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开朗琪罗的末世想象:《最后的审判》
1
作者 余书涵 《美术大观》 2024年第5期84-94,共11页
米开朗琪罗的《最后的审判》是西斯廷礼拜堂祭坛后墙的巨型壁画,引导观者的目光从犹太教历史、基督教历史走到最终的末日审判。米开朗琪罗的末日想象围绕“审判”这一主题展开,壁画在结构上采用动态旋涡式构图,审判的图景向中心的救世... 米开朗琪罗的《最后的审判》是西斯廷礼拜堂祭坛后墙的巨型壁画,引导观者的目光从犹太教历史、基督教历史走到最终的末日审判。米开朗琪罗的末日想象围绕“审判”这一主题展开,壁画在结构上采用动态旋涡式构图,审判的图景向中心的救世主流动,是宇宙秩序的映射。阿波罗式的基督形象是光和真理的所在。审判图像作为暮年的米开朗琪罗自传性的作品,是画家新柏拉图主义观念的体现。站在观看者的接受视角,壁画是进行自我审视,走向救赎,唤醒神圣之思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开朗琪罗 《最后的审判》 新柏拉图主义 观看
下载PDF
论安吉利科《最后的审判》中的圈舞
2
作者 唐晓义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42-46,共5页
从历史背景、象征意义、舞者形象三个角度对安吉利科的画作《最后的审判》中的圈舞图像进行解读。前人对"天堂之景"的描绘为安吉利科的创作提供了经验。众天使与受祝福的人们共跳圈舞所反映的幸福、欢乐的场景与恶魔驱赶着受... 从历史背景、象征意义、舞者形象三个角度对安吉利科的画作《最后的审判》中的圈舞图像进行解读。前人对"天堂之景"的描绘为安吉利科的创作提供了经验。众天使与受祝福的人们共跳圈舞所反映的幸福、欢乐的场景与恶魔驱赶着受诅咒的人们进入地狱所反映的恐怖、痛苦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能够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体现了宗教题材画作的教谕功能。安吉利科既受到宗教画创作程式之规定,也受到宗教艺术世俗化观念的影响,其创作的舞者形象体现了国际哥特式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 圈舞 《最后的审判》 安吉利科
下载PDF
米开朗基罗及其《最后的审判》述论
3
作者 王三卫 《山东电大学报》 1998年第4期27-29,共3页
在美学教育进一步得到重视以及环境艺术装饰不断提高的当今社会,继续熟悉与研讨文艺复兴时代的杰出艺术家及其作品,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米开朗基罗·波纳罗蒂(1475—1564年)与达·芬奇(1452—1519年)、拉斐尔(1483—1520年)同... 在美学教育进一步得到重视以及环境艺术装饰不断提高的当今社会,继续熟悉与研讨文艺复兴时代的杰出艺术家及其作品,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米开朗基罗·波纳罗蒂(1475—1564年)与达·芬奇(1452—1519年)、拉斐尔(1483—1520年)同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艺术家三杰。他的《最后的审判》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斐尔的《雅典学派》同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三大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开朗基罗 《最后的审判》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个性解放 绘画
下载PDF
灵活鉴赏 感悟本真——浅谈美术鉴赏方法在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钟毅 《美术大观》 2010年第11期147-147,共1页
一、展现作品个性语言魅力——形式鉴赏 绘画语言是画面的基本元素,如点、线、面,形与色彩。欣赏者首先是从这些方面来切入作品,实现初步欣赏的。在再现性绘画作品如传统绘画方面,绘画语言被大师们运用得淋漓尽致,如米开朗琪罗的... 一、展现作品个性语言魅力——形式鉴赏 绘画语言是画面的基本元素,如点、线、面,形与色彩。欣赏者首先是从这些方面来切入作品,实现初步欣赏的。在再现性绘画作品如传统绘画方面,绘画语言被大师们运用得淋漓尽致,如米开朗琪罗的大型宗教壁画《创世纪》《最后的审判》,其准确的形体刻画,生动、奔放的色彩和强劲有力的线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赏方法 欣赏教学 《最后的审判》 美术 本真 感悟 作品个性 绘画语言
