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妙喻与洞察——浅析相似修辞格在《李尔王》中的体现
1
作者 成敏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95-198,共4页
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的《李尔王》中有一个貌似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傻瓜”,一直忠诚地跟随在李尔左右,以戏谑的口吻,一针见血地指出后者的昏悖,毫不掩饰地发表着自己对周围的人和事的看法。其言语浅显易懂而寓意深刻,... 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的《李尔王》中有一个貌似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傻瓜”,一直忠诚地跟随在李尔左右,以戏谑的口吻,一针见血地指出后者的昏悖,毫不掩饰地发表着自己对周围的人和事的看法。其言语浅显易懂而寓意深刻,充满艺术性与思想性;他对隐喻、类比、拟人、明喻等相似修辞格的运用,不但是对语言技巧的良好把握,更是对世事人情的深刻洞察。这一形象的塑造,显示出莎士比亚对底层人民的真切同情以及对黑白颠倒的社会的深深控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喻 洞察 威廉·莎士比亚 《李尔王》 “傻瓜”
下载PDF
“有”与“没有”之间——解读《李尔王》的存在哲学
2
作者 章乔毓 肖剑(指导)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79-81,共3页
“Nothing can come of nothing”作为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深刻地绘就了早期李尔的精神底色。“无中不能生有”这个重要的哲学命题,自从被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提出后,便为后世的西方哲学家所普遍讨论。在《李尔王... “Nothing can come of nothing”作为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深刻地绘就了早期李尔的精神底色。“无中不能生有”这个重要的哲学命题,自从被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提出后,便为后世的西方哲学家所普遍讨论。在《李尔王》的英文原著中,“nothing”具有多元的内在含义。“有”与“没有”的讨论涉及了亲情、爱情多个方面,主人公观念中两者二元关系的转变也演绎着关于“真人”的成长故事。不论是对个体存在状态的呈现还是对人与自然动态关系的思考,《李尔王》都极具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的哲学价值。《李尔王》在双线索的交织中塑造出一众个性迥异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有”与“没有”之间,暗含着“爱”的形式与本质之争,藏匿着“真人”成长蜕变的隐性轨迹。透过失势、战争、死亡、赎罪,我们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审视社会关系的复杂,收获深沉的人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存在哲学 人的自我发现 自然
下载PDF
形体剧场的美学探索 评邓树荣导演形体剧场《李尔王》
3
作者 张宇阳 《上海戏剧》 2024年第1期34-35,共2页
导演邓树荣率全女班演绎了形体剧场《李尔王》,剧中所有角色均由女性扮演,以“无言肢体剧”的呈现形式,向观众展现了别开生面的现代剧场样貌。通过对身体语言和全女性表演的探索,观众在场与演员共同完成了一场自我表达与探索。
关键词 呈现形式 《李尔王》 自我表达 身体语言 美学探索 剧场 别开生面 肢体剧
下载PDF
“他性”关注与“人文性”延续——电影《陌上伊人》与莎剧《李尔王》的对话建构
4
作者 潘清文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期82-84,108,共4页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既可运用于具体的文学叙事分析,又涵盖了庞杂深邃的哲学理念和人文精神。在经典文学的电影改编领域,“对话理论”强调了不同媒介的叙事转换中创作者对“他性”的关注。由乔瑟琳·摩豪斯执导的1997年版电影《陌...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既可运用于具体的文学叙事分析,又涵盖了庞杂深邃的哲学理念和人文精神。在经典文学的电影改编领域,“对话理论”强调了不同媒介的叙事转换中创作者对“他性”的关注。由乔瑟琳·摩豪斯执导的1997年版电影《陌上伊人》以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为故事原型,将人物和场景重置于后现代美国,与原剧展开多重跨时空对话,呈现了巴赫金强调的“他性”关注,延续了莎剧的“人文性”光辉,完成了一场经典文学文本和当代光影艺术的对话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瑟琳·摩豪斯 莎士比亚 《陌上伊人》 《李尔王》 对话理论
下载PDF
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伦理
5
作者 李正栓 叶红婷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53,共9页
