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82篇文章
< 1 2 2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时间》双视角下的器物意象看堀田善卫的战争书写
1
作者 张艳秋 徐凤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0-104,共5页
《时间》是日本战后派代表作家堀田善卫(1918—1998)描写南京大屠杀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体现了堀田善卫对南京大屠杀的反思以及对中日关系的思考,对促进中日关系的和平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堀田善卫在该作品中采用双视角进行叙述,并通... 《时间》是日本战后派代表作家堀田善卫(1918—1998)描写南京大屠杀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体现了堀田善卫对南京大屠杀的反思以及对中日关系的思考,对促进中日关系的和平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堀田善卫在该作品中采用双视角进行叙述,并通过大量的器物意象描写表现了其战争书写中两面性、客观性、真实性、暗示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堀田善卫 《时间》 双视角 器物意象 战争书写
下载PDF
堀田善卫:越境者的战争反思——以《时间》为中心
2
作者 高心雨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7期47-49,共3页
发表于1953年的《时间》是日本战后派代表作家堀田善卫的长篇小说,他以中国人的视角,以日记的形式对南京大屠杀进行正面描写。本文以此为文本,着重分析亲历日本侵华战争的日本作家——堀田善卫对近代日本侵华战争的认识以及对中日关系... 发表于1953年的《时间》是日本战后派代表作家堀田善卫的长篇小说,他以中国人的视角,以日记的形式对南京大屠杀进行正面描写。本文以此为文本,着重分析亲历日本侵华战争的日本作家——堀田善卫对近代日本侵华战争的认识以及对中日关系的认识。促使堀田善卫对日本战争责任进行反思的是他长久以来的越境经历,而《时间》则高度凝聚了堀田善卫对于日本侵华战争中日关系的反思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南京大屠杀 越境 他者 中日关系
下载PDF
《时间》:堀田善卫对南京大屠杀的解读及对中日关系的思考 被引量:6
3
作者 徐静波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3年第4期84-91,共8页
1953年开始发表的《时间》,是日本战后派代表作家堀田善卫直接描写南京大屠杀的长篇小说,这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恐怕也是日本同类题材中唯一的一部长篇作品。文章以此为文本,着重分析经历了战争一代的日本知识人对于以南京大屠杀为... 1953年开始发表的《时间》,是日本战后派代表作家堀田善卫直接描写南京大屠杀的长篇小说,这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恐怕也是日本同类题材中唯一的一部长篇作品。文章以此为文本,着重分析经历了战争一代的日本知识人对于以南京大屠杀为重要场景的近代日本侵华战争和中日关系的认识。原本几乎与中国无缘的堀田,战争结束前后将近两年的上海经历,促使他对中日关系开始了痛苦而深刻的思考。《时间》便是他这一系列思考的集大成之作。这部作品,高度凝聚了这一代有良知的日本知识分子对于过去的战争、中日关系和东亚命运的沉痛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堀田善卫 中日关系 《时间》
下载PDF
站在世界时间上的吉狄马加——评吉狄马加的诗集《时间》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清发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2期119-121,共3页
关键词 吉狄马加 《时间》 少数民族 中国 诗歌 作家群 大凉山
下载PDF
时间——不过是生命的物质外壳——读沈从文散文《时间》
5
作者 王淦生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0年第10期10-11,共2页
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是时间.但生命的价值恰恰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的。时间不过是包裹生命的一种物质外壳.而体现生命价值的乃是留给后世的财富,尤其是精神财富。
关键词 生命价值 《时间》 物质 外壳 沈从文 散文 精神财富
下载PDF
简论《时间》的民族意识
6
作者 李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96-98,共3页
吉狄马加作为当代著名彝族诗人,是较早具有族性意识的少数民族诗人之一。其创作表现出浓郁的民族归属感和对本民族的爱,当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被包围和消解的命运时,他把传承本民族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使少数民族文学彰显出其特色和价值。