下载PDF
米开朗基罗广场:凝固的雕像诉说流逝的生命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为人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4年第6期156-175,共20页
一、雕像对城市的象征意义 到佛罗伦萨有两个看点,一个是但丁故居,它象征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源;再一个就是米开朗基罗广场,它代表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巅峰。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巅峰时期,产生了三位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 一、雕像对城市的象征意义 到佛罗伦萨有两个看点,一个是但丁故居,它象征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源;再一个就是米开朗基罗广场,它代表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巅峰。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巅峰时期,产生了三位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开朗基罗 雕像 广场 《最后的审判》 生命 凝固 西欧 文艺复兴
下载PDF
湿壁画的材质要素与制作方法
6
作者 梁怡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00-102,共3页
早期欧洲湿壁画 乔托、皮尔·德拉弗朗西斯科、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巨匠们创造了数不尽数的伟大艺术作品,如《犹大之吻》、《最后的审判》、《雅典学院》……这些作品多数以矿物颜色趁湿绘制于石灰沙墙上,它们经历日晒雨淋... 早期欧洲湿壁画 乔托、皮尔·德拉弗朗西斯科、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巨匠们创造了数不尽数的伟大艺术作品,如《犹大之吻》、《最后的审判》、《雅典学院》……这些作品多数以矿物颜色趁湿绘制于石灰沙墙上,它们经历日晒雨淋、风吹烟熏,几百年不变色,这就是为世人所熟知的湿壁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壁画 《最后的审判》 制作 材质 艺术作品 《犹大之吻》 米开朗基罗 弗朗西斯
下载PDF
最后的审判
7
作者 汤素兰 《小星星(阅读100分)(小学1-3年级)》 2010年第7期20-23,共4页
最高审判官手执黑剑站在黑名碑后面.惨白的脸上没有丝毫表情,用冷冰冰的声音宣布:
关键词 小学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最后的审判》
原文传递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分析(下) 被引量:6
8
作者 奥利弗·梅西安 张惠玲(译) 洪丁(译)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5-134,共20页
舞者通过夸张、极端的动作召唤祖先。祖先们漫长而神秘的仪式,净化了大地,使之在随后献祭被选中的少女及其献祭的舞蹈后焕发出春日的生机。这些极度紧张的运动总使我想到米开朗基罗那些巨大的人物画像(西斯廷教堂穹顶壁画《最后的审... 舞者通过夸张、极端的动作召唤祖先。祖先们漫长而神秘的仪式,净化了大地,使之在随后献祭被选中的少女及其献祭的舞蹈后焕发出春日的生机。这些极度紧张的运动总使我想到米开朗基罗那些巨大的人物画像(西斯廷教堂穹顶壁画《最后的审判》),安东尼·布代勒雕塑的赫拉克勒斯(《带弓的男人》),《创世纪》及古老传说中的巨人(瓦格纳也在《莱茵的黄金》中提及他们),还有——(为什么不提及呢?)——那些史前的巨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特拉文斯基 《春之祭》 《最后的审判》 《莱茵的黄金》 米开朗基罗 赫拉克勒斯 《创世纪》 人物画像
原文传递
艺术际遇造就艺术家
9
作者 安.兰迪 刘巍巍 《美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5-128,共4页
