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陈染小说《无处告别》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1
作者
胡雅倩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43-48,共6页
中篇小说《无处告别》是陈染的代表作之一。她以强烈的女性意识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对当下女性的生存状况和情感状态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另类解读。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不同的女性形象:敏感忧郁的知识女性——黛二,有姐妹情谊的友人——缪一、麦...
中篇小说《无处告别》是陈染的代表作之一。她以强烈的女性意识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对当下女性的生存状况和情感状态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另类解读。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不同的女性形象:敏感忧郁的知识女性——黛二,有姐妹情谊的友人——缪一、麦三,以及以爱为笼的母亲。文章以主人公黛二为中心,以情感为主线,着重分析了这三类女性形象的不同特点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染
《无处告别》
女性形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死亡意识在中国当代女性作品中的流变——以《青春之歌》、《风景》、《无处告别》为例
2
作者
郝凯利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0-114,共5页
作为人生终极问题的死亡,历来是中外思想家和文学家一直探索和追问的主题。的确,死是一件大事,千古艰难唯一死。死亡不仅成为文学创作的一大主题,而且构成主题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中,死亡主题在不同的作家...
作为人生终极问题的死亡,历来是中外思想家和文学家一直探索和追问的主题。的确,死是一件大事,千古艰难唯一死。死亡不仅成为文学创作的一大主题,而且构成主题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中,死亡主题在不同的作家那里得到不同的演绎,并且不同时代的作家对于死亡有不同的理解与感悟。本文截取了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三部女性作品(在此,女性作品是指女性作家创作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女性
死亡意识
中国当代
《青春之歌》
《无处告别》
作品
《风景》
文学发展史
原文传递
陈染的自恋型人格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美皆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21,共5页
关键词
自恋
陈染
人格
《嘴唇里的阳光》
《与往事干杯》
《凡墙都是门》
《无处告别》
《私人生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陈染小说中的街道意象
4
作者
熊端君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年第12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街道
小说
陈染
意象
《无处告别》
人物内心
视觉效果
景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记忆比笔墨更深远——读陈染女士《声声断断》
5
作者
孙国军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参加名目繁多的会议,听那些了无新意的报告,疲惫又无聊,好在带了一本书,就在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的噪声中,默默读书吧,用心灵与书写者对话,毕竟是近一段时问来难得的休闲机会。带了一本什么书呢,临行前,走的匆忙,随便在书柜中...
参加名目繁多的会议,听那些了无新意的报告,疲惫又无聊,好在带了一本书,就在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的噪声中,默默读书吧,用心灵与书写者对话,毕竟是近一段时问来难得的休闲机会。带了一本什么书呢,临行前,走的匆忙,随便在书柜中取一本书上路的。带的是陈染女士的《声声断断》,2000年作家社出版,当时买回家,随便翻翻,便束之高阁,现在终于可以有三四天的时间认真的拜读了。对陈染女士,本人了解的不多,印象中,她是一个比较另类的作家,写过《私人生活》、《破开》、《无处告别》、《纸片儿》等小说,《声声断断》是她继《私人生活》后的又一部作品,日记体文本,记录了作家自1997年10月8人至2000年3月10日两年多时间里对人生等诸多问题的理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声断断》
女士
陈染
《私人生活》
笔墨
记忆
《无处告别》
专家学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处告别
6
作者
栀鸢
午小饭
《博客族》
2009年第1期18-29,共12页
白纸一页页地向前翻起,终于翻到了那年五彩缤纷的夏天。沈依珞大学毕业,从此再没任何束缚可以让她留在这座北国之城。她走的时候随身只有一个轻便的提包,一下子就甩在了肩上,动作干净利落。离开或许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她早已没了后...
白纸一页页地向前翻起,终于翻到了那年五彩缤纷的夏天。沈依珞大学毕业,从此再没任何束缚可以让她留在这座北国之城。她走的时候随身只有一个轻便的提包,一下子就甩在了肩上,动作干净利落。离开或许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她早已没了后悔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文学作品
《无处告别》
栀鸢
原文传递
不染事与非,独留音乐在心间——作家陈染与音乐
7
作者
尼坤
《琴童》
2018年第11期59-60,共2页
陈染当代作家。曾任大学教师,后到出版社工作。已出版小说专集《纸片儿》《嘴唇里的阳光》《离异的人》《无处告别》《陈染文集》6卷,长篇小说《私人生活》,散文随笔集《声声断断》《断片残简》《谁掠夺了我们的脸》《流水不回头》...
