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望长城》的人文性叙事手法 被引量:2
1
作者 吕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78-79,共2页
《望长城》被誉为中国的“经典纪录片”之一,它一改过去政治说教的电视风格,以“长城”为主线,从记录普通人家的生存状态以及古今环境的对比入手,表现了对人文的关照和思考,本文试从叙事手法来谈《望长城》的人文性。
关键词 《望长城》 纪录片 人文性 叙事手法
下载PDF
探析纪录片中的主持人角色——以《望长城》和《远方的家》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唯 《电视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5-67,共3页
目前我们谈到的纪录片主持人多是出现在纪录片栏目中,基本是针对栏目纪录片的悬念叙事特点而设置的“故事讲述者”角色,他们基本上出现在栏目头尾以及片中段落章节分隔处,承上启下引领观众继续观看,如央视《走近科学》、北京卫视《... 目前我们谈到的纪录片主持人多是出现在纪录片栏目中,基本是针对栏目纪录片的悬念叙事特点而设置的“故事讲述者”角色,他们基本上出现在栏目头尾以及片中段落章节分隔处,承上启下引领观众继续观看,如央视《走近科学》、北京卫视《档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栏目 主持人 《望长城》 《走近科学》 故事讲述 叙事特点 承上启下 《档案》
原文传递
从《望长城》看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亚丽 《新闻窗》 2008年第6期68-69,共2页
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发端于新闻纪录片。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华民族伴随着“文化寻根”的兴起,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经历了一个过程,即用单一图文贴片再现过去发生的事件到借鉴和充分使用电视手段与电脑数码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表现方式,站在... 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发端于新闻纪录片。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华民族伴随着“文化寻根”的兴起,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经历了一个过程,即用单一图文贴片再现过去发生的事件到借鉴和充分使用电视手段与电脑数码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表现方式,站在现代人的视角,敏锐把握时代脉搏,展现千年历史长河里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央电视台1991年播出的历史文化纪录片《望长城》,为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树立了新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文化 纪录片创作 《望长城》 “文化寻根” 新闻纪录片 中央电视台 中华民族 改革开放
原文传递
纪录片《故宫》背后的“真实”再现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祖群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共6页
一、两种不同类型的故宫题材影视作品 (一)中国人文(历史)纪录片发展与“故宫”主题纪录片 中国人文(历史)纪录片有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stageofdevelopment):(1)20世纪80年代:《望长城》《话说长江》等反映文化寻根热、... 一、两种不同类型的故宫题材影视作品 (一)中国人文(历史)纪录片发展与“故宫”主题纪录片 中国人文(历史)纪录片有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stageofdevelopment):(1)20世纪80年代:《望长城》《话说长江》等反映文化寻根热、美学热等浪潮。(2)21世纪初期:《江南》《徽州》《故宫》探查历史,反思现实,直面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 纪录片 “真实” 20世纪80年代 《望长城》 影视作品 文化寻根 《徽州》
下载PDF
“红镜头”背后的故事——“电视将军”刘效礼访谈录(下) 被引量:2
5
作者 董岩 《今传媒》 2006年第07X期6-10,共5页
关键词 访谈录 《望长城》 故事 镜头 新闻 “电视将军” 刘效礼 电视文献纪录片
下载PDF
历史文化纪录片价值消解研究——反思情景再现手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烨 张毓龙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81-82,共2页
右史文化纪录片是指利用影像形态对历史遗迹、文物器皿、文化景观的记录与表达,并以此折射当代人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深刻认识、体验与反思,具有十分明显的文化意味。上世纪80年代“文化寻根”潮中,以《望长城》、《话说长江》、《话... 右史文化纪录片是指利用影像形态对历史遗迹、文物器皿、文化景观的记录与表达,并以此折射当代人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深刻认识、体验与反思,具有十分明显的文化意味。上世纪80年代“文化寻根”潮中,以《望长城》、《话说长江》、《话说运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 纪录片 情景再现 手法 消解 价值 《望长城》 历史遗迹
下载PDF
2012年中国纪录片作品研究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同道 刘兰 《南方电视学刊》 2013年第3期59-63,共5页
如果2011年可称作中国纪录片产业元年,那么2012年则是中国纪录片品牌元年。2012年,《故宫100》《china瓷》《超级工程》《货币》等纪录大片释放出精品的力量,《舌尖上的中国》则是一次品牌的成功建构。继《话说长江》《望长城》之后... 如果2011年可称作中国纪录片产业元年,那么2012年则是中国纪录片品牌元年。2012年,《故宫100》《china瓷》《超级工程》《货币》等纪录大片释放出精品的力量,《舌尖上的中国》则是一次品牌的成功建构。继《话说长江》《望长城》之后,中国纪录片再一次发挥议程设置功能,制造公众话题,将纪录片从小众引向大众,发动一场持续火热的“舌尖热潮”。2012年,中国纪录片开始深入进行制作资源整合、播出资源整合,提升现实关注度,规范行业运营模式,拓宽国际传播渠道,将纪录片的影响力渗透到全社会的多个领域,创造出超越以往任何时期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在《舌尖上的中国》等一系列纪录大片的带动下,2012年中国纪录片迈出了超乎想象的一大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纪录片 作品研究 资源整合 《望长城》 议程设置 传播渠道 文化价值 经济价值
