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格拉底论美德的统一性与智者教育的本质——柏拉图《普罗泰戈拉》328e-334c解析
1
作者 薛期灿 柴琳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2-19,141,共9页
柏拉图《普罗泰戈拉》的主题是美德是否可教,但是在对话中,苏格拉底似乎更加关心美德的统一性问题,因为这涉及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即美德是什么的问题。只有搞清美德是什么,才能回答美德是否可教,而恰恰在这个问题理解上的分歧,使得哲学... 柏拉图《普罗泰戈拉》的主题是美德是否可教,但是在对话中,苏格拉底似乎更加关心美德的统一性问题,因为这涉及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即美德是什么的问题。只有搞清美德是什么,才能回答美德是否可教,而恰恰在这个问题理解上的分歧,使得哲学与智者教育真正区别开来。在《普罗泰戈拉》中,普罗泰戈拉主张美德可教,并且作为美德部分的各种具体美德也各不相同。通过对正义、虔诚、节制、智慧四种美德的考查,苏格拉底证明各种具体美德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智者普罗泰戈拉所公开宣称的美德可教不过是为了迎合民主政治的需要、博取智慧的名声,其性质并非勇敢而是不节制、不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普罗泰戈拉》 美德 统一性 智者教育 本质
下载PDF
苏格拉底对不自制的否认——论《普罗泰戈拉》中快乐主义的二阶结构 被引量:3
2
作者 易刚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4-94,共11页
在《普罗泰戈拉》里,苏格拉底否认存在不自制,由此开创了西方哲学对不自制问题的讨论。一些学者从当下快乐所产生的诱惑角度,反驳苏格拉底对不自制的否认。但这些反驳忽略了《普罗泰戈拉》中所隐含的快乐主义的二阶结构。根据这种二阶结... 在《普罗泰戈拉》里,苏格拉底否认存在不自制,由此开创了西方哲学对不自制问题的讨论。一些学者从当下快乐所产生的诱惑角度,反驳苏格拉底对不自制的否认。但这些反驳忽略了《普罗泰戈拉》中所隐含的快乐主义的二阶结构。根据这种二阶结构,在快乐主义的第一阶段,受现象力量影响的行动者,在对当下和未来的快乐和痛苦进行大小估值时,就已经考虑了当下快乐所产生的诱惑;而有快乐测量技艺的行动者,则在两个阶段都不受当下快乐之诱惑的影响。因此学者们的这些反驳不能成立。本文对快乐主义的二阶结构分析也同时表明,那种认为苏格拉底是理智主义的标准观点并不正确;相反,苏格拉底所持有的是一种能够容纳当下快乐之诱惑等非理性因素的道德心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拉底 《普罗泰戈拉》 不自制 快乐主义 二阶结构
原文传递
教不可教之美德——柏拉图《普罗泰戈拉篇》及《泰阿泰德篇》阐释
3
作者 潘一禾 《美育学刊》 2014年第1期63-72,共10页
在技艺教育被高度重视和教育市场化运作在全球范围内势不可挡之际,品评柏拉图的《普罗泰戈拉篇》及《泰阿泰德篇》,反思当代美德教育的内涵、方法和困境,变得更为切合。因为柏拉图笔下的两派教育大师对话,聚焦了美德教育古今不变的主要... 在技艺教育被高度重视和教育市场化运作在全球范围内势不可挡之际,品评柏拉图的《普罗泰戈拉篇》及《泰阿泰德篇》,反思当代美德教育的内涵、方法和困境,变得更为切合。因为柏拉图笔下的两派教育大师对话,聚焦了美德教育古今不变的主要障碍,如年轻人喜好追捧、学术秀场有名人效应、真知敌不过伪见、美德流失于市场、师生互不赏识、相对主义掩护思想懒汉、社会风气就是最硬标准、优等生最终也找不回当年理想等等。同时柏拉图的对话也更清醒和坚定地提醒我们:虽然美德教育关系到每个人的幸福、关系到城邦是否正义,但唯那些"心灵对望"的师生才能真正完成一次美德课程,而且"下不为例"。所以,唯有通过真诚严肃的对话和人与"神"(真正智慧)的互助,学术探讨才有真正的价值立场,求知才同步地求德,教师和学生才能一起教与学"不可教之美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教育 柏拉图 《普罗泰戈拉篇》 《泰阿泰德篇》
下载PDF
柏拉图《普罗泰戈拉篇》之政治哲学思想探析
4
作者 李忠汉 《河南农业》 2017年第21期36-37,共2页
在《普罗泰戈拉篇》对话录中,柏拉图把苏格拉底置于挑战者和反驳者的角色上,在与普罗泰戈拉针锋相对时,先是有些生气和厌倦,后来在众人的劝说下复归于友好和融洽的激辩过程中,呈现了他们在美德思想、教育途径、政治哲学认知途径、国家... 在《普罗泰戈拉篇》对话录中,柏拉图把苏格拉底置于挑战者和反驳者的角色上,在与普罗泰戈拉针锋相对时,先是有些生气和厌倦,后来在众人的劝说下复归于友好和融洽的激辩过程中,呈现了他们在美德思想、教育途径、政治哲学认知途径、国家观念、政体思想等方面的基本观点和差异,解析这些观念对全面认识和深入研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普罗泰戈拉篇》 政治哲学
下载PDF
对《普罗泰戈拉篇》和《米诺篇》中两个问题的探讨——论“德性是否是知识”和“德性是否可教”
5
作者 田壮志 《伦理学术》 2023年第2期269-277,共9页
《普罗泰戈拉篇》和《米诺篇》是苏格拉底讨论德性教育的两篇对话,其中主要讨论两个问题:“德性是否是知识”和“德性是否可教”。通常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是“德性即知识”,“德性不可教”。但是通过回到文本以及对概念的分析并不能直... 《普罗泰戈拉篇》和《米诺篇》是苏格拉底讨论德性教育的两篇对话,其中主要讨论两个问题:“德性是否是知识”和“德性是否可教”。通常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是“德性即知识”,“德性不可教”。但是通过回到文本以及对概念的分析并不能直接得出“德性即知识”的观点,对“德性不可教”的问题也需要澄清“教”的涵义。本文试阐释“德性即知识”这一说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德性的来源应该是后天引导、实践练习和天生能力三者的结合,从而对人进行德性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拉底 德性即知识 德性可教 《普罗泰戈拉篇》 《米诺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