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天》与新时期山东儿童文学经典化
1
作者 毕文君 韩锋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3-49,共7页
新时期以来山东儿童文学创作逐渐进入经典生成的动态过程中,文学期刊在这期间充当了经典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明天》作为这一经典化生成与传播过程中的文学媒介,融合了其依托的明天出版社所聚集的优质文学资源,在栏目设置与作品把关上... 新时期以来山东儿童文学创作逐渐进入经典生成的动态过程中,文学期刊在这期间充当了经典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明天》作为这一经典化生成与传播过程中的文学媒介,融合了其依托的明天出版社所聚集的优质文学资源,在栏目设置与作品把关上方面注重凸显文学性要素。《明天》在“同期评论”板块的打造和新开辟栏目上的精准定位,为新时期山东儿童文学的在地性表达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办刊经验,这是《明天》以读者、文学批评、创作环境等多重因素为基础进行综合考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天》 儿童文学 经典化 新时期
下载PDF
从《明天》看鲁迅的民间理性书写
2
作者 周凌颖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论丛》 2023年第2期63-67,共5页
民间理性是乡土作家对于民间生存空间和民间文化的一种自我表达,它体现在作品的民俗民间生活场景的展现、作品的艺术表现对民间艺术形式的借鉴与融合,以及作者具有民间立场的独特情感表达三个层面上。鲁迅的作品《明天》体现了其关于民... 民间理性是乡土作家对于民间生存空间和民间文化的一种自我表达,它体现在作品的民俗民间生活场景的展现、作品的艺术表现对民间艺术形式的借鉴与融合,以及作者具有民间立场的独特情感表达三个层面上。鲁迅的作品《明天》体现了其关于民间理性的阐释,他通过描写鲁镇为中心的民间生存空间,塑造了个性鲜明的民间人物形象,采用了内涵丰富的民间语言模式,发掘出了民间文化中落后的一面,表达了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民间启蒙理性,体现了有温度的人文主义关怀,形成了鲁迅对于民间书写的独特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天》 鲁迅 民间理性
下载PDF
围绕鲁迅《明天》的一场心理批评论战——兼论施蛰存心理分析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勇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44,共7页
关键词 鲁迅 《明天》 心理批评论 施蛰存 心理分析 理论价值 小说 性欲 精神分析
下载PDF
周氏兄弟的翻译与创作之结合:以鲁迅《明天》与梭罗古勃《蜡烛》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彭明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20,共17页
一、周氏兄弟早年的文学翻译与创作 如《呐喊》自序所述,鲁迅在日本仙台医专求学时受了幻灯片事件的刺激而决定“弃医从文”,他返回东京后和刚到日本的二弟周作人展开“善于改变精神”的文艺运动。①1906年至1909年在东京留学时期是鲁... 一、周氏兄弟早年的文学翻译与创作 如《呐喊》自序所述,鲁迅在日本仙台医专求学时受了幻灯片事件的刺激而决定“弃医从文”,他返回东京后和刚到日本的二弟周作人展开“善于改变精神”的文艺运动。①1906年至1909年在东京留学时期是鲁迅和周作人兄弟投身现代文学事业的开端,当时他们着重的并非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蜡烛》 《明天》 鲁迅 创作 兄弟 梭罗 《呐喊》
下载PDF
施蛰存评论鲁迅小说《明天》一事的文献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克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0-67,共8页
施蛰存的《鲁迅的(明天)》一文于1940年6月发表于《国文月刊》的创刊号,引起了一些论争和反响,次年7月施蛰存又写就《关于(明天)》一文予以回应。关于施蛰存的各种选本罕见收录两文,施蛰存晚年倒是对此事多有提及,除信函、谈话... 施蛰存的《鲁迅的(明天)》一文于1940年6月发表于《国文月刊》的创刊号,引起了一些论争和反响,次年7月施蛰存又写就《关于(明天)》一文予以回应。关于施蛰存的各种选本罕见收录两文,施蛰存晚年倒是对此事多有提及,除信函、谈话外,与此有关或专门的撰文就有四次,还谋求将旧文重新发表。不乏研究者已注意到此事。不过对于此事的全面文献钩沉尚付阙如,已发现的文献的蔸集、校勘等工作亦未臻完美,一些细节也有待细致考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施蛰存 文献 《明天》 评论 《国文月刊》 1940年 创刊号