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是伦理悲剧。李尔一家四人错误的伦理选择导致了国破、家毁和人亡。这是李尔王室家族成员伦理失范导致的结果。李尔无论作为父亲身份还是国王身份都未能正确行使,其错误的伦理选择是该剧悲剧结果的主要原因。长女... 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是伦理悲剧。李尔一家四人错误的伦理选择导致了国破、家毁和人亡。这是李尔王室家族成员伦理失范导致的结果。李尔无论作为父亲身份还是国王身份都未能正确行使,其错误的伦理选择是该剧悲剧结果的主要原因。长女和次女在畸形爱情中的伦理选择既违背女儿身份的天良,也破坏了夫妻纲常,更破坏了国家治理的政治规矩。三女儿值得同情,也值得憎恨,其女人身份使其选择爱丈夫也爱父亲,其女儿身份又让她替父报仇,然而她忽略了国家伦理身份,带领法国军队到英国作战,犯下了入侵的错误。莎士比亚这部悲剧令人深思,对后世产生不绝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伦理身份 伦理选择 伦理禁忌
下载PDF
论《李尔》对《李尔王》在现代视域下的经典改写
6
作者 梁艺 胡鹏(指导) 《戏剧之家》 2023年第5期3-5,9,共4页
爱德华·邦德作为当代英国著名剧作家,其创作的《李尔》是对莎士比亚经典悲剧《李尔王》的现代性改写。通过对主人公李尔王及其分化而来的考狄利娅和鬼魂的人物形象描写,解构莎士比亚笔下的文明标准,结合当代社会与其相似的政治矛盾... 爱德华·邦德作为当代英国著名剧作家,其创作的《李尔》是对莎士比亚经典悲剧《李尔王》的现代性改写。通过对主人公李尔王及其分化而来的考狄利娅和鬼魂的人物形象描写,解构莎士比亚笔下的文明标准,结合当代社会与其相似的政治矛盾,着重突出暴力因素,将理性的创作理念融入戏剧改写中,揭露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现实,企图探究暴力以外解决途径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李尔》 改写
下载PDF
论《李尔王》中李尔的伦理选择、伦理困境和伦理身份重构
7
作者 李明慧 孙建光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23年第4期62-64,共3页
当今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李尔王》中的伦理禁忌、伦理道德等问题,但对李尔王的整个伦理认知过程进行研究尚显不足。文章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理论视角,从伦理选择、伦理困境和伦理身份重构三个角度对《李尔王》中李尔的伦理认知过程进... 当今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李尔王》中的伦理禁忌、伦理道德等问题,但对李尔王的整个伦理认知过程进行研究尚显不足。文章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理论视角,从伦理选择、伦理困境和伦理身份重构三个角度对《李尔王》中李尔的伦理认知过程进行细致研究,希冀通过研究李尔在整部剧中的心理活动分析寻求造成李尔王悲剧的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伦理选择 伦理困境 伦理身份重构
下载PDF
论《李尔王》中的后现代叙事艺术
8
作者 张潇悦 周欣雨 韩菁菁 《今古文创》 2023年第9期25-27,共3页
荒诞派戏剧是在20世纪才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戏剧流派。然而,早在17世纪,莎士比亚的戏剧《李尔王》就充满了荒诞派戏剧所独具的后现代主义艺术色彩。本文力图以荒诞派叙事为理论切入点,从情节、人物和话语等三个层面对《李尔王》中的后现... 荒诞派戏剧是在20世纪才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戏剧流派。然而,早在17世纪,莎士比亚的戏剧《李尔王》就充满了荒诞派戏剧所独具的后现代主义艺术色彩。本文力图以荒诞派叙事为理论切入点,从情节、人物和话语等三个层面对《李尔王》中的后现代叙事艺术进行系统阐释。研究认为,尽管莎士比亚身处文艺复兴时期,但其戏剧创作在某种意义上却体现出荒诞派戏剧创作的艺术特色,以精湛的后现代叙事艺术展现了其超越时代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莎士比亚 后现代主义 叙事荒诞派
下载PDF
莎士比亚文本的形体诠释 评邓树荣导演形体剧场《李尔王》
9
作者 高卫军 《上海戏剧》 2023年第5期6-9,共4页
用形体诠释莎士比亚的文本《李尔王》,迎头就会撞上两个障碍。第一,莎翁作品的语言丰富多彩、灵动巧妙,修辞手法信手拈来,遣词造句千变万化,作品中佳句音韵美妙,或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形象,或传达了深刻奥妙的哲理。如果遮蔽语言,那会失去... 用形体诠释莎士比亚的文本《李尔王》,迎头就会撞上两个障碍。第一,莎翁作品的语言丰富多彩、灵动巧妙,修辞手法信手拈来,遣词造句千变万化,作品中佳句音韵美妙,或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形象,或传达了深刻奥妙的哲理。如果遮蔽语言,那会失去多少富有韵味的戏剧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个性鲜明 遣词造句 莎士比亚 灵动 形体 诠释 文本
下载PDF
莎士比亚《李尔王》的双重结构及文化语境探究
10
作者 孟洪玉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18期11-13,共3页
