬状态。《无人生还》做到了去陈务新,并忠实还原了被害人的心理挣扎。笔者亦捕捉到这一行文特点,借死亡恐惧的概念为切入点,从人格之异变、反抗之无效、... 侦探小说中被害者因其肉体死亡的劣势而鲜有发声的机会,话语权普遍处于被剥夺的尴尬状态。《无人生还》做到了去陈务新,并忠实还原了被害人的心理挣扎。笔者亦捕捉到这一行文特点,借死亡恐惧的概念为切入点,从人格之异变、反抗之无效、自我之毁灭三方面细致分析人物混乱失常的心理世界及其深刻的悲剧内涵,揭示本书隐含的精神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生还》 恐惧概念 悲剧性 心理剖析
下载PDF
浅谈影视改编与文学作品再创造——以小说《无人生还》为例
7
作者 罗芳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9期133-133,135,共2页
文字和影像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影视改编的过程中既需要把握文学的意蕴内涵又要充分展现影视独特的艺术魅力。从小说《无人生还》的主题、人物、结构入手,探寻影视改编的关键,即立足于不同的文化语境,对文学作品进行合乎当下审美习... 文字和影像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影视改编的过程中既需要把握文学的意蕴内涵又要充分展现影视独特的艺术魅力。从小说《无人生还》的主题、人物、结构入手,探寻影视改编的关键,即立足于不同的文化语境,对文学作品进行合乎当下审美习惯的再创造,寻找到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平衡点,实现改编作品艺术品格与人文精神的内在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改编 文学作品 《无人生还》
下载PDF
意识流写作手法在《无人生还》中的运用
8
作者 门诗尧 赵晴 《中国冶金教育》 2018年第3期111-113,共3页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推理小说《无人生还》以其新颖的构思技巧,生动的环境与心理描写,以及令人惊叹的推理结局深受读者喜爱。其中,意识流的表现手法为小说添加了鲜明生动的色彩。通过分析小说中孤岛谋杀案的始末,挖掘隐藏在小说...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推理小说《无人生还》以其新颖的构思技巧,生动的环境与心理描写,以及令人惊叹的推理结局深受读者喜爱。其中,意识流的表现手法为小说添加了鲜明生动的色彩。通过分析小说中孤岛谋杀案的始末,挖掘隐藏在小说中精彩的意识流手法,探索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及其引发的对人性及正义的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流 侦探小说 《无人生还》
下载PDF
论《无人生还》对传统侦探小说的颠覆
9
作者 佟瑶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0期141-145,共5页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公认的侦探小说女王,也是人类史上最畅销的著书作家。她在《无人生还》中改变了传统的创作手法和写作模式,增强了小说的悬疑气息和可读性。小说中凶手法官的做法饱受争议,引起了诸多研究。因此文章首先从《无人...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公认的侦探小说女王,也是人类史上最畅销的著书作家。她在《无人生还》中改变了传统的创作手法和写作模式,增强了小说的悬疑气息和可读性。小说中凶手法官的做法饱受争议,引起了诸多研究。因此文章首先从《无人生还》对传统侦探小说的革新入手,然后从被害人、凶手和读者的“罪”三个角度深入研究小说中描述的三种“隐秘的罪”,最后探讨该侦探小说带来的启示和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探小说 《无人生还》 谋杀
下载PDF
浅析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无人生还》中的空间生产
10
作者 李望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第26期82-86,共5页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小说《无人生还》中,完全颠覆了传统犯罪小说以时间为线索来推进情节的安排,空间的生产成为小说的架构。作为空间实践的士兵岛被法官塑造成为天堂,但最终变成"地狱",成为吸引犯罪前来伏法的圈套。用&qu...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小说《无人生还》中,完全颠覆了传统犯罪小说以时间为线索来推进情节的安排,空间的生产成为小说的架构。作为空间实践的士兵岛被法官塑造成为天堂,但最终变成"地狱",成为吸引犯罪前来伏法的圈套。用"时空压缩"的手法,拉近了心理空间;通过空间嵌套,展示了罪犯的心理世界。在表征空间中,作者通过颠覆的罪——警权力关系,给罪犯施加了无法忍受的压力,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快感,更让读者深思对司法体系改变的紧迫性,空间生产主导了小说的情节和悬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生还》 天堂塑造 时空压缩 空间套嵌 罪——警权力关系
下载PDF
结构主义视野下的《无人生还》
11
作者 王萌萌 《南腔北调》 2021年第1期75-79,共5页
侦探小说由于结构、情节、人物都有一定的格局和程式,所以又被称为程式文学。其线性结构一般为凶手犯案—侦探破案,遵循着一定的规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无人生还》,可以说是打破了这个规律,在这部小说中,没有侦探来破解案子... 侦探小说由于结构、情节、人物都有一定的格局和程式,所以又被称为程式文学。其线性结构一般为凶手犯案—侦探破案,遵循着一定的规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无人生还》,可以说是打破了这个规律,在这部小说中,没有侦探来破解案子,而是凶手藏在死者之中,自导自演了一出离奇命案,并且凶手在最后写下了自己的犯罪行为,以自杀结束。这种独特的设定必定要求作者在叙事方面别出心裁。本文用结构主义批评叙事学中叙事交流和叙述视角理论来解读这部小说,探秘悬疑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生还》 结构主义批评 叙事学 巧设悬念
下载PDF
《无人生还》译本对比赏析
12
作者 赵萌 《新一代(理论版)》 2021年第9期291-291,共1页