下载PDF
纪录片的诗性之维——兼论吕新雨教授的纪录片理论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迟 《南方电视学刊》 2010年第1期41-46,共6页
一、由“真实”所引发…… 回顾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上世纪90年代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段。其间纪录片创作的理念、方法变化之巨堪称空前。早在1993年,中国传媒大学朱羽君教授在一篇题为《屏幕上的革命》的文章中,称纪录片《望... 一、由“真实”所引发…… 回顾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上世纪90年代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段。其间纪录片创作的理念、方法变化之巨堪称空前。早在1993年,中国传媒大学朱羽君教授在一篇题为《屏幕上的革命》的文章中,称纪录片《望长城》(1991)所带来的是电视声画语言上的一场“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纪录片 教授 吕新 诗性 中国传媒大学 “革命” 纪录片创作 《望长城》
下载PDF
振兴电视纪录片“掣肘”说
9
作者 王凌宇 《声屏世界》 2009年第3期25-26,共2页
数一数全国各地每年召开的纪录片研讨会,查一查各种广电业务杂志刊登的有关纪录片的论文,算一算各家电视台为纪录片投入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再点一点纪录片获得的奖励和荣誉,电视圈内的人都知道,纪录片被厚爱了。纪录片是火过一些... 数一数全国各地每年召开的纪录片研讨会,查一查各种广电业务杂志刊登的有关纪录片的论文,算一算各家电视台为纪录片投入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再点一点纪录片获得的奖励和荣誉,电视圈内的人都知道,纪录片被厚爱了。纪录片是火过一些日子。上世纪末,因为《望长城》《东方时空》《生活空间》,许多观众都惊呼“这种节目好看”,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不知道这类节目还有一个专业名词叫“纪录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 《生活空间》 《东方时空》 《望长城》 广电业务 专业名词 电视台 节目
下载PDF
纪录片里的故事元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喆 《记者摇篮》 2013年第3期34-35,共2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理论界还对纪录片是否存在故事争论不休的时候,影视艺术领域却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故事片向纪录片靠拢,追求纪实风格;二是纪录片向故事片接近,青睐于故事性。电视纪录片的故事性是在客观真实性的基础上...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理论界还对纪录片是否存在故事争论不休的时候,影视艺术领域却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故事片向纪录片靠拢,追求纪实风格;二是纪录片向故事片接近,青睐于故事性。电视纪录片的故事性是在客观真实性的基础上体现出来的题材上的、叙述中的故事特征。于是,以“讲故事”为主体的电视纪录片渐渐占主导地位。从《望长城》到《生活空间》,再到《纪事》和《探索发现》,无一不是在满腔热血地讲故事。用故事化表述生活的纪录片俨然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显现出故事化叙述在纪录片传播竞争中的力量。也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 故事元素 20世纪90年代 《生活空间》 客观真实性 《望长城》 发展趋势 影视艺术
下载PDF
论电视纪录片的虚与实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艳 《工会博览(理论研究)》 2010年第5期291-292,共2页
近些年来,电视纪录片创作界不时地发出纪实主义的呼唤。中国的大型纪录片《望长城》和日本同期拍摄的《万里长城》是对这种呼唤的一次辉煌的实践。在央视热播的《故宫》更是极尽各种能事,赋予传统纪录片一种崭新的诠释。它们向一度几... 近些年来,电视纪录片创作界不时地发出纪实主义的呼唤。中国的大型纪录片《望长城》和日本同期拍摄的《万里长城》是对这种呼唤的一次辉煌的实践。在央视热播的《故宫》更是极尽各种能事,赋予传统纪录片一种崭新的诠释。它们向一度几乎走入绝境的电视纪录片创作模式提出了大胆的挑战,它们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电视纪录片创作思路,同时也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总结和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焦点,不约而同地聚集在“纪实”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创作 虚与实 《万里长城》 纪实主义 《望长城》 《故宫》 创作模式 创作思路
下载PDF
纪录片的分层“呈现”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蕾 《有线电视技术》 2012年第8期92-93,95,共3页
英国纪录片之父约翰·格里尔逊是历史上第一个对纪录片下定义的人。他在1926年1月一篇评论罗伯特·弗拉哈迪的影片《摩阿纳》的文章里,首先使用了documentary一词。他认为纪录片应当是对真实事物做一种有创意的处理。
关键词 电视 电信 情景再现 《望长城》
下载PDF
纪录片发展中的“正向影响”与“反向影响”
13
作者 段晓超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7-80,共4页
关键词 纪录片 制作风格 “反向影响” “正向影响” 受众心理 《沙与海》 《望长城》
下载PDF
旅游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14
作者 庄蕊 《记者摇篮》 2013年第11期52-54,共3页