戏剧的《李尔王》创作于1605年,虽然该剧的核心故事发生在遥远的不列颠王国,但莎士比亚加入了个人对于时代、对于社会的诸多思考,使该剧成为反应16世纪英国社会现实的经典之作。从表面结构来看,《李尔王》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子女忘恩负义... 戏剧的《李尔王》创作于1605年,虽然该剧的核心故事发生在遥远的不列颠王国,但莎士比亚加入了个人对于时代、对于社会的诸多思考,使该剧成为反应16世纪英国社会现实的经典之作。从表面结构来看,《李尔王》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子女忘恩负义的故事。但从深层结构分析,该剧远远超出忘恩负义的主题,直击人性的善与恶。结合莎士比亚的生活经历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背景,能够分析出《李尔王》所处的文化语境,即在新旧社会的过度时期,旧的封建制度濒临瓦解,而新的道德体制尚未建立,包括莎士比亚在内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时代的困境与自我矛盾——“何以为人?”最终人们在追求真善美、抛弃假恶丑的过程中使人文主义的光辉永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李尔王》 表层结构 深层结构 文化语境
下载PDF
二元对立形式与莎士比亚的《李尔王》 被引量:13
11
作者 华泉坤 张浩 《外语研究》 2003年第6期66-72,共7页
悲剧《李尔王》在莎士比亚戏剧中以二元对立结构原则的广泛运用而不同于其他戏剧。文章试图从格雷马斯结构语义学、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以及E M福斯特人物性格塑造等相关理论出发,通过对《李尔王》中情节、反讽、人物间及人物自... 悲剧《李尔王》在莎士比亚戏剧中以二元对立结构原则的广泛运用而不同于其他戏剧。文章试图从格雷马斯结构语义学、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以及E M福斯特人物性格塑造等相关理论出发,通过对《李尔王》中情节、反讽、人物间及人物自身性格中二元对立原则的结构方式进行多元的评析,揭示莎翁是如何在这三个方面成功地运用二元对立的结构原则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全面真实地反映现实、深化主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二元对立 情节 反讽
下载PDF
道德伦理层面的异化:在人与非人之间--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的伦理学解读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伟民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从道德伦理层面对莎士比亚的《李尔王》进行分析,看到了在父权和王权的双重作用下,在家庭伦理与社会伦理,君王对道德伦理的选择方面,《李尔王》表现出对人性美的赞扬,对非人性的批判。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李尔王》 道德 伦理
下载PDF
《李尔王》中的弄人和他的“跷跷板” 被引量:3
13
作者 华泉坤 吴佳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6期102-106,共5页
本文对莎士比亚最伟大的悲剧《李尔王》中弄人这“最神秘的人物”进行了探讨。作者评析了弄人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语言方式,并藉此论述了莎翁如何运用弄人“跷跷板”机制的独特视角和他那破碎的镜子般的语句揭示莎士比亚时代人与社会的... 本文对莎士比亚最伟大的悲剧《李尔王》中弄人这“最神秘的人物”进行了探讨。作者评析了弄人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语言方式,并藉此论述了莎翁如何运用弄人“跷跷板”机制的独特视角和他那破碎的镜子般的语句揭示莎士比亚时代人与社会的诸多矛盾与冲突这个主题。文章从心理、道德、社会和人类情爱世界四个方面阐述了“跷跷板”机制所起的作用,从而强化了《李尔王》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弄人形象 莎士比亚 戏剧 悲剧 英国 社会批评 心理 道德 社会 情爱
下载PDF
莎剧《李尔王》中的意象评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华泉坤 田朝绪 《外语研究》 2001年第3期55-59,64,共6页
本文对莎士比亚在其伟大的悲剧《李尔王》中运用的艺术手段———意象———进行了分析和评论。作者指出 :《李尔王》中的视觉意象 ,动物意象 ,正义意象 ,以及神明的意象无一不超凡脱俗 ,新颖独特。它们不仅形象地描述了生活在那混乱社... 本文对莎士比亚在其伟大的悲剧《李尔王》中运用的艺术手段———意象———进行了分析和评论。作者指出 :《李尔王》中的视觉意象 ,动物意象 ,正义意象 ,以及神明的意象无一不超凡脱俗 ,新颖独特。它们不仅形象地描述了生活在那混乱社会中的人的本性和伦理道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剧 《李尔王》 意象
下载PDF
《李尔王》中的“孝”与“爱”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伟民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7-59,共3页
