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间箭》中人的弃物化书写及其伦理意义
1
作者 束少军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0-126,共7页
目前学界关于马丁·艾米斯《时间箭》的研究多集中在“角色转换”与时间倒置上,而未重视人的弃物化书写在揭示大屠杀“罪行的本质”上发挥的独特作用。艾米斯从园中野草沦为弃物出发,将大屠杀本质阐释为现代性语境下两种相互关联的... 目前学界关于马丁·艾米斯《时间箭》的研究多集中在“角色转换”与时间倒置上,而未重视人的弃物化书写在揭示大屠杀“罪行的本质”上发挥的独特作用。艾米斯从园中野草沦为弃物出发,将大屠杀本质阐释为现代性语境下两种相互关联的弃物化暴力:受害者因纳粹构序计划而在肉体上遭遇的弃物化与施害者因责任让渡而在伦理上遭遇的弃物化。这一弃物化书写并非追求戏谑的后现代招式,而是有其伦理意义。除挑战将大屠杀视为现代文明失败这一范式外,弃物化书写还意在借助“恶心的可笑”邀请读者对历史罪责进行伦理判断,使之检审其身上被遮蔽的平庸之恶,从而为克制现实中的核武器大屠杀焦虑提供可能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箭》 弃物化 大屠杀 现代性 伦理
下载PDF
《时间箭》的非自然叙事特征解读 被引量:1
2
作者 姜慧 马玉凤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04-108,共5页
英国当代作家马丁·艾米斯的小说《时间箭》采用非自然叙事的手法对纳粹大屠杀历史进行了陌生化描写和辛辣讽刺,成功再现了纳粹对犹太人屠杀的过程和场景。小说中的非自然叙事特征,即非自然的叙述者、非自然的时间和非自然的事件,... 英国当代作家马丁·艾米斯的小说《时间箭》采用非自然叙事的手法对纳粹大屠杀历史进行了陌生化描写和辛辣讽刺,成功再现了纳粹对犹太人屠杀的过程和场景。小说中的非自然叙事特征,即非自然的叙述者、非自然的时间和非自然的事件,不仅颠覆了读者原有的阅读经验,而且促使其重新认知纳粹横行时期的"平庸之恶",并对战争、救赎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刻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箭》 非自然叙事特征 解读
下载PDF
艾米斯的《时间箭》与“盎格鲁——美利坚”大屠杀小说的再现伦理
3
作者 杜兰兰 《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5,共11页
由英、美等英语国家非犹太人作家创作的“盎格鲁—美利坚”大屠杀小说一直深陷再现伦理危机。马丁·艾米斯在《时间箭》中为克服这一危机做出极大努力。他从“雅利安人”的自我身份认同出发,将纳粹加害者再现为“我们”中的一员而... 由英、美等英语国家非犹太人作家创作的“盎格鲁—美利坚”大屠杀小说一直深陷再现伦理危机。马丁·艾米斯在《时间箭》中为克服这一危机做出极大努力。他从“雅利安人”的自我身份认同出发,将纳粹加害者再现为“我们”中的一员而非不可理解的“他者”,引导人们对其形成产生思考,以此强调“盎格鲁—美利坚”作家的特殊使命,彰显“盎格鲁—美利坚”大屠杀小说的价值和潜力。同时,为了抵制加害者“去他者化”可能引起的读者共情,小说以“灵魂”叙述者和“倒带”叙事手法形成间离,最终旨在为大屠杀受害者负责。小说由此对“盎格鲁—美利坚”大屠杀小说再现伦理的关键问题“再现什么”“如何再现”“为何再现”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斯 《时间箭》 “盎格鲁—美利坚”大屠杀小说 再现伦理 加害者
原文传递
动态的叠加,荒谬的通达——论《时间箭》中的大屠杀施害者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雯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CSSCI 2018年第1期111-117,共7页
马丁·艾米斯的《时间箭》采用了大屠杀施害者主人公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不过,叙述者“我”与主人公虽共享一具身体,意识上却明显断裂,各自遵循相反的时间线和因果观。批评家们由此认为该施害者是分裂的,但他们忽视了其在小说高潮... 马丁·艾米斯的《时间箭》采用了大屠杀施害者主人公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不过,叙述者“我”与主人公虽共享一具身体,意识上却明显断裂,各自遵循相反的时间线和因果观。批评家们由此认为该施害者是分裂的,但他们忽视了其在小说高潮阶段发生的意识上的融合。叙事学中的可能世界理论将文本虚构世界看作与现实世界平行的可能世界,将文本中不同人物建构的虚拟世界看作平行的多个可能世界。本文借用该理论中叠加与通达的概念重新审视该施害者,将其分裂与融合看作是叙述者与主人公建构的两个可能世界之间关系变化的结果,力图对施害者的融合给予合理的阐释,解读艾米斯对大屠杀施害者的文学再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 通达 施害者 《时间箭》
原文传递
马丁·艾米斯《时间之箭》的主体性回归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宏维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5-109,共5页