陈染当代作家。曾任大学教师,后到出版社工作。已出版小说专集《纸片儿》《嘴唇里的阳光》《离异的人》《无处告别》《陈染文集》6卷,长篇小说《私人生活》,散文随笔集《声声断断》《断片残简》《谁掠夺了我们的脸》《流水不回头》,创作谈《不可言说》等多种专著。其作品在中国大陆、港台地区以及海外均有出版,现已出版近200百万字文学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作家
陈染
出版社工作
《嘴唇里的阳光》
音乐
《无处告别》
《私人生活》
《声声断断》
原文传递
题名
陈染小说《无处告别》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1
作者
胡雅倩
机构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43-48,共6页
文摘
中篇小说《无处告别》是陈染的代表作之一。她以强烈的女性意识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对当下女性的生存状况和情感状态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另类解读。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不同的女性形象:敏感忧郁的知识女性——黛二,有姐妹情谊的友人——缪一、麦三,以及以爱为笼的母亲。文章以主人公黛二为中心,以情感为主线,着重分析了这三类女性形象的不同特点及其意义。
关键词
陈染
《无处告别》
女性形象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死亡意识在中国当代女性作品中的流变——以《青春之歌》、《风景》、《无处告别》为例
2
作者
郝凯利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0-114,共5页
文摘
作为人生终极问题的死亡,历来是中外思想家和文学家一直探索和追问的主题。的确,死是一件大事,千古艰难唯一死。死亡不仅成为文学创作的一大主题,而且构成主题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中,死亡主题在不同的作家那里得到不同的演绎,并且不同时代的作家对于死亡有不同的理解与感悟。本文截取了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三部女性作品(在此,女性作品是指女性作家创作的作品,
关键词
当代女性
死亡意识
中国当代
《青春之歌》
《无处告别》
作品
《风景》
文学发展史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陈染的自恋型人格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美皆
机构
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出处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21,共5页
关键词
自恋
陈染
人格
《嘴唇里的阳光》
《与往事干杯》
《凡墙都是门》
《无处告别》
《私人生活》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陈染小说中的街道意象
4
作者
熊端君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年第12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街道
小说
陈染
意象
《无处告别》
人物内心
视觉效果
景物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记忆比笔墨更深远——读陈染女士《声声断断》
5
作者
孙国军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文摘
参加名目繁多的会议,听那些了无新意的报告,疲惫又无聊,好在带了一本书,就在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的噪声中,默默读书吧,用心灵与书写者对话,毕竟是近一段时问来难得的休闲机会。带了一本什么书呢,临行前,走的匆忙,随便在书柜中取一本书上路的。带的是陈染女士的《声声断断》,2000年作家社出版,当时买回家,随便翻翻,便束之高阁,现在终于可以有三四天的时间认真的拜读了。对陈染女士,本人了解的不多,印象中,她是一个比较另类的作家,写过《私人生活》、《破开》、《无处告别》、《纸片儿》等小说,《声声断断》是她继《私人生活》后的又一部作品,日记体文本,记录了作家自1997年10月8人至2000年3月10日两年多时间里对人生等诸多问题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
《声声断断》
女士
陈染
《私人生活》
笔墨
记忆
《无处告别》
专家学者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处告别
6
作者
栀鸢
午小饭
出处
《博客族》
2009年第1期18-29,共12页
文摘
白纸一页页地向前翻起,终于翻到了那年五彩缤纷的夏天。沈依珞大学毕业,从此再没任何束缚可以让她留在这座北国之城。她走的时候随身只有一个轻便的提包,一下子就甩在了肩上,动作干净利落。离开或许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她早已没了后悔的需要。
关键词
小说
文学作品
《无处告别》
栀鸢
分类号
I247.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不染事与非,独留音乐在心间——作家陈染与音乐
7
作者
尼坤
出处
《琴童》
2018年第11期59-60,共2页
文摘
陈染当代作家。曾任大学教师,后到出版社工作。已出版小说专集《纸片儿》《嘴唇里的阳光》《离异的人》《无处告别》《陈染文集》6卷,长篇小说《私人生活》,散文随笔集《声声断断》《断片残简》《谁掠夺了我们的脸》《流水不回头》,创作谈《不可言说》等多种专著。其作品在中国大陆、港台地区以及海外均有出版,现已出版近200百万字文学作品。
关键词
当代作家
陈染
出版社工作
《嘴唇里的阳光》
音乐
《无处告别》
《私人生活》
《声声断断》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陈染小说《无处告别》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胡雅倩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死亡意识在中国当代女性作品中的流变——以《青春之歌》、《风景》、《无处告别》为例
郝凯利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0
原文传递
3
陈染的自恋型人格
李美皆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浅析陈染小说中的街道意象
熊端君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记忆比笔墨更深远——读陈染女士《声声断断》
孙国军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无处告别
栀鸢
午小饭
《博客族》
2009
0
原文传递
7
不染事与非,独留音乐在心间——作家陈染与音乐
尼坤
《琴童》
201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