在中国的《李尔王》研究中,有一些学者从伦理的角度曾经对《李尔王》译文中大量使用“孝”字与莎剧《李尔王》的演出中有意无意地突出“孝悌”提出了疑义和否定。面对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我们可以发出这样的疑问,西方有没有类似中国... 在中国的《李尔王》研究中,有一些学者从伦理的角度曾经对《李尔王》译文中大量使用“孝”字与莎剧《李尔王》的演出中有意无意地突出“孝悌”提出了疑义和否定。面对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我们可以发出这样的疑问,西方有没有类似中国的“孝”?回答是否定的。我们知道,“在艺术中戏剧是最接近哲学的。……剧作家是最接近哲学家的”。这种接近造成了隐含在戏剧中的哲学和伦理的倾向。况且,中国戏曲的伦理性特点非常突出。受此影响,我们在翻译、演出、评论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的时候。自然就在自己的脑海里用“孝”与“不孝”来理解剧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孝” “爱” 中西方文化 中国戏曲 哲学家 伦理性 莎士比亚
下载PDF
对爱的真切呼唤——论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基督教倾向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伟民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共6页
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是世界文学史、戏剧史上的著名悲剧之一,在世界和中国都有广泛的影响。莎士比亚创作的《李尔王》深受《圣经》和基督教的影响。莎士比亚在宗教的层面上展现了《李尔王》中爱的内涵。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李尔王》 基督教 《圣经》
下载PDF
《一千英亩》:美国当代文化批评语境下的《李尔王》重述 被引量:4
17
作者 段宇晖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1-204,共4页
小说《一千英亩》是在文化研究领域对莎士比亚经典剧作《李尔王》进行多重解读的基础上的互文性写作。作品借助女性主义的叙事、生态批评解析、新历史主义批判——解构美国梦等不同层面的文化批评策略颠覆传统权力话语,并赋予文本新的意... 小说《一千英亩》是在文化研究领域对莎士比亚经典剧作《李尔王》进行多重解读的基础上的互文性写作。作品借助女性主义的叙事、生态批评解析、新历史主义批判——解构美国梦等不同层面的文化批评策略颠覆传统权力话语,并赋予文本新的意义,从而在这个美国中西部农业家庭的历史叙事中蕴含了对当今人类发展状态的强力寓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千英亩》 《李尔王》 女性主义 生态批评 解构美国梦
下载PDF
《李尔王》——一部充满悖论的悲剧 被引量:13
18
作者 谢劲秋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1期18-21,共4页
莎士比亚在其杰出悲剧<李尔王>中,充分运用悖论这一手法,通过在情节、人物、对话等方面匠心独运的矛盾设置,深刻地揭示出人的神性和兽性的对抗与冲突,鞭挞了兽性,弘扬了神性,实现了永恒的"诗的正义".
关键词 《李尔王》 悖论 莎士比亚 英国 戏剧文学 文学评论
下载PDF
《李尔王》的“利维坦”式新政治教育——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 被引量:5
19
作者 娄林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0-54,共5页
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处理了一个与君主教育相关的问题:继位君主的德性,并由此而触及政制延续这一亘古的政治难题。但是,在莎士比亚的时代,这个难题又呈现出新面貌,总体看来,《李尔王》中高纳里尔的僭政和埃德蒙的自然颂,不仅仅是道德... 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处理了一个与君主教育相关的问题:继位君主的德性,并由此而触及政制延续这一亘古的政治难题。但是,在莎士比亚的时代,这个难题又呈现出新面貌,总体看来,《李尔王》中高纳里尔的僭政和埃德蒙的自然颂,不仅仅是道德上为恶,他们所寻找的哲学根基以及寻找哲学根基这种行为本身,都已经表明了新时代的马基雅维利式特征。一方面处理高纳里尔新的政治统治具有的"利维坦"特征,另一方面分析了埃德蒙的自然颂中为这种统治奠立的哲学根基。但是,他们在《李尔王》中最终失败的哲学与政治行为,却成为现代政治生活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利维坦 政治 哲学
下载PDF
权力、主体、存在:《李尔王》中疯癫意象新解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金海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8-141,共4页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具争议的一部。对李尔王这一人物的解读无法绕开疯癫这个构成李尔王性格主要特征的话题。然而,人们对李尔王疯癫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哀叹他的悲惨命运或批评他的性格弱点等层面,而忽略了疯癫与李尔王作...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具争议的一部。对李尔王这一人物的解读无法绕开疯癫这个构成李尔王性格主要特征的话题。然而,人们对李尔王疯癫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哀叹他的悲惨命运或批评他的性格弱点等层面,而忽略了疯癫与李尔王作为个体的命运之间所具有的深层联系。借助现代哲学关于权力、主体、存在的相关理论对李尔的疯癫进行深入的剖析,我们才能在李尔愤怒的咆哮中分辨出莎士比亚对我们的劝诫。这正是《李尔王》对现代人的意义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疯癫 权力 主体 存在 斯多葛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