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37~1945年中国电影文化生态中的抗战电影研究——兼析影片《日本间谍》(1943)
1
作者 袁庆丰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3期148-153,共6页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战前已然形成的中国新电影形态,在整体上并没有被战火摧毁,只是被分割进入并依附不同的地缘政治继续发展前行。上海"孤岛"和沦陷区接受容纳了新市民电影和国粹电影,同时复兴了战前被新电影淘汰出局的旧...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战前已然形成的中国新电影形态,在整体上并没有被战火摧毁,只是被分割进入并依附不同的地缘政治继续发展前行。上海"孤岛"和沦陷区接受容纳了新市民电影和国粹电影,同时复兴了战前被新电影淘汰出局的旧市民电影,共同构成其畸形繁荣局面。此前由左翼电影转型提升而来的国防电影自然延伸为战时的抗战电影,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香港受到市场和内地文化辐射的双重激励,曾一度跻身主流电影;国统区抗战电影的生产完全依赖于三家官方制片厂,启蒙民众、激励军心民心和政治宣传并重。现存的、公众可以看到的抗战电影文本只有6个,香港和"中制"出品的各占一半。《日本间谍》的特殊性在于,在反映东北地区抗战上与《塞上风云》中的北部边疆抗日形成地域呼应,在涉及他国的关系上,主人公的意大利籍身份,又与《东亚之光》中日本反战士兵的国族背景相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电影 沦陷区电影 左翼电影 国防电影 抗战电影 《日本间谍》
下载PDF
罗稷南与《日本的间谍》一书 被引量:1
2
作者 许觉民 《出版史料》 2002年第4期46-47,共2页
近来关于1957年毛泽东、罗稷南对“鲁迅还活着会怎样”的话题,引起了人们甚大的兴趣。我于是想起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罗稷南与生活书店的交往关系,他翻译高尔基的作品如《燎原》、《磁力》等,都由生活书店出版。有关他的译作的详情,已... 近来关于1957年毛泽东、罗稷南对“鲁迅还活着会怎样”的话题,引起了人们甚大的兴趣。我于是想起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罗稷南与生活书店的交往关系,他翻译高尔基的作品如《燎原》、《磁力》等,都由生活书店出版。有关他的译作的详情,已在2002年11月29日《文汇读书周报》倪墨炎一文中作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稷南 文学作品翻译 《日本间谍》 生活书店 黄晓萍 图书出版
原文传递
论重庆抗战电影“纪实主义美学”的成因和特点 被引量:5
3
作者 罗显勇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5-188,共4页
重庆抗战电影无论是在题材选择、结构安排,还是在叙事技巧、造型处理等方面均体现出纪实主义美学的特征。从最初的运用镜像语言讲述传统故事、注重叙事层面的拍摄手法到后来着力于对电影独立的文本价值的探索、对电影语言和形式的独特... 重庆抗战电影无论是在题材选择、结构安排,还是在叙事技巧、造型处理等方面均体现出纪实主义美学的特征。从最初的运用镜像语言讲述传统故事、注重叙事层面的拍摄手法到后来着力于对电影独立的文本价值的探索、对电影语言和形式的独特表现力的发掘、对长镜头的初步探索与运用,重庆抗战电影无一例外地凸显出浓郁的纪实主义美学风格。这种别开生面的电影叙事不仅打破了中国传统电影戏剧化叙事、程式化叙事一统天下的格局,而且以新的美学风格别开生面,发展出一种清新、朴素、纪实性极强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电影 纪实主义美学 《东亚之光》 《日本间谍》 《血溅樱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