关键词 吉狄马加 《时间》 民族文学 彝族
下载PDF
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匆匆》《时间》《渐》主题比较
7
作者 刘志立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1年第15期0144-0145,共2页
“时间”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更是文人墨客绕不开的终极命题。近代文人朱自清、沈从文、丰子恺分别通过散文《匆匆》、《时间》、《渐》表达了他们对时间的思考。他们虽然各自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了时间不同的特点,从而也对时间做出了不同... “时间”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更是文人墨客绕不开的终极命题。近代文人朱自清、沈从文、丰子恺分别通过散文《匆匆》、《时间》、《渐》表达了他们对时间的思考。他们虽然各自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了时间不同的特点,从而也对时间做出了不同的反思。但是不同的理解背后,却内蕴着作者对时间的共同理解,即把对时间的理解落在人(生命、生活)之上,并指向个体生命之外(诸如家国、社会、人类)。这一理解体现了中国近代文人对传统修齐治平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匆匆》 《时间》 《渐》 主题比较
下载PDF
珍妮特·温特森《时间之间》中的音乐母题
8
作者 谢梦昕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3,共11页
珍妮特·温特森以莎士比亚的《冬天的故事》为原型创作了《时间之间》。小说不仅与原剧形成明显的互文关系,还与音乐紧密关联,因为该小说文本有大量的音乐在场。对音乐母题的探讨有益于该小说的研究,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此研究甚少... 珍妮特·温特森以莎士比亚的《冬天的故事》为原型创作了《时间之间》。小说不仅与原剧形成明显的互文关系,还与音乐紧密关联,因为该小说文本有大量的音乐在场。对音乐母题的探讨有益于该小说的研究,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此研究甚少。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梳理《时间之间》中与音乐相关的人物、乐器及演奏技法、音乐的传播媒介、音乐史等音乐母题的具体呈现,旨在探讨音乐母题在小说文本建构和生成中发挥的推动主要情节发展、表达人物基本情绪、治愈人物心理创伤等作用,阐明音乐母题对表达传统主题的时代新意具有价值,以期从被忽略的音乐母题的视角来丰富对小说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妮特·温特森 《时间之间》 音乐母题
下载PDF
冷战及其抵抗:堀田善卫《时间》中的历史、现实与中国
9
作者 熊鹰 《外国文学评论》 2024年第4期46-67,共22页
日本作家堀田善卫的长篇小说《时间》不仅处理了南京大屠杀这一重要历史题材,还针对美国占领下的日本社会探索了被占领者如何抵抗的问题,并批判性地回应了朝鲜战争后美国亚洲研究范式的转换。小说引入双重视点,改变了日本私小说的第一... 日本作家堀田善卫的长篇小说《时间》不仅处理了南京大屠杀这一重要历史题材,还针对美国占领下的日本社会探索了被占领者如何抵抗的问题,并批判性地回应了朝鲜战争后美国亚洲研究范式的转换。小说引入双重视点,改变了日本私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在主人公陈英谛身上同时汇聚了中日双方的历史以及战前与战后的双重时间,由此突破一国框架,在亚洲乃至世界视野中反思日本现代历史。《时间》里的中国不仅仅是抗战时期的中国,也是对战后美日关系构成批判的参照物,是为了抵抗日本战后的现实而存在的他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堀田善卫《时间》太平洋国际学会 现代化理论 亚非 作家会议
原文传递
《时间之野》中感性与理性的平衡
10
作者 刘宏韬 《歌海》 2024年第3期90-98,共9页
从艺术创作上看,散文集《时间之野》集中地展现了何述强作品的特点。他的感性思维通过多重意象的架构,延伸至理性思维,从而将艺术的真与哲学的真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架构的实施过程,体现出何述强对人性的关注,对审美的重视,以及对文学技... 从艺术创作上看,散文集《时间之野》集中地展现了何述强作品的特点。他的感性思维通过多重意象的架构,延伸至理性思维,从而将艺术的真与哲学的真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架构的实施过程,体现出何述强对人性的关注,对审美的重视,以及对文学技巧的掌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之野》 意象 感性 理性 何述强
下载PDF
做音乐达人,赏音乐电视——《时间都去哪儿了》微项目教学设计
11
作者 陈席畅 《中国音乐剧》 2024年第3期121-125,共5页