汉克·威利斯·托屿斯(Hank Wills Thomas),派特·斯太尔(Pat Steir),德博拉·卡斯(Deborah Kass)等艺术家畅聊童年的艺术体验和经历对其后来的艺术创作产生的影响。当艾伦·哈维(Ellent Iarvey)还是小... 汉克·威利斯·托屿斯(Hank Wills Thomas),派特·斯太尔(Pat Steir),德博拉·卡斯(Deborah Kass)等艺术家畅聊童年的艺术体验和经历对其后来的艺术创作产生的影响。当艾伦·哈维(Ellent Iarvey)还是小孩子时,居住在法兰克福,父母会定期带她参观遍布于欧洲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在法国的勃艮第,她看过罗希尔·范德韦登(Rogier van der Wey den)的作品《最后的审判》(The Last Judgment)(1445—1450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齐(Uffizi Gallery)画廊,她发现了波提切利(Botticelli)f19《春》(La Primavera)(1477—1482年)和《维纳斯的诞生》(Birth of Venus)(148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家 《维纳斯的诞生》 《最后的审判》 际遇 艺术创作 艺术体验 法兰克福 佛罗伦萨
原文传递
潘玉良中晚年自画像研究
10
作者 张梅 《文物天地》 2019年第7期72-76,共5页
自画像是人物肖像画的一种,在西方美术史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自画像是画家以自我形象入画的一种绘画模式,通常有多种表达方式,大体分为伪装式自画像和独立式自画像。把自己的样子借助《圣经》里的人物表现出来的方式叫伪装式自画像,如... 自画像是人物肖像画的一种,在西方美术史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自画像是画家以自我形象入画的一种绘画模式,通常有多种表达方式,大体分为伪装式自画像和独立式自画像。把自己的样子借助《圣经》里的人物表现出来的方式叫伪装式自画像,如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在《最后的审判》(图一)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画像 潘玉良 《最后的审判》 晚年 人物肖像画 西方美术史 米开朗基罗 自我形象
原文传递
爱因斯坦与达达主义
11
作者 韩博 《旅行者》 2016年第5期11-14,共4页
美国理论物理学家艾伦.莱特曼的小说《爱因斯坦的梦》,如此记叙瑞士首都伯尔尼城中那座修建于1530年的钟楼。当我被怀揣钥匙的导游引往钟楼上方的中央机械室,即置身于笛卡尔时代之前的权力心脏——时间产房。在这座钟楼与不远处的大... 美国理论物理学家艾伦.莱特曼的小说《爱因斯坦的梦》,如此记叙瑞士首都伯尔尼城中那座修建于1530年的钟楼。当我被怀揣钥匙的导游引往钟楼上方的中央机械室,即置身于笛卡尔时代之前的权力心脏——时间产房。在这座钟楼与不远处的大教堂刚刚竣工的16世纪,时间是绝对的,是无限的统治者,更是世间有神的证据,因为所有的绝对都是“唯一绝对”的部分。伯尔尼大教堂正门上方,石雕全本《最后的审判》,恫吓妓女及出轨之人必将赤身裸体坠入地狱——人可疑,而时间不可疑,“最后”审判一切,时间绝对的世界似乎不乏慰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因斯坦的梦》 达达主义 《最后的审判》 理论物理学家 16世纪 伯尔尼 时间 钟楼
原文传递
一幅壁画的三十年
12
作者 杨东恒 《新华月报》 2009年第3期119-121,共3页
500多年前,米开朗基罗完成了旷世之作《最后的审判》,教皇观后为那些在地狱中挣扎的人体羞不忍睹,于是命令两个画家为其人体穿上裤子。
关键词 《最后的审判》 壁画 米开朗基罗 人体 画家
原文传递
微缩西斯廷教堂
13
《老同志之友(上半月)》 2013年第2期44-44,共1页
最近法国一名80岁的退休牙医马萨在尼斯市展出了他用5000个小时制作的西斯廷教堂微缩模型(高1.45米,长7米)。按1/34的实物参照制作的作品中包含有《创世纪》《最后的审判》在内的天顶画和壁画等,可以说完美地展现了西斯廷教堂的... 最近法国一名80岁的退休牙医马萨在尼斯市展出了他用5000个小时制作的西斯廷教堂微缩模型(高1.45米,长7米)。按1/34的实物参照制作的作品中包含有《创世纪》《最后的审判》在内的天顶画和壁画等,可以说完美地展现了西斯廷教堂的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堂 《最后的审判》 《创世纪》 天顶画 制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