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洱茶文化赏析》通识课“三合一”教改实践与反思 被引量:1
1
作者 陆云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4年第9期83-87,共5页
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背景下,近两年来,大理学院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普洱茶文化赏析》通识选修课,积极适应教育发展改革新形势;将课堂教学、实训、大学生创业指导"三合一",创新教改模式,不仅使学生学到通识教育知... 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背景下,近两年来,大理学院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普洱茶文化赏析》通识选修课,积极适应教育发展改革新形势;将课堂教学、实训、大学生创业指导"三合一",创新教改模式,不仅使学生学到通识教育知识,还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实训能力,在教改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文化赏析》通识课 “三合一”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在中日跨文化比较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探索——以通识课“日本社会与文化”为例
2
作者 梁燕碧 《时代人物》 2024年第5期166-169,共4页
以日本社会与文化通识课程为例,阐释了高校文化类通识教育在“新文科”所提出的学科交叉融合要求下如何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较全面地整合了课程总体以及对应各内容模块的思政育人目标,并据此设计教学环节中的课程思政融入路径,落实思... 以日本社会与文化通识课程为例,阐释了高校文化类通识教育在“新文科”所提出的学科交叉融合要求下如何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较全面地整合了课程总体以及对应各内容模块的思政育人目标,并据此设计教学环节中的课程思政融入路径,落实思政教育效果。以“从婚后姓氏制度看中日家庭观的异同”一课为案例,探索了有效的思政元素融入方式,引导学生用积极参与、自主探究的态度进行中日跨文化对比,同时提高区域国别;意识、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思政 日本社会与文化 教学实践 区域国别意 文化比较
下载PDF
高校茶道通识课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构建——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瑕 谢凤英 +2 位作者 孙立娜 穆莹 崔立雪 《中国食品》 2024年第6期50-52,共3页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鉴于中国茶道文化蕴含的价值取向和内在精神属性对于当代大...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鉴于中国茶道文化蕴含的价值取向和内在精神属性对于当代大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作用,众多高校开设了中国茶道文化课程,并将其作为文化素质类通识选修课程。茶道通识课第二课堂将价值塑造和能力提升蕴含在各项茶道文化活动中,成为课程第一课堂育人功能的重要补充,具备对学生开展思想价值引领的重要现实意义,也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堂育人 价值引领 教学全过程 校园文化活动 第二堂建设 能力提升
下载PDF
写作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以湖南大学主题写作课“广告文化”为例
4
作者 胡朝雯 《写作》 2024年第2期100-106,共7页
在写作训练中,读者意识的培养是突破写作瓶颈的关键之一。问题意识不强、论证缺乏逻辑、文章前后不一致等常见的问题都可能与读者意识的缺失有关。通识写作课程将读者意识的培养渗透到写作训练的不同环节,在确定选题阶段设置自我评价表... 在写作训练中,读者意识的培养是突破写作瓶颈的关键之一。问题意识不强、论证缺乏逻辑、文章前后不一致等常见的问题都可能与读者意识的缺失有关。通识写作课程将读者意识的培养渗透到写作训练的不同环节,在确定选题阶段设置自我评价表,针对文章预设的读者进行提问,帮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分析论证阶段设置辩论环节,从读者角度探究问题、调整论述,使论述有的放矢。在初稿完成阶段,展示与互评让学生身兼作者与读者双重身份,全方位检验读者意识,为修改文章提供标准。学生经历作者与读者身份的几次互换,通过突破作者身份局限来促进读者意识的培养。读者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优化写作,还有着改进研究思路、丰富研究方法、启迪研究价值取向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 读者意 广告文化
下载PDF
高校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建设意义与实施策略
5
作者 徐晶 陈英立 《大庆社会科学》 2023年第3期143-146,共4页
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任重道远,肩负培养国家合格建设者的重任,应充分结合高校课程体系建设需要,重视高校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建设,这对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感,帮助大学生系统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校中... 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任重道远,肩负培养国家合格建设者的重任,应充分结合高校课程体系建设需要,重视高校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建设,这对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感,帮助大学生系统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校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建设过程中,应根据目前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通识课的课型发展具体要求,以文化自信与“课程思政”为理念完善课程建设,打造体系化课程,融入地方文化与学校特色,拓宽与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与途径,依据课程需要构建师资队伍,深入思考高校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建设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中国传统文化 程建设
下载PDF
大众需求的耦合:《敦煌艺术通识课》书评
6
作者 万梅子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3期91-93,共3页
清华大学教授杨琪著《敦煌艺术通识课》一书,一经发行为艺术、历史乃至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打开了一扇通向华夏文明千年艺术的窗口。这本书不仅是有对敦煌艺术的解读,更是一次对华夏文明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深刻反思。值得一提的是,看完这本... 清华大学教授杨琪著《敦煌艺术通识课》一书,一经发行为艺术、历史乃至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打开了一扇通向华夏文明千年艺术的窗口。这本书不仅是有对敦煌艺术的解读,更是一次对华夏文明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深刻反思。值得一提的是,看完这本书的体验是从“美的艺术”这一角度入手,引领读者重新审视和理解艺术关系到关注文化身份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物”作为审美存在的路径逐渐显现,为我们揭示了艺术的深层联系。这种对历史艺术本质和审美价值的深入探讨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提升读者的审美素养,是潜移默化地陶养人的精神心灵,真善美本然性之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艺术 中国美学 审美文化 大众 激活图像
下载PDF
江西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通识课教育研究
7
作者 柳娜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年第11期37-40,共4页
