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名处有“声”——《无名》声音设计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屹晨 《今传媒》 2024年第7期88-91,共4页
“超级商业片”《无名》在声音的氛围营造、声音叙事和声音景观的构建上呈现出强烈的类型片风格,以建立复杂的语言环境和设计别具巧思的声画冲突来冲破类型之藩篱,留下导演独特的个人美学印记。本文以电影声音为研究方向,结合工业声音... “超级商业片”《无名》在声音的氛围营造、声音叙事和声音景观的构建上呈现出强烈的类型片风格,以建立复杂的语言环境和设计别具巧思的声画冲突来冲破类型之藩篱,留下导演独特的个人美学印记。本文以电影声音为研究方向,结合工业声音制作与观众声音感知的视角,从“类型之声”与“作者之声”两个角度对电影《无名》中的声音设计进行深入解读,旨在探寻这部商业与艺术共谋、鲜血与诗意共融的电影的声音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名 声音设计 作者电影
下载PDF
《无名》:历史罅隙中的电影美学 被引量:1
2
作者 曾煜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5期141-143,共3页
电影《无名》秉承了导演程耳“严肃电影”的创作风格,通过细腻节制的历史呈现,真实地呈现了电影背景年代普遍的情感与生存状态。导演程耳深思熟虑地探讨了历史和宿命的问题,对上海孤岛时期人们的遭遇表达出深切的同情之情。这部电影提... 电影《无名》秉承了导演程耳“严肃电影”的创作风格,通过细腻节制的历史呈现,真实地呈现了电影背景年代普遍的情感与生存状态。导演程耳深思熟虑地探讨了历史和宿命的问题,对上海孤岛时期人们的遭遇表达出深切的同情之情。这部电影提供了一份极其独特的、艺术性的诠释历史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耳 《无名 美学 历史追索 人性关怀
下载PDF
电影《无名》配乐的艺术特点及文化符号功能研究
3
作者 闻磊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53-157,共5页
电影《无名》的配乐通过东西方音乐元素的融合、复古与现代电子音乐的碰撞,以及地域特色与国际音乐语言的结合,不仅构建了多维的艺术空间,还承载了深刻的文化符号功能。它传达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时代印记,反映了历史背景下的社会... 电影《无名》的配乐通过东西方音乐元素的融合、复古与现代电子音乐的碰撞,以及地域特色与国际音乐语言的结合,不仅构建了多维的艺术空间,还承载了深刻的文化符号功能。它传达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时代印记,反映了历史背景下的社会风貌与文化交汇。配乐不仅强化了叙事结构,还编码了角色的情感与身份。同时,音乐唤醒了集体历史记忆,加深了观众对历史事件的情感共鸣。整体而言,《无名》的配乐深化了电影的主题和情感层次,成为叙事与文化表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名 配乐特点 符号功能
下载PDF
基于《无名》分析谍战片叙事新空间
4
作者 郭晨毅 《今古文创》 2024年第7期94-96,共3页
谍战片作为商业类型电影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强情节、高悬念的特质深受观众喜爱。电影《无名》作为程耳导演的第五部作品,讲述了抗战期间我党无名英雄在“孤岛”上海的潜伏往事。《无名》在叙事结构、影像风格、人物塑造上,致力... 谍战片作为商业类型电影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强情节、高悬念的特质深受观众喜爱。电影《无名》作为程耳导演的第五部作品,讲述了抗战期间我党无名英雄在“孤岛”上海的潜伏往事。《无名》在叙事结构、影像风格、人物塑造上,致力于打破谍战片的类型化表达,在类型与文艺的对撞中拓展出谍战片新的叙事表达与审美空间。基于此,本文探析了中国谍战片的类型化叙事特征,并立足于此,分析《无名》的创新点,以期对今后谍战片的创作提供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名 谍战片 类型叙事 非线性叙事
下载PDF
从创伤理论探析《无名的裘德》中人物的悲剧命运
5
作者 杨孝云 《海外英语》 2024年第5期196-198,201,共4页
《无名的裘德》是托马斯·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说,被誉为“天鹅之歌”。哈代用悲怆的笔调描写了乡村青年裘德悲惨的一生,抨击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封建习俗和社会等级制度,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关怀和同情。裘德和淑的悲剧不仅引起了读... 《无名的裘德》是托马斯·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说,被誉为“天鹅之歌”。哈代用悲怆的笔调描写了乡村青年裘德悲惨的一生,抨击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封建习俗和社会等级制度,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关怀和同情。裘德和淑的悲剧不仅引起了读者的怜悯,更有强大的现实影响力,使读者从中汲取力量,面对人生的困境。从创伤理论分析裘德和淑的悲剧命运,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主题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名的裘德》 创伤理论 创伤复原
