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假山记》主旨探微
1
作者 秦志强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5年第9期61-62,共2页
苏教版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选取了北宋散文家苏洵的一篇杂记小品——《木假山记》。文章所记述的只是家中一件小摆饰,乍一看,似非深文,亦无大义。然而,笔者在听了几位同事执教该文的公开课之后,对于本文意旨的挖掘似... 苏教版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选取了北宋散文家苏洵的一篇杂记小品——《木假山记》。文章所记述的只是家中一件小摆饰,乍一看,似非深文,亦无大义。然而,笔者在听了几位同事执教该文的公开课之后,对于本文意旨的挖掘似乎总有一种余意未尽的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假山记》 唐宋八大家 选修教材 散文家 苏教版 公开课 苏洵 选读
下载PDF
匣剑帷灯 含蓄深沉——《木假山记》情感内蕴探微
2
作者 刘志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3年第5期45-46,共2页
《木假山记》一文犹如隐在云中之神龙,见首不见尾,虽露出一鳞半爪,却难睹其真容。唯其如此,文章才更情思蕴藉,意旨深沉。那么究竟如何方能感知老泉之情思,揣摩文章之意旨呢?笔者以为开启老泉心灵之门的钥匙有两把:一为曾巩之"指事推... 《木假山记》一文犹如隐在云中之神龙,见首不见尾,虽露出一鳞半爪,却难睹其真容。唯其如此,文章才更情思蕴藉,意旨深沉。那么究竟如何方能感知老泉之情思,揣摩文章之意旨呢?笔者以为开启老泉心灵之门的钥匙有两把:一为曾巩之"指事推理,引物托喻",二为孟夫子之"知人论世"。有此二钥,开门而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假山记》 情感内蕴 深沉 含蓄 知人论世 情思 文章 意旨
下载PDF
着眼关键处有效进行语文二次备课——以《木假山记》教学设计升格为例
3
作者 张雷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6年第12期45-46,共2页
者曾选取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选修)》课本中苏洵的一篇《木假山记》进行了一次升格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同一篇课文,两次备课,两次登上讲台,两种不一样的感受,两种不一样的理解,在此一吐为快.
关键词 《木假山记》 二次备课 教学设计 升格 语文 教学实践活动 唐宋八大家 苏教版
下载PDF
“任为栋梁而不伐”是幸或不幸?——论苏洵嘉祐间心态变化在《木假山记》中的反映
4
作者 陆平 《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 2020年第2期73-76,共4页
《木假山记》是苏洵引物托喻的名作,前篇层析"木之升沉遇合"以类比人才"寿夭穷通"的遭遇,后篇形容三峰岌然不阿以寄寓三苏凛然自立的人格追求。对此,诸家多有一致的意见。但是,在分析"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qu... 《木假山记》是苏洵引物托喻的名作,前篇层析"木之升沉遇合"以类比人才"寿夭穷通"的遭遇,后篇形容三峰岌然不阿以寄寓三苏凛然自立的人格追求。对此,诸家多有一致的意见。但是,在分析"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的内涵和喻指时,又存在一定分歧。本文拟由此展开讨论,揭示埋藏在隐微的文字中的苏洵心态转变。先引相关文段如下: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假山记》 心态变化
原文传递
木假山记
5
作者 苏洵 《美文(青春写作)》 2012年第5期53-53,共1页
木之生,或蘖而殇①,或拱而夭②:幸而至于任为栋梁者,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 木之生,或蘖而殇①,或拱而夭②:幸而至于任为栋梁者,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渍,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文学作品 《木假山记》 苏洵
原文传递
“爱”是不变的理由
6
作者 张小兵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8年第4期46-46,共1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杂记》选择了以下几篇杂记:欧阳修的《丰乐亭记》、苏洵的《木假山记》、曾巩的《墨池记》、苏轼的《超然台记》、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这几篇杂记“从所记事物中概括抽象出关乎...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杂记》选择了以下几篇杂记:欧阳修的《丰乐亭记》、苏洵的《木假山记》、曾巩的《墨池记》、苏轼的《超然台记》、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这几篇杂记“从所记事物中概括抽象出关乎社会人生的大道理,言近旨远,多有寄托”(专题导言),各类教参对每篇文章的微言大义都进行了深度挖掘,却很少从整个专题的角度进行阐释。笔者在通览这几篇传世之作后,感觉有一股浓浓的“爱”的热流在每篇文章内潜行暗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 《丰乐亭记》 《木假山记》 《超然台记》 唐宋八大家 《墨池记》 选修教材 高中语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