下载PDF
从《明天》和《祝福》中“寡妇”形象的塑造看鲁迅独特的创作心态 被引量:2
6
作者 薛以伟 《彭城职业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82-86,共5页
单四嫂子和祥林嫂是鲁迅在《明天》和《祝福》中塑造的两个寡妇形象,但是对这两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鲁迅一改批判愚弱国民“劣根性”的锋芒,而对她们倾注了“哀其不幸”的同情与怜悯。本文试图结合鲁迅的“节烈观”,分析... 单四嫂子和祥林嫂是鲁迅在《明天》和《祝福》中塑造的两个寡妇形象,但是对这两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鲁迅一改批判愚弱国民“劣根性”的锋芒,而对她们倾注了“哀其不幸”的同情与怜悯。本文试图结合鲁迅的“节烈观”,分析其笔下塑造的寡妇形象,并联系鲁迅本人的身世,探析“寡母抚孤”与鲁迅创作这一题材的心理关系,认为“寡母抚孤”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心理销毁了鲁迅的批判锋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天》 《祝福》 小说评论 寡妇形象 鲁迅 创作心态
下载PDF
明天的希望在哪里?——鲁迅名作《明天》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余新明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期73-74,共2页
鲁迅的名作《明天》不是一出简单的母亲失去儿子的悲剧,而是一个深刻的启蒙悲剧:一位母亲,因自己的愚昧、迷信、对科学的无知以及缺乏反思能力,在无意之中也参加了"吃掉"儿子的"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这是这篇小... 鲁迅的名作《明天》不是一出简单的母亲失去儿子的悲剧,而是一个深刻的启蒙悲剧:一位母亲,因自己的愚昧、迷信、对科学的无知以及缺乏反思能力,在无意之中也参加了"吃掉"儿子的"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这是这篇小说远超同类题材作品的地方。鲁迅借此告诉我们,只有像单四嫂子这样的普通民众觉醒起来,我们的民族才会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天》 启蒙 悲剧 希望
下载PDF
悲哀的推移——从《明天》、《祝福》谈鲁迅小说叙事的特点 被引量:2
8
作者 彭明伟 《孝感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30-38,共9页
鲁迅小说之所以感人,主要由于作者掌握"悲哀的推移"的原则,透过巧妙的组织布局,将小人物一生的悲欢集中浓缩于某个事件或某个象征之中,不仅让读者为之动容,更产生深刻的批判力量。细读《明天》和《祝福》这两篇小说可见,鲁迅... 鲁迅小说之所以感人,主要由于作者掌握"悲哀的推移"的原则,透过巧妙的组织布局,将小人物一生的悲欢集中浓缩于某个事件或某个象征之中,不仅让读者为之动容,更产生深刻的批判力量。细读《明天》和《祝福》这两篇小说可见,鲁迅始终聚焦在小人物莫大的悲哀上,从容而曲折地叙述人物内心在希望与幻灭之间不断起伏交错,悲哀之感推移变化终至于绝望。另外,从《明天》到《祝福》,亦可看出鲁迅小说创作由简趋繁的发展变化,鲁迅在《祝福》中将知识分子与小人物的题材综合组织起来,既刻画小人物的悲哀,也传达知识分子的困惑与无力感,更为全面而复杂地展现社会文化的困境。这变化显示了鲁迅小说从《吶喊》到《彷徨》的转变,呈现出鲁迅思想焦点转移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小说叙事 悲哀 《明天》 《祝福》
下载PDF
“古风”与《明天》——由抗战时期一次争议说起
9
作者 杨姿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0-105,共6页
以抗战时期关于《明天》一文引发的争议为切入点,重新思考鲁迅小说《明天》之于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一方面揭示争议双方看似对立,实则一致的文化环境制约性问题,另一方面指出抗战时期接受新文化运动遗产的条件和限制。启蒙视野里的《明... 以抗战时期关于《明天》一文引发的争议为切入点,重新思考鲁迅小说《明天》之于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一方面揭示争议双方看似对立,实则一致的文化环境制约性问题,另一方面指出抗战时期接受新文化运动遗产的条件和限制。启蒙视野里的《明天》呈现出启蒙者对乡民麻木的激烈抨击,而通过争议的反思,发现小说中对古风-信-明天三位一体的建构,却饱含一种特有的温情,显示出作者对乡村自治的潜意识关注。无论是治病环节,还是丧事场合,内部的"信"与"毁灭"的张力伴随始终,这是鲁迅在启蒙运动中的无意识书写,也暗示了革命的新的可能,其本质上是对个性思想层面与社会结构层面联系的把握,这既是对思想革命的补充,也是连接社会革命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明天》 明天 施蛰存 古风