英国著名作家马丁·艾米斯以"时光与事件的倒流"等一系列后现代叙事而著称,例如《时间之箭》以标新立异的手法对纳粹大屠杀进行了荒诞的描写和辛辣的讽刺。小说陌生化叙事风格的背后,倾注了作者对人的自我和主体性的严肃... 英国著名作家马丁·艾米斯以"时光与事件的倒流"等一系列后现代叙事而著称,例如《时间之箭》以标新立异的手法对纳粹大屠杀进行了荒诞的描写和辛辣的讽刺。小说陌生化叙事风格的背后,倾注了作者对人的自我和主体性的严肃思考、对人性的深刻关注以及对完整主体性回归的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艾米斯 《时间箭》 自我 身份 主体性
下载PDF
《时间箭——罪行的本质》:后现代叙事表象下隐藏着的人文主义内核
6
作者 李丹阳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77-81,共5页
受后现代主义影响的英国作家马丁·艾米斯在小说《时间箭》中运用了时间倒流和身心二分的后现代叙事方法,评论者多关注这些后现代实验叙事形式以及艾米斯含混的道德立场,忽视了艾米斯对道德传统的坚守和对现实主义的关注,实际上这... 受后现代主义影响的英国作家马丁·艾米斯在小说《时间箭》中运用了时间倒流和身心二分的后现代叙事方法,评论者多关注这些后现代实验叙事形式以及艾米斯含混的道德立场,忽视了艾米斯对道德传统的坚守和对现实主义的关注,实际上这种后现代叙事方式更彰显出一种人文主义思想。时间可逆性叙事强化了对大屠杀道德逻辑的批判力,彰显了艾米斯的道德立场;艾米斯也通过身心二分法的叙事方式对不当的道德判断进行了暗讽,体现出作者坚守的道德传统指向——道德人文主义。时间倒流的叙事方式披露了纳粹大屠杀的罪行,体现了作者对暴力现实的审视,也引发了读者的道德共鸣,展现了艾米斯对现实人文主义的探究。此外,身心二分法的叙述方式虽然以主体中分裂的灵魂和身体展开叙事,但分裂的叙事背后是艾米斯对完整统一的自我主体的追寻,表征了人文主义主体观。在看似戏谑的后现代叙事表象背后,可以看出艾米斯严肃的人文主义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箭》 后现代叙事 人文主义 道德人文主义 现实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主体观
下载PDF
马丁·艾米斯《时间箭》中的时间倒置与“显现真实”
7
作者 束少军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0-90,共11页
英国作家马丁·艾米斯在《时间箭》中以时间倒置叙述大屠杀的做法尽管受到学界诟病,但可视为一种书写真实的有益尝试。时间倒置创造了两种观看关系:叙述者“我”对主人公安沃多本倒置生活的观看,以及读者对“我”的观看的观看。前... 英国作家马丁·艾米斯在《时间箭》中以时间倒置叙述大屠杀的做法尽管受到学界诟病,但可视为一种书写真实的有益尝试。时间倒置创造了两种观看关系:叙述者“我”对主人公安沃多本倒置生活的观看,以及读者对“我”的观看的观看。前者不仅揭示导致大屠杀发生的真实原因之一——纳粹种族主义幻象,还以此制造视差,再现大屠杀在历史中真实的本体存在状态;后者意在邀请读者在表层阅读中回应大屠杀的两种历史真实,启发他们想象与反思自身在相同生命政治语境下的真实处境。在对这三种真实的呈现中,时间倒置不再是一场追求戏谑的后现代游戏,而是艾米斯对文学如何有效表征历史真实所做的严肃思考,也是他从历史角度审视现实人类生存困境的责任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箭》 大屠杀 时间倒置 历史真实 道德想象
原文传递
后现代表象下的现代追求——马丁·艾米斯的《时间之箭》研究
8
作者 王乐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99-102,共4页
马丁·艾米斯是一位活跃于后现代的英国作家,深受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但在《时代之箭》中,他却以一位传统作家的姿态,对其叙事手法做了极其大胆的尝试:他拒斥道德相对主义,坚持语言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坚持历史书写的指涉性。因此,《... 马丁·艾米斯是一位活跃于后现代的英国作家,深受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但在《时代之箭》中,他却以一位传统作家的姿态,对其叙事手法做了极其大胆的尝试:他拒斥道德相对主义,坚持语言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坚持历史书写的指涉性。因此,《时间之箭》在本质上仍然是对启蒙运动以来核心价值观念的坚持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箭》 后现代主义 现代追求
下载PDF
论《时间之箭》的叙事策略
9
作者 麻林娟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4期254-256,共3页