艺术的产生过程总是双向地与情感紧紧相连。用心去感受艺术表现的语言,用心去聆听,掌握正确的欣赏艺术的方法,才能够领悟艺术的情感表达。音乐电视作品《时间都去哪儿了》,以无声的剪影动画、质朴亲切的歌词和沉浸着浓重情感的音流,处... 艺术的产生过程总是双向地与情感紧紧相连。用心去感受艺术表现的语言,用心去聆听,掌握正确的欣赏艺术的方法,才能够领悟艺术的情感表达。音乐电视作品《时间都去哪儿了》,以无声的剪影动画、质朴亲切的歌词和沉浸着浓重情感的音流,处处散发着以情动人的魅力。本文以《时间都去哪儿了》为例,从官能欣赏、联想欣赏、理智欣赏三个欣赏层次,探讨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欣赏与相关音乐教学方法,希望为艺术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电视 《时间都去哪儿了》 官能欣赏 联想欣赏 理智欣赏
下载PDF
《时间的脚印》的教学意蕴探究
12
作者 刘随山 《中学语文》 2024年第27期31-33,共3页
《时间的脚印》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时间的脚印实际上就是岩石,以这样的视角去看课文,可以发现很多描写都是对时间的脚印的写实,进一步研究,又可以发现作者在描写时间的脚印时也有着写意的一面。
关键词 教材分析 《时间的脚印》 写实 写意
下载PDF
《时间即生命》翻译报告——基于CEA(理解、表达、变通)框架
13
作者 肖筱 《大众文摘》 2024年第18期0108-0110,共3页
写散文不难,但写好一篇散文却并非易事。而对于译者而言,翻译好一篇优秀散文更是难事一桩。近年来国 家强调中华文化走出去,而散文在国际交流中充当重要载体,因此散文的英汉翻译研究成为值得探讨的焦点。本研究以李 长栓提出的CEA翻译... 写散文不难,但写好一篇散文却并非易事。而对于译者而言,翻译好一篇优秀散文更是难事一桩。近年来国 家强调中华文化走出去,而散文在国际交流中充当重要载体,因此散文的英汉翻译研究成为值得探讨的焦点。本研究以李 长栓提出的CEA翻译框架为指导,以梁实秋所作的优秀散文《时间即生命》为例,探讨华语散文的英译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长栓 CEA框架 散文英译 《时间即生命》
下载PDF
流淌于生命深处的岁月之歌——论简默的散文集《时间在表盘之外》
14
作者 陈夫龙 孙欣 《百家评论》 2023年第4期38-44,共7页
简默的散文集《时间在表盘之外》凝集了他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和生命体验,在理性哲思中从个体书写升华为社会忧思。作者以《人间》《风物》《远方》三辑作品串联起人生的成长历程,从个人苦难出发书写日常变故对生活的篡改,字里行间含蕴着... 简默的散文集《时间在表盘之外》凝集了他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和生命体验,在理性哲思中从个体书写升华为社会忧思。作者以《人间》《风物》《远方》三辑作品串联起人生的成长历程,从个人苦难出发书写日常变故对生活的篡改,字里行间含蕴着浓重的苦难感和历史感,在哀伤与绝望的情绪中传达出深刻的生命质地与哲理意蕴。在对苦难的体认和反思中形成了大爱精神和悲悯情怀,表达了深沉的生命情感和对世人的怜悯同情,具有深刻的人性内涵。作品汲取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学的艺术手法和言志传统,并将之与个人的生命体验紧紧勾连,在时间的变换中奏响了一曲流淌于生命深处的岁月之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默 《时间在表盘之外》 生命体验 人性内涵
下载PDF
对面的古人——评夏立君《时间的压力》
15
作者 任相梅 《百家评论》 2023年第2期35-41,共7页
《时间的压力》是一部以“时间”与“人性”为关键词的历史人物系列散文。该书呈现出丰富而耐人寻味的思想底蕴,主要表现在历史人物与其生存时空的深度复杂的关联,贴近史实与深挖人性的重新塑型,人、作品与时代共融的思辨性呈现。夏立... 《时间的压力》是一部以“时间”与“人性”为关键词的历史人物系列散文。该书呈现出丰富而耐人寻味的思想底蕴,主要表现在历史人物与其生存时空的深度复杂的关联,贴近史实与深挖人性的重新塑型,人、作品与时代共融的思辨性呈现。夏立君对历史人物的理解、评析与批判,放置于大历史的背景下,意在打破霸权记忆与标签式判断,追问和求索历史真相,以此来回报滋养我们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的压力》 历史人物 传统 思辨
下载PDF
论时间的音乐符号化与音乐时间性符号的三元表意——梅西安《时间终结四重奏》的符号叙述学研究
16
作者 张瀛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88,共6页
音乐时间性符号是音乐时间观念的符号化过程,也是以音乐符号的表意与释意方式进入文化交流中的时间观念。美国符号学家皮尔斯的表意符号学理论将符号置于与其对象、解释项的三元关系中,体现跨越文本内外的表意形态。梅西安的室内乐作品... 音乐时间性符号是音乐时间观念的符号化过程,也是以音乐符号的表意与释意方式进入文化交流中的时间观念。美国符号学家皮尔斯的表意符号学理论将符号置于与其对象、解释项的三元关系中,体现跨越文本内外的表意形态。梅西安的室内乐作品《时间终结四重奏》作为音乐时间性符号生发的典型案例,其“永恒”“大地时间终结”“大地苦难时间”和“世俗时间”四类音乐时间性符号群分别处于各自符号—对象—解释项的三元关系中,完成对梅西安思想与意义的艺术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时间性符号 梅西安《时间终结四重奏》 符号叙述学 三元表意关系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时间序列分析》“金课”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恩文 赵乃非 +2 位作者 王洁丹 杨鑫 洪圣光 《创新教育研究》 2023年第2期264-268,共5页