下载PDF
谍战电影《无名》的后现代主义风格研究
6
作者 尚佳晨 《声屏世界》 2024年第8期58-60,共3页
电影《无名》是导演程耳的第四部作品,也是他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再延续。影片将谍战类型与后现代主义风格糅合,非线性叙事结构与宏大主题交织,营造出独特的美学风格,不断探索类型电影的新模式。
关键词 《无名 非线性叙事 后现代主义风格
下载PDF
不伦之恋:《无名的裘德》的叙事母题探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吴卫华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5-112,共8页
托马斯·哈代的《无名的裘德》并非是一般性的爱情婚姻题材小说,而是一部书写乱伦母题的叙事作品,叙述了一个乱伦性质的爱情故事及其悲剧性结局,赓续和演绎的是西方传统的“罪恶与救赎”的叙事模式。小说通过建构反伦理学和反社会... 托马斯·哈代的《无名的裘德》并非是一般性的爱情婚姻题材小说,而是一部书写乱伦母题的叙事作品,叙述了一个乱伦性质的爱情故事及其悲剧性结局,赓续和演绎的是西方传统的“罪恶与救赎”的叙事模式。小说通过建构反伦理学和反社会学的人物与情节关系,探讨“俄狄浦斯情结”作为一种隐秘的无意识与人物命运之间的关系,形象化地展示出了“文明的法律”与“自然的法律”的尖锐冲突以及作家世界观的矛盾性,实现了对人类爱情与婚姻问题的某种独特思考和超越性反省。文章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指出乱伦是古今中外文学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叙事母题和写作传统,对小说中乱伦性质的婚爱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人物命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把捉和阐释,对作品中所反映出的作家世界观的矛盾性也予以了某种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名的裘德》 俄狄浦斯情结 乱伦想象 叙事母题 托马斯·哈代 小说评论
下载PDF
应知美文后,字字皆辛苦——从《无名的裘德》看张谷若先生的翻译成就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洁 刘春芳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27-130,共4页
张谷若先生是用心做翻译的大师,其凭着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对另一种语言、另一种文化的深入研究,使译文堪与原作媲美。张谷若先生的经典译文体现了认真作研究、用心作翻译的译家风范。以张谷若先生翻译的《无名的裘德》为例,通过张谷若... 张谷若先生是用心做翻译的大师,其凭着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对另一种语言、另一种文化的深入研究,使译文堪与原作媲美。张谷若先生的经典译文体现了认真作研究、用心作翻译的译家风范。以张谷若先生翻译的《无名的裘德》为例,通过张谷若先生对原作作者思想的精确把握、对原作风格的全面理解和对原作者写作方法的细致阐释这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张谷若先生的翻译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谷若先生 《无名的裘德》 翻译 风格
下载PDF
“彻底垮台”了的叛逆者——试论《无名的裘德》中淑的悲剧性 被引量:8
9
作者 郑丹燕 《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36-39,共4页
《无名的裘德》中女主人公淑的悲剧性毁灭的根本原因,前人研究中较少提及。本文就淑这一叛逆者形象作详细分析,以挖掘其毁灭的根源。本文探究了淑个性解放形成的时代背景;追求个性自由,爱情婚姻幸福的果敢行为和它积极的社会意义;... 《无名的裘德》中女主人公淑的悲剧性毁灭的根本原因,前人研究中较少提及。本文就淑这一叛逆者形象作详细分析,以挖掘其毁灭的根源。本文探究了淑个性解放形成的时代背景;追求个性自由,爱情婚姻幸福的果敢行为和它积极的社会意义;分析了淑最终自我毁灭的客观原因和主观根源。对于淑这位为个性解放拼命奋斗过的女性悲剧一生,哈代给予深深的同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名的裘德》 悲剧 社会 性格
下载PDF
灵活的借鉴 独特的创新——《骆驼祥子》与《无名的裘德》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成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2-118,176,共8页
老舍创作《骆驼祥子》时以西方悲剧杰作为范本在艺术构思、主题确定、人物配置、情节安排、写作特色等方面对哈代《无名的裘德》作了多方面的借鉴。《骆驼祥子》在借鉴基础上进行了独特的创新性重构,即深刻的文化思索,意味深长的文化... 老舍创作《骆驼祥子》时以西方悲剧杰作为范本在艺术构思、主题确定、人物配置、情节安排、写作特色等方面对哈代《无名的裘德》作了多方面的借鉴。《骆驼祥子》在借鉴基础上进行了独特的创新性重构,即深刻的文化思索,意味深长的文化对比以及对《无名的裘德》之内容的再思考和平行扩充。《骆驼祥子》的创作是作家立志突破既成传统的人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骆驼祥子》 《无名的裘德》
