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史现地探究易于求实得实——读简锦松教授《杜甫夔州诗现地研究》
1
作者 郭祝崧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4-138,共5页
文史研究相互参证多借助地理 ,但若缺少实地查考 ,也易致误断。陆游、钱谦益谈论杜诗 ,均存例证。据花蕊夫人《宫词》作实地探究 ,足以表明作者应属王建妃 ,不当是孟昶妃。实地查考更能判定《蜀道难》与《蜀道易》 ,俱符合蜀道实际情况... 文史研究相互参证多借助地理 ,但若缺少实地查考 ,也易致误断。陆游、钱谦益谈论杜诗 ,均存例证。据花蕊夫人《宫词》作实地探究 ,足以表明作者应属王建妃 ,不当是孟昶妃。实地查考更能判定《蜀道难》与《蜀道易》 ,俱符合蜀道实际情况。根据竹王、竹郎祠存在的地域 ,足以明了范晔误将竹王与夜郎侯相混同。实地参证文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锦松 《杜甫夔州诗现地研究》 文史参证方法 实地查考方法 杜甫
下载PDF
东屯、瀼西及其他──读《杜甫夔州诗现地研究》
2
作者 谭文兴 《杜甫研究学刊》 2000年第4期73-82,共10页
关键词 杜甫 99年 专著 解释 历时 出版
下载PDF
论杜甫夔州诗中“月”意象与悲剧情感 被引量:2
3
作者 何松雨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14期14-16,共3页
杜甫寓居夔州期间,运用“月”意象创作了多首诗歌,对“月”意象寄予了独特的情感。夔州诗中的“月”意象以悲剧为内核,“月”意象由水月到月兔的变化,反映了杜甫在夔州时心境由落寞复归平和的转化。夔州“月”意象是杜甫生命悲剧的反映... 杜甫寓居夔州期间,运用“月”意象创作了多首诗歌,对“月”意象寄予了独特的情感。夔州诗中的“月”意象以悲剧为内核,“月”意象由水月到月兔的变化,反映了杜甫在夔州时心境由落寞复归平和的转化。夔州“月”意象是杜甫生命悲剧的反映,同时更深层次传递出杜甫兼济天下的胸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月”意象 生命悲剧
下载PDF
从杜甫的夔州诗看唐代夔州经济 被引量:4
4
作者 卢华语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50,共5页
杜甫在夔州寓居两年多,留下430多首诗篇,其中不少篇章述及当州物产、农业、手工业及商业、交通等。杜甫夔州诗反映,唐代夔州农业整体水平滞后,手工业稍有可称者,然一枝独秀的则是商业,这也正好反映了唐代整个重庆地区经济开发的实况。
关键词 杜甫 唐代 经济
下载PDF
生命体验的诗化形态──杜甫夔州诗的生存论美学意蕴 被引量:3
5
作者 程地宇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1-96,共6页
生命体验的诗化形态──杜甫夔州诗的生存论美学意蕴程地宇写于杜甫去世之前不久的夔州诗,是杜甫生命旅程最后阶段的挽歌。关注现实,心忧民生的政治诗情,仍是其创作主旨,是杜甫主体生命的社会价值的延伸。面对死亡,杜甫以特有的敏... 生命体验的诗化形态──杜甫夔州诗的生存论美学意蕴程地宇写于杜甫去世之前不久的夔州诗,是杜甫生命旅程最后阶段的挽歌。关注现实,心忧民生的政治诗情,仍是其创作主旨,是杜甫主体生命的社会价值的延伸。面对死亡,杜甫以特有的敏感,展示了他从生存状态上向终结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生命体验 生存论美学 生存状态 生存论哲学 政治理想 悲剧意识 儒家人生哲学 现身情态 生与死
下载PDF
杜甫夔州诗创造心态窥探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晖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33-137,共5页
杜甫夔州诗数量大,质量高,被杜诗学界认为是其创作成熟期的代表。这与杜甫此间的心态有莫大的关系。他这一时期的心态大致有如下特征:以诗为一生的事业;以诗为一时的职业;左拾遗一职的得与失对诗人杜甫的心灵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杜甫 心态 影响
下载PDF
杜甫夔州诗的悲情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忻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12-116,共5页