下载PDF
于黑暗世界透出一抹亮色——从鲁迅的小说《明天》到李时建的戏剧《小夜曲》
10
作者 胡斌 张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98-102,共5页
李时建以《明天》为蓝本的剧作《小夜曲》鲜为人知,是被学界长期忽视了的鲁迅小说改编本。作为“黑暗中的独行者”,鲁迅创作《明天》意在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吃人本质。“喜剧圣手”李时建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借助保留人物些许人性,... 李时建以《明天》为蓝本的剧作《小夜曲》鲜为人知,是被学界长期忽视了的鲁迅小说改编本。作为“黑暗中的独行者”,鲁迅创作《明天》意在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吃人本质。“喜剧圣手”李时建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借助保留人物些许人性,设置单四嫂子与宝儿相见的白日梦,增添舞台喜剧效果等艺术手法,为原本的黑暗世界涂抹了一丝亮色。这样的“柔化”处理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原著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力度,因而作品的意蕴也不及原著深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明天》 李时建 《小夜曲》 戏剧改编
下载PDF
邻里伦理与“自然之道”的隐喻——也论鲁迅的《明天》 被引量:1
11
作者 龙永干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2,共8页
《明天》不仅形式极为精致,意蕴也很是丰厚。它通过单四嫂子失子之痛的叙写,揭露了邻里伦理的虚伪和残忍,并在“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的体验中,深化了国民性批判的内涵。同时,作品通过对单四嫂子“明天”的念想和“粗笨”的反讽,给作者... 《明天》不仅形式极为精致,意蕴也很是丰厚。它通过单四嫂子失子之痛的叙写,揭露了邻里伦理的虚伪和残忍,并在“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的体验中,深化了国民性批判的内涵。同时,作品通过对单四嫂子“明天”的念想和“粗笨”的反讽,给作者和读者以喻示——“生”“死”无涉的国民,只会在“自然之道”中沦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明天》 邻里伦理 “自然之道”
下载PDF
孤独、死亡与希望——再读鲁迅小说《明天》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人梦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1期88-89,共2页
《明天》讲述了单四嫂子痛失爱子的经历。作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叙述,并不时采取反讽的手法,接近尾声时"我"作为叙述者的突然介入使作者的情感与单四嫂子的情感合而为一,看似是单四嫂子接受宝儿之死后的寂寞,也是作者所... 《明天》讲述了单四嫂子痛失爱子的经历。作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叙述,并不时采取反讽的手法,接近尾声时"我"作为叙述者的突然介入使作者的情感与单四嫂子的情感合而为一,看似是单四嫂子接受宝儿之死后的寂寞,也是作者所体验的孤独。导致宝儿之死的国民劣根性在文中通过形形色色的人物表现出来,只有消除了国民的麻木和冷漠,革命者和劳苦大众才会有明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天》 鲁迅 孤独 死亡
下载PDF
鲁迅《明天》的精神分析学解读——与施蛰存先生对话 被引量:1
13
作者 管冠生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7-13,共7页
