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渊明与“嗟来之食”——《有会而作》新解 被引量:2
1
作者 程亚林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1-186,共6页
与王瑶、逯钦立、袁行霈先生的理解不同,陶渊明《有会而作》一诗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提出了反传统的新观念:在生死关头,不包含改变社会政治文化根本立场这种无理要求的“嗟来之食”可食,体现了诗人尊重人的生命、鄙视并捐弃虚礼的思想。... 与王瑶、逯钦立、袁行霈先生的理解不同,陶渊明《有会而作》一诗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提出了反传统的新观念:在生死关头,不包含改变社会政治文化根本立场这种无理要求的“嗟来之食”可食,体现了诗人尊重人的生命、鄙视并捐弃虚礼的思想。这是陶渊明思想中至今尚未被人发掘、重视的一个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有会而作》 “嗟来之食”
下载PDF
陶渊明《归园田居》诗及其前后 被引量:1
2
作者 顾农 《中原文化研究》 2017年第6期72-77,共6页
陶渊明对农耕的态度随人生阅历而变化。早年,陶渊明对农耕没有感情,其作品主要是鼓励农民好好耕种。随后居丧期间,陶渊明参加了一些农业劳动,逐步体会到田野之美,对农耕的态度亦有所变化。彻底弃官回乡以后,陶渊明全身心投入到田园隐居... 陶渊明对农耕的态度随人生阅历而变化。早年,陶渊明对农耕没有感情,其作品主要是鼓励农民好好耕种。随后居丧期间,陶渊明参加了一些农业劳动,逐步体会到田野之美,对农耕的态度亦有所变化。彻底弃官回乡以后,陶渊明全身心投入到田园隐居生活,其最优美的田园组诗《归园田居》则是作于此时,其中不仅描写景物,反映生活,而且颇含哲理。晚年,陶渊明的田园诗更多地描写农业劳动的辛苦和自己的贫困,明确认同站在孔夫子对立面的一批隐士,表现其思想上的重大突破。同时,陶渊明以自身实际情况表明对农村灾民接受救济问题的看法,其通达程度已经比较接近现代人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劝农》 《归园田居》 《有会而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