下载PDF
《无名的裘德》中的家庭伦理解读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茂生 陈琴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年第1期39-42,共4页
《无名的裘德》是英国著名作家哈代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最有争议的一部小说。它揭示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种种社会问题,对那个时代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造成了巨大冲击。主人公裘德的情欲婚姻和精神婚姻都以失败而告终,归因于其夫... 《无名的裘德》是英国著名作家哈代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最有争议的一部小说。它揭示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种种社会问题,对那个时代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造成了巨大冲击。主人公裘德的情欲婚姻和精神婚姻都以失败而告终,归因于其夫妻关系处理的不当。其子时光被生母当作包袱丢给裘德后又与继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饱受社会的不公,裘德身上承载了太多的伦理重荷而无法释放。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来分析《无名的裘德》中所呈现出的各式各样的家庭伦理关系,揭示小说中主要人物悲剧结局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夫妻关系 母子关系 《无名的裘德》
下载PDF
《无名的裘德》中的意象浅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孔丽霞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5期101-103,共3页
《无名的裘德》是19世纪末继《德伯家的苔丝》之后,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写下的最后一部小说力作。小说在主题的表达上充分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利用动物、色彩、天气、地名等的寓意以及主要人物的宗教意象,喻示了人物的命... 《无名的裘德》是19世纪末继《德伯家的苔丝》之后,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写下的最后一部小说力作。小说在主题的表达上充分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利用动物、色彩、天气、地名等的寓意以及主要人物的宗教意象,喻示了人物的命运和小说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名的裘德》 象征性 动物 颜色 天气 地方 圣经意象
下载PDF
无名氏小说:一条颠覆经典与建构审美理想国的欲望之路 被引量:3
13
作者 萧成 《东南学术》 2002年第6期129-134,共6页
本文试图通过对无名氏前后两个时期小说的研究 ,探究其前期的“新浪漫主义小说”是如何在40年代“颠覆”“大众经典” ,以及后期的现代主义巨著六卷《无名书》是如何通过对生命的追寻和存在的确证来建构其“审美理想国”的现象 。
关键词 无名 小说 审美理想国 文学评论 现代文学 《金色的蛇夜》 《无名书》 《北极风情画》 《塔里的女人》
下载PDF
论《无名的裘德》之评论流变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宁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7-122,133,共7页
本文着重研究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在西方评论界从争议到认同的接受过程,同时探讨了它在中国的接受过程。从中国与西方的不同接受视角中,指出通过研究这部小说在中西的批评接受,可以深入地认识英国维多利亚社会后期新旧理... 本文着重研究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在西方评论界从争议到认同的接受过程,同时探讨了它在中国的接受过程。从中国与西方的不同接受视角中,指出通过研究这部小说在中西的批评接受,可以深入地认识英国维多利亚社会后期新旧理念的对抗、西方社会女性主义的兴起以及文学理论的蓬勃发展,更可以管窥中国本土批评体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代 比较文学 批评研究 《无名的裘德》
下载PDF
从《无名的裘德》解读哈代的乐观主义思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桐枝 刘春芳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9-22,26,共5页