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共识和行动指南。本文针对大数据背景下我校《时间序列分析》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从信息化建设改革、教学内容选择、学习资源组织、学习轨迹建立、学习效果评价五个方... 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共识和行动指南。本文针对大数据背景下我校《时间序列分析》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从信息化建设改革、教学内容选择、学习资源组织、学习轨迹建立、学习效果评价五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通过大数据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动机、需求,以数据挖掘和分析实现“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和精准教学。实施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促进了学习者的高级认知和深度学习,从而有效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时间序列分析》 “金课”
下载PDF
珍妮特·温特森《时间之间》中父亲们的伦理选择
18
作者 谢梦昕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0-36,73,共8页
珍妮特·温特森的《时间之间》提及多对亲子关系,是一部家庭伦理小说。对父亲们的伦理选择的探讨有益于该小说的研究,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此研究还不深入。文章采用文本细读和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梳理小说中主要的亲子关系,分析遗... 珍妮特·温特森的《时间之间》提及多对亲子关系,是一部家庭伦理小说。对父亲们的伦理选择的探讨有益于该小说的研究,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此研究还不深入。文章采用文本细读和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梳理小说中主要的亲子关系,分析遗弃亲生子女的父亲们的错误伦理选择,探讨其道德批判,分析领养异族孩子的父亲们和真心悔过的父亲们的正确伦理选择,探讨其道德教诲,旨在从父亲们正反对位的伦理选择中丰富对小说爱与宽恕主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妮特·温特森 《时间之间》 亲子关系 伦理选择 爱与宽恕主题
下载PDF
浅析“点”的语言在纤维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以《时间的印迹》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淑婷 《西部皮革》 2023年第10期148-150,共3页
文章解读了“点”的美术语言及其在纤维艺术作品中的作用,并结合相关理论阐述了作品《时间的印迹》的设计主旨、设计程序,展示了设计成果。
关键词 纤维艺术 “点” 美术语言 《时间的印迹》
下载PDF
《时间里的痴人》中的跨媒介叙事策略
20
作者 周悟拿 樊文茜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1-157,163,共8页
媒介属性对表达和传播效果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各类媒体蓬勃发展,跨媒介叙事在文学创作中扮演重要角色。美国作家珍妮弗·伊根的《时间里的痴人》,曾获普利策奖等多种重要欧美文学奖项,极具创新性地融入多种媒介叙事特质,由此塑... 媒介属性对表达和传播效果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各类媒体蓬勃发展,跨媒介叙事在文学创作中扮演重要角色。美国作家珍妮弗·伊根的《时间里的痴人》,曾获普利策奖等多种重要欧美文学奖项,极具创新性地融入多种媒介叙事特质,由此塑造人物个性,构建艺术时空,呈现哲理主题。小说通过新闻报道、音乐元素渗入和幻灯片演示这三种跨媒介叙事方式,突破线性发展的时间叙事形式,跨越摇滚乐黄金年代及之后的50年光阴。作者运用新闻报道体裁,和人物进入社交媒体时代的媒体偏好相对比,揭示纸媒半个世纪由盛转衰的境况;音乐元素则呼应着断裂、破碎、无序的叙事时空,营造音符般跳动的故事空间;碎片化的幻灯片叙事让读者参与情节拼图过程,凸显读者的时空在场性和叙述主体感。跨媒介叙事让小说中的三代人游走于故事的中心和边缘,时间成为重构艺术世界的唯一向度,有得有失的人生被分割在破碎、无序的时空里,这正印证了时间的巨大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里的痴人》 跨媒介叙事 时空构建 主题呈现 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