杜甫在夔州的时间将近两年,这是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也是其诗歌创作特别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杜甫为国家的动荡不安而忧、为百姓酸辛沉重的生活而痛,也为自己漂流衰颓而悲,其诗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溢着浓厚的悲情。
关键词 杜甫 悲情
下载PDF
如何评价杜甫夔州诗的风土人情描写 被引量:1
8
作者 蒋先伟 《杜甫研究学刊》 2002年第3期72-79,共8页
杜甫夔州诗中有大量的夔人风俗人情描写。他说过夔州“形胜有余风土恶”的话 ,于是有论者据此批评他“只爱四川的自然而不爱四川的人民”。本文对夔州的气候与环境 ,夔人的种族、好巫信祀的原始宗教崇拜 ,夔人的“器量窄”和“疏北客”... 杜甫夔州诗中有大量的夔人风俗人情描写。他说过夔州“形胜有余风土恶”的话 ,于是有论者据此批评他“只爱四川的自然而不爱四川的人民”。本文对夔州的气候与环境 ,夔人的种族、好巫信祀的原始宗教崇拜 ,夔人的“器量窄”和“疏北客”等三个方面辩析了杜甫不喜欢夔州风土人情的原因 ,从根本上否定了“只爱四川的山川而不爱四川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风俗人情 描写 风土人情 山川 种族 自然 批评 崇拜
下载PDF
杜甫夔州诗的悲情色彩及成因 被引量:1
9
作者 黎荔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29-132,共4页
杜甫寓居夔州时期已进入其人生的晚期阶段,杜甫夔州诗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诗中的悲情色彩浓厚。鉴于此,研究探讨了杜甫夔州诗的悲情色彩及形成原因,杜甫夔州诗具有感时伤世的“悲国色彩”、追寻自我的“悲乐交织”及... 杜甫寓居夔州时期已进入其人生的晚期阶段,杜甫夔州诗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诗中的悲情色彩浓厚。鉴于此,研究探讨了杜甫夔州诗的悲情色彩及形成原因,杜甫夔州诗具有感时伤世的“悲国色彩”、追寻自我的“悲乐交织”及寄情山水的“悲己色彩”。杜甫夔州诗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杜甫本人“理想与现实”的长久矛盾、“随心不逾矩”的生活状态及“今时不同往日”的暮年心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悲情色彩
下载PDF
杜甫夔州诗的情感世界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景春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13-118,共6页
夔州是杜甫离川东下潇湘前的最后一站,在这里的一年零九个月,诗人唱出了自己生命最后的挽歌。尽管这时期的诗歌具有浓烈的悲苦色彩,但流露的情感世界却又是丰富多彩的,有忆昔怀旧艰难苦恨即将走到人生尽头的感叹,也有物我交融满目生悲... 夔州是杜甫离川东下潇湘前的最后一站,在这里的一年零九个月,诗人唱出了自己生命最后的挽歌。尽管这时期的诗歌具有浓烈的悲苦色彩,但流露的情感世界却又是丰富多彩的,有忆昔怀旧艰难苦恨即将走到人生尽头的感叹,也有物我交融满目生悲的山水与风俗之歌,更有一以贯之死之临近也难以忘却的社会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情感世界
下载PDF
老马终望云,南雁志在北——从杜甫的夔州诗看其归京意识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琳 《甘肃高师学报》 2015年第4期1-5,共5页
杜甫一生辗转漂泊、居无定所,但在他的意识深处,长安是他文化认同的中心,是他的精神家园,是他实现理想的寄托地。他即使避乱西南,远离京城时也时刻以天下苍生为念,身居夔州,心系长安,对北方的战事和民生疾苦,难以忘怀,因此他把寓居夔州... 杜甫一生辗转漂泊、居无定所,但在他的意识深处,长安是他文化认同的中心,是他的精神家园,是他实现理想的寄托地。他即使避乱西南,远离京城时也时刻以天下苍生为念,身居夔州,心系长安,对北方的战事和民生疾苦,难以忘怀,因此他把寓居夔州的生活看作是对家园的游离,始终渴望对精神家园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归京意识