《无名的裘德》是哈代的悲剧创作中最深沉、最阴郁的一部,作品中主人公爱情的幻灭、职业的失去,理想的破碎、孩子的死亡都使哈代的悲剧创作达到了高潮。悲观主义者也因此成为了公认的哈代标签。这其实只是一种表象。哈代如此深刻而无情... 《无名的裘德》是哈代的悲剧创作中最深沉、最阴郁的一部,作品中主人公爱情的幻灭、职业的失去,理想的破碎、孩子的死亡都使哈代的悲剧创作达到了高潮。悲观主义者也因此成为了公认的哈代标签。这其实只是一种表象。哈代如此深刻而无情地揭示丑恶和严峻现实的根本目的,从本质上说是希望人们意识到丑恶根源,从而更加清晰明确地构建起理想世界的新图景。哈代对现世痛彻的背后隐藏着对理想的乐观和信念。由此可见,哈代决不是一个忧郁无为的悲观主义者,他用最残酷的书写将人们引入理想的未来,他本质上是一位坚定的乐观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名的裘德》 哈代 乐观主义
下载PDF
《无名书》的人文关怀及其对宇宙心灵的探索 被引量:2
16
作者 耿传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3-216,共14页
关键词 无名 《无名书》 人文关怀 20世纪40年代 唯理主义 社会改造理念 浪漫主义 恶魔主义 “星球哲学”
下载PDF
空间、历史与身体政治——论《无名的裘德》对资本主义婚姻制度的批判 被引量:2
17
作者 范一亭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28,共10页
哈代在其最后一部小说中颠覆了自沃尔斯通克拉福特以来的"伴侣婚姻"模式以及资产阶级家庭观,揭露了以艾拉白拉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物欲化、商品化的本质,而特立独行的女主人公淑无疑可以看作19世纪末英美社会"新女性&... 哈代在其最后一部小说中颠覆了自沃尔斯通克拉福特以来的"伴侣婚姻"模式以及资产阶级家庭观,揭露了以艾拉白拉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物欲化、商品化的本质,而特立独行的女主人公淑无疑可以看作19世纪末英美社会"新女性"的代表,她拒绝资产阶级婚姻制度的性别压迫与剥削,而裘德与淑的婚姻家庭新模式的失败则呼应了恩格斯所批判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关系、财产关系。二人以身体政治的方式与资本主义父权习俗相对抗,预言了资产阶级婚姻制度的解体,哈代亦藉此成功地将婚姻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父权制度彻底去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代 《无名的裘德》 资产阶级婚姻 空间 历史 身体政治
下载PDF
《无名的裘德》中的性别和婚姻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炳飞 《语文学刊》 2016年第17期32-33,35,共3页
从新历史主义入手,通过女主人淑在工作,婚姻和宗教等方面与当时典型的维多利亚女性形象,婚姻制度和基督教信仰方面的互动,解读女主人公一生的变迁:从勇敢追求爱情的新女性到成为希望获得赎罪的基督教徒。
关键词 《无名的裘德》 新历史主义 女性工作 婚姻制度 宗教信仰
下载PDF
《无名的裘德》悲剧爱情探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丽萍 《河西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5-18,共4页
《无名的裘德》是19世纪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长篇小说之一。小说中展示了多种复杂的爱情关系,其中的每一种爱情关系都充满了不可知的悲剧色彩。本文重点探讨裘德与淑的悲剧性爱情,以期追究小说中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关键词 《无名的裘德》 人物悲剧命运 英国小说家 爱情 社会根源 关系 长篇小说 悲剧色彩 托马斯 悲剧性 世纪 哈代
下载PDF
《无名的裘德》的生态伦理意识 被引量:3
20
作者 丁世忠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61-66,共6页
哈代小说《无名的裘德》反映了作者深刻的生态伦理意识。作品中的动植物作为大自然共同体中的成员,具有感受苦乐的能力,因此人类应该善待它们,自觉维护自然生态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如果破环了自然生态,人类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成为像... 哈代小说《无名的裘德》反映了作者深刻的生态伦理意识。作品中的动植物作为大自然共同体中的成员,具有感受苦乐的能力,因此人类应该善待它们,自觉维护自然生态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如果破环了自然生态,人类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成为像裘德那样的生态难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人类不仅要保护自然生态,而且要维护精神生态的平衡与和谐,否则就会导致道德的沦丧和理想的破灭。裘德、艾拉白拉、淑等人的悲剧,既有自然生态破坏的原因,更是他们精神生态失衡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名的裘德》 动物保护 生态难民 精神生态 哈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