本文选取夏阳,葛德玮以及王丽丽和刘万勇德的译本,从题目,选词和句式三个方面对夏译,葛译以及王刘译进行对比分析,对文学翻译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无人生还》 译文赏析
下载PDF
一次真实的悬疑体验——观话剧《无人生还》有感
13
作者 尤里 《品牌》 2014年第5期38-38,共1页
剧场真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我们既可以在此经历悲剧的严肃崇高,感受喜剧的幽默调笑亦可以在悬念重重的惊悚中体验尖叫的快感。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带来的由"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根据其同名小说改编的悬疑剧《无人生还... 剧场真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我们既可以在此经历悲剧的严肃崇高,感受喜剧的幽默调笑亦可以在悬念重重的惊悚中体验尖叫的快感。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带来的由"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根据其同名小说改编的悬疑剧《无人生还》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无疑让观众在"黑匣子"的剧场里身临其境的体验了一回真实的"杀人游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 悬疑体验 《无人生还》
原文传递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2014级表演专业毕业演出话剧《无人生还》剧照
14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I0004-I0004,共1页
主创人员指导教师:刘娜编剧:阿加莎·克里斯蒂(英)舞台监督:张韵诗舞监助理:陈施红服化设计:15级服化全体学员音效设计:李丛灯光设计:李丛演员:李妤、姚茂东、魏欣、王欢欢、杨斌枭、赵子宁、王博、李春艳、方一、王储、罗曼、邹文... 主创人员指导教师:刘娜编剧:阿加莎·克里斯蒂(英)舞台监督:张韵诗舞监助理:陈施红服化设计:15级服化全体学员音效设计:李丛灯光设计:李丛演员:李妤、姚茂东、魏欣、王欢欢、杨斌枭、赵子宁、王博、李春艳、方一、王储、罗曼、邹文轩特别鸣谢:杨阳、刘紫旭、李洪韬、牟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专业 灯光设计 舞台监督 《无人生还》 指导教师 对外经贸 音效设计
原文传递
困境寻踪:密室逃生类型电影的发展与创新——以《无人生还》叙事模型电影文本研究为例
15
作者 应肇俊 《艺术教育》 2020年第7期116-119,共4页
在作为惯例和经验系统的类型电影中,密室逃生类电影以其强烈刺激的惊悚风格、较低的拍摄成本和可复制的叙事模型而成为电影产业竞相效仿的模型。文章借鉴文学的原型批评方式,以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无人生还》为文本载体,从文体... 在作为惯例和经验系统的类型电影中,密室逃生类电影以其强烈刺激的惊悚风格、较低的拍摄成本和可复制的叙事模型而成为电影产业竞相效仿的模型。文章借鉴文学的原型批评方式,以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无人生还》为文本载体,从文体与类型电影的相似性中试图探索出密室逃生类型电影的叙事模型特征及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电影 《无人生还》 叙事模型 密室逃生 价值观
原文传递
做好整本书阅读 提升学生写作张力——以《无人生还》阅读及续写指导为例
16
作者 谭亚婷 何灵芝 《教学考试》 2020年第21期64-68,共5页
一、整本书阅读概述面对读后续写,很多学生产出的文字平淡乏味、干扁无力,而依据读后续写的评价标准,要想写出五档作文,语言要具有丰富性。怎样才能达到语言的丰富性呢?整本书阅读为学生学习语言的丰富性提供了可操作性途径。那么,如何... 一、整本书阅读概述面对读后续写,很多学生产出的文字平淡乏味、干扁无力,而依据读后续写的评价标准,要想写出五档作文,语言要具有丰富性。怎样才能达到语言的丰富性呢?整本书阅读为学生学习语言的丰富性提供了可操作性途径。那么,如何选择书籍呢?要遵循三个标准:情节是否具有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 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RED 原著阅读 学生写作 《无人生还》
原文传递
英剧《无人生还》中被隐藏的叙事路径分析——论女教师角色“冗长”回忆的必要性
17
作者 李金津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16年第4期58-60,64,共4页
英国广播公司在2015年将阿加莎·克里斯蒂备受赞誉的悬疑推理小说《无人生还》(Then There Were None)拍成了三集同名迷你电视剧。剧中10个身犯血案的人被邀请到一个孤岛,导演通过回忆的手法再现了这10个人的杀人情景。所有人对罪... 英国广播公司在2015年将阿加莎·克里斯蒂备受赞誉的悬疑推理小说《无人生还》(Then There Were None)拍成了三集同名迷你电视剧。剧中10个身犯血案的人被邀请到一个孤岛,导演通过回忆的手法再现了这10个人的杀人情景。所有人对罪行的回忆都只有一到两个片段,唯有家庭女教师克雷索尔(Claythorne)的杀人回忆多达10次,并贯穿全剧始终。这其实是导演精心铺设的一条隐藏的叙事路径。克雷索尔的多次回忆充分体现了她饱受罪行折磨、沉湎其中不能自拔,预示了她最终精神崩溃、自尽而亡的必然结局。这条隐藏的叙事路径也正是使剧中设定的悬疑部分经得起推敲、剧集改编堪称成功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生还》 克雷索尔 回忆 叙事路径
原文传递
论“暴风雪山庄模式”在日本的发展
18
作者 杜威凡 《魅力中国》 2013年第10期93-93,共1页
推理小说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作为大众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受读者的青睐.而“暴风雪山庄模式”作为其中一种常见模式,以其封闭的舞台设计,紧张刺激的情节而经久不衰。本文通过对几部代表作的介绍来说明其在日本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无人生还》 暴风雪山庄 日本 推理小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