下载PDF
杜甫夔州诗与三峡文化关系论说 被引量:3
12
作者 曾超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6-21,共6页
唐代大历年间,杜甫寓居夔州,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创作了430多首夔州诗。杜甫及其夔州诗从类概念上说,总体包容于三峡文化的"大范畴"。杜甫的夔州诗用诗性化的语言描述记载了三峡文化的各个方面。杜甫及其夔州诗极大地推动着三... 唐代大历年间,杜甫寓居夔州,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创作了430多首夔州诗。杜甫及其夔州诗从类概念上说,总体包容于三峡文化的"大范畴"。杜甫的夔州诗用诗性化的语言描述记载了三峡文化的各个方面。杜甫及其夔州诗极大地推动着三峡文化的生成,影响着三峡文化发展。这是杜甫留给三峡人民的宝贵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三峡文化 关系
下载PDF
浅析杜甫成都诗与夔州诗气候描写之差异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瑶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5年第10期7-9,共3页
比较了杜甫成都诗和夔州诗在气候描写方面的差异,通过这个侧面,揭示出杜甫晚年在成都和夔州两地的伟大创作历程及其作品对后世地域文化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杜甫 成都 气候描写
下载PDF
壮心久零落江山憔悴人——论杜甫夔州诗的生命意蕴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劲松 夏金升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21-22,共2页
生与死的尖锐冲突形成杜甫夔州诗的深层结构,赋予它生命体验的独特色彩:嗟老叹病的诗作,隐含着一种生命凋零的深切哀恸;絮叨琐细的生活诗真切流露出迟暮人对生的贪恋。杜甫反复在诗中咀嚼生命的痛苦,主要是因为壮志未酬,其仁政的理想难... 生与死的尖锐冲突形成杜甫夔州诗的深层结构,赋予它生命体验的独特色彩:嗟老叹病的诗作,隐含着一种生命凋零的深切哀恸;絮叨琐细的生活诗真切流露出迟暮人对生的贪恋。杜甫反复在诗中咀嚼生命的痛苦,主要是因为壮志未酬,其仁政的理想难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生命意蕴 艺术形式 歌创作
下载PDF
《对杜甫夔州诗的再认识》指瑕
15
作者 鲍远航 左汉林 《杜甫研究学刊》 2003年第4期58-61,共4页
本文认为郭纪金《对杜甫夔州诗的再认识》一文存在诸多错误。首先 ,学术界对杜甫的夔州诗有很高的评价 ,并未视之为“滑坡”或“落潮” ,郭文立论言之无据。其次 ,郭文中所引杜诗基本是不顾及创作时间 ,随意选用 ,不能作为论据 ,对诗意... 本文认为郭纪金《对杜甫夔州诗的再认识》一文存在诸多错误。首先 ,学术界对杜甫的夔州诗有很高的评价 ,并未视之为“滑坡”或“落潮” ,郭文立论言之无据。其次 ,郭文中所引杜诗基本是不顾及创作时间 ,随意选用 ,不能作为论据 ,对诗意的理解也存在问题。再次 ,关于杜诗“两次跨越”的提法不够允当。另外 ,文章对个别杜诗的价值评判、“偷春格”的使用、杜诗的流传和接受等问题也存在不妥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杜甫的再认识》 郭纪金 艺术风格 “偷春格”
下载PDF
试论杜甫夔州风土人情诗
16
作者 刘秀娟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1期40-44,共5页
夔州诗是杜甫晚年漂泊西南创作的结晶,其中风土人情诗达三十余首,鲜明地体现了夔州当地风土人情,具有重要的民俗学价值。杜甫歌颂了夔州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描述了夔州民间底层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批判了当地的恶俗陋习。然而在批判的同时... 夔州诗是杜甫晚年漂泊西南创作的结晶,其中风土人情诗达三十余首,鲜明地体现了夔州当地风土人情,具有重要的民俗学价值。杜甫歌颂了夔州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描述了夔州民间底层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批判了当地的恶俗陋习。然而在批判的同时,更多地谴责了不体谅人民的大小官吏,饱含了杜甫一贯悲天悯人的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风俗 民俗学