马丁.艾米斯是二战以后英国新秀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大胆怪异的主题,让读者感到讶异的同时又不得不赞叹佩服。国外对马丁的研究越来越热,而他也在渐渐吸引越来越多国内研究者的关注。该文的《时间之箭》是马丁备... 马丁.艾米斯是二战以后英国新秀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大胆怪异的主题,让读者感到讶异的同时又不得不赞叹佩服。国外对马丁的研究越来越热,而他也在渐渐吸引越来越多国内研究者的关注。该文的《时间之箭》是马丁备受赞誉的一部小说。这不仅表现在这部小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马丁纯熟的叙事策略,在宏观主题上面,马丁也比以往更近一步,从对个体的自杀意图与行为等的关注扩展到二战中德国人残害犹太人的大屠杀事件上面来。通过将其与马丁其它作品的对比和印证,该文意从策略与主题相结合的角度探索在这部小说中,马丁如何用精湛的叙事手法展现令人深思的历史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箭》 双重人格 反英雄的主人公 直白的性描写 厚重的主题
下载PDF
《时间之箭》中的主体性关怀、异化与分裂思考
10
作者 杨柳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21-23,共3页
马丁·艾米斯被称为20世纪英国后现代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以创造了一系列后现代风格作品而出名。在其作品中,马丁·艾米斯又开创了逆时光的荒诞写作风格,以《时间之箭》最为出名。在该作品中,作者通过荒诞的描写和辛辣的... 马丁·艾米斯被称为20世纪英国后现代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以创造了一系列后现代风格作品而出名。在其作品中,马丁·艾米斯又开创了逆时光的荒诞写作风格,以《时间之箭》最为出名。在该作品中,作者通过荒诞的描写和辛辣的语言,不断向读者展现分裂、异化的主角。但同时,主角在异化和分裂中又祈求忏悔,追求回归完整的自我。在作品最后,当《时间之箭》中主角由"罪恶"的老年回归"纯净"的母体,也再次传达了马丁·艾米斯对人性整体的追求和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时间箭》 主体性关怀 异化 分裂
下载PDF
后现代寓言:马丁·艾米斯的《时间之箭》 被引量:13
11
作者 白爱宏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4-140,共7页
马丁·艾米斯的长篇小说《时间之箭》利用启蒙运动以来的主导时间观念———时间的线性、矢量性和不可逆性 ,将时间的流程倒置过来 ,使时间的不可逆性成为可逆性 ,通过戏仿诞生、堕落和拯救的人生模式 ,构成了对启蒙运动以来线性进... 马丁·艾米斯的长篇小说《时间之箭》利用启蒙运动以来的主导时间观念———时间的线性、矢量性和不可逆性 ,将时间的流程倒置过来 ,使时间的不可逆性成为可逆性 ,通过戏仿诞生、堕落和拯救的人生模式 ,构成了对启蒙运动以来线性进步的历史观的质疑 ;而主人公分成为两部分———“魂灵”与“身体” ,互不了解与互不统属 ,这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拉康的分裂的主体观 ;主人公人生轨迹的倒置又瓦解了现代性的根本价值“自由”观念 ;所有这些使整部作品构成了一部质疑现代性的后现代寓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艾米斯 《时间箭》 长篇小说 英国 文学评论 启蒙运动 时间观念
原文传递
《时间之箭》中的心理复影策略及其伦理意义
12
作者 王卉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57,共8页
本文从创伤角度研究艾米斯小说《时间之箭》的伦理意义。研究发现,作者在该部作品中以心理复影的叙述策略体现出大屠杀中施暴者的创伤经历,故事的叙述者作为主人公的复影而存在;这种复影关系同时也体现为主体内部自我与他者的伦理关系,... 本文从创伤角度研究艾米斯小说《时间之箭》的伦理意义。研究发现,作者在该部作品中以心理复影的叙述策略体现出大屠杀中施暴者的创伤经历,故事的叙述者作为主人公的复影而存在;这种复影关系同时也体现为主体内部自我与他者的伦理关系,主人公因为拒绝与他者发生移情而处在人格分裂的境地;其人格的分裂则象征着纳粹分子将犹太人视为他者,对其进行清洗和屠杀。因此,《时间之箭》中的复影现象是具有伦理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艾米斯 《时间箭》 复影 伦理
原文传递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在现代科学基础上走向融合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毓云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12,共10页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在现代科学基础上走向融合●冯毓云20世纪是科学腾飞的时代,辉煌的时代。在短短的100年的时间,“科学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得到了发展,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科学视野已大到简直是异想天开的地步。在微观...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在现代科学基础上走向融合●冯毓云20世纪是科学腾飞的时代,辉煌的时代。在短短的100年的时间,“科学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得到了发展,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科学视野已大到简直是异想天开的地步。在微观范围内,基本粒子物理学所研究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 普里戈金 文艺学 耗散结构理论 现代科学 文学艺术 《时间箭》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自然科
