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礼平小说《晚霞消失的时候》的主要人物形象探析
1
作者 范振华 陈验 《文存阅刊》 2023年第11期28-30,共3页
本文通过对礼平小说《晚霞消失的时候》主要人物形象进行探析,深入探讨了礼平笔下独特的人物塑造方法和思想内涵——通过对小说中不同人物性格、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的刻画,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时代变迁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 本文通过对礼平小说《晚霞消失的时候》主要人物形象进行探析,深入探讨了礼平笔下独特的人物塑造方法和思想内涵——通过对小说中不同人物性格、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的刻画,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时代变迁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与挫折;同时揭示了主人公在面对人生抉择和信仰追求时的内心矛盾与挣扎,以及最终在爱的力量感召下实现精神成长与价值观的转变。礼平的小说以情感细腻、情节曲折和思想深邃为主要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霞消失的时候》 人物形象 现实意义
下载PDF
对正统的偏离:反思历史与重建个人精神维度——重评《晚霞消失的时候》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德领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7期33-42,共10页
《晚霞消失的时候》在反思历史与重建个人精神维度上体现了对正统的偏离。小说具有可贵的忏悔意识,表达了一个红卫兵对"文革"的真诚反思。小说打破了伤痕小说的成规,伤痕的主角,落在了有严重历史问题的南珊和楚轩吾两个人身... 《晚霞消失的时候》在反思历史与重建个人精神维度上体现了对正统的偏离。小说具有可贵的忏悔意识,表达了一个红卫兵对"文革"的真诚反思。小说打破了伤痕小说的成规,伤痕的主角,落在了有严重历史问题的南珊和楚轩吾两个人身上。小说通过叙述两种人生观的冲突,试图建立一种新的个人精神维度。这两种人生观,一种是李淮平所代表的一代红卫兵的人生观,一种是南珊的哲学。南珊的哲学,实质上是一种启蒙主义和新传统主义相混杂的普世价值观。小说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预言性,充满对战争、历史、宗教信仰等宏大问题的追问,它不是写给70年代末的,是写给今天、写给未来的。它所辩论的问题,不在80年代的框架内,自然和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霞消失的时候》 忏悔意识 人生观 启蒙主义 偏离
下载PDF
关于《晚霞消失的时候》 被引量:4
3
作者 乔世华 《粤海风》 2009年第3期74-76,共3页
肖敏《手抄本小说的话语空间》(《粤海风》2009年1期)一文是这样提到《晚霞消失的时候》的:"‘文革’地下手抄本小说中带有现代启蒙色彩的作品,一般艺术水准较高,如张扬的《第二次握手》、靳凡的《公开的情书》、赵振开(北岛)的《... 肖敏《手抄本小说的话语空间》(《粤海风》2009年1期)一文是这样提到《晚霞消失的时候》的:"‘文革’地下手抄本小说中带有现代启蒙色彩的作品,一般艺术水准较高,如张扬的《第二次握手》、靳凡的《公开的情书》、赵振开(北岛)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霞消失的时候》 礼平 情书 赵振 波动 小说 《十月》
原文传递
《晚霞消失的时候》出版始末 被引量:1
4
作者 礼平 《书摘》 2002年第5期82-84,共3页
一九七六年的春节,我与几个一同在北海舰队服役的战友接待两位从北京来的插队同学。我们大概有七八个人,聚集在青岛信号山基地一座德国式的老碉楼中聊天。这时已经是"文化大革命"的尾声,军队中生活单调,社会上供应匮乏。
关键词 《晚霞消失的时候》 王维玲 《十月》
原文传递
重读新时期:四个时段四篇作品 被引量:1
5
作者 贺绍俊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15,共6页
关键词 《晚霞消失的时候》 新时期文学 中国 文学研究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黄金时代》 《玉米》 长篇小说
下载PDF
“晚霞”的消失与重现:文学想象的多重标准
6
作者 刘红霞 《南方论丛》 2010年第2期46-65,共20页
礼平的小说《晚霞消失的时候》是一部在20世纪80年代初引起巨大争鸣的作品。它从酝酿到发表经历了漫长的周期,正式出版后又引来众多"负面评价",显示当时社会意识和文学评论仍然受到20世纪50-70年代文学"成规"的隐... 礼平的小说《晚霞消失的时候》是一部在20世纪80年代初引起巨大争鸣的作品。它从酝酿到发表经历了漫长的周期,正式出版后又引来众多"负面评价",显示当时社会意识和文学评论仍然受到20世纪50-70年代文学"成规"的隐形结构的影响。而该书虽然备受批评,但仍然允许其存在,及允许主流批评与作者的反批评同时存在,显示"文革"后80年代初的争鸣时期,文学评论呈现出张驰有致的文学秩序。新世纪后,该书受到重评而第一次被写进文学史,并再次引起众多讨论。《晚霞消失的时候》的遭遇体现了文学想象中的多重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霞消失的时候》 文学想象 文学评论 文学批评
原文传递
“80后”写作与“中国梦”(下)——“我们时代的文学想像与文学生产”之一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庆祥 金理 黄平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8-112,共5页
杨庆祥:韩寒是文学的,同时又是新闻的,韩寒是独立的,但同时又是合谋的,或许正是这种多重的身份,使得他能够获得一致的认可。中国某教授就曾经夸大其词地说:全中国的教授加在一起,影响也大不过韩寒。在《上海文化》2010年的一篇文章中,... 杨庆祥:韩寒是文学的,同时又是新闻的,韩寒是独立的,但同时又是合谋的,或许正是这种多重的身份,使得他能够获得一致的认可。中国某教授就曾经夸大其词地说:全中国的教授加在一起,影响也大不过韩寒。在《上海文化》2010年的一篇文章中,韩寒被认为是鲁迅的接班人。徐贲在《美国人看不懂韩寒》中也认为:"在韩寒博客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生产 《晚霞消失的时候》
原文传递
《公开的情书》校园油印本考释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逸凡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5,共9页
当代文学史中的“三部手抄本中篇”,即北岛的《波动》、礼平的《晚霞消失的时候》与靳凡的《公开的情书》,经由洪子诚、乔世华、艾翔、李建立等学者的持续研究,面目已逐渐廓清。现在比较能确定的是,《晚霞消失的时候》与《波动》均难算... 当代文学史中的“三部手抄本中篇”,即北岛的《波动》、礼平的《晚霞消失的时候》与靳凡的《公开的情书》,经由洪子诚、乔世华、艾翔、李建立等学者的持续研究,面目已逐渐廓清。现在比较能确定的是,《晚霞消失的时候》与《波动》均难算作“手抄本”,“所谓‘三部手抄本中篇’已去其二,这个说法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史 《晚霞消失的时候》 洪子诚 手抄本 北岛 油印本 情书 中篇
原文传递
我与晚年周扬师(续)——20世纪80年代一桩文坛公案的前前后后
9
作者 顾骧 《南方文坛》 2002年第1期67-69,共3页
关键词 周扬 文章 文艺批评 现实主义 《文艺报》 作家 《上海文学》 夏衍 王若水 政治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现代派 《晚霞消失的时候》 为人民服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