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白的精神魅力——以《望天门山》及相关诗歌为讨论中心
1
作者 吴怀东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3-17,共5页
李白的诗歌是盛唐精神的体现。绝句《望天门山》作为唐代山水名作,反映出李白独特的文化个性,也代表着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诗人以细致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表现了天门山的动态、雄奇之美,寄寓了主体崇尚自然的性情和炽热的人间情怀。对... 李白的诗歌是盛唐精神的体现。绝句《望天门山》作为唐代山水名作,反映出李白独特的文化个性,也代表着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诗人以细致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表现了天门山的动态、雄奇之美,寄寓了主体崇尚自然的性情和炽热的人间情怀。对山水的痴迷、游览和刻画是李白一生精神活动与诗歌创作的共同特征。在诗中,自然被李白生命化、艺术化,具有了崇高美,展现了诗人的开阔胸襟与自由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望天门山》 想象 生命化
下载PDF
《望天门山》赏析
2
作者 马里扬 《小学语文》 2020年第10期67-68,共2页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下的著名诗篇,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天然的图画,是地理风貌与艺术精神融汇一体、升华高妙的诗歌经典。这首经典的诗作被...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下的著名诗篇,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天然的图画,是地理风貌与艺术精神融汇一体、升华高妙的诗歌经典。这首经典的诗作被选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宽阔浩渺的长江水,经过险峻的三峡,在广袤的荆楚大地上,伸展延绵,流淌开去。它是那样的平静、从容、悠长,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缓缓地奔流,似乎不会再遇到什么艰难与险阻了。然而,时间久了,没有惊涛,不见阻碍,它也不能无些许的散漫慵懒吧。突然,这一切在一个名叫“天门山”的地方陡然改变:从大地上冒出一东一西两座相对而立的山峰,抬眼望去,那青葱的山峰就像是通向广阔夐远的天空之门,其撑开的样子,则像是被一种巨大的力量劈断。而这力量的来源,正是不再慵懒的碧绿的长江水。原来,在两岸地势的夹持下,本来东流而下的江水开始发生扭转,冲向北方,水势也因此打起了剧烈的回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诗人李白 地理风貌 天门 荆楚大地 著名诗篇 《望天门山》 水东流 小学语文教科书
下载PDF
青山有意 碧水多情——《望天门山》情景教学三得
3
作者 黄兰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28-28,共1页
青山有意碧水多情———《望天门山》情景教学三得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附中黄兰《望天门山》是李白寄情山水的一首即景小诗,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目的是让学生领略长江天门山壮美景象,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诗虽短,... 青山有意碧水多情———《望天门山》情景教学三得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附中黄兰《望天门山》是李白寄情山水的一首即景小诗,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目的是让学生领略长江天门山壮美景象,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诗虽短,但大可激发情趣,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教学 《望天门山》 管理干部学院 广西经济 祖国河 联想法 初中语文教材 发散性思维 远景分析 绘画的过程
下载PDF
李白与《望天门山》探析
4
作者 王雁雁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4-36,61,共4页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境内。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路过此处,留下著名的《望天门山》。关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时间,学术界虽早有定论,但仍有一些异议,由此影响到对这首诗写作风格上看法的不尽一致。从李白生平的探讨和其诗作艺术风...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境内。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路过此处,留下著名的《望天门山》。关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时间,学术界虽早有定论,但仍有一些异议,由此影响到对这首诗写作风格上看法的不尽一致。从李白生平的探讨和其诗作艺术风格的理解出发,我们认为《望》诗为李白早期所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望天门山》 写作背景 艺术风格 情结 诗歌 浪漫主义 写作时间
下载PDF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与点评
5
作者 刘姮锦 胡蓉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10年第7期61-62,共2页
设计理念 古诗教学应是教师携学生之手共进的一次审美旅行。通过对文字、书法、音乐、绘画的赏析,达到诗书琴画等传统艺术手法的相交相融,不断锤炼学生的艺术通感,在声情并茂的描述中创设情境,引导孩子想象,在情境中反复诵读,从... 设计理念 古诗教学应是教师携学生之手共进的一次审美旅行。通过对文字、书法、音乐、绘画的赏析,达到诗书琴画等传统艺术手法的相交相融,不断锤炼学生的艺术通感,在声情并茂的描述中创设情境,引导孩子想象,在情境中反复诵读,从而感受古诗的神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天门山》 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 创设情境 设计理念 艺术手法 艺术通感 声情并茂
下载PDF
为《望天门山》进一解
6
作者 吕继红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年第11期116-116,共1页
关键词 《望天门山》 《语文》 辅导书 李白
下载PDF
关于《望天门山》教学中的两点探疑
7
