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柳风》:一个关于家园的乌托邦 被引量:9
1
作者 罗良功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0-96,共7页
《杨柳风》是20世纪初期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格雷厄姆的代表作。它通过蟾蜍迷失家园和回归家园以及其他动物的成长故事,描绘出一个以生命为本的家园乌托邦:自然、共同体和自由共同构筑起家园,三者相互映照,形成了生命安全的自然屏障、... 《杨柳风》是20世纪初期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格雷厄姆的代表作。它通过蟾蜍迷失家园和回归家园以及其他动物的成长故事,描绘出一个以生命为本的家园乌托邦:自然、共同体和自由共同构筑起家园,三者相互映照,形成了生命安全的自然屏障、社会屏障以及精神屏障。这一家园理想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儿童的关爱,也反映了作者崇尚理性、尊重自然的价值取向和具有无政府主义色彩的社会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柳风》 格雷厄姆 生命 家园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儿童文学的翻译——以The Wind of in the Willows(《杨柳风》)选段为例
2
作者 董琪琪 王晓华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43-149,共7页
生态翻译学指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所处生态环境的一种选择行为,它的研究聚焦于译者适应选择与翻译所处生态环境之间互联互通的关系。儿童文学翻译应当与儿童文学自身的特点吻合,译者需要适应并选择翻译所处的大生态环境以及儿童文学... 生态翻译学指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所处生态环境的一种选择行为,它的研究聚焦于译者适应选择与翻译所处生态环境之间互联互通的关系。儿童文学翻译应当与儿童文学自身的特点吻合,译者需要适应并选择翻译所处的大生态环境以及儿童文学翻译所处的生态环境。本研究以儿童文学作品The Wind in the Willows(《杨柳风》,该汉语译名为该书的译作者、著名翻译家孙法理先生所译)的翻译为例,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探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儿童文学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三维转换理论 儿童文学翻译 《杨柳风》
下载PDF
英汉文学作品中词类感叹标记对比研究——以《杨柳风》和《大宅门》为例
3
作者 谭芳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第6期172-173,共2页
感叹句通常由特殊的词类作为形式标记,英语中的感叹标记主要有how和what,而汉语中的感叹标记主要有副词、叹词等。以英语童话小说《杨柳风》和中文电视文学剧本《大宅门》中的感叹句为例,对比分析英汉词类感叹标记,有助于深化对英汉感... 感叹句通常由特殊的词类作为形式标记,英语中的感叹标记主要有how和what,而汉语中的感叹标记主要有副词、叹词等。以英语童话小说《杨柳风》和中文电视文学剧本《大宅门》中的感叹句为例,对比分析英汉词类感叹标记,有助于深化对英汉感叹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感叹标记 特殊词类 《杨柳风》 《大宅门》
原文传递
意识形态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影响——以The Wind in the Willows为例
4
作者 张德玉 刘丽娟 《中国外语研究》 2016年第1期113-118,153,共7页
安德烈·勒菲佛尔指出翻译活动不是在真空中进行,它受到意识形态操控。儿童文学在文学系统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更容易受到译者的操控来遵从特定时期的意识形态。本文选取格雷厄姆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品《杨柳风》的两个中译本为研究对... 安德烈·勒菲佛尔指出翻译活动不是在真空中进行,它受到意识形态操控。儿童文学在文学系统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更容易受到译者的操控来遵从特定时期的意识形态。本文选取格雷厄姆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品《杨柳风》的两个中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从选材与翻译策略两个方面的对比,试图分析出意识形态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所发挥的操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意识形态 《杨柳风》 翻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