下载PDF
论杜甫夔州诗的思想内容
17
作者 仇燕玲 《广西教育》 2015年第15期111-113,共3页
从杜甫的夔州诗歌的思想内容来看,此时的诗歌延续了杜诗的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情感,随着诗人的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这种思想情感愈加成熟和深刻。夔州地处偏远,加上作者年老病衰,夔州诗作有着明显的日薄西山似的暮年独白,此时的诗人已经无... 从杜甫的夔州诗歌的思想内容来看,此时的诗歌延续了杜诗的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情感,随着诗人的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这种思想情感愈加成熟和深刻。夔州地处偏远,加上作者年老病衰,夔州诗作有着明显的日薄西山似的暮年独白,此时的诗人已经无力再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只得把这些昔日的豪情寄寓在咏史怀古之中。虽然作者远离家国,但是诗人也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关怀,诗人认为救国的出路有二:一是息兵养农,二是建立三国蜀汉刘备孔明一样的明君忠臣共勉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思想内容
下载PDF
论杜甫的夔州诗 被引量:2
18
作者 安东俊六 李寅生 《杜甫研究学刊》 2001年第4期89-95,共7页
关键词 杜甫 近体 时间 出版 排列
下载PDF
简论杜甫夔州诗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金国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71-73,共3页
坚强、乐观地面对现实本是杜甫人格的主要因素。但随着安史乱后唐王朝的风雨飘摇,万般无奈的杜甫只能将生命中的最后十年几乎都打发在巴蜀一带。随之而来的贫病、饥苦、流离以及寄人篱下的勉强过活使本非悲观主义者的杜甫时常在诗歌中... 坚强、乐观地面对现实本是杜甫人格的主要因素。但随着安史乱后唐王朝的风雨飘摇,万般无奈的杜甫只能将生命中的最后十年几乎都打发在巴蜀一带。随之而来的贫病、饥苦、流离以及寄人篱下的勉强过活使本非悲观主义者的杜甫时常在诗歌中流露出悲苦的一面。夔州是杜甫离川东下潇湘前的最后一站,在这里的一年零九个月,垂老的诗人唱出了自己生命最后的挽歌:思乡恋归、忆昔怀旧,苦心经营的夔州山水景物诗,还有部分作品中流露的希求栖身佛教的念头,都显示了经历太多磨难的杜甫在垂老之年沈厚的孤独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歌创作 孤独意识 山水 歌评论
下载PDF
山水与风骨——试论杜甫夔州诗中的自然写作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沁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11-116,共6页
夔州诗是杜甫晚年的重要作品。联系地域背景所具有的生态意义和环境效力,以"山水"为中心考察了杜甫夔州诗中的自然写作,揭示出杜甫夔州诗作"夔州风骨"的成因和特点。诗人将夔州山水作为一种强悍、蛮荒的异己力量加... 夔州诗是杜甫晚年的重要作品。联系地域背景所具有的生态意义和环境效力,以"山水"为中心考察了杜甫夔州诗中的自然写作,揭示出杜甫夔州诗作"夔州风骨"的成因和特点。诗人将夔州山水作为一种强悍、蛮荒的异己力量加以描写,形成了区别于神韵派山水诗的"风骨"倾向。这一山水诗写作上的突破和探索主要表现为作者通过现地化的视角,在强化山水地方特色的同时,体现了矛盾性的道德主题和纯粹化的审美诉求之间的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山水 风骨 自然写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