作者 邓衍胜 《宿州师专学报》 2002年第2期125-126,共2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天宝十三年(751)八月,从金陵出发,去游安徽宣城,途经天门山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被选入初中语文第五册课本中.在教学中,有的同学...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天宝十三年(751)八月,从金陵出发,去游安徽宣城,途经天门山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被选入初中语文第五册课本中.在教学中,有的同学对此诗中有的字的读音和部分诗意的理解提出质疑.即第二句最后的一个"回"字的读音,应该读(huí)还是(huáu)?最后一句中的"日边来"的"日边"这个方位词,是确指还是理解为诗意所呈现的画面背景的虚指呢?对于前一个问题,课本及有关的资料也没有明确的注解.后一个问题<教师教学用书>也只是笼统的提及为"诗意所呈现的画面背景",这一解释就未免有点含混模糊了.为破学生的盘根究底之迷,笔者对这两个问题作了如下的思考与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学用书 孤帆 长江 诗人 七言绝句 《望天门山》 天门 通假字 古字 日边
下载PDF
《望天门山》译析
8
作者 何培 《甘肃教育》 1988年第12期44-44,共1页
对译天门中断楚江开,天门山自中间断,长江的河道从这里打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碧玉般的波涛向东流去,到此掉头向北歪。两岸青山相对出,两岸群山苍翠,推出一对对悬崖,孤帆一片日边来。一片孤零零的风帆,从日边飘然飞来。简析天门山是安徽... 对译天门中断楚江开,天门山自中间断,长江的河道从这里打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碧玉般的波涛向东流去,到此掉头向北歪。两岸青山相对出,两岸群山苍翠,推出一对对悬崖,孤帆一片日边来。一片孤零零的风帆,从日边飘然飞来。简析天门山是安徽省当涂县的东梁山和西梁山的合称,长江穿山而下。诗人身在船上,船如奔马,所以诗人目中的景物是飞动着的。第一、二句写远景:长江奔涌之势好象把天门山从中间劈开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天门山》 天门
下载PDF
眼中有诗 脑中有画 心中有情——古诗《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9
作者 刘艺慧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第32期65-67,共3页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古诗三首》一课由《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三首诗组成,描绘的都是祖国山河的美好,赞美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本学段学习目标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古诗三首》一课由《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三首诗组成,描绘的都是祖国山河的美好,赞美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本学段学习目标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及"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情分析 体验情感 《望天门山》 关键词句 展开想象 教学设计 诵读 优秀诗文
下载PDF
《望天门山》别解
10
作者 诸定国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1995年第12期19-20,共2页
李白的《望天门山》,有关书籍(包括教材)在阐释此诗时都指出了该诗绘景雄奇,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热爱之情的这一点。如“它描绘了望中所见天门山夹江对峙,楚江千回百折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感情”(人教社《初... 李白的《望天门山》,有关书籍(包括教材)在阐释此诗时都指出了该诗绘景雄奇,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热爱之情的这一点。如“它描绘了望中所见天门山夹江对峙,楚江千回百折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感情”(人教社《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三册,以下简称《教参》);九年制义务教材的参考书释此诗时也持此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天门山》 创作动机 诸葛亮 教学参考书 世说新语 初中语文 人教社 李白 唐都长安 以乐景写哀
下载PDF
写景古诗的新教法——以《望天门山》一课的教学为例
11
作者 金萌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09年第6期35-36,共2页
很多教师在古诗的教学中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古诗结构严谨,含义深刻,教学中教师会大费口舌讲解历史背景,逐字分析诗句意思。经常是教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不久前,我听了王自文老师教学的《古诗... 很多教师在古诗的教学中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古诗结构严谨,含义深刻,教学中教师会大费口舌讲解历史背景,逐字分析诗句意思。经常是教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不久前,我听了王自文老师教学的《古诗二首》,王老师的新型上法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在写景古诗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景物,再找出景物的颜色,然后抓住重点字词读活画面。这样的古诗教学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学得主动,教师教得轻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二首》 古诗教学 《望天门山》 写景 新教法 引导学生 新课程理念 教师
下载PDF
《望天门山》教学片段与反思
12
作者 李金霞 《黑龙江教育(小学版)》 2010年第5期28-28,共1页
李白的《望天门山》是一篇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诗篇,它通过丰富的想象,采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在叙事中饱含了诗人的激情,描绘出天门山的雄伟景色与楚江的浩大气势。在教学这首诗时,我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孩子关于“望”字的质疑,竞... 李白的《望天门山》是一篇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诗篇,它通过丰富的想象,采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在叙事中饱含了诗人的激情,描绘出天门山的雄伟景色与楚江的浩大气势。在教学这首诗时,我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孩子关于“望”字的质疑,竞引出了下面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天门山》 教学片段 反思 修辞方法 “望”字 诗篇 孩子
下载PDF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13