下载PDF
《洛书》数字空间观照下的奇点和宇宙创生问题
14
作者 王介南 《周易研究》 1997年第2期84-97,共14页
《洛书》数字空间观照下的奇点和宇宙创生问题王介南在热大爆炸宇宙论中有一个奇点概念。理论认为奇点区域高密、高温、曲率无限大。它占据着一个体积为零的数学点。西方理论界一般认为:奇点是时空流形的尽头,是死胡同,所以奇点时刻... 《洛书》数字空间观照下的奇点和宇宙创生问题王介南在热大爆炸宇宙论中有一个奇点概念。理论认为奇点区域高密、高温、曲率无限大。它占据着一个体积为零的数学点。西方理论界一般认为:奇点是时空流形的尽头,是死胡同,所以奇点时刻的宇宙发生爆炸。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书》 宇宙创生 奇点 空间观 引力坍缩 数量结构 量子化 《时间箭》 宇宙膨胀 阴阳太极图
下载PDF
舒适与疼痛——赵丽宏诗集《疼痛》中关于“疼”和“痛”的隐喻
15
作者 西门杏庵 《南腔北调》 2017年第3期18-29,共12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里,疼和痛,意思是不一样的。痛风,不是疼风。痛风的原因就是阴寒的东西入里了,痛风患者严重时,到最后它会结晶的,比如尿酸高之类。“疼”是浅表的,有灼烧感的,开放的,刺激的,升发的,急性发作的。“疼”是那种阳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里,疼和痛,意思是不一样的。痛风,不是疼风。痛风的原因就是阴寒的东西入里了,痛风患者严重时,到最后它会结晶的,比如尿酸高之类。“疼”是浅表的,有灼烧感的,开放的,刺激的,升发的,急性发作的。“疼”是那种阳性的感觉。比方说,孟称舜《桃花人面》里面有这样的句子,“满庭花落地,则有谁疼?”这个“疼”是形容词,疼爱的意思。换个表达,“让人痛心”,那就是失望了。而“痛”字,是有东西积在那里,不通畅了。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实邪阻滞,经脉不畅,气血不通,就属于“不通则痛”;正气不足,脏腑经脉失养,就属于“不荣则痛”。“痛”是那种阴性的感觉。这种“痛”又分为酸痛、胀痛、重痛、虚痛、窜痛、寒痛、跳痛、刺痛、坚痛、绞痛等。赵丽宏的诗集《疼痛》中,很多诗跟人的身体有关,比如《x光片》《灵魂出窍》《时间之箭》《移植》等等,其中写到“舌头”、“脊椎”之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赵丽宏 诗集 隐喻 舒适 中国传统文化 《桃花人面》 《时间箭》
下载PDF
走出误区
16
作者 雷鸥 《飞碟探索》 1997年第4期34-36,共3页
走出误区雷鸥对于自然科学和哲学来说,它们所面对的最大和最后的挑战也许就是时间和空间的自然本性问题。现代物理学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即使在最新潮的量子力学、热力学和混沌理论体系里,时空的本性实质上也仍然没有... 走出误区雷鸥对于自然科学和哲学来说,它们所面对的最大和最后的挑战也许就是时间和空间的自然本性问题。现代物理学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即使在最新潮的量子力学、热力学和混沌理论体系里,时空的本性实质上也仍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时间究竟是什么?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 现代物理学 强引力 狭义相对论 《时间箭》 运动速度 人类文明 客观存在 时间概念
下载PDF
夏立君:与古人“对酒当歌”
17
作者 吴永强 《齐鲁周刊》 2018年第37期46-48,共3页
近日,夏立君散文集《时间的压力》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夏立君,1960年代生于山东沂南,现为日照作协主席。曾任中学语文教师十余年,后供职媒体。出版文集《心中的风景》《时间之箭》等。《时间的压力》在《钟山》发表后,陆续获钟山文学... 近日,夏立君散文集《时间的压力》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夏立君,1960年代生于山东沂南,现为日照作协主席。曾任中学语文教师十余年,后供职媒体。出版文集《心中的风景》《时间之箭》等。《时间的压力》在《钟山》发表后,陆续获钟山文学奖、林语堂散文奖等,并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受到广泛赞誉。该书从先秦伟大诗人屈原开始,至明末少年英雄夏完淳,解读九位有代表性的古代文人,重现他们身上人性的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箭》 译林出版社 古人 中学语文教师 《钟山》 散文集 60年代 古代文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