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施蛰存《鲁迅的〈明天〉》既不全面又不深入。整篇小说的叙事场景与情节应置于相互关联的语义网络之中。单四嫂子把利比多努力倾注到宝儿身上,极力用"宝儿"压抑"阿五"的出现,用母子爱压抑异性... 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施蛰存《鲁迅的〈明天〉》既不全面又不深入。整篇小说的叙事场景与情节应置于相互关联的语义网络之中。单四嫂子把利比多努力倾注到宝儿身上,极力用"宝儿"压抑"阿五"的出现,用母子爱压抑异性爱,以应和王九妈等人构成的"他们"以及鲁镇上的"古风"。异性爱以母子爱的面目得到合法的替代与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明天》 单四嫂子 施蛰存
下载PDF
唱给自己的安魂曲——鲁迅小说《明天》的再诠释 被引量:1
14
作者 甘智钢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10,共10页
《明天》是鲁迅小说中较为特殊的一篇 ,它是鲁迅为自己创作的一部小说 ,隐藏着更深的发泄、自慰和自我解脱的心理动机 ,形象地演绎了早期鲁迅解开死亡之结的精神历程 ,因此《明天》这部小说对研究鲁迅思想和艺术有重大的价值。
关键词 《明天》 心理障碍 死亡意识 解脱 未来的可能性
下载PDF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明天》中的生命伦理书写
15
作者 王延博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42-46,60,共6页
在小说《明天》中,格雷厄姆·斯威夫特以生命的孕育和延续为观察主线,在战后生物科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从“避孕药”“人工授精术”和“基因工程”等入手表达了对当代英国社会生命伦理的关切。首先,作品中口服避孕药的流行解构了传... 在小说《明天》中,格雷厄姆·斯威夫特以生命的孕育和延续为观察主线,在战后生物科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从“避孕药”“人工授精术”和“基因工程”等入手表达了对当代英国社会生命伦理的关切。首先,作品中口服避孕药的流行解构了传统婚恋观,流露出“道德家庭”让位于个人主义伦理的隐忧,并通过对激进女权主义的驳斥,揭示了人类孕育生命的恒久愿望。在此基础上,小说进一步探讨了人工授精术满足人们生育需求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伦理困境,暗示了依靠亲情联结跨越血缘壁垒的救赎路径。最后,作家的思考不断纵深,检视了科学功利主义实践对生命价值的漠视和现代人对自然好奇心的失落,警示了基因工程对人类存续的潜在威胁,强调了关注生命内在超越性与创造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 《明天》 生命伦理
下载PDF
从《明天》和《祝福》看鲁迅创作思想的演变
16
作者 夏明菊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1998年第Z1期59-62,共4页
《明天》和《祝福》是鲁迅小说中反映旧时代妇女悲剧命运的两个短篇。两篇创作的具体时间前后相隔仅四年。这短短四年时间,不仅是鲁迅极具思想苦闷、矛盾、彷徨的时期,也是鲁迅作为先觉者思想不断发展演变的重要阶段。 当民主与科学的... 《明天》和《祝福》是鲁迅小说中反映旧时代妇女悲剧命运的两个短篇。两篇创作的具体时间前后相隔仅四年。这短短四年时间,不仅是鲁迅极具思想苦闷、矛盾、彷徨的时期,也是鲁迅作为先觉者思想不断发展演变的重要阶段。 当民主与科学的改革浪潮荡涤中华大地之时,鲁迅作为勇敢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站在了时代的最前列。在新思想的感召下,他“听将令”,为革命的前驱“呐喊”助威,并以笔为“刀枪”,写就了“遵命文学”《呐喊》集。作为启蒙革命者的大手笔,《呐喊》集中于对封建思想势力的批判,侧重于对封建礼教吃人罪恶的揭露和对“国民性”问题的关注,并着重描写了被压迫者,特别是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农民的悲惨生活和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天》 《祝福》 祥林嫂 鲁迅小说 鲁迅创作 封建礼教 《呐喊》 悲剧命运 劳动妇女 启蒙
下载PDF
话剧《明天》的古典主义戏剧精神——专访导演任鸣
17
作者 何桑 《当代戏剧》 2012年第6期18-20,共3页