江西有着丰富的红色音乐文化资源,也有诸多学者对江西红色音乐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融入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举措,但时代不断发展,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也应持续更新。要想让江西红色音乐文化有效渗透到高校音乐通识课教育中,就... 江西有着丰富的红色音乐文化资源,也有诸多学者对江西红色音乐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融入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举措,但时代不断发展,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也应持续更新。要想让江西红色音乐文化有效渗透到高校音乐通识课教育中,就必须要对创新更加重视。本文对江西红色音乐文化、音乐通识课教育进行了相关阐述,并针对江西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通识课教育的有效方法进行了简单探讨,希望能以此为江西红色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通识课教育的有效融合,增加高校音乐教学水平的同时促进江西红色音乐文化良好发展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红色音乐文化 融入 高校 音乐教育
下载PDF
河海文化特色的音乐通识课体验式教学探索——以营口职业技术学院音乐通识课教学改革为例
8
作者 徐华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79-81,共3页
近年来,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音乐通识课教学,是我国高等学校艺术通识课教学探索的一个新导向。立足于音乐通识课教学实际,打开教学思路,拓宽教学内容,在音乐通识课中加入具有辽宁省河海特色的传统音乐形式,挖掘河海文化特色中的音乐艺术... 近年来,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音乐通识课教学,是我国高等学校艺术通识课教学探索的一个新导向。立足于音乐通识课教学实际,打开教学思路,拓宽教学内容,在音乐通识课中加入具有辽宁省河海特色的传统音乐形式,挖掘河海文化特色中的音乐艺术内涵,创建并开展体验式教学探索,展现河海特色音乐文化中的时代精神。在这种体验式课堂教学活动中,赋予学生专业知识以外的认知方式,树立河海特色文化自信,培养学生传承河海文化的使命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与综合素养。这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也是现代高等教育努力推行音乐通识课教育的目的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海文化 音乐 体验式教学
下载PDF
中原地区特色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建设思考
9
作者 张海燕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0-92,共3页
中原地区特色传统文化具有科学性、进步性和超越性的特征,设置中原地区特色传统文化通识课程是中原地区大学发挥其人才培养功能的必然选择.通识课程建设目前仍处于实践阶段,教学效果有待提高,中原地区特色传统文化通识课教学需要充分利... 中原地区特色传统文化具有科学性、进步性和超越性的特征,设置中原地区特色传统文化通识课程是中原地区大学发挥其人才培养功能的必然选择.通识课程建设目前仍处于实践阶段,教学效果有待提高,中原地区特色传统文化通识课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地域特色设置课程,选择最能够贴合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载体教学,“专”“博”统一,保证课程实施效果,培养特色人才,扩大中原文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特色传统文化
下载PDF
文化自信发展背景下大学音乐通识课程创新路径
10
作者 陈艳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4期35-38,共4页
音乐通识课程的设置既顺应了美育与德育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及美学素养的提升。大学通识课程的设置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音乐通识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与美学素养的提升。然而,当下大学... 音乐通识课程的设置既顺应了美育与德育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及美学素养的提升。大学通识课程的设置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音乐通识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与美学素养的提升。然而,当下大学音乐通识课程发展存在困境,学生无法真正融入到课堂之中,其设置往往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应该深入思考文化自信发展背景之下,大学音乐通识课程进行创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大学音乐 创新路径
下载PDF
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下人文类通识课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创新策略
11
作者 乌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3年第8期21-24,共4页
文章主要围绕在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下人文类通识课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创新策略展开分析。首先,内容创新鼓励引入多元文化元素和全球视野,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和探讨各种问题。其次,教学方法创新倡导活动化教学,如情景模拟、角... 文章主要围绕在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下人文类通识课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创新策略展开分析。首先,内容创新鼓励引入多元文化元素和全球视野,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和探讨各种问题。其次,教学方法创新倡导活动化教学,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跨文化交流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最后,评估方式创新实施多元化评估,除了传统的笔试和报告之外,也考虑学生的参与度、思维深度和创新能力,旨在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帮助他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应对未来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程思政建设 人文类 文化能力 创新策略
下载PDF
基于“通专融合”的通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中国茶文化与茶科学漫谈”课程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金花 谢玉蕾 +2 位作者 胡卫平 刘绣华 赵东保 《大学教育》 2020年第10期147-150,共4页
论文从“中国茶文化与茶科学漫谈”通识课程开设的现状、必要性以及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探讨出发,研究河南大学“中国茶文化与茶科学漫谈”课程教学改革开展的重要性,提出用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手段等方法来促进这门课程授课的系统化和规... 论文从“中国茶文化与茶科学漫谈”通识课程开设的现状、必要性以及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探讨出发,研究河南大学“中国茶文化与茶科学漫谈”课程教学改革开展的重要性,提出用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手段等方法来促进这门课程授课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拓宽学生文学、历史、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茶文化与茶科学本质的认知,理解文学、历史与化学及其他自然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而真正实现该校相关学科本科生茶文化与茶科学理论知识的普及化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科学 文化 教学改革 专融合
下载PDF
计算机文化通识课程建设——网络舆论课程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晨铭 吴亚馨 +1 位作者 严颖敏 王萍 《计算机教育》 2015年第9期45-50,共6页
