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李敖有话说》:嬉笑怒骂,自成一格
- 1
-
-
作者
陈伟
-
机构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
-
出处
《视听界》
2006年第1期76-78,共3页
-
文摘
凤凰卫视于2004年3月8日,推出了量身定做的全新个人脱口秀栏目《李敖有话说》,该栏目由台湾知名作家李敖担纲主持,“一手包办、一言九鼎、一针见血,打破电视制作模式,以证据骂人,以口舌开心,闯出一片言论新天地”。在不长的时间里,《李敖有话说》就以其形态和内容的特立独行,在华语电视节目中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李敖有话说》为什么会引起两岸三地观众的极大关注?它的特立独行又体现在哪些方面?本文试图对《李敖有话说》这一栏目进行一番评析。
-
关键词
《李敖有话说》
知名作家
制作模式
凤凰卫视
个人脱口秀栏目
-
分类号
G222.3
[文化科学]
-
-
题名立体符号的多重营销——对李敖神州行的符号学解析
- 2
-
-
作者
白志如
-
机构
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
-
出处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7S期9-9,共1页
-
-
关键词
《李敖有话说》
符号学
神州行
香港凤凰卫视
解析
营销
立体
媒体组合
重新组合
巴尔特
-
分类号
G229.27-F
[文化科学]
-
-
题名听李敖评鲁迅而黄腔顶板
- 3
-
-
作者
刘崇理
-
出处
《巴蜀史志》
2006年第2期37-43,共7页
-
文摘
2005年8月上旬,凤凰卫视资讯台播放《李敖有话说》。李敖在连续几天的专题节目中,就毛泽东关于“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的论述,发表了一系列意见。李敖认为鲁迅不应享受如此高的评价。李敖还认为,如果这样评论鲁迅,这是“现代人的退步”。听了李敖这番评论,不禁也想发点杂议。当然,这仅是黄腔顶板而已。
-
关键词
《李敖有话说》
鲁迅
凤凰卫视
专题节目
文化革命
毛泽东
文学家
革命家
思想家
现代人
-
分类号
K825.6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李敖不再有话说
- 4
-
-
-
出处
《电视时代》
2007年第3期44-44,共1页
-
文摘
在2007年到来之前,凤凰卫视的《李敖有话说》和观众说再见了。李敖在节目中说自己老了,决定暂时离开电视屏幕,并且“决定在我的余生里面再次维护中华文学的尊严,去整理一些中国好的文字方面的东西”。《李敖有话说》节目的结束以及李敖的“退出江湖”,构成了一个文化事件,并在网络上引发了许多网友的议论。
-
关键词
《李敖有话说》
凤凰卫视
电视屏幕
中华文学
节目
观众
网友
-
分类号
G229.25
[文化科学]
-
-
题名观众趣味·社会主潮·电视文化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史可扬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
出处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1-52,共2页
-
-
关键词
电视文化
凤凰卫视中文台
《李敖有话说》
文化栏目
主潮
社会
趣味
观众
文化名人
口述历史
-
分类号
G222.3
[文化科学]
-
-
题名谈“歪打”教学形式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 6
-
-
作者
陈万雨
-
机构
上海
-
出处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7年第10期24-24,29,30,共3页
-
文摘
曾经观看了几集凤凰卫视的《李敖有话说》,这种现代式说书给予了我很大启发。李敖举重若轻、信手拈来,把重大事情说得诙谐幽默,让你感到的不是肤浅,而是随意中的深刻。看他的节目,你会不自觉地面带微笑,甚至哈哈大笑。我把他这种说书的形式称为“歪打正着”式。当然,叫做“李敖”式最为贴切。他的“歪打”是故意的“歪打”,是“老谋深算”的“歪打”。
-
关键词
中学音乐教学
教学形式
《李敖有话说》
凤凰卫视
诙谐幽默
不自觉
说书
-
分类号
G633.9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咱俩谁han(和)谁啊
- 7
-
-
-
出处
《天天爱学习(五年级)》
2016年第22期34-35,共2页
-
文摘
与台湾人有过接触,或者看过台湾电视节目的大陆人.无不惊疑地注意到台湾人在用到连词“和”的时候,发音是han。连大师李敖在《李敖有话说》节目中也是一个接一个地发han。发音为han的“和”字几乎成了台湾人和台湾腔的标志。
-
关键词
《李敖有话说》
电视节目
台湾人
发音
-
分类号
G229.25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