2012年10月18日晚,话剧《明天》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上演。该剧由著名编剧霍秉全、国家一级导演任鸣、著名音乐家赵季平联袂推出,影视明星周一围和孙茜担纲男女主角。该剧的主题意在唤醒你我心中的良知或曰“正能量”。该剧原名《... 2012年10月18日晚,话剧《明天》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上演。该剧由著名编剧霍秉全、国家一级导演任鸣、著名音乐家赵季平联袂推出,影视明星周一围和孙茜担纲男女主角。该剧的主题意在唤醒你我心中的良知或曰“正能量”。该剧原名《又一个黎明》,2002年由陕西省人民艺术剧院搬上舞台,本刊曾刊发相关评论及剧本。十年后,这部作品被再度推出。本刊特刊发对本版导演任鸣、编剧霍秉全,男主角周一围的专访,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天》 导演 戏剧精神 古典主义 专访 话剧 《又一个黎明》 国际会议中心
下载PDF
话剧《明天》在国家大剧院激情上演
18
作者 本刊记者 《当代戏剧》 2013年第3期48-48,共1页
由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曲江文化产业集团主办,曲江演出集团出品的大型原创话剧《明天》,于2013年4月18日至21日在国家大剧院连续演出四场,中央文明办、中宣部文艺局等相关单位领导及国内知名学者和评论家观看了演出。同时,在京召... 由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曲江文化产业集团主办,曲江演出集团出品的大型原创话剧《明天》,于2013年4月18日至21日在国家大剧院连续演出四场,中央文明办、中宣部文艺局等相关单位领导及国内知名学者和评论家观看了演出。同时,在京召开的座谈会上,该剧也得到了戏剧界专家学者的盛赞。话剧《明天》是陕西话剧首次登上国家大剧院,由陕西剧作家霍秉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以“三一律”结构全剧。故事围绕两个英雄人物在历史过失与现实荣誉交汇点展开关于诚信的讨论,热情颂扬了人性的真、善、关,激发了源源不断的社会正能量。据悉,该剧已在全国开始巡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大剧院 《明天》 话剧 文化产业集团 激情 中央文明办 “三一律” 知名学者
下载PDF
基于历史现场、文本细读对鲁迅《明天》的再解读
19
作者 赵蕾 《保定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62-68,共7页
依据回归现场、理解作者创作意图的原则对小说《明天》再解读:小说是鲁迅应罗家伦约稿为《新潮》杂志的“妇女解放”专题所作,其创作动机和主题意向与五四运动后新的妇女解放热潮紧密相关;文本以单四嫂子为叙事线索,揭示出旧中国妇女问... 依据回归现场、理解作者创作意图的原则对小说《明天》再解读:小说是鲁迅应罗家伦约稿为《新潮》杂志的“妇女解放”专题所作,其创作动机和主题意向与五四运动后新的妇女解放热潮紧密相关;文本以单四嫂子为叙事线索,揭示出旧中国妇女问题背后封建礼教与蒙昧国民性的大罗网;作者借助叙事冲突、叙事镜像和叙事隐喻制造叙述张力,建构其关于内外世界差异的意义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明天》 妇女解放 叙事策略
下载PDF
《明天》对人工辅助生殖的生命伦理思考
20
作者 吴轶群 《新乡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28-32,共5页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为很多不育家庭带来拥有孩子的希望,但同时也引发了生命伦理方面的各种问题。《明天》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第八部长篇小说,小说以一个家庭的故事为依托,表现了应用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生育的家庭...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为很多不育家庭带来拥有孩子的希望,但同时也引发了生命伦理方面的各种问题。《明天》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第八部长篇小说,小说以一个家庭的故事为依托,表现了应用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生育的家庭能够达到的理想伦理关系。小说认为,生育权是人的基本权利,人可以凭个人意志做出如何生育的自由选择;父亲身份中血缘固然有其天然的因素,但对孩子的无私的爱才是父亲身份确立的根本标准;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下生育的孩子具有完全了解个人信息的知情权,社会、法律和父母都要努力保障他们知情权的实现,而这一切的实现有赖于家里每一个人的彼此相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天》 人工辅助生殖 生命伦理 权利 身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