作者 陈波 左竹莲 《教师》 2020年第9期57-58,共2页
文章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托,提出教师要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的观点。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指引思维的途径、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文章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托,提出教师要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的观点。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指引思维的途径、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其认识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讨和合作式学习,力求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思考习惯及学习自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天门山》 字音 质疑 拓展
下载PDF
纵情点染 尽显丘壑——李白《望天门山》赏析
14
作者 龙熙银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4年第16期6-7,共2页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李白本不是“山水诗人”。他也没有写多少山水诗。但他为数不多的山水诗却在古代山水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为什么呢?赏读他的《望天门山》,似乎找到了一点答案。
关键词 天门 《望天门山》
下载PDF
传神的动词 绚丽的色彩——《望天门山》导读
15
作者 刘新群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8年第12期6-6,共1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大诗人李白,选自《李太白全集》。天宝十三年八月,李白从金陵出发,准备游安徽宣城,途经天门山,写下了这首小诗。全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大诗人李白,选自《李太白全集》。天宝十三年八月,李白从金陵出发,准备游安徽宣城,途经天门山,写下了这首小诗。全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描绘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门 《望天门山》
下载PDF
《望天门山》教学赏析
16
作者 周颖 《广西教育》 2012年第17期37-38,共2页
在杭州举行的“‘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生态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来自江西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玲湘执教了四年级的古诗教学课《望天门山》,她在这节课中凸显出“字理为根,以读为本”的古诗教学特色。
关键词 《望天门山》教学赏析
下载PDF
望天门山
17
作者 (唐)李白 《学苑教育》 2024年第25期1-1,共1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赏析:《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赏析:《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给人一种新鲜的意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李白 七言绝句 天门 化静为动 意境开阔 《望天门山》 水东流 铺叙
下载PDF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三上)教学设计
18
作者 谢江峰 《小学语文教学》 2023年第1期47-49,共3页
教学目标:1.结合语境认识“亦、宜、庭”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结合注释,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背诵诗歌。默写《望天门山》。3.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想象... 教学目标:1.结合语境认识“亦、宜、庭”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结合注释,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背诵诗歌。默写《望天门山》。3.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2课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系生活实际 《望天门山》 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有感情地朗读 默写 教学目标 多音字
原文传递
有益的“探测”——评王玲湘老师执教的《望天门山》
19
作者 金文伟 《小学语文教学》 2011年第3期28-29,共2页
德国文豪歌德说过:“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德妙语录》)王玲湘老师对李白诗《望天门山》的教学设计,印证了文学大师的论断。《望天门山》作为小学语文教材,经过多年的探究和施教,内容和教法似乎... 德国文豪歌德说过:“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德妙语录》)王玲湘老师对李白诗《望天门山》的教学设计,印证了文学大师的论断。《望天门山》作为小学语文教材,经过多年的探究和施教,内容和教法似乎都已成型,难有新见。但是王老师从语文科学的角度重新“探测”此诗,不仅确论了某些解说,并且开掘出了新意。试说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天门山》 老师 王玲 小学语文教材 执教 教学设计 文学大师 李白诗
原文传递
探索诚可贵 反思价更高——由王玲湘老师《望天门山》一课引发的思考
20
作者 施茂枝 《小学语文教学》 2011年第9期15-17,共3页
《小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3期发表了王玲湘老师执教的《望天门山》一课,课中可圈可点之处颇多,而最大特色便是讲解字理。《望天门山》全诗28个字,王老师一共讲解了8个字的字理,占了四分之一还多,而且都是学生早就学会的熟字。这样... 《小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3期发表了王玲湘老师执教的《望天门山》一课,课中可圈可点之处颇多,而最大特色便是讲解字理。《望天门山》全诗28个字,王老师一共讲解了8个字的字理,占了四分之一还多,而且都是学生早就学会的熟字。这样大面积、高密度地讲解熟字的字理,在古诗教学乃至阅读教学中都实属罕见。耳目一新过后,也引起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天门山》 老师 王玲 《小学语文教学》 反思 古诗教学 阅读教学 讲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