通过对"上海大学计算机文化通识课程建设问卷调查——网络舆论"的部分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当前学生对于网络舆论的基本认识和态度以及对网络技术应用伦理的认知程度,为增进网络舆论部分文化通识课程的建设提供依据。
关键词 网络舆论 高校 计算机文化教育 改革
下载PDF
民族地区高校跨文化素质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以特色多元文化通识课程建设为中心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禹彤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75-81,142,共8页
民族地区高校特色多元文化通识课程既有重要意义,又具有特殊性。目前,课程建设存在未能形成课程理论与体系、教师对课程性质认识不足、教学效果有待提高、需进一步完善价值导向等问题。因此,应对课程进行科学定位,充分利用地域与区位优... 民族地区高校特色多元文化通识课程既有重要意义,又具有特殊性。目前,课程建设存在未能形成课程理论与体系、教师对课程性质认识不足、教学效果有待提高、需进一步完善价值导向等问题。因此,应对课程进行科学定位,充分利用地域与区位优势设置课程,形成特色课程群;完善课程规划设计,保证课程实施效果;建构“体验式”学习模式,运用文化比较教学法,通过师生与族际互动、课内外贯通、线上线下结合、强化网络“课程中心平台”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跨文化素质与实践能力,使其具有中华文化多元一体观念,培育特色人才,扩大学校优势学术领域受益面,助力国家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和地方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高校 特色多元文化 人才培养 文化素质
下载PDF
关于地方高校传统文化通识课程改进路径的思考——基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讨论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敏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07-111,共5页
实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是国家战略,对照《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地方高校传统文化通识课的开设与讲授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主要有三条: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以自主开课为主、慕课为辅;打造有本校... 实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是国家战略,对照《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地方高校传统文化通识课的开设与讲授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主要有三条: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以自主开课为主、慕课为辅;打造有本校特色的课程:开设重要典籍导读课,开设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纲要》 程体系
下载PDF
基于人本理念的数学文化通识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亚焕 王春花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90-92,95,共4页
从数学文化和通识教育的内涵出发,剖析了开设数学文化通识课的必要性,总结数学文化通识课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今后教学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关键词 数学文化 人本理念 教学实践
下载PDF
高职院校通识公选课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通识公选课“红楼梦赏析”教学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振宇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8-31,共4页
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以通识教育理论为基础推动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公共选修课是实现通识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文章通过"红楼梦赏析"课程教学实践及改革,探讨了通识... 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以通识教育理论为基础推动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公共选修课是实现通识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文章通过"红楼梦赏析"课程教学实践及改革,探讨了通识公共选修课的改革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育 红楼梦赏析 公共任选
下载PDF
对通识课——中国文化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贾淑荣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3年第2期90-92,共3页
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大学生的人文底蕴、提升其文化素养,塑造其良好的人格,使高校通识课———中国文化史真正成为学生们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一门课程,有必要对该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进行深... 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大学生的人文底蕴、提升其文化素养,塑造其良好的人格,使高校通识课———中国文化史真正成为学生们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一门课程,有必要对该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充分发挥中国文化史课所独有的育人价值,使中国文化史课所蕴含的历史知识生动鲜活地再现于学生们的眼前,并内化到学生们的头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教学
下载PDF
高职通识平台课的课程思政与文化素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昱 《创新教育研究》 2022年第8期1901-1905,共5页
本文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下,在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体系的主导作用和育人功能的指挥棒下,根据高职通识平台基础课程的自身特点,以《人工智能》为例,从教学内容设计、信息化教学手段、课程评价等方面探索与实践,以总结其共性,探索... 本文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下,在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体系的主导作用和育人功能的指挥棒下,根据高职通识平台基础课程的自身特点,以《人工智能》为例,从教学内容设计、信息化教学手段、课程评价等方面探索与实践,以总结其共性,探索其普遍规律,并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思政 高职 平台 文化素养 探索 实践
下载PDF
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以一堂文化通识课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由华 石玲 《中国林业教育》 2017年第4期40-43,共4页
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加强思辨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总结了中外学者对于思辨能力的界定、内涵、测试量具和培养途径,并以大学英语文化通识课课堂教学的实践为例,探讨如何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模式... 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加强思辨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总结了中外学者对于思辨能力的界定、内涵、测试量具和培养途径,并以大学英语文化通识课课堂教学的实践为例,探讨如何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评估体系等方面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能力 测试量具 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