旅行,对于一些人是紧张忙碌后的馈赠,对于一些人是说走就走的那份自由,而对某些人旅行或许就是他们存在的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及旅游目的地的增加,旅行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相应地催生了旅游节目的爆棚式出... 旅行,对于一些人是紧张忙碌后的馈赠,对于一些人是说走就走的那份自由,而对某些人旅行或许就是他们存在的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及旅游目的地的增加,旅行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相应地催生了旅游节目的爆棚式出现。无论是传统的电视媒体,还是新媒体,几乎都在制作旅游类节目。对于旅游节目观众似乎并不陌生,从最初的画面加解说的旅游风光片,到《望长城》出现了主持人这个符号,再到如今主持人成为旅游节目的核心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目主持人 旅游目的地 角色定位 旅游节目 生活方式 《望长城》 电视媒体 旅游风光
下载PDF
记录片文献元素使用的特点
15
作者 杨烁 《新闻传播》 2006年第5期64-64,共1页
具有文献和人文色彩的电视记录片对观众来说并不陌生。上世纪90年代初,记录片曾有过短暂的辉煌:《丝绸之路》《话说长江》《话说运河》《望长城》《毛泽东》《邓小平》成为记录片时代的高峰。其中,文献元素的合理使用让电视片视野开... 具有文献和人文色彩的电视记录片对观众来说并不陌生。上世纪90年代初,记录片曾有过短暂的辉煌:《丝绸之路》《话说长江》《话说运河》《望长城》《毛泽东》《邓小平》成为记录片时代的高峰。其中,文献元素的合理使用让电视片视野开阔,结构严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记录片 文献 元素 《丝绸之路》 《邓小平》 《望长城》 人文色彩 90年代 合理使用 毛泽东
下载PDF
电视纪录片大众化走向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秋馥 任慧 许冰 《新闻传播》 2007年第1期68-69,共2页
在我国.电视纪录片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望长城》为标志),兴盛于整个90年代中期,在90年代中后期达到巅峰后开始走下坡路,逐渐陷入低迷困境。时至今日,电视纪录片虽然不乏佳作出现,但在创作上依然呈现出了发展迟缓的状态... 在我国.电视纪录片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望长城》为标志),兴盛于整个90年代中期,在90年代中后期达到巅峰后开始走下坡路,逐渐陷入低迷困境。时至今日,电视纪录片虽然不乏佳作出现,但在创作上依然呈现出了发展迟缓的状态,出现了一个发展的瓶颈。那么,电视纪录片要生存、要发展,究竟要偏靠哪一个特性,是精英文化的艺术风范还是大众文化的电视品格?两者之间一定存在矛盾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 20世纪80年代后期 大众化 90年代 《望长城》 大众文化 艺术风范 精英文化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纪录片发展流变
17
作者 邰子剑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59,共2页
'每个形势产生一种精神状态,接着产生一批与精神状态相适应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缘故,每个新形势都要产生一种新的精神状态,一批新的作品。'(1)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每个形势产生一种精神状态,接着产生一批与精神状态相适应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缘故,每个新形势都要产生一种新的精神状态,一批新的作品。'(1)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纪录片的发展也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前景与空间,一大批优秀的纪录片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纪录片 中华民族 《望长城》 《话说长江》
下载PDF
电视记录片的诗学之辨
18
作者 宋陟刚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电视记录片 诗学 20世纪90年代初 电视纪录片 画面语言 《望长城》 创作误区 现实生活
下载PDF
浅议纪录片叙事角度的差异性——两部艾滋题材电视纪录片之比较
19
作者 许钦锤 《新闻实践》 2011年第8期54-55,共2页
中国“新纪录片”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包括《望长城》、《沙与海》、《远在北京的家》、《龙脊》等一批作品,掀起了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的热潮。这些纪录片分别从不同视角关注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改革开放中人们价值观的碰撞、现... 中国“新纪录片”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包括《望长城》、《沙与海》、《远在北京的家》、《龙脊》等一批作品,掀起了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的热潮。这些纪录片分别从不同视角关注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改革开放中人们价值观的碰撞、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深层矛盾的揭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创作 叙事角度 差异性 《远在北京的家》 题材 民族文化精神 《望长城》 《沙与海》
下载PDF
以真实的力量还原“中国故事”——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专家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本刊记者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13,共3页
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首部关于长城的电视纪录片《望长城》成为我国纪录片发展的里程碑;20多年后,一部关于长城的12集电视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又与观众见面。该片通过长城诞生、兴盛与衰落的历史过程,展现东西方的文化碰撞,... 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首部关于长城的电视纪录片《望长城》成为我国纪录片发展的里程碑;20多年后,一部关于长城的12集电视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又与观众见面。该片通过长城诞生、兴盛与衰落的历史过程,展现东西方的文化碰撞,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长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长城》 电视纪录片 中国故事 研讨会综述 还原 